《唐宋韵》28.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来源: 唐宋韵 2023-07-14 08:24: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597 bytes)

《沁园春(1)·梦孚若(2)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3),访铜雀台(4)

唤厨人斫(5)(6),东溟(7)鲸脍(8);圉人(9)呈罢,西极(10)龙媒(11)

天下英雄,使君(12)与操(13),馀子(14)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15),载燕南赵北(16),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17)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18),遇高皇帝(19),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1. 沁园春:词牌名。
  2. 孚若:方信孺,字孚若。
  3. 宝钗楼:唐宋时期位于咸阳的一座酒楼。
  4. 铜雀台:曹操在古邺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修建的一个大型建筑,始建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5. 斫(zhuo2):用刀砍。
  6. 就:就绪,完成。
  7. 东溟(ming2):东海。
  8. 脍(kuai4):切细切薄的肉。
  9. 圉(yu3)人:养马的人。
  10. 西极:指西域。
  11. 龙媒:指骏马。
  12. 使君:有多种意思,此处指刘备。《三国志》称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13. 操:即曹操。
  14. 馀子:其余的人。“ 馀”同“余”。
  15. 乘(sheng4):兵车。
  16. 燕(yan1)南赵北:指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
  17. 画鼓:带有装饰的鼓。此两字有作“鼻息”。
  18. 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
  19. 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刘克庄(1187 -1269年)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南宋后期诗人、词人、大臣。刘克庄出身于官宦家庭。他早年潜心诗词,无意科举。22岁时荫补入仕。刘克庄中年时期仕途跌宕,先后在多处出任地方官,颇有政绩。淳祐六年(1246年)起,年近了六旬的刘克庄深得在宋理宗赏识。他被赐同进士出身,先后任秘书监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起居舍人、兵部侍郎等。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刘克庄以龙图阁学士致仕,次年正月去世,享年82岁,谥文定。

刘克庄是南宋江湖派里成就最大的诗人,他对唐宋多家诗人诗风皆有学习。他的大量诗歌也是一部南宋后期的史诗。刘克庄的诗具有宋诗“以文为诗”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在词作上,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在词风上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他的词继承了辛派词人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其豪放的风格,且有进一步的散文化和议论化。但他粗旷的词风在艺术上不及辛词的精练和富有韵味。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刘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刘克庄现存诗4800多首,是仅次于陆游的现今存诗第二多的古代诗人。《全宋词》收录刘克庄词263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1.

 

唐风:刘克庄是一位南宋后期的豪放派词人和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出身于官宦家庭,他在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被荫补为将仕郎。后来虽有得罪朝廷而被闲废的经历,但总的来说仕途相对顺利,到晚年最高任正三品工部尚书兼侍读。然而,在南宋后期的政治氛围中,刘克庄在官场上难以有所作为。

 

宋雨:刘克庄是南宋末年的文坛领袖,而且高寿至82岁。刘克庄诗词兼修,均有较高成就。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除显示爱国情操之外,还有为民请命的内容。刘克庄继承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风格,风格豪迈奔放,有时夹杂悲愤苍凉,很少涉闺情春怨。

 

唐风:这首《沁园春·梦孚若》是借梦境悼念已经离世的朋友方信孺(字孚若)并抒发政治理想。方信孺是刘克庄的福建老乡和朋友,他比刘克庄年长10岁。在刘还是少年的时候,方信孺就已经入朝做官。但方信孺命运多舛,年仅45岁就去世了,此后刘克庄又活了半个世纪,他不久目睹了金国的灭亡,而且经历了南宋被蒙古所灭的全过程。

 

宋雨:作为这首诗的重要背景,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开禧北伐”。“开禧北伐”是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对金朝进行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是而当时的宰相韩侂胄积极倡议和主持的,宋宁宗对当时南宋的屈辱地位也很不满,加之此前金国出现了内乱,所以他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唐风:对于“开禧北伐”的是非曲直,特别是宰相韩侂胄的动机,历来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开禧北伐”是一次旨在恢复故疆的爱国战争,但有很多史学家则认为它是韩侂胄为捞取政治资本而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韩侂胄领导的南宋军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出兵,而金军已获情报,早有准备。结果 “开禧北伐”以失败而告终,韩侂胄也在宫廷斗争中丢了性命。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签订了“嘉定和议”。

 

宋雨:方信孺则是在北伐失败后,南宋与金朝谈判早期起重要作用的朝廷官员。作为胜利者,金朝对南宋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谈判的差事成了烫手的山芋,朝廷中谁也不愿去。最后选中了萧山县丞方信孺作为南宋谈判代表。时年29岁的方信孺尽管有才华和胆识过人,但作为南宋,让一个七品的“副县长”去代表国家谈判,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根据刘克庄的后来的一篇文章,当时他的父亲作为朝廷重臣,参与了方信孺去金国谈判前有关事宜的准备。

 

唐风:方信孺初与金方会面时,对方极端蛮横,方信孺不畏强暴,据理力争,遂与金国达成了初步意向。不久,方信孺就“和议草案”及“犒军钱”等议题三赴汴梁。不料金国反悔,并无理责怪方信孺,还以杀头相威胁。方信孺镇定自若,对于金国提出增加“犒军钱”等新条款,方信孺予以驳回。

 

宋雨:当得知方信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辱使命,宋宁宗也十分赞赏,于是下诏表彰。然而,方信孺并没有因此获得平坦的仕途。在出使金国后未过几年,方信孺因被人陷害而遭弹劾,罢官回归故里。他家境窘迫,情绪低落,45岁就离开了人世。

 

唐风:方信孺是在公元1222年去世的,他未能看到金国的灭亡,但在他的生命晚期,也看到了蒙古国的崛起和金国的日薄西山。到了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之下灭亡。然而在宋朝的北面,一只病狼换成了一条壮虎。因此,当刘克庄于1243年左右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心中没有丝毫的轻松和欣喜。

 

宋雨:本词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写法,上片完全写梦境,下片回到现实发表议论。作者写此词时,朋友已经去世20余年了,所以只能在梦中相聚。而且,根据当时的现实,恢复北国燕赵之地的疆域,也只能是梦中的遐想。

 

唐风:“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铜雀台本是曹操在古邺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修建的一个大型建筑。由于数百年间许多文人在其作品中提及(比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它便成了一种英雄与豪气的标志。

 

宋雨:“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一句暗示,作为那个时代依然壮心未泯的士大夫,他们要在梦中 “煮酒论英雄”,去当年咸阳城著名的酒楼,吃山珍海味。因为是梦境,所以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宝钗楼和铜雀台都在北方,早已落入金人之手。提及它们表明二人都没忘记故国河山。而下一句“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则显示他们在梦中气宇轩昂,骑着宝马良驹纵横驰骋。

 

唐风:“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进一步表明,词人的确是将自己和朋友与刘备和曹操去相比的,这是一种主观的、乃至潜意识的愿望(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欲望经常从梦中流出)。当然,他俩的实际成就和名望无法与曹刘相比。但时势造英雄,从两人的生平来看,他们作为当时的志士也算是尽力了。

 

宋雨:上阕的最后一句“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显示,前面的“摆谱”并不仅仅是空洞的展示。作者的确心系北方,希望能够有恢复北方故土的那一天。在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如“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常山赵子龙,猛将张飞,等等。

 

唐风:南宋人时常认为北方人民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且定会积极配合。实际上,经过金人的百年统治,北国的许多地方早已是“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语)了。且刘克庄所处南宋中晚期,也是风雨飘摇,词人只能空有一腔报国热血。

 

宋雨:实际上,即使是北宋也从来不占有燕赵之地。这片地方(大致是唐代的“燕云十六州”)已经被唐末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划给了契丹,金国灭辽后是金国的地盘,作者写此词时,金国已经被灭,燕赵之地又被蒙古所占。但显然在词人的内心深处,燕赵大地“自古以来”就是汉人的领土。

 

唐风:“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 虽然鼾声如雷,却被鸡鸣唤醒,方知是一场梦。“”是领字格,我们过去解释过,这里不再赘述。后面“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十六个字,读起来非常深沉痛彻,不知道引起了多少后世读者的共鸣!其实,对许多书生来说,渐老的时候如有机会到来,也算是幸运的。世上有多少充满文韬武略者,却始终得不到机会,只能抱憾终身!短暂的人生在历史的大背景面前,既脆弱又无奈。

 

宋雨:“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一句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典故:汉文帝曾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因为文帝的文治政策让李广的一身武功派不上用场。后来到了景帝、武帝的年代,李广带领将士与匈奴多次作战,虽有功勋,却也是毁誉参半,至死都没有封侯。

 

唐风:所以后世的王勃感叹“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而作者则以悲愤的感叹作为本词的结尾:“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这样的悲凉何止刘克庄一人独有。这种伤感与无奈之情在南宋的词中比比皆是 —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范成大《鹧鸪天·休舞银貂小契丹》)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