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查询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页次:5/6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201250, 共252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跟帖#  为什么趴在地上?油菜像毛豆一样,是一把抓住后拔出土,然后在油布上摔打,把油菜籽打下来。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28
    #跟帖#  实际上,过去上海的公交车,都使用着解放前的车辆。例如24路电车,是绿色的壳子,像有轨电车的车厢。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28
    #跟帖#  “两”的发音是“Lei”,是收气短音。当年我在普陀区交通路附近学生意37个月,学得一口“牛”利的上海苏北话(高邮口音)。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28
    #跟帖#  楼上的“贡献”是一个音“ga”,这是对的,但只属于初级难点。高级难点是“两”的发音。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28
    #跟帖#  上海咸话讲得哪能?最讨厌自我感觉好来西,讲出来个上海咸话桥戈冷灯,勿倪勿三。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27
    #跟帖#  上海人的乘风凉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消亡”。其实,能不能够乘风凉,有一个天气上的要素: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家里无空调呆不住。那时去武汉,看见老百姓早早地把竹床搬出来占地方乘风凉。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八十年代初期,来上海建设桑塔纳汽车厂的德国人看点马路边沿黑压压地都是人,以为是本地人的一种风俗习惯。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乘风凉前有一道重要的步骤:(在太阳落山后)在地上浇水降温,常常要浇两、三次水。这是大人的活计。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华罗庚推广的数学方法,属于实验设计(Experimentation)范畴。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上面有人说“干什么事都是0.618”是不对的。例如有一段电钱一头有电,一头无电,要知中间哪里断路,要用对分法(0.5法)来检查。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至于新染料的得率,则是成倍提高。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发现老工程师在工作中运用华罗庚推广的方法非常广泛。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用了华罗庚的正交试验法后,得率仍有相当的提高,而且得出其中的某些工艺步骤是不必要的(例如白金催化网可不用)。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在上海染料厂,阴丹士林蓝的生产工艺来自德国,已有几十或更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属于非常成熟的。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我亲戚告诉我,华罗庚很可怜,演讲时需要一桶水来示范,没人帮他忙,他一跷一跷地自己去提来那桶水。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史传因华罗庚当时遭批斗,毛泽东让他去基层推广数学。华罗庚推广的有(单因素)优选法、(多因素)正交试验法、(缩短工期的)统筹法。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3
    #跟帖#  上海不会有这样的叫卖声,至少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前期是如此。知道为什么吗?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10
    #跟帖#  听说蒋光头与戴季陶在日本白相出一身的梅毒和菜花,这里有没有知情者?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7
    #跟帖#  所写的内容,并不是那个艰苦年代上海人的小食,而是一个几十年后衣锦还乡的观光客的所见所闻。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这才是老上海。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从所发贴子看,贴主对过去上海人生活的了解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空白(可能不止二十年)。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那时候,五芳斋有一道名点:肉末面(二两0.33元,三两0.39)。与鲜得来排骨年糕一样,是真正的美食。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不仅是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就在那里。文革中,五芳斋隔壁有一家集邮门市部,门牌南京东路383号。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何必呢,“鸡汤、骨头汤”吊一包速冻饺子米道不是更赞吗?!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单双档的百叶包,由于不怕折断,百叶里放的碱很少,比做百叶结的百叶要松软,所以单双档煮出来汤水颜色较白。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当时上海豆制品凭票,每人每旬只能卖四分钱豆制品。巴掌大小的豆腐干,一毛钱七块(两旬半的配给)。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为什么说不好吃,因为单档、双档的汤水是盐水汤,没有味道。上面有人说的油面筋塞肉,那是不同时期的产品。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我来澄清一下:我说的单档,是八分钱一碗的档次(双档的价钱不记得了)。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这个不是油豆腐,而是百叶包。一只百叶包叫单档,两只叫双档。讲句老实话,不好吃。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4
    #跟帖#  在浦东浦三路的小摊上最后一次吃过正宗(咸)豆腐花,那是一、二十年前的往事了。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2
    #跟帖#  黄天源的炒肉“娘”团子最好吃。现在,早就消失了。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8-02
    #跟帖#  翘辫子了,何必再多言。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7-25
    #跟帖#  原先的商业街十分至少去了五、六分,没有什么味道了。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7-03
    #跟帖#  这种“定量”分析很有意义。如果共军不是频繁抗战,后来如何能够战胜蒋军?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6-24
    #跟帖#  活埋日本鬼子是因为设备不足,理因全部活烧火化。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7
    #跟帖#  国军真艰苦,有道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再看一遍《一江春水向东流》吧。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4
    #跟帖#  飞马牌香烟历史很悠久,恐怕张云逸还在穿开裆裤时就有了。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1
    #跟帖#  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伤亡,其中741人阵亡,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 244人被俘;还有298人非战斗伤亡。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0
    #跟帖#  “香烟壳子”收藏界称为“无底洞”,即最高等级,我上海家里藏有一张。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0
    #跟帖#  “勇士牌”的前身是“全鹿牌”,因文革改的名。“全鹿”香烟壳子“弥足珍贵”,被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0
    #跟帖#  “凤凰牌”过滤嘴确实有一股香味,是话梅糖的味道,故老烟客通常不喜欢。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0
    #跟帖#  “生产”牌香烟是白壳子,上面不印字的。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10
    #跟帖#  蒋介石发动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所谓“4·12”政变)就是因此事而起。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04
    #跟帖#  李大钊并不是因为他的信仰而被杀的,而是因为他是南京叛乱的策划、主使者。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04
    #跟帖#  上文中所提的《苏联阴谋文证》,网上可以下载。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04
    #跟帖#  李大钊是在张作霖查抄北平苏联大使馆时就擒的,请看内文: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16308 bytes ) 2014-05-04
    #跟帖#  幸亏死得早,要不又是中国的一大祸害。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03
    #跟帖#  绳子勒着脖子时会发出咯咯声,如果那就是“演讲”的话……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5-03
    #跟帖#  “1966年年底复课时”?弄错了吧。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4-30
    #跟帖#  去死吧!最讨厌这类洋奴。 [几曾回首] - 老马识途(0 bytes ) 2014-03-03
页次:5/6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201250, 共252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