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查询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页次:2/86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51100, 共4255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跟帖#  不敢苟同。对火的观察和体验是最朴素的认知,原始人都会利用火。从烤肉到煮水推动机器花了多少年时间?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30
    #跟帖#  要应用还得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活字印刷的想法不难。ASML老总说中国的物理学与我们的一样,迟早会搞定光刻机,说的就是懂了和 [几曾回首] - 十具(51 bytes ) 2024-05-30
    #跟帖#  活字印刷在东亚没有像欧洲那样迅速推广,主因是文字没有拼音化。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30
    #跟帖#  活字印刷的原理是中国发明的。但金属字和粘度恰到好处的油墨是古登堡的技术。你要不要实验一把泥字和水墨?韩国人是首先使用金属 [几曾回首] - 十具(60 bytes ) 2024-05-30
    #跟帖#  各种汉字输入法公平竞争下,拼音法完胜。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9
    #跟帖#  没错,你我的对话,大家都可以读到。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9
    #跟帖#  我用“大胜=大败”指出这种汉语的逻辑问题,而且是在0阶逻辑即命题逻辑的最低层面出问题。你根本就没有读懂,乱扯一气。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9
    #跟帖#  没有脑力辅助技术,语言必须朗朗上口易记。文字前的历史就是口口相传的长诗。由于方块字和一字一音节,汉字的音律性和视觉 [几曾回首] - 十具(345 bytes ) 2024-05-29
    #跟帖#  是的。80s那么多汉字输入法百家争鸣,很快拼音法就独霸市场。受教育程度越低的越喜欢,证明语音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最佳基。不会 [几曾回首] - 十具(42 bytes ) 2024-05-29
    #跟帖#  文字对思维方式是有影响的。有人为了诟病英语,硬说 “got it” 歧义:懂了,搞定了,拿到了,收到了都行。可见象形字对 [几曾回首] - 十具(45 bytes ) 2024-05-29
    #跟帖#  小侄女去中国显摆她会写汉字,却把“楊”写成了“易木”。奶奶笑她自己名字都写错,这娃不服气,头一歪“放哪边都一样!" 如果 [几曾回首] - 十具(221 bytes ) 2024-05-29
    汉字演化中没有拼音化,停滞在与古埃及、苏美尔文字一样的语音语义混合符号系统的状态,是东亚文化的一大遗憾。究竟 [几曾回首] - 十具(834 bytes ) 2024-05-29
    #跟帖#  哪来的不同含义?都是acquisition of it,不管it代指什么,具体还是抽象,物、事还是知识。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8
    #跟帖#  从物理上的miss(不在),到心理上的miss(思念),是显然的因果导致的引申,就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用法,哪来 [几曾回首] - 十具(21 bytes ) 2024-05-28
    #跟帖#  还不懂,我再试一次。I miss her 中的miss是指这种心理感受,I feel sorry/sad for her [几曾回首] - 十具(74 bytes ) 2024-05-28
    #跟帖#  I missed the train 和 I missed her 中的miss都是regret for absence [几曾回首] - 十具(53 bytes ) 2024-05-28
    #跟帖#  哪来的歧义?I got it,我懂了,当it=知识;我搞定了,当it=任务;我拿到了,当it=物件, 等等。大胜=大败, [几曾回首] - 十具(36 bytes ) 2024-05-28
    #跟帖#  毛老油条信过谁?他要的就是亩产万斤的谎言,他所谓的劲可鼓不可泄。浮夸给他暴敛的依据,农民能刮一层是一层。他们是觉悟低的耗 [几曾回首] - 十具(18 bytes ) 2024-05-28
    #跟帖#  这种普遍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模糊了主、客观界限。于是就有”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中国队大胜美国队“,这种外人看起来的 [几曾回首] - 十具(24 bytes ) 2024-05-28
    #跟帖#  汉语最严重的问题是逻辑。晚饭咋解决?吃食堂。语义太依赖语境,心境和群体约定。学生把煎黄的饼子好吃表达成黄饼子好吃 [几曾回首] - 十具(75 bytes ) 2024-05-28
    #跟帖#  汉语浓缩表达的最好的例子是成语典故。西语也有啊,比如某某滑铁卢。你知道为什么当年的黑科技怪兽坦克叫水箱(tank)吗?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8
    #跟帖#  英语的专业术语,望文生义,望文发声,不比汉语靠谱?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8
    #跟帖#  勤观察吧,hydrate hydrous carbohydrate hydrogen hydraulic dehydra [几曾回首] - 十具(153 bytes ) 2024-05-28
    #跟帖#  青藏高原也给了中国地球上最富集的水能资源,没有之一。现在金沙江到了宜宾是清澈的,上游级联的大坝和电站,水没力气冲下泥沙了 [几曾回首] - 十具(479 bytes ) 2024-05-27
    #跟帖#  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彼此相距仅20km。金沙突然掉头北上四川盆地成了长江的源头。地理奇观,好 [几曾回首] - 十具(114 bytes ) 2024-05-27
    #跟帖#  引用一个女孩的留言:”有地理,有神话,有诗意,有历史,有现实,这是多么广博的知识沉淀“。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6
    #跟帖#  ”这里是中国,雪山上的一滴水珠,也可以波澜壮阔!“ 最后一句点题,充满了自信,大陆文明一样可以辉煌。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6
    #跟帖#  这文案写得活泼灵动,科普但没有干巴巴的学院风,赞美母亲河但没有苦大仇深的说教。作者可能还想诙谐,这个做出品味来有点难,你 [几曾回首] - 十具(21 bytes ) 2024-05-26
    长江,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个伟大的传奇。喜欢自然地理的网友会喜欢的。 [几曾回首] - 十具(343 bytes ) 2024-05-26
    #跟帖#  苏轼开了词的豪放派之先河。辛弃疾借词抒情朝政。千年后,毛他们玩玩古人剩下的,消遣自恋一番就罢了。动用公器把自己的嗜好立为 [几曾回首] - 十具(42 bytes ) 2024-05-26
    #跟帖#  讽刺的是,毛一翘辫,对岸飘来邓丽君婉约柔美的歌,军头们惊呼这妞比800万蒋匪军还厉害,挡不住禁不绝呵。今天tiktok在 [几曾回首] - 十具(33 bytes ) 2024-05-26
    #跟帖#  抒豪情立壮志,西来意识形态强暴古汉语词牌。无视民间疾苦,喜拍帝王马屁,正是当年可耻文人。这些玩意一唱出来就是高强硬响快 [几曾回首] - 十具(67 bytes ) 2024-05-26
    #跟帖#  你太健忘。毛自负、自大、自恋、自狂和无法无天盛过封建帝王。什么“有我的书,你不读”,“动一根指头就打倒你”,还有那你们 [几曾回首] - 十具(120 bytes ) 2024-05-26
    #跟帖#  你别装傻。当年封锁消息+言论控制,才造成城里人不知道或不敢说。贫农给学生忆苦往往脱口参照毛制饥荒。人要厚道,饿死和枪毙 [几曾回首] - 十具(79 bytes ) 2024-05-26
    #跟帖#  奠什么基?Perpetuate黑格尔看不懂的“农民战争”的均贫死循环。吃苦耐劳的汉民族,差点没了现代文明世界的入场券,毛 [几曾回首] - 十具(60 bytes ) 2024-05-26
    #跟帖#  我岳父参加过淮海,40年前就讲他们用包子诱降国军的故事。还说他写了不少借粮的借条,无一偿还。两边都是农民军,觉悟理想都是 [几曾回首] - 十具(51 bytes ) 2024-05-26
    #跟帖#  抽样WXC群体非常biased。下你想要的结论前,你必须知道全中国的人中,有亲属和朋友来逛WXC的概率。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5
    #跟帖#  自宋以来,中国人,由于自己的原因,跌跌撞撞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机遇。邓抢上了末班车。再晚一步,中国历史轨迹就真的 [几曾回首] - 十具(48 bytes ) 2024-05-25
    #跟帖#  T-34是史上阵亡最多的坦克。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德苏坦克战损比1:3. T34炮手的梦想就是用上可匹敌蔡司的瞄具。德军坦 [几曾回首] - 十具(489 bytes ) 2024-05-25
    #跟帖#  史实:二战后美军从89个师裁减到10个,还不满员。入韩的是驻日占领军,多数人别说没打过仗,连野战训练都很少。单 [几曾回首] - 十具(263 bytes ) 2024-05-24
    #跟帖#  35年春夏,蒋视察川、云、贵、陕四省,最后决定:“对日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为主要阵线,以洛阳、襄阳、荆州、宜昌 [几曾回首] - 十具(332 bytes ) 2024-05-24
    #跟帖#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 [几曾回首] - 十具(847 bytes ) 2024-05-24
    #跟帖#  1923年,蒋百里就对军校生“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 [几曾回首] - 十具(171 bytes ) 2024-05-24
    #跟帖#  一个被收编的小知的轻谈,当时此类国策辩论多了去了。整体西迁的除了工厂还包括大学和文物,除了打还要建,才是真正的持久战复国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4
    #跟帖#  蒋介石先于毛有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也受了他的德国顾问的影响。中国唯一可操作选项是以空间换时间,死缠日本到国际形势出现转机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4
    #跟帖#  中日博弈大局不在一役,但此役完败的确是技不如人。美军在韩战初期溃退也是训练不足还轻敌,非技术装备优势可弥补。对手是PLA [几曾回首] - 十具(161 bytes ) 2024-05-24
    #跟帖#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几曾回首] - 十具(0 bytes ) 2024-05-22
    #跟帖#  昨晚还去了新天地,与一位印裔美籍教授吃饭。他感慨80s去美国,感观是震惊。如今从纽约到上海,是同级的震惊。新天地附近还有 [几曾回首] - 十具(147 bytes ) 2024-05-18
    #跟帖#  你说的“恶”势力,是为大饥荒没有饿死几千万的唯一可能立足的辩护。乡邻宗亲的社会纤维还没有被毛完全斩断,瞒上私分一定发生了 [几曾回首] - 十具(144 bytes ) 2024-05-18
    #跟帖#  乡绅主导下的乡村自治是传统大一统专治下的有效平衡机制,大大减小了国家执政成本。是现代基层民主的天然起点。你不懂就不要毫无 [几曾回首] - 十具(39 bytes ) 2024-05-17
页次:2/86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51100, 共4255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