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回国发展,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来源: radiology 2007-10-11 14:14: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95 bytes)
1) 是不是"长江学者测底的烂掉了",仁者见仁
---过去十多年前我拿的时候,每年XX百人,XX学者全国每年就十多个人入选,现在每年各超过三百. 当时是教育部和中科院自己找钱用于入选者的科研费用和生活补助,现在是有国务院直接拨款,这样一来各单位就用这个搞经费,一个学校/研究所能争取有5个人入选,就可以搞来千多万元来.

2) 过去到现在目的退化
---过去是为了解决高教的"断代工程",现在是学校/研究所的面子工程加标兵工程.我来前的几年都是这类人才吸引项目的评委,说老实话,现在的新人的水平就连个副教授/副研究员的资格都够呛!不是有人惊呼"北大吸引人才60%是假的".

3) 回去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会显著"变好",智者见智
在美国拿8万美元与国内拿十万RMB相比,国内税少这里高,国内免费提供一套住房这里20/30年贷款,加上实际的购买力,回国是会好于这里,至少你进超市不会看商品的价格,这里就不行.在国内带LP孩子每年出去玩几圈(其中总有部分是公费的),这里你得精打细算才能实现.工作累了周末和朋友到郊外的度假村去钓鱼,打打牌.不想做饭了,带LP孩子开车出去,"吃尽天下口味"...

4) 回国要有好的
思想准备1: 入选者多了但对你的期待并不会少,你必须是paper的产生机器,你和你的团队paper少是难活下去的.

思想准备2: 别指望别人能为你提供很好的科研条件,条件要自己创造,经费要自己找,对单位和领导来说,给你的2/3百万和你自己只是鱼饵,大家都盼你能生出几千完来.而基金委的各种网络中没有你的位置,没有网络支持你将是一事无成.

思想准备3: 对社会对对单位和领导来说你只是花瓶,是别人的陪衬,为别人服务的,如果你想独树一帜,结果就会跟我一样.

思想准备4: 善于作有昧良心的事,在职称评定,基金评定过程,学位评定,将会面临许多"条子"和电话,要善于在人情和良心上找"平衡",稍微不小心,就会象我摔的粉身碎骨.要"没有自我"的活,才能溶于那个网罗.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radiology的blog回顾(2): 心路
•  radiology的blog回顾(1): 心路
•  radiology的blog内容保留到本周末,大部分将删去...
•  [ZT]我是修行千年的狐
•  老妖精精: 我在一年前就说过,你换一百次ID来骂人,我就离开

所有跟帖: 

回复:8万美元=10万人民币?看看同样的生活在北京要多少人民币? -国民共- 给 国民共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10/11/2007 postreply 14:52:35

如果in NYC 是8万收入, u r a very poor man. -DukeGuy- 给 DukeGuy 发送悄悄话 DukeGuy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10/11/2007 postreply 20:32:38

u r right. But making twice as much as a very poor man -dfly- 给 dfly 发送悄悄话 (77 bytes) () 10/12/2007 postreply 07:02:31

then i am not a very poor man, i am a poor man :-) -DukeGuy- 给 DukeGuy 发送悄悄话 DukeGuy 的博客首页 (27 bytes) () 10/12/2007 postreply 08:28:16

but u can live reasonably well with 100000 rmb in shanghai -DukeGuy- 给 DukeGuy 发送悄悄话 DukeGu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1/2007 postreply 20:33:56

汽油:35美元? Unbelievable! -GuoLuke2- 给 GuoLuke2 发送悄悄话 GuoLuke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2/2007 postreply 09:27: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