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马化腾都得卖他面子,今却被人遗忘

来源: misfit 2018-02-11 17:11: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617 bytes)

孙正义马化腾都卖他面子,今却被人遗忘

小雨有话说 

网上有一张照片,BAT三位大佬在一张饭桌上,但是看起来马云和马化腾似乎有点不愉快,脸色不好看,其中有一个大胡子在中间当和事佬,大家很奇怪,这个大胡子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让亚洲的两大富豪都卖他面子。他就是UT斯达康公司的创始人。

他被称小灵通之父,孙正义马化腾都卖他面子,今却被人遗忘

说起UT斯达康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不过你一定知道这家公司曾经旗下的产品,而且用过,这个就是在2000年前后红遍全国的小灵通。吴鹰本人曾经被《商业周刊》评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中的一位,而且吴鹰也是马云的恩人!

当年马云在楼下等了2个小时,最终吴鹰出面,才帮马云争取到跟孙正义碰面的机会。孙正义只给了他6分钟。在马云演讲之后,孙正义已经决定投资另外一家电子商务公司2800万美金了。不过马云捉住了机会,而且吴鹰也选择投了马云的票,最后孙正义才投资了阿里巴巴2000万美金。

吴鹰其实非常有传奇色彩的,1985年放弃了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助教工作,26岁的吴鹰带着30美元去了美国读硕士学位。开始了美国的求学之路,热血、爱国、不怕吃苦这是吴鹰做事的原则。

他被称小灵通之父,孙正义马化腾都卖他面子,今却被人遗忘

1989年,吴鹰在美国纽约街头认识UT首席技术官的黄晓庆,这次意外的邂逅也促成了UT后来的诞生。5年之后,在黄晓庆的努力之下,吴鹰、薛村禾、陆弘亮等UT后来的关键人物在一起把酒言欢,并确定了股份,UT斯达康诞生了。

到1996年时,中国电信的领导到日本考察时,看到了小灵通技术,觉得这是个机会,并迅速回国搞出了小灵通。但是当时华为、爱立信等国际巨头等都觉得这技术太落后,不愿意搞。然而,巨头的拒绝正是给了吴鹰很好的机会,吴鹰花了数千万元独家买断这个技术,在中国大力推广。

吴鹰的算盘打得很精,首先,小灵通本钱很低,看起来像手机,用的却是固话的网络,发射功率很低,仅有10毫瓦,一台小灵通只需几百块,资费还比手机廉价80%。短短2年之内,小灵通竟然积累上千万的用户,UT斯达康大火。

他被称小灵通之父,孙正义马化腾都卖他面子,今却被人遗忘

而此时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还都是小弟,甚至公司才刚刚成立。到2000年时,在全球电信业低潮的情况下,UT斯达康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后股价一路上升,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甚至高于IT巨头思科,年收入达到213亿人民币。吴鹰身家也一度达到了百亿人民币。

2001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最富有的50名企业

生死“小灵通”——UT斯达康之路
栏目:职场之道     2010年 第10期  
 
 
  

    1991年,先在北京工业大学当教师,后到美国留学的吴鹰与合伙人在新泽西州创办了Starcom(斯达康)公司,从事智能网络开发。与此同时,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中国留学生陆弘亮也创立了Unitch(UT)公司,发展有线接入业务。这两家性质相似、各有所长的公司,后在贝尔实验室黄晓庆的牵线搭桥下合并。陆弘亮担任新公司总裁,吴鹰成为副董事长兼中国公司总裁。这家喝着“洋墨水”长大的公司,把幅员辽阔的中国市场作为大后方。


    UT斯达康成立不久,在陆弘亮的运作下,就获得了来自日本软件银行的第一笔风险投资。1995年10月,陆弘亮凭借自己以前与软银总裁孙正义的交好,而与UT斯达康的其他4位创始人薛满子、吴鹰、薛村禾、黄晓庆去日本会见孙正义。经过短短30分钟的演示,孙正义当即表示为UT斯达康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此后,被UT斯达康愈来愈旺的势头所打动,软银又几次追加投资近亿美元。


   有了雄厚资本支持的UT斯达康,开始在中国寻找项目,“小灵通”进入UT斯达康的视野。经过多方侦查,UT斯达康发现在中国开发“小灵通”,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的通信需求旺盛,昂贵的移动通讯抑制了人们的购买力;中国80%以上的人口,大部分时间在本地活动,即小范围活动;小灵通满足数额庞大的市场需求,且价廉便携;此时,小灵通还是电信巨头的盲点,华为、爱立信等电信巨头并没有发现这项技术的潜在价值。


  1998年,UT斯达康斥资数千万元切入中国市场,一炮走红。


    时势造英雄。UT斯达康崛起于电信巨头混战的乱世之间。随着通讯业的发展及其消费者对移动通讯需求的激增,固话已是残羹冷炙,移动通讯逐渐成为通讯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当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业务中赚得不亦乐乎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却苦于没有移动牌照,而不得不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挣钱。吴鹰携“小灵通”登陆中国,为低迷的移动通讯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撬开了“小灵通”在中国市场的大门。


    曾被视为“洋垃圾”的“小灵通”,用户呈几何数增长。与此同时,吴鹰成为“小灵通教父”,并于1998年荣膺美国《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小灵通”如同一个魔方,拉着UT斯达康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1998年,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到1999年就飙升到1.85亿美元,上市已势不可挡。


  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公司凭借“小灵通”成功赴纳斯达克上市,3天后股价一路上扬,涨幅达278%,公司市值直逼70亿,戴着“纳市2000年第一季度10佳公司”桂冠在纳斯达克载歌载舞。2000年,UT斯达康年销售额攀升至3.68亿美元,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成功的前20名小企业之一;2001年实现全球年销售额6.27亿美元,并开始向日本、印度开辟战场。


    UT斯达康公司的中国业务占其业务总量的90%,用户超过300万,遍及全国20多个省,200多个城市及乡镇。2002年末,UT斯达康销售额达9.82亿美元,员工总数达3310人;2003年12月,UT斯达康完成销售业绩19.8亿美元;2004年,UT斯达康完成销售业绩27亿美元,中国员工总数已达6572人。


   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吴鹰与eBay创始人惠特曼、Google全球副总裁Omid Kordestani、Dell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Kevin Rollins、“搜狐”总裁张朝阳等14人一起给予了隆重的专题报道。


   2003年,吴鹰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3G盛宴的到来,“小灵通”由于技术缺陷,而被3G时代所抛弃。为了在3G市场抢得一杯羹,从2000年开始,UT斯达康斥巨资在韩国、北美等地收购了韩国现代系统通信公司、加拿大Telos技术公司以及Audiovox通信公司的手机终端业务,以打造从设备、宽带到终端的CDMA链条。此外,UT斯达康还加大了在日本等国际市场发展宽带、窄带以及接入产品。


   2004年9月,UT斯达康宣布,已经与软银签订了2000万美元的宽带设备合同,以搭建日本的一套语音与数据网络。UT斯达康一直在3G市场部署他们的多元化战略,如宽带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和用户终端设备、个人通讯部和服务5大领域。


   但是,UT斯达康的转型并不如意,遇到了种种困境:为了保持CDMA的领先性,UT斯达康大费周折进行并购,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让UT斯达康筋疲力尽。UT斯达康的整合工作还未见效,诺基亚、NEC、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已开始在3G领跑了。


  2004年,第四季度,UT斯达康第一次出现了税前亏损6640万美元的情况。而出现亏损的主要根源在于“小灵通”直线下降的销售业绩。UT斯达康已经陷入困局,但吴鹰还是执著于把“小灵通”作为其3G业务的救世主。


   到2004年,“小灵通”用户已超过7000万,在10个城市拥有100万以上用户,如此大型的核心基站运营经验,可以为3G运营经验支持。吴鹰对中国市场抱有“刻舟求剑”式的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的市场条件并没有变化,人们仍然会选择话费低廉的“小灵通”。


   所以,吴鹰在感知“小灵通”越来越被通信市场边缘化的状况下,仍然坚持投资“小灵通”。


   2005年的业绩证明,随着移动、联通手机资费一再下调、“小灵通”市场的饱和、运营商投资设备的收缩,失去了其唯一的优势——资费便宜,销售业绩一泻千里,到2005年,公司净亏损4.62亿美元。更背的是,当UT斯达康选择了欧洲版本的3G技术WCDMA,信息产业部却宣布了本土的TD-SCDMA成为国家标准,又给了UT斯达康当头一棒。转战3G,UT斯达康只得无功而返,之前的数十亿资金付出也打了水漂。


  UT斯达康再次到了拐点,吴鹰把目光转向了IPTV。所谓IPTV指的是,电信宽带网传输电视节目,用户随意点播电视,也就是交互式网络电视。但是,这块被视为电信“金矿”的风水宝地,却是电信与广电两大部门的利益争锋点。广电拥有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并牢牢控制着牌照权。广电系“一手遮天”,原本在IPTV毫无优势的UT斯达康会遭遇更多的发展瓶颈。


   到2004年第四季度,UT斯达康的财务报表亮出红灯时。“小灵通”节节败退,新的业务不能撑起半壁江山,吴鹰也是心急如焚,可是手忙脚乱的UT斯达康四处伸出触角,也是处处碰壁,终究并没找到自己的拐点该如何克服。


  2005年以后,UT斯达康因不能按时提供报表而不断收到纳斯达克警告通知,一次次陷入被摘牌的绝境,一次次在退市的边缘徘徊,UT斯达康再无昔日上市时的意气风发,只能绞尽脑汁以求安然度过危机。UT斯达康的股票,最高时达到91.88美元,现也在亏损的“嘘”声中跌个不停,到2006年3月,每股只有6.13美元。


    2005年5月,UT斯达康进行了第一次裁员,裁员人数高达1400人。花了血本的3G也成了烫手山芋,UT斯达康决心砍断这条腿,专注于“小灵通”与IPTV。到11月,又有更多的人被请出公司,有些部门裁员高达70%。然而,大规模的裁员,并没有止住亏损的脚步,2005年亏损4.62亿美元,2006年净亏损1.173亿美元。到2006年,亏损数已有所下降,看来裁员的确有止痛的功效。


    战略上摇摆不定,使得UT斯达康英雄迟暮,投资者们已不能容忍中国区的管理者拿他们的投资玩“战略试水”的游戏了。2006年5月,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迈克·索菲离职,董事长兼CEO陆弘亮辞职,吴鹰升任全球CEO。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让人们摸不着头脑,在UT斯达康的屡次挫折中,吴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吴鹰反升不降?5个月后,UT斯达康又宣布取消这一任命,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将制订新的管理人员接班计划。看来,吴鹰也已不再博得资本的青睐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