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海外党愿意回国?

来源: mypresident 2017-12-11 05:12: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772 bytes)

为什么会有海外党愿意回国?

 

60万海归!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创新高!

几个月前看到的新闻,当时并没有啥太多的感触。但是最近国内发生的很多事情却让我很困惑

除开那些在国外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国的人而言,那些能找到工作或者已经在海外工作的人到底为什么要回国啊?国内什么情况应该是很清楚的吧,难道都是因为爱国吗?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半开玩笑说,确实就是最好的官办免费移民广告无误。

无奈的是,冷静下来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事实:

这些事件中的利益相关群体、以及以为利益相关群体中的大部分,并没有靠谱的移民条件。

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就算强行移民了,旧的问题就算能去,新的问题也不一定就更少。

 

而对于庙堂之人,其出身注定了其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双丰富。

对真正的底层来说,现在毕竟不是1942年,也不是1960年...被剥夺的是对更美好生活的梦想,却不是维持基本生存的可能。

而对所谓中产阶级来说,一点儿不开玩笑,不论在网上如何哭天抢地,义愤填膺,如鲁迅再世,如正义女神下凡...你我在本质上,全身上下到处都散发着那个老掉牙的概念: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结果就是,再多的共情叙事,再多的键盘痛斥,都不会引发肉身革命。明天的太阳升起后,中产阶级们会继续准时起床挤地铁,或开BBA出街,努力搬砖,并坚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好;超过人口一半的底层们,也会继续涌向城市,一线不行就去二线,二线不行就去三线...过多谈论他们在大城市的艰辛,本质上与西方媒体热衷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描绘为血汗工厂的性质无甚区别 — 我们和他们,只不过无意或故意不了解他们回乡种地的生活状态是怎样而已。

以上仅是说明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大标签下的人群,可以分属于很多大阶级,或更多的小阶层。而每一个阶级或阶层,直至细分到具体的个体,又都有自己复杂的叙事,于是有冲突,也有权衡。这些细节,跳出这个阶级或阶层,甚至仅是跳出这个个体,旁人很难观察全面。能做的,也是常常会去做的,仅是因为特定的机缘,看到了一部分细节,就将对方群体和自己划在一个大标签下,进而去共情,得出众多自认逻辑完美的结论来。

所以,为何海外党愿意回国?

除了皆是“中国人”这一个大标签,你确定你和海外党们皆处于同一个阶级么?(海外党在各个指标上的统计描述,相信与“中国人”这个全集或“中国某阶层人”这个子集的统计描述,会有明显差异)

除了皆是“海外党“这一个大标签,你确定海外党们皆处于同一个阶级么?(早年学霸?近年学霸?富豪半退休?刷文凭富二代?盲目追梦中产后代?独轮运?凤姐们?)

而每一个小人群,他们的“细节”是什么?“冲突”和“权衡”又是什么?旁观者恐怕很难直觉想象。

“你”看得到北上的污浊空气,看得到被秒屏蔽的事件,却看不到国外的天花板,看不到车房空气之外无所求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的阶层可能追求好车大房好空气和安心教育,“他”的阶层却可能更关心阶级晋升可能,或回国接班的必然。

折叠无处不在,可惜人们看不见。

而更简单也更常见的逻辑,只能是,“我”因为某个契机,看到了“他”的某个细节,进而诉诸于感性,产生强烈共情,得出看似必然的结论......

一腔情感无从发泄,可又远不至于动摇“我”明天按时上班讨生活的责任感,更不会动摇“我”对明天更美好生活的信念,甚至不会动摇“我”对“我的中国”明天更牛逼的情怀......于是,只能刷刷朋友圈,刷刷知乎,将这种朴素又普遍的情感倾泻出来,抱团取个暖,顺便喂饱了一群有意无意吃红馒头的自媒体们和NGO们...算了不说了,说多了就太犬儒了。

总之,满满的小资产阶级软弱性,你我皆一样。

这两天总有人私信我,问我为何如此沉默,为何不说两句。

表层原因?美国正好感恩节假期,于是前两天钻新英格兰某个雪场小木屋娱乐去了 — 小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深层原因?

《千与千寻》只能出现在01年的日本,却不能出现在七八十年代的日本。

我不但不讽刺,且绝对支持网络上每一个声讨的声音。但同时,我又知道,只要中国这列火车还是如此高速前进,最终,不论是哪个阶级,不论嘴上说是否想要,身体恐怕都会很诚实。声讨归声讨,又有谁希望这列车停下来呢?若这车不停,又有谁会主动跳车或忍住不上车呢?

 

作者:Fan Franci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614831/answer/2664104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