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 top 30 就读,经常会后悔当初出国的决定,很迷茫,我该怎么做?

来源: mypresident 2017-11-25 14:31: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2665 bytes)

美本 top 30 就读,经常会后悔当初出国的决定,很迷茫,我该怎么做?

 

本人国内一线城市普高毕业 高三休学搞托福sat 也和很多美申党一样去过万人坑奋战sat 还记得那个时候10月 考完sat 坐着机场快线看着窗外香港美丽的湾区景色 不禁憧憬着未来在美国过着精彩的生活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 在美国一所综排20多的公立学校就读 很迷茫 开始质疑自己的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出国的意义 本人家庭普通中产 父母做小生意 家里有几套房子 卖了一套才出国的 学业方面目前gpa不高(3.5)专业中国人扎堆(好吧,其实是econ/math)然后生活极其简单 基本以学习,健身,煮饭为主 偶尔周末去城市逛逛。最迷茫的是前途,来了美帝才发现,国际生想找到工作真的很难,牛逼的也许能找到暑期实习吧,但想拿h1b留下来 除了读计算机的其他希望都很小啊,而且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里读书辛苦不说 以后也基本找不到工作 即使美本读完,再读个硕士,如果不是搞IT希望大点,自己终究是要回国的。到底对于我这种背景的人,出国读美本算不算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十分羡慕高中同学现在在国内大学的生活 而且很多人读完大陆本科 再来美国读个美硕 似乎也不差我多少 虽然美本申请美硕有优势 但最终除了IT男还有移民的二代 大家最终的归宿还不是回国 今年留美的看新闻都40万了吧 以后真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都有留美经历
感觉美本是个大坑啊怎么破
既花了家里巨额的钱
自己又辛苦得搞学术
到头来还是失业
似乎结局就是回国搬砖了

注:求不要出现经典的留学*****文(比如,我认识A,topxxx,暑假就在xxx在xxx的office实习。我认识B,家里是xx委)
求给点建设性的意见
 
 
 

知乎处女答。没有真材实料,全是借机诉苦。
给排名第一的答案点了没有帮助。 (我看好多人都这么说,好像挺有气势的?)
一直觉得自己所知甚少,所以一直抱着长知识的心态在知乎潜水,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知乎上关于咨询类的回答总会蹦出来好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留学咨询那位说的道理一点错都没有,但显然于我看来是没有帮助的。

早上起床上厕所的时间用手机刷到这个问题,心里一惊,差点以为是自己提的问。大致看完前几个回答后整个人一天都感觉很沉闷。沉闷无非是因为在答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本人国内三线没落的工业城市出身,初中高中一直稀里糊涂不思进取,甚至高中还有一段时间加入过小混混的行列,高考考上一所盛产野模的二本。后来自命不凡的觉得自己有更广阔的天地,加上父母也算重视教育,于是挖门盗洞的退学来到了一所美国top20,期间颇多波折不提也罢,却清楚的记得收到offer的那一天我有种修成正果的错觉。觉得自己虽然年少无知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故事的最后是个Happy Ending。

转学到新学校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在这学校一节课都还没上过就已经是junior了,我却连个专业都没有。 学校王牌专业的prerequisite courses我基本都没上过,从头读起的话那我的本科生涯可能总共加起来可能要六年甚至七年,这对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家里也无力负担那么多学费。无奈之下迅速的进了数学专业,因为那是我当时唯一满足了prerequisite的专业。

凭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自我约束力,进专业后的数学专业课无论是什么level 的只有两节是3.5,其他基本都是3.9、4.0。可能在很多楼上的答主看来这太简单了,但是我觉得我尽力了,我拿手指往上敲已经听到我智力的天花板在咚咚响了。成绩还算说得过去,父母看到成绩单也还比较满意,可是进入大四一下问题就来了,学数学除了考研考博士似乎没什么好出路了。现在纵观几大中国留学生集散地,研究生项目无论几年大都是为学校创收的主力,鄙人不才自问申到美国一流学校全奖研究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自费两年六十万算少的,我今年23,因为找不到工作想要继续躲在学校里然后跟家里操劳的父母伸手要六十万,这事儿我真是做不出来。考博士就算了吧,自问没有潜心学术五年的心智和心力。

那找工作吧,去了几次学校的招聘会,基本上一条:需要能在美国合法工作/不提供sponsorship。就让我连去试试的心都没有了。再就是自身条件差的不行,从小到大没被开除就算万幸了,更别提获奖了。 前些年贪玩,假期都回到我那三线的家乡和朋友混过去了,也没找什么特别加分的实习。总的来说就是除了gpa还拿的出手,其他我几乎一无所有。

楼上好些人不理解题主羡慕国内朋友的生活,甚至有傻逼要抽题主大嘴巴。 但我很理解,因为我也很羡慕。好些人出了国就以为比国内的朋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其实自己才是naive的那个,国内的朋友都遵循了长者的教导,闷声发大财着呢。拿我国内大学的朋友来说吧,上学的时候长得帅,网红水平的女友换了一批又一批,毕业和几个朋友做起了办公耗材的生意,不到两年快挣了一套房子钱。虽然不知道他的房子钱是以哪个城市的房价来算的,但是足够让我羡慕了。反过来看我呢,一年花父母三四十万然后每天跟数学题在死磕,吃微波炉食品度日,感慨坐在玛莎拉蒂副驾驶上的那个同班的姑娘真的好漂亮。 什么境界高眼界广,国内都是暴发户土包子的论调大多是那些混得不如国内同龄人的留学生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现在的处境,成绩勉强算不错,但不想自费读研。毕业临近,自身能力差强人意想在半年内有大幅度提高,在努力但是不现实。是不是和题主差不多?

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建议给题主,大道理谁都懂。
我写下这个回答一方面是私心,写给自己看。另一方面想告诉题主的是你的迷茫不是只有你自己而已,很多同龄人都有相似的烦恼,别气馁。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这段迷茫不知归途的灰暗日子的。可能到时回头看看我们也会笑自己此时此刻的幼稚。

扯闲篇扯这么多字,我也真是够闲的。
送给题主一句最近激励自己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后跟题主说一句,混得最次最次你还可以回国开留学中介啊,啊不对,留学咨询公司。

倘若有一天你走出这段迷茫了,给我这个答案一个回复吧,让我知道我们都会过的很好的。

-----------------------
02/11/2015 更新。
处女回答被很多同龄人所赞同,让我很受鼓励。
虽然说起来有些自我可怜的意味,但是我真的觉得互相取暖比“理性客观”的批评更有帮助一些。大家多少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大道理都能讲的明白,换我来批评你我可能说的比你还“客观且难听”。 私以为知乎应该是个分享知识分享经验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个好为人师而不自知的地方。望各位共勉。
不匿了,希望能在知乎交些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我觉得最有用的建议是,与其花时间担忧迷茫,不如先集中精力做好当下最好的选择,完成眼前最可以达到的目标,小至如何认真全力写好一份工作的applicaiton,好好完成一份review paper的作业,大至进行可以在现阶段进行的生活规划。总之,做好手上有的事。
————————————————————
看到楼主的问题真的好想结合自己经历答一发。

美本, Lower Ivy, 极其小众的Food Science Major,Graduate with Research Distinction, Summa Cum Laude。Co-lead过在本领域内非常高声誉比赛第一名的team,做过学校不大规模的社团的president。听起来很不错对不对?

我只能说,我所经历过的迷茫,痛苦,怀疑,绝对不比题主少,甚至到现在,这种复杂的情绪还是偶尔在心中神出鬼没。

出国原因
其实我本来没想本科出来的,走了竞赛高考这条路。高三的时候没有特认真学习,高考时候脑袋又被雷劈了,本来自主招生北大医学部已经降了20分,最后还是差两分与之擦肩而过。 一辈子走的顺顺利利的路终于有了个没意料到的坎儿。我爸妈坚决否定了我想复读的念头,环望一下周围亲戚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已经本科出来了或者在准备本科出国就鼓励我申请加拿大或美国的学校。于是09年六月底开始学托福,十月底考完的SAT。时间那么短,当时压力可想而知,但心里确实不服高考的结果。好在从小老爹就带着看卫星信号的CNN/HBO/National Geographic/ Discovery英语基础打得不错,那段时间也确实非常努力(把自己关在阳台上背单词种种),加之中学的时候也参与了一些社团和其他活动,最后考试和申请结果也算不错。

大学经历
可以预见的是,因为不像大部分同学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出国(更不用提现在各种美高的了),又加之选了个自己喜欢却极少中国人的major(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去的那个college在我大一入学的时候整个一届就只有我一个大陆来的),所以很多情绪真的没有人可以理解,很多有关自己college的话题,上的课,涉及的活动都没有同龄的中国人知道。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中国学生多的major,平常可以在一起学习或者hang out,哪怕是都找不到工作,但也会有人理解彼此的迷茫和课业上的困惑。有时候真的很想转major走一条轻松点的路,但是心理还是有种不服不想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相信这个专业是真正能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外加自己的驴脾气总觉得要证明点什么, 所以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丧气的当然也是实习和工作机会。 Entry-level job 国外国内薪水恨不得 5:1的行业(还是国内外企),当然是想在这边start my career了。大的食品公司虽然美国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不招国际学生,在我大学的前两年, 只有俩家相对较大的食品公司 PepsiCo和 General Mills有国际学生去实习的机会,而且非常selective。大一大二暑假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做了一些打杂般的实习工作。好不容易熬到大三,得知PepsiCo从今年起不招国际学生的消息,那种感受真是。。。 (而且更来气的是我毕业后它又开始招了,真是神人品。。。)看到周围成绩不如自己,经历不如自己丰富,整天光选简单课的大妞都能凭着学校的名声在食品行业找到不错的实习,心里真的是各种迷茫加委屈。

那时候真的情绪非常不好,外加想去做research也因为各种lab都不缺人(关于usda/fda food science research funding cut真想另开一贴吐槽)而屡屡被拒,我自认为还是一个逗比范儿对情绪各种钝感的人,有时候晚上在冰天雪地里回家路上眼泪经常莫名其妙的就下来了。但每次冷静之后,就总觉得这样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又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一封封新的email:找感兴趣的lab打杂儿机会,打一些有的没的招呼在networking,coordinate下周的活动,准备该完成的作业。没办法,这种不怪自己又没解法的事情,再去担心也没有用了,只好把有的能做的事情做好。

当然这种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故事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让自己情绪平稳,能够调戏自己心情的事该来的还是会来--新来学校招人的公司不招international啦,一起做实验的phd姐姐怀孕只好每周两次早上六点多自己一人去-40度冷库里搬160kg的苹果汁啦,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刚出国上一年的水master轻松找到100K+的工作啦 (no offense),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周围屡屡发生啦。不过也不知是一个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心态,总之人也是疲了,每次波动完后,该做嘛还是做嘛。但是也就是这种onwards的状态,还是帮助自己慢慢得到以前想要的东西 (是的总得允许我得瑟一下儿吧)。 Yet there is no miracle.

毕业后
现在在加州读研究生,虽然现在的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校,但是在自己的领域还是有非常好的声誉。该遗憾的还是有遗憾的,当时为了离男盆友近一点,果断拒了另一个学校的全奖,现在靠做TA养活自己(实在觉得这个年纪还花家里的钱没面子),可是来这里几个月后我们就分开了。该担忧的工作机会还是会担忧,General Mills给的returning internship offer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在公司不断lay-off的情况下变成full time position。但怎么办呢,还是得好好活不是。该做完的实验要好好做,该好好准备的TA discussion要好好准备,兴致来了该喝酒还是得喝。

Anyways
可能还是从小听过太多长辈的故事,知道生活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想太多真的没什么用。最好的一个故事是关于外公的。当年外公解放前从中央大学毕业,那个时候他们真是最优秀的一拨年轻人,48年他和他们同学一起去台湾,同时申请来美国读研究生拿到UMich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offer。在临行前回大陆看望父母,结果在就这个时间大陆解放了再也走不了了,计划好的人生全部被打乱,之后因为在台湾的经历,被当成特务坐过牢,弄到内蒙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终于在退休前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英文德文水平又被调回了了北京,最重要的是,还高高兴兴地活着。

你说,想那么多,计划那么多,迷茫那么多,用不可改变的外界因素或别人的生活惩罚自己,都有什么用。 当然短时间的情绪波动不可避免,但是不要把它变成人生态度,一切都还有希望吧。所谓迷茫这种思想状态,把它分解一下,不就是一件件眼前该做而还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事情么。好好活着,付出该付出的努力,别让自己后悔,鬼知道这世界20年后又是什么样子。剩下的嘛,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

---------
General Mills和PepsiCo的full-time offer都拿到了~所以现在呢允许我提一个问题, 如果是你,会选择Minneapolis-Saint-Paul Metro Area 还是Dallas-Fort Worth-Arlington Metroplex 生活?zhihu.com/question/3644
 
 
 
 

虽然我觉得这么说有一些harsh,但我还是想跟LZ分享这么一句话:

 
命苦不能怨政府,命背不能怨社会。
 

我不是来指责LZ的。相信LZ一定十分苦恼,来知乎社区求助一定是希望解决问题而不是希望被喷。但我觉得LZ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心态:

 

一个人对所谓成功的期望值以及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如果总是以一种抱怨的心态处世,那无论LZ处在何等优越的环境都不会感到满足。即使你在HYP你也可能抱怨学业压力大或同学太浮躁…即使你在高盛麦肯锡谷歌你也可能抱怨自己没有生活,孤独,etc… 放平心态,一身轻松。理性分析,坦然面对。

 

为什么说LZ的心态出问题了?

 

1, LZ上来第一句话就是“top30美本就读”,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同时LZ在问题描述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我是名校学生我就应该是人生赢家”的态度。

 

名校毕业生又怎么样?一个文凭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么?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一定能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么?

如果上名校接受教育就是为了避免“回国搬砖”,就只是为了拿到一个铁饭碗,首先我话说得难听点儿:You don’t deserve a prestigious college education. 这句话一说很多同学肯定要来喷我了。上大学就是为了留在美国这怎么了?有问题么?

恩,确实没问题,不过你敢把这句话写在why essay里面么?就说自己申请你们学校就是因为觉得从你们学校毕业更容易找工作留下来。如果不敢,那起码证明你认同:AO不会觉得持有上大学就是为了留美国观点的学生deserve a prestigious college education。

 

当然AO不觉得你应该被录取不代表你也需要这么觉得。不管怎样,一个接受top30美本教育的同学来知乎抱怨自己前途无望并把责任都推到美国本科教育的人本身心态上可能需要调整了

 

2, 很奇怪的是,LZ在问题中提到:“不要出现经典的留学*****文”。不愿看到回答者分享成功利用美本教育资源获得自己想要的职业选择的案例。

 

我觉得这反应出了一种“屌丝心态”(不好意思词用重了),即——

我才不管这个社会(环境)是怎么运作的。只要我在这里面没有得到我想要的,那这个社会就是有问题的!

这种心态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也就是说心态持有者不仅会看不惯环境的运作方式本身,也会看不惯在该环境中“成功”的个体。于是乎LZ对于那些“我认识B,家里是xx委”的同学就愤愤不平了,觉得那些自己嫉妒的人都是靠不公平的游戏规则获得优质资源的。

 

试问一下:难道所有拿到牛B offer的人真的都是家里有背景么?

我不排除靠家庭关系取得优质资源的个体的存在,但这些个体真的占大多数么?

即使这个群体人数很多,说句不好听的话,关你毛事?

 

与其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平还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争取到自己能够争取到的资源你说是不?再者。占有上游社会资源的父母想要把自己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分享给自己的子女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这就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也有助于促进有子女的中年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LZ难道从来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么?

 

暂且不谈论游戏规则是否合理,不管怎样游戏规则是确定的,是无法改变的。

这个世界也不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的出生条件所处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公平的:即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玩儿这个游戏;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坐享其成,没这等好事。

以上的游戏规则虽有掺有运气等因素的成分,但总体来说是没个人的人生都遵守的。

 

试问LZ:请问你觉得自己有没有用心在玩儿这个游戏?

GPA3.5这点可能有很多原因,但自己努力不够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LZ以为上了美国名校就意味着铁饭碗了这点说明LZ的career research effort没有做够吧。

LZ羡慕国内大学的生活觉得自己的生活苦不堪言说明LZ在留美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留美的原因吧。起码是对美国抱有幻想认知不够理性吧。

……

你抱怨美国大学学术生活太累,殊不知学术的严谨性正是很多人,包括我,选择留学美国的主要原因。如我很欣赏的一点:美国教授对于paper评改往往是很serious的。国内东拼西凑的paper是无法蒙混过关的。这种对学术的尊重基本贯穿在了整个国家的文化里,也体现在了社会对于学者的尊重。如在美国拿到professor是件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在国内职称评选就是个joke…

我个人就是看中了美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以及以知识为载体的博雅教育才考虑留学美国的。LZ一定了选择留美时忽略了美国教育对严谨学术的要求,或者是高估了自己对学术投入的程度。选择来美国接受教育很可能是盲目跟风。

在此我分享一个我写的回答:高三学生留学美国是否要弃考? - 徐谭妥的回答

里面有我对中美大学教育的优劣的对比,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分析是否需要本科留学美国

 

不管怎样,LZ既然已经做了这个决定,就要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4, LZ的自我陈述我觉得本身是很矛盾的:

 

首先LZ在陈述中写了:“生活极其简单 基本以学习,健身,煮饭为主 偶尔周末去城市逛逛” 同时又表示担心自己的前途,不知道LZ为什么还那么执着地想要留在美国?

 

前途问题,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工作拿到的起薪一般比国内高。但是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我是指在商业领域,科研除外),国内一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是一个制度相对健全的国家。暂且不说亚裔求职的ceiling 问题,美国发展的完善性本身就限制了在这个国度有一番作为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缺少带有先进技术与思想的海龟来完善国家的发展。因此才涌出了李彦宏、张朝阳、李开复等等成功的海龟。相比之下,在美国体制下谈得上“成功”的中国人,不知LZ又知道几个呢?

 

选不选择留在美国,绝不是由LZ所说的前途好坏决定的。

 

生活问题。如果LZ像自己所说的 “羡慕国内大学生的生活”,那可能LZ并不适应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这样,我不了解LZ在现有阶段对于留在美国的希冀到底来自于哪里?

难道留在美国就一定会成为高富帅?回国了就一定只能是“屌丝搬砖”?

 

俗话说得好: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机会。

 

LZ与其试图在知乎上寻找走捷径的方案,不如好好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吧。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以你想要的“成功”回馈你。




 

以上,话说的有点多,也说得有点狠,在此给LZ道歉了。

 

我也希望借此机会给那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们说这么几句话:

1,如果留学美国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仔细思考美国教育对自己的意义,就要为自己未来可能经历的失望负责

2,如果留学美国只是为了将来留在美国,就应该仔细想想留在美国对自己人生发展的意义,用心规划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努力为之奋斗,并愿意承担留不下来的风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如果靠不正当竞争手段(如代写、SAT机经等)进入了美国名校,就要为自己未来可能经历的挫败感负责。 (这句话完全不是针对LZ的,只不过我认识一些去了一个自己“跟不上”的学校而后悔的学生,在此给大家打个警钟)

 

最后,希望自己喷了那么多能对LZ有一点帮助。

在此给LZ道歉,失礼了。

 

 

 

题主给出的背景很典型很普遍,几乎是迷茫的留学美本的原型。答题的很多人都在吐槽GPA 3.5低,真是典型的中国式留学思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留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变得越来越被动的原因。

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必须先搞清楚,中国学生在美国读本科,究竟目的何在?

由于本科留学奖学金和打工机会少,精髓人文专业就业不对口,很多人误以为美本就是富二代烧钱的象征。我想说,如果只是为了就业移民,不如上蓝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技工移民身份比H1B好拿多了,蓝领工资也高,过上小康日子不在话下。就算是美国,凤姐也能靠做美甲笑傲曼哈顿呢。

美国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重点不在专精的学术研究,而在自由、开放的博雅教育和社交环境。比起国内本科教育专业由高考成绩决定、就业和成绩奖状挂钩,美国大学可以在入学两年之内自由选择专业、在俱乐部与体育活动中建立人生最初的关系网;比起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式教育,美国本科教育体现的是美国社会多元的价值观。美国精英大学的学生里,有GPA要靠学校特聘助教的明星体育生,有学到一半休学乃至辍学创业的人生赢家,有利用假期去发展中国家进行慈善的少年社会活动者,有边上学边去百老汇演戏的未来之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味追求GPA的中国学生很难不被戴上一个帽子:书呆子(nerd)。而美国社会,不欢迎书呆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书呆子除了GPA以外,一无所有。在美国这样的多元社会中,讲究的是综合性实力,差异化竞争。

说到这里,题主你明白了吗?仅仅2014年,就有超过27万中国学生前往美国求学,其中本科留学生的人数比起前年增长了多于20%。在这么多学生中,学经济和数学专业的是主流中的主流,面向的又都是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工作。美国2015年留给本科学生H1B的数量,只有65000个,而且是和所有国籍的留学生竞争。美国奇葩的移民政策暂且不表,问题是,在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题主所拥有的几张牌只有中国人、专业对口、和3.5的本科GPA。

然后在美国这样讲究motivation和passion的文化环境里,你去应聘的时候人家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一行/进入这个公司?你说,因为我想留美,这样比较容易。这样的答案,哪怕是当年本科申请的时候题主也不会在PS里光明正大地说吧。

倒不是说题主真的会这样回答,但我想说明的是,是否有清晰强烈的理想动机、是否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差异竞争力,直接影响能否在美国社会生存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从公司到学校,美国招收国际学生有一个隐藏的百分比,中国人招多少,印度人招多少,很多时候你是在和你自己的同胞竞争。如果你看上去和广大中国留学生都千人一面,对不起,没有人会记住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总是追求高GPA——除了成绩单上的4.0,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能让雇主注意你。但问题是,你眼中那些“不务正业”的美国学生,很有可能GPA也和怪物一样高......

举个例子,我在DC工作时曾有一个中国室友,中国TOP10本科,美国TOP15金融硕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同时打三份零工以交房租。她的导师帮她联系德州一所著名高校的博士项目,结果被对方告知,现在他们金融专业招收的中国学生,GRE基本都是满分

单拼成绩,就是这么血淋淋。

我不是要黑勤勤恳恳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只是想奉劝楼主一句,这条路真的不好走。要想杀出一条血路,与其拼GPA,不如挖掘自己的差异潜能,把自己和人数众多的主流区别开。简单地说就是,学会包装和自我营销。

美国大学是一个让你完善人格、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发展多样兴趣的地方。与国内大学不同,那里的学生活动和“选修课”都以专业水准为标杆,而不是混学分混履历的工具。如果你的时间都只花在学习、健身和煮饭上面,只能满足生存和毕业需要,而远远达不到出类拔萃的境地。其结果,就是我综上所说的——在广大类似背景的中国留学生中泯然众人。

以就业或移民结果指向去留学,无法得到美国本科留学的真正价值。但反过来,如果题主真正充实、勇敢地去发现自己,融入美国高等教育环境,就算毕业后无法留美,这段经历也将是你终生的财富。

本人TOP 30美本,文科专业,毕业后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现在国内从事电影媒体行业,下半年可能返美。我自己的经历证明,文科美本一样可以拿奖学金和找到工作,甚至实现儿时梦想。如果再选一次,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同样的路。作为我们系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学生,我一直努力推广博雅和艺术专业的重要与无限可能,我也很高兴看到在我的大学里,继往开来的中国学生也都各自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与楼主共勉。
 
本人来美五年,本科毕业,现在是研究生狗。
------------------------------------------------------割-----------------------------------------------------------------------
送给楼主一句话:
You come here to endure, not here to enjoy.

刚看到题目的时候以为楼主也是研究生狗有感而发,后来仔细读来才发现楼主还是大二的小盆友,综排20,专业拥挤,生活无聊,向往国内的灯红酒绿(当初我出国的时候说国外诱惑多的你粗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总结起来楼主不是寂寞了,就是矫情了。

美国大学生活的乐趣其实是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没办法发现,即便发现也没办法加入进去的。我相信超过80%出国的孩子父母都会在你出国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融入本地社会,一定要入乡随俗。其实我们这些出国狗来了之后才发现根本特么就不存在“本地社会”,美国人之间按肤色,按家庭收入,按学习风格,按傻逼风格都各成一派,风格迥异不说,相互之间的排挤和倾轧往往伴随着露骨的嘲讽和不屑。大家在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里不仅是不愿意带你玩,而且觉得你太low,别挡着我cool。

私立大学这个情况还好一点,大家的家庭收入大多近似,美国中高收入家庭的家教之严往往让学生们惺惺相惜,互相之间的排挤也大多跟家庭的直接利益相关,更何况私立workload之大,social频率之高,大家根本没有时间玩政治。而公立大学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本地交了税的中产父母恨不得把交到州府的每一分税都抠出来,抠不出来你就给我们儿子上大学吧。这样的学生本身对GPA要求不在高,能毕业就行。生活不在靠谱,有炮打/叶子飞/shot灌就行,你要是遇上了这样的人,生活的开心程度会以指数级别突破天际,他/她会带你泡pub,给你当Wingman泡妞/泡汉子,带你去个“Friend”那里飞叶子抽水烟,有点由头就带一群人回来群趴,甚至有的技能点点满的可以把群趴变群啪。

可是,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我在国内一直被赞为好学生,就是比一般同学要好一点,但是还是会时常被邻居家的孩子干的体无完肤的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level。我就要求自己,我特么不是hip,我是好学生啊,我要好好学习啊,我要刷GPA啊,我要跟着这帮3.9的帅哥美女们开学习趴啊,啪啪啪什么的不重要,social什么的不重要,睡觉什么的不重要。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咖啡,书,case,groupworking,买菜,做饭,剧,睡觉。

我在大二暑假结束坐着Delta的飞机回美帝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转一个念头:“我为什么要出国?我花了那么多的钱,糟了那么多的罪,毕业了也不见得就能找到工作,What's the fucking point?”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

一切的转折发生在我的研究生这一年。这一年,我依旧没有找到工作,我没有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我的项目在全美排前十,但苦于我所在的中西部大农村经济环境不理想,这个专业每年也只有一半的国际学生能找到工作,美国人虽说都能找到,也不是都能一步踏进理想国的。在这一年,我的case多了一倍,每一节课都有groupwork,每一节课都有30-40页的paper要读,一天三四节课,从早上起来schedule就排满到晚上11点,双休日对我来讲就是摆设,要跟女盆友一起吃个饭都变成了奢望,我才惊醒过来本科我过的多么轻松有趣。

美国的大学,尤其是商学院,教育理念和国内技校是没区别的:理论加实习,试学五个月,无效不退款。我们在抱怨时间被case偷走的时候,其实学校一直在磨练我们的teamwork的能力,能者多劳不是为了你的team,而是为了你自己,你花更多的时间,用更高明的协调,更有效的沟通快速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并给他分配合理的任务,最快最好的完成一个项目,这在业界被叫做professionalism。

更让我惊喜的是很多在groupwork的时候carry能力极强的队友有的时候也是极有意思的人,他们有的人能在15秒之内干掉一个32盎司的扎啤,有的人能在5个shots之后走直线,有的人能跑完马拉松全程然后在终点线前跳一段zumba,有的会在自己家煮甜茶酿啤酒。他们的生活丰富而有趣,不因环境,在乎一心。

工作和生活本来就是两部分,因为工作而影响你的生活只是你还没有掌握分离它们的技巧。我高中的同学出国不在少数,有的能自己设计到手工裁制出一件惊艳的时装,有的能用最平凡的街车飘赢六七万的小跑,有的能单板滑下双黑钻,有的能画出媲美专业画师的插图,他们都是极平凡的人,读着极平凡的专业,过着极不平凡的生活。而我,也在这一年开始一个小小的创业项目,在本来就难挤出的时间里再挤出来那么一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楼主,你的那些担心都是多余,你尚未毕业何必担心工作难找,去找人泡酒吧,去勾搭帅哥美女,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担心别人怎么看你,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人生,只要活不成一只奇葩,活得精彩一点有什么问题呢?或许你在泡吧的时候会交到在公司实习过的大牛,或许你在勾搭的时候会遇到认识一群大牛的Social狗,这生活本就没有剧本,要为自己,活出生活的精彩。
 
 

最直接的建议:
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吧,当你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那就想办法去做点什么,做着做着就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美本留学生的一些共同点:
1、GPA4.0不容易,但GPA3.5遍地都是。能力不差,学习用功,拿到3.7~3.8也很正常;
2、人在美国,遇到合适的教授,可以当面套磁,尤其是申请本校本系本专业,优势明显;
3、拿到系里教授的牛推,他在朋友系统里小小宣传一下你,也许你就能抱上名校教授的大腿,然后平步青云了;
4、美国教授喜欢招接受了美国本土教学课程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交流还是生活习惯,都要方便许多。明确自我定位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你申请学校的档次,要能完全匹配上你目前的学术背景。经常有人会觉得,我在Top30的学校念本科,再怎么也要申请到Top20以上的学校读研啊。然后以你目前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能不能申请到本院本系的MS都是个问题。

自我定位
也没那么复杂:把你的背景能力和最相近的学长学姐对比,如果你这样背景能力的学长学姐去了Top20以上的学校,那么你就把Top20作为自己的申请目标;另外,要和你一起竞争的人对比,如果有10个比你牛的人申请了某个学校的master,而该校该院系该专业方向却只招收15个人,那么你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了。

学术背景
我们一直在强调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说白了,你去申请MS和Phd都是冲着科学研究去的,如果不考察你的学术背景,那学校的教授费尽千辛万苦把你招录过去干啥,总不会真的是去打酱油吧。
学术背景不是指GPA,你上课表现好,GPA拿高分和你的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个问题,卡耐基梅隆大学(CMU)CS系教授写过一句著名的Grad School Talk(cs.cmu.edu/~harchol/gra),里面讲得很详细:
“A GPA of 4.0 alone with no research experience will not get you into any top CS program”
这句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GPA 4.0又怎样,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牛GPA学生,是不会被任何著名CS高校录取的。
尽管这个教授针对的是知名院校的某些牛专业,可能并不适用于竞争力小的小众院校和专业。但他说的话却是有道理的。所以,有好的GPA是进名校的增分项目,但绝对不是决定项目,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核心,还是在于你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美国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大多是标准的学分制(credit based),修满学分,GPA成绩优秀,就能很愉快地毕业了。但是如果你是瞄准了美国高校的Phd去的,那么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越早越好。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项目经验,想拿到名校MS/Phd的offer,概率太低。

推荐信
推荐信绝对是秘密武器。
负责招生的教授们看重你的学术潜力,如果有值得信任的人写了一封信,清楚地证明了你的才华,那教授们会对你的申请格外重视的。国内非211+985高校的学生要申请专业TOP30以上学校的全额奖学金Phd,希望渺茫。如果是美国念本+硕的学生,拿着一般般的GPA和科研经验,对我说我准备申请Top30学校的全奖Phd,那我不敢保证说他希望渺茫,关键就在于推荐信。

美国教授在写推荐信方面是很有原则的,并不是谁都能拿到有强力推荐内容的推荐信的。不是你跟他关系不错,经常请他去你家开party,偶尔做些花式中国菜给他尝鲜,他觉得关系好就给你写封你科研潜力怎么怎么牛的信给你申请的学校。他会对他写的每一句话负责,所有你懂的,你必须是真的有打动他,无论是勤奋的科研精神上,还是在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上,只要有一点让他触动,被推荐的可能性就会被提高。3封推荐信,量力而行。推荐信不在多,一定要精,要专业研究领域对口
~~以上内容对于正在美帝读本或读研的学生来说,要去美帝名校继续深造,应该是有些作用的。
 

首先我想说,我觉得楼主大二就有毕业了要找工作的危机意识是值得表扬的,我想大多数在国内读大学的童鞋大二的时候大概还都在翘课打游戏谈恋爱呢~也就是楼主所羡慕的你的高中同学们在国内大学的生活。但是10年后楼主回头看,你会感激你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要是没道理就不会从那么远古的时代传到今天了。楼主的目标其实很清晰明确,就是毕业以后希望能在美国找到满意的工作留下。而且楼主也知道找到工作需要有好实习,好GPA。楼主只是被江湖上的传言吓到了,再加上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努力,所以觉得很绝望,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之前这么多贴已经灌了够多鸡汤的了。我想给楼主些实操性强的建议。我当年也是来美国读商科,现在在美国从事投资相关的工作。很多建议是基于我本人的一些经历,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1. 独自去参加一些学校活动举个例子。本人曾代表公司出席过校园招聘会(career/job fair)。会上看到中国童鞋通常都是成群结队的,排队的时候一起排,在队伍里用中文聊天,或者3,4个人挤在房间的中间围成一圈用中文嘀嘀咕咕的聊天,非常的扎眼,作为公司代表我们看了也觉得非常不professional不舒服。我曾经也是留学生,我理解其中的苦衷。招聘会本来就是个让人紧张的地方,看着自己稀稀疏疏的简历本来就觉得够心虚的了,还要用英文介绍自己。如果有同学一起去,至少能给互相壮壮胆。同学在一起说英文自然很尴尬,于是中文对话不绝于耳。当着中国同学的面也不好意思跟外国人说英文,万一自己语法说错了被童鞋耻笑就丢人了,所以懒得说就不说了。因为扎堆,你给自己在一个很challenging的坏境里生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comfort zone,导致了一个非常失败的招聘会经历。你可能最后会哭丧着脸抱怨,我招聘会都去了,还是没有拿到任何面试,找工作好难啊!但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充分利用招聘会的资源。很多其他的学校活动也是一样的。

我建议楼主尝试撇开你的同学,去独自参加一些活动。如果在活动现场碰到了其他中国童鞋,也不要就立马联盟一起排队一起问问题,最好打个招呼一笑而过,各自聊各自的。一来联盟抱团免不得讲中文影响真的不好,二来咱中国学生各方面背景本来就特别雷同(很多时候美国人对咱长相也傻傻分不清楚),你们一起冲上去问问题或者跟人聊天,很难让人记住你到底是谁。

2. 有意识的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身边人对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你自控能力不好,至少下意识的多跟那些找实习跟打了鸡血似的小伙伴们混。他们有人拿到校内工作了,你会受受刺激,有人参加竞赛拿名次了,你又会受受刺激,甚至有人说了一句你不懂的英文,你也会受受刺激回去赶紧偷偷查这个词什么意思我也得学会。这样外界的刺激会促使你更有紧迫感,不断逼自己前进。人各有志,有的朋友可能不觉得找工作找实习那么重要,他们的生活自然更潇洒。这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楼主既然你很明确的希望能留下来,那就应该把自己放在对的坏境里。就好像高中时候家长都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重点班一样,因为你发现当你周围都是尖子的时候,即使你不是最拔尖的,被推着走前进的也会很快。一个道理。

你可能很嗤之以鼻的想,干嘛那么势利眼,让我摒弃一起火锅趴的哥们姐们!一起混了那么久他们该怎么想我?我并没有说让你完全摒弃你已有的社交圈,而是有意识的进行一些选择。周五晚上火锅趴加杀人趴当然OK啦,但是周六再来一局,周日再来一局的时候,你就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该收收心,更合理安排时间了。不用担心你的哥们姐们嫌弃你不够cool,你来读美本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cool的,努力找工作这件事也没什么好丢人的(努力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好丢人的!)。这是每一个从学生向professional转变的人必经的修炼,你开始的早,你就成长的早,到达的早。

3. 从小目标开始:楼主大概还看不到从现在的状态和满意的offer之间的连线在哪里。我觉得楼主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做的多了眼前的路就更清晰了。

楼主说自己健身,那我就拿健身举例子。开始健身前你大概也对健身没有概念。如果那时候告诉你,你要达到每周3次有氧训练,外加2次arms and upper body, 2次lower body sculpt,你估计直接吓傻了,高中会考体育跑1500米(或者800米)已经快把命搭上了,自己也不是体特,基础没那么好,不可能完成这些,而且何必呢!又不想成为运动员!于是头也不回的消失在地平线了。

你最开始决定健身的时候大概也只是抱着一些很单纯的想法去开始尝试的,比如你想减肥,或者你有朋友健身怂恿你去,或者学校健身房免费不用白不用。反正你就懵懵懂懂的去了。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有可能你也有过觉得好累,懒得去了的念头,但是你坚持下来了,从最开始只能跑10分钟,到慢慢能跑更远。从最开始只能举起最轻的哑铃,到后来慢慢各种器械都开始尝试。因为你开始尝试,开始有些小小的成果,你慢慢体会到了健身的乐趣,慢慢发掘出了自己更喜欢哪种健身方式,开始在网上查如何更有效的健身,慢慢学会了各种名词,因为投入多了,就更加喜欢健身了。每次健身的时候还是很痛苦,想放弃的念头还是会是不是的冒出来,但是你已经慢慢强大到可以抑制这些negative的想法了,因为你知道第一,自己是可以坚持下来的,第二,坚持下来之后的快乐是无以伦比的。

这时候你再去看你身边从来都不健身的童鞋,就如同看当年的自己。他们不健身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懒很难坚持,有的觉得自己又不胖没必要健身,有人觉得根本做不到像你们这种经常健身的人这么专业。你很难说服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健身是痛苦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没有任何快乐。而你知道,那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体验过。

如果我描述的这个经历楼主可以多多少少体会,那找工作其实是一样的。你现在就是那些你身边永远不去健身房的同学。你看到那些人高马大天天健身的朋友每天都去健身,或者看到某个小胖去了1个月了也没见掉肉,就觉得健身这件事很恐怖,去了也没用,有的人天生就有运动细胞,有的人喝水都长肉,最后体型还是基因决定的(雷同于你说的‘而且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里读书辛苦不说 以后也基本找不到工作 即使美本读完,再读个硕士,如果不是搞IT希望大点,自己终究是要回国的’。但你经常健身了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想法其实更多的为自己的懒惰做借口。也许去跑步去健身真的不会短时间让你掉30斤肉,但是它让你更强壮了,更自信了,身材更匀称了。这些好处是你当初无法体会的,也是因为这些好处让你一直坚持健身。回到找工作找实习,你在拼命努力去networking去准备面试去research公司的过程,让你对行业更了解,让你与人交往能力更强,让你有更强的紧迫感去提高英语水平,提高专业水平,这些好处是你现在坐在这里瞎担心无法体会的。所以从小事做起,对哪个行业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会感兴趣),去打听下学校有哪些相关的活动,去问问career services自己目前可以做些什么能在大三找到一份这个行业的实习,去校友录找找有没有在这个行业里的师兄师姐,给人家写封邮件问问人家愿不愿意跟你打个电话聊聊他们当初是怎么进这个行业的。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能让你开始动起来,一旦动起来了,有一些收获了,你慢慢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一切就没那么难了。

4. 找一份国内的暑期实习:如果你觉得美国的实习实在难找,那就找个国内的暑期实习。我所说的实习,不是你爸妈托关系把你放在某银行大厅站几个星期的大堂经理那种实习,不是为了研究生申请推荐信,找个有头有脸的人挂在他名下几个星期装作做过实习,之后让中介杜撰出一封推荐信那种实习。而是实打实的为本科生设计的实习项目。很多外企都有固定的暑期实习项目,有些需要头一年的秋天就开始申请,然后11月,12月拿offer。

为什么要去做一份国内的实习?

1)你的美本在申请国内(尤其是外企)实习的时候会相对有优势。作为本科学生,最大的一个坎是从学生转变成一个工作场合的professional。一份正经的实习会有人手把手教你,给你指导,带你入门,愿意容忍你犯错误。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去那种父母托关系找的实习。第一,是你自己一轮轮面试得来的实习你自己会更珍惜,第二,你只有在被当普通员工对待的时候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反馈,才能成长进步。如果你是托关系进来的,其他人碍着你父母的面子不好意思让你做什么,像请了尊佛爷似的供着,那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你只有真正工作过,才能体会工作坏境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这个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经验在你的简历上,你回到美国再去找美国的实习也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至少你面试的时候有可以有例子可以举,有经历可以说了。

2)楼主你说你羡慕高中同学在国内的大学生活,不喜欢美国的单调,甚至开始怀疑读美本的意义。也许你是对的,也许你并不适合美国的生活方式,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根本还没有体会到美国和中国真正的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做份中国的实习,让你自己切身体会下,在中国工作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回到美国,如果能找到美国的实习,哪怕是校内工作,体会下,之后你再下结论不迟。有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是表象,你不去体会无法知道你真正的感受。也许你真的很适合中国的生活工作坏境,那4年后毕业后回中国工作对你来说就是最正确的选择。美国也不是所有人的正解,能不能在美国找到工作留下来也不是衡量美本是否值得的标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路。你的任务就是在大学期间体验更多,发掘自己最适合最擅长做的事情,至于这个事情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重要。
 
 

我不知道我的答案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也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楼主。毕竟我的专业不具有普遍性。但我希望楼主要networking networking networking!重要的话讲三遍。同时gpa也要保证一定水准。

 

本科hospitality,在Las Vegas。学校排名100开外,但专业排名由于处于Vegas这样一个全是酒店的地方。第二或者第一。gpa3.4几。现在opt期间。拿到了第一份工作Vegas最好的酒店之一wynn的assistant manager。据我所知我是周围人中第一个拿到management position的在第一年。

我在大二才转过来。因为高考失利。大学期间阴差阳错就转学来美。本身家庭条件非常极其一般。从来觉得出国念书这种事和我没关系。但由于丰厚奖学金加Vegas便宜的生活费(相比美国其他城市)专业又是我在国内的。还可以校外工作因为专业特殊性质。我就义无反顾地过来了。只申了这一个学校(现在看来也是作死)

我转来已经是junior了。第一年没车不能工作。我也就是在学校好好念书顺便还找了个男友。gpa还可以。但当时没有很拼gpa.觉得家里条件有限不可能再去读master。现在想来too young too stupid.第二年也就是大学最后一年开始找实习找工作。说实话真的是又简单又难。简单的是在于感谢中国的土豪们喜欢来这里撒钱。酒店赌场会战旅游都需要会讲中文的人。难得是在于好的工作很难。毕竟没身份加英语不行。但我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份在swatch打工的机会。说实话,工资不错企业也很好。但我只干了三个月,主要原因是sales真的很无聊。其实这时候我也可以走向奢侈品这个职业发展路线。但我不甘心。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好的。本来暑假应该毕业。但觉得不行现在毕业什么也没有。我就延迟了一学期。准备边找工作看机会边复习gmat。幸运的是找到全球最大赌场集团的hr实习。这个实习叫我最多的就是!

美国和中国一样一样!!全特么靠搞关系啊。也就是networking。只要你实习OK。会搞关系和不会搞关系完全是不一样的人生。我本人就开始学。加上那个自己真的也很努力。毕业后才拿到这个职位。

但问题来了。首先我不确定公司会不会帮忙工签。第二即使会,我想不想继续做这行。毕竟这行非常非常辛苦。我不想narrow my future.所以我决定上班的同时准备 gmat。要是做得好就先继续工作做得不好申请研究生。现在痛苦的就是因为本科不重视gpa导致现在很害怕申请不到名校,

我也没法和大牛相比。但我也是在这个行业的顶尖公司各种面试。经验就是passion真的无比重要。哪怕你没有你也要表现出!还有就是networking真的是非常重要。最后举个例子。我做hr实习.800个application申请会计还是marketing.不乏顶尖名校的好的gpa.我由于只是个实习生。我的工作就是先筛选。专业符合。工作要一年经验以上。公司其实不管你gpa.实习要或者说继续读master要。我筛选比如只剩80个。recruiter再筛选。比如只剩20个然后去面试!但是!如果你有networking。你的resume直接send到hiring manager那边。你根本不需要这种800个里面选对吧。我那个时候经常筛选的头晕可能一个走神一个大神我就放过了。所以。。。你懂的。

最后。楼主要努力学习保证gpa.要去career fair要名片想尽办法搞networking。和周围人多交朋友以后的networking。我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现在毕业才意识到。当时我特别高冷,根本不理周围人。楼主加油!
 
 

别人转发了这个问题给我,看到回答主要集中于心态的调整而不是具体可行的措施,
作为过来人,我想我是有资格谈这个问题的,因为我和楼主的背景相似.

 

求不要出现经典的留学*****文(比如,我认识A,topxxx,暑假就在xxx在xxx的office实习。我认识B,家里是xx委)

 

这点我同意,离开背景环境就来举例是不恰当的.众所周知,这几年来中国本科留学生几倍增长,楼主作为来得早的读本科的,亲眼目睹了原来1400 sat(满分1600)的时候能上芝加哥大学并且有奖学金.那时候,中国本科出国的人数还少,我老板说,他甚至会专门挑出来中国学生的简历.(应该是08年左右的事情,金融危机之前).现在,一份工作发出去后收到中国人的简历甚至比美国人的都多,以至于他现在先从美国人的简历中挑(因为不用公司办h1b).

接下来,谈谈中国学生最大的弱点吧.我们老板经常把中国人和印度人做比较.都勤奋好学,都有口音,都非常上进.但是,印度人的表达能力的确比中国人强.表达与沟通这项技巧真是太重要了.就简单的举例来讲,做presentation的时候,中国人的自信程度,interaction,动作姿态还是比不上印度人. 这个是事实,没必要否认.
(以后我会写篇文章分析印度留学生.就我观察,印度学生的leadership, impact都很强,很多都是校内组织的chair或者head,也经常上报纸,公司内就不用说了,科技业以外,高盛最近的那个年轻partner就是印度人)

那具体你有哪些路呢?

1) 转cs
这应该是最容易的一条路了,毕竟你有数学背景. cs行业的机会很多,待遇不错,发展前途也好.金融公司也愿意要,不仅仅是it部门.公司愿意找聪明人然后再培训,只可惜我们看得上的人,google也看得上. 每年都有cs专业的学生不来ib做analyst而跑去google做apm(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的,甚至包括很多econ和cs double major的.想想也是,毕竟我们给的钱还不够多,职位逼格也不够高(analyst vs. manager) 更重要的是,好学校cs学生太少,econ学生太多. 某些学校econ major是cs major的五倍.而且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互联网公司的确更有潜力,因为金融公司的hierarchy. 互联网公司层级要少很多.

2)转学
这么说吧,target school里的学生的确更好找工作.原因是因为老板根本就没打算找非target school的人.大的金融公司就这么几家,坑少萝卜多,挑人再正常不过了.虽然这些学校内部竞争也激烈,但还是要好很多.target school大部分是私立学校,我们部门还没有从公立招过fresh grad或者intern.ivy毕竟是ivy,你可以吐槽,但是ivy的校友资源还是很强的.当然这个跟地区有关,楼主在西部的话会好很多,因为西部caltech人太少,stanford的太多进科技业了,大部分公司都会考虑ucla和伯克利.
中部和东部的同学就比较惨了,中部不在芝加哥附近的学校可能会不太好找,公司招人半径不会太大,当然像umich我们还是会去的.

3)先回国实习,扩展人际圈,以后回国就业
回国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坏,毕竟在美国很难的一些事(做生意)会在国内好很多.
还有一个好处,在国内干满一年后,有些公司愿意帮你办l1签证调回美国,l1不用抽签,延续期限也比h1长.

 

4)提高gpa
gpa高的确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申请phd和读法学院有帮助.商学院的教授公司很高.能做中美法律的名校律师工资也很高.当然这两条路都不容易.






最后谈谈心态调整吧,其他答案都说了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总是对的.不过也要调整自己的期望,要认识到自己外国人的地位,而且不是一般的外国人,中国,这个很多美国人有complex感觉的国家.更何况,现在本科留学生实在太多了.
 
 

楼主我真是不能忍了,我一个美国top100普通中部公立大学的,就学math/econ,毕业时刚刚gpa3.5。
我也为前途迷茫过,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但是你只要自己努力就好了,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尽无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我大一大二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大二下期遇到了一个牛逼学长,给我指了指奋斗的方向,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我算是顿悟了。然后开始各种努力,好好学习,各种社团,找实习什么的。当中国人确实在很多时候蛮受歧视的,但是只要你内心强大就好。努力了整个大三我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可靠的实习,不想回国就留在美国帮一个大哥创业,学了不少。
大四也依然没有放弃,最终在大四10月拿到了第一份在美国世界五百强金融公司econ research的长期实习,这个职位我从大三上期就开始投了,到最后拿到offer,我等了一年。
现在我毕业了在一家美国政策性银行做一年的contractor。
其实我只想说你不需要担心太多,努力充实自己的人生就好。好好做人,找到一个愿意为你指路的学长学姐。math\econ学的较理论,想找工作实习还得修一些finance accounting的课,反正我就是这样的。相信自己!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机会来了,你不能错过!

btw我拿到那个econ research实习的时候gpa3.4。

知乎处女答。没有真材实料,全是借机诉苦。
给排名第一的答案点了没有帮助。 (我看好多人都这么说,好像挺有气势的?)
一直觉得自己所知甚少,所以一直抱着长知识的心态在知乎潜水,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知乎上关于咨询类的回答总会蹦出来好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留学咨询那位说的道理一点错都没有,但显然于我看来是没有帮助的。

早上起床上厕所的时间用手机刷到这个问题,心里一惊,差点以为是自己提的问。大致看完前几个回答后整个人一天都感觉很沉闷。沉闷无非是因为在答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本人国内三线没落的工业城市出身,初中高中一直稀里糊涂不思进取,甚至高中还有一段时间加入过小混混的行列,高考考上一所盛产野模的二本。后来自命不凡的觉得自己有更广阔的天地,加上父母也算重视教育,于是挖门盗洞的退学来到了一所美国top20,期间颇多波折不提也罢,却清楚的记得收到offer的那一天我有种修成正果的错觉。觉得自己虽然年少无知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故事的最后是个Happy Ending。

转学到新学校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在这学校一节课都还没上过就已经是junior了,我却连个专业都没有。 学校王牌专业的prerequisite courses我基本都没上过,从头读起的话那我的本科生涯可能总共加起来可能要六年甚至七年,这对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家里也无力负担那么多学费。无奈之下迅速的进了数学专业,因为那是我当时唯一满足了prerequisite的专业。

凭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自我约束力,进专业后的数学专业课无论是什么level 的只有两节是3.5,其他基本都是3.9、4.0。可能在很多楼上的答主看来这太简单了,但是我觉得我尽力了,我拿手指往上敲已经听到我智力的天花板在咚咚响了。成绩还算说得过去,父母看到成绩单也还比较满意,可是进入大四一下问题就来了,学数学除了考研考博士似乎没什么好出路了。现在纵观几大中国留学生集散地,研究生项目无论几年大都是为学校创收的主力,鄙人不才自问申到美国一流学校全奖研究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自费两年六十万算少的,我今年23,因为找不到工作想要继续躲在学校里然后跟家里操劳的父母伸手要六十万,这事儿我真是做不出来。考博士就算了吧,自问没有潜心学术五年的心智和心力。

那找工作吧,去了几次学校的招聘会,基本上一条:需要能在美国合法工作/不提供sponsorship。就让我连去试试的心都没有了。再就是自身条件差的不行,从小到大没被开除就算万幸了,更别提获奖了。 前些年贪玩,假期都回到我那三线的家乡和朋友混过去了,也没找什么特别加分的实习。总的来说就是除了gpa还拿的出手,其他我几乎一无所有。

楼上好些人不理解题主羡慕国内朋友的生活,甚至有傻逼要抽题主大嘴巴。 但我很理解,因为我也很羡慕。好些人出了国就以为比国内的朋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其实自己才是naive的那个,国内的朋友都遵循了长者的教导,闷声发大财着呢。拿我国内大学的朋友来说吧,上学的时候长得帅,网红水平的女友换了一批又一批,毕业和几个朋友做起了办公耗材的生意,不到两年快挣了一套房子钱。虽然不知道他的房子钱是以哪个城市的房价来算的,但是足够让我羡慕了。反过来看我呢,一年花父母三四十万然后每天跟数学题在死磕,吃微波炉食品度日,感慨坐在玛莎拉蒂副驾驶上的那个同班的姑娘真的好漂亮。 什么境界高眼界广,国内都是暴发户土包子的论调大多是那些混得不如国内同龄人的留学生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现在的处境,成绩勉强算不错,但不想自费读研。毕业临近,自身能力差强人意想在半年内有大幅度提高,在努力但是不现实。是不是和题主差不多?

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建议给题主,大道理谁都懂。
我写下这个回答一方面是私心,写给自己看。另一方面想告诉题主的是你的迷茫不是只有你自己而已,很多同龄人都有相似的烦恼,别气馁。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这段迷茫不知归途的灰暗日子的。可能到时回头看看我们也会笑自己此时此刻的幼稚。

扯闲篇扯这么多字,我也真是够闲的。
送给题主一句最近激励自己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后跟题主说一句,混得最次最次你还可以回国开留学中介啊,啊不对,留学咨询公司。

倘若有一天你走出这段迷茫了,给我这个答案一个回复吧,让我知道我们都会过的很好的。

-----------------------
02/11/2015 更新。
处女回答被很多同龄人所赞同,让我很受鼓励。
虽然说起来有些自我可怜的意味,但是我真的觉得互相取暖比“理性客观”的批评更有帮助一些。大家多少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大道理都能讲的明白,换我来批评你我可能说的比你还“客观且难听”。 私以为知乎应该是个分享知识分享经验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个好为人师而不自知的地方。望各位共勉。
不匿了,希望能在知乎交些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所有跟帖: 

从知识角度来美国已经无用了,看看不同文化环境吧 -好酒- 给 好酒 发送悄悄话 好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5/2017 postreply 15:01:24

中国人在美国发展太难了,文化差异太大,老留时代,留在美国还有点想头,小留赶紧回国发展 -Goldwang- 给 Goldwa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5/2017 postreply 20:59:03

Ask yourself: what do you want for life?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236 bytes) () 11/25/2017 postreply 22:12:35

我的看法和推荐(大陆父母和中国的本科国际留学生必看) -TJKL- 给 TJKL 发送悄悄话 (2362 bytes) () 11/25/2017 postreply 23:28:10

优秀留学生回国后可能事业成功的几率比非留学生要更高。回国也很好。 -TJKL- 给 TJ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17 postreply 00:01:28

关键是自己的期望值要适当,不与现实脱节。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总有适当的出路。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101 bytes) () 11/26/2017 postreply 02:29: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