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中性的文章:青篙素zt

来源: 2015-10-05 18:08:5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青篙素


现在全世界公认的 治疗疟疾的首选药 青篙素,是中国研发的。研发工作的起因是: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与北越部队双方 均受到疟疾的严重困扰。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争死伤减员高出四、五倍。奎宁,曾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疟原虫对奎宁 逐步产生抗药性,奎宁此时已失去了疗效。因此,美国以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为中心,联合多国研究机构、药厂,投入抗疟药物的研究,但都未能找到理想的新药。而北越方面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会同国家科委、卫生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即以“523”为代号。523项目分成几个研究组:临床组(他们赴疟疾疫区,观察已有的抗疟疾药的疗效)、中医药组(查阅文献,深入民间,寻找验方、秘方,采集中草药样品)、化学合成组(与药厂合作,进行合成新药的工作)。


中医药组的成员,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英等人。该组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药,最后选中了“青蒿”。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用水煮、乙醇浸泡 来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但效果差。后来,屠呦呦(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1970年加入523项目的中医药组)用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她和组内的同事们于1972年用乙醚从青蒿中分离出 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以后被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在会议上作了报告。第二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罗泽渊等人,用汽油作溶剂,也从黄花蒿中分离出青蒿素。  


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李国桥等人证明:青蒿素对恶性疟疾尤其是脑型疟疾 有效。李国桥曾让护士把病人的血抽出,然后注射到自己的血管里,让自己感染疟疾。几天后,发冷、高热等疟疾典型症状在他身上显现,而且病情严重,接连四天发作。但在服用青蒿素十一天后,李国桥痊愈。接着,李英 改造青篙素分子结构 制成了功效更好的“篙甲醚”。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周义清,将其他人研制的 两个抗疟药,即蒿甲醚、本芴醇,配伍使用,在组方配比上 进行大量试验,最终研制出“复方蒿甲醚”。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丽 等人,用X射线 作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青蒿素和青蒿脂的分子结构和绝对构型,并于1977年 在《科学通报》公布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19799月,国家科委向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的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广州中医学院6个单位颁发了《发明证书》,发明项目为抗疟新药青蒿素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 抗疟药物的首选。在世界各地,每年有数百万疟疾患者 使用青蒿素。【附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狄贝基(Lasker
DeBakey)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目前有超过300人获得了拉斯克奖,其中有80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