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墨尔本开餐馆

来源: 2009-10-07 08:09:5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是03年来澳洲读书的。之前在国内过了一段波澜不惊的生活,感觉有必要改变一下,于是做出决定,辞职出国读书。

前几年也就是读书,打工,过得比较辛苦,自己挣了所有的生活费,最后一年,还自己挣了一些学费,也算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毕业之前,顺利找到了工作,一做差不多三年。

在这期间,买了房子,终于在墨尔本有了个自己的小窝。

其实我是比较自由散漫的人,很不喜欢上班的生活,特别是冬天,每天起床都要挣扎不已,往往是手机闹铃响了又响,若再不起床,就会迟到,这时候才会匆匆爬出被窝,化妆穿衣,穿上高跟鞋冲向火车站。

为了节省那么一点时间赖在温暖的被窝里,早餐通常都是在办公室解决的。

每天,从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盼望着赶快下班,5点一到,立马收拾好东西就冲。

非常厌倦这样的日子。

害怕自己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丧失生活的激情。

2009年5月,在全球经济一片萎靡的情况下,我咬牙向公司递交的辞职报告。做出这一决定,我考虑了许久,终究不愿意再继续这样耗生命,想去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本人爱吃,尤其喜欢吃辣,在休闲之时,经常组织我在网上认识的一大帮朋友出去吃川菜。我负责寻找墨尔本新开的餐馆,然后带领同志们向目的地进军。

既然自己那么爱吃,那不如自己开家餐馆吧。

开始的时候,我是计划和一名朋友合伙开餐馆的。于是从5月份到8月初那段时间,我们跑了墨尔本很多地方,看现有的生意,也看空的店。

亚洲人集中的地方,譬如Box Hill,Footscray, Richmond等等,现有的生意价格极其昂贵,是我们这种资金少的人无法拿下来的(我相当羡慕那些163,手头上有着大笔资金,选择的面也就非常广),而空的店呢,位置往往又不好,最重要的是,现在墨尔本的各个council,对新set up的餐馆,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譬如,必须有2个厕所,包括disable access; 必须有油池;厨房必须有抽油烟机,必须有三个sink,一个用来洗碗,一个用来洗菜,一个用来洗拖把;地板也有规定。更为麻烦的是,必须提供餐馆座位60%的停车位,如果餐馆本身没有停车位,那么需要向council申请,这一过程需要3-12个月,还不一定保证能通过,万一council不批准,所有的准备都付诸东流。

跑了 几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而且越跑越绝望,我们两人手头上的钱不够set up一个新的店。可以这么说,如果set up一个新的店,最最普通的装修,也需要15万澳币左右吧,而且,因为是新的店,没有熟客,还需要一笔资金来维持刚开店时候的开支。

想找人借钱,难。

此路不通,我们改变方向,寻找市场上要卖的店。谈了好几家,中间遇到很多困难,就不一一陈述了。

到了8月份,终于,感觉条条路都被堵死了,我和合伙人也心灰意冷,两个人决定放弃这一计划。

在作出放弃计划的那段时间里,我哭了好几次,因为开店是自己的愿望,而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地上,要重新去找工作,重复那种毫无激情的生活。

不愿去想像。

但是,终究是要面对现实,哭了几次之后,我调整了心态,开始重新找工作。

开始在网上发简历。

现实比我料想的要残酷。一个月之内,我发了30份左右的简历,工作要求和我的前一份工作吻合。我以为,以我有着近三年的工作经验,再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但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除了有一份工作有回音,其他的申请都如石沉大海。打过电话问一间公司,一个职位有200多人应聘。

好像又有了此路不通的感觉。

那段时间心情很差,不想见朋友,也不想在网上联系任何人。

在家里已经呆了近4个月了,每天睁开眼睛,因为没有要做的事,连起床的欲望都没有,人变得非常颓废。

我开始急切想要出去工作。原来那么讨厌上班,现在确实渴望上班,人真是矛盾啊。

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我去了一家餐馆做服务生,没想到,这竟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转折点。

那家店的老板要卖店,我东凑西借,终于把店盘了下来,完了我开店的梦。

但是,这不过仅仅是开始。

现在餐馆已经营业一段时间了,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也在跌跌撞撞中慢慢学习。

在失败中成长,希望我的餐馆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