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舟 - 『跑上楼的芭蕾女孩儿』

来源: 影云 2012-01-06 12:18: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09 bytes)

『跑上楼的芭蕾女孩儿』

 


德嘎(1834-1917)的“芭蕾舞女孩儿”和他的“浴女”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最高明之
处是他可以用“形体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许,这是德嘎与法国“印象
派”分道扬镳的原由之一。在“芭蕾女孩儿”和“浴女”的代表作中,画家不是正
面展示人物的眼神、五官等,如传统肖像画的单调视角,而是有目的地避开人物的
面孔,从而使画中人更具代表性---平凡,而不是古典画中那种过时的“神秘”。

在刚看的一个展览中,有几副德嘎的“芭蕾女孩儿”完全是背向观众的,但却给我
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看不到人物的脸,观者会用更多的想像力去“补充”。可是,
德嘎的这种手法似乎比十九世纪传统肖像与商业画更加写实。尽管我们能看到“印
像派”技法在德嘎作品中的痕迹,但是,一种“新现实主义”---十九世纪后半叶法
国巴黎的商业化和大众娱乐/文化所产生的阶级、等级区分---通过分层构图与人物
心理的刻划在这位古典浪漫主义出身的画家笔下诞生了。

『跑上楼的芭蕾女孩儿』有着这一体裁作品里非常明显的构图,即明暗几乎平均分
割的结构。画布的左半部分被深色调的墙壁占居,与右半部明亮的光线行成强烈的
对比。深色调的墙壁---墙角那强硬的直线条---将画里的世界“开门见山”地、毫
不犹豫地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氛围。

这是一幅靠基本几何比例来突出动感的画。

墙壁不仅分割了光线,也是区别人物身体比例的基线:右侧的一组舞者比中心人物
的体积小了一半---距离的透视!墙的另一侧大概是每个舞蹈排练厅必备的镜子,五
个面部极其模糊的女孩儿如玩偶一般在试镜,调整着自己的行头、做着普通芭蕾舞
者的“热身运动”。

在深沉的色度衬托下,整部画的亮点/中心/重心落在了跑上楼的女孩儿面孔的右侧。
再拉近一点儿,我们似乎能看到这位高颧骨的女孩儿双眼在直视画面以外的人或物,
而且她的双唇是微张的,好像在对后台总监或芭蕾教练难为情地低声道歉。

画中强烈的自然光---右侧的两面落地窗---阔展了排练大厅的面积,同时也肯定了
画面之外的人物的存在,如后台老板、教练、女孩儿们的母亲和向女孩儿们献殷勤
的剧院赞助商等等。这些衬托性的人物在德嘎的画里出现频繁,间接地描述了芭蕾
女孩儿们的生活处境与压力,它记录了现代演艺界的前身。

画中女孩儿的心理活动在光线与动感的烘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女孩儿的双手试图
在控制在奔上楼梯时摆动的舞裙。在着色上,这个“迟到”的舞者的裙子与右侧做
准备活动的女孩们那下垂的、僵硬的舞裙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

跑上楼的女孩儿的舞裙恰似她跳动的心房,加上她的眼神,使画面产生了从左
向右、从下上升的移动,它激发了观者的期待:这个女孩儿是初来乍到的新手儿,
还是倍受器重的领舞?与此同时,女孩儿脸上流露出的祈盼“戏剧性”地加剧了---和
所有芭蕾女孩儿一样,这是她“成功”的惟一途径;她胸前和颈部强烈的白色突出
了她内心的紧张,也可能是兴奋。她好像是迫不亟待地要摆脱“楼下后台”或更衣
室里的“平庸”而一跃跨进梦想的舞台!

从她的右手“抓”住舞裙的下意识的动作和右肩上滑落的装束,画家在告诉我们她
是个新手儿---她的舞裙是新的,还不很合身。她似乎更像个刚刚从小地方来到巴黎
的女孩儿,想通过芭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德嘎对室内光线的掌握也令人叫绝!

这幅画中尽管没有室内光源的设置,如台灯、吊灯等,但是光线的过渡---从右侧窗
外刺眼的白光到女孩儿身后的楼梯和回头耳语的那位女孩儿近乎无光的表情---使画
的动感加速了。最关健的是,中心人物是处于明暗交接之处---象征达到了炉火纯青
的地步!

女孩儿左侧的墙上那片近于红色的暖色反射到她盘起的发髻上,增添了女孩儿的天
真与自信;那红色也有可能是在述说这座建筑物古老的年龄,那尚未被光阴完全消
蜕的底色使女孩儿显得更加稚嫩。

这种现实[窗外]与心理[后台]的强烈对比,难以言表地拉近了观众与女孩儿那难以
预测的未来与梦想。此刻,她跑向的不再是排练大厅了,而是无法回避的、白炽化
的现实了。

我的心又不禁跟着跳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女孩儿在中心人物的身后耳语。她们的头发与身体
几乎融进了墙壁与楼梯的深色调;模糊的面部轮廓增添了舞者背后的和面前的“不
测”和对于“成功”的现实估价。回头耳语的这位女孩儿“向后”拉着观众的视线,
而她舞裙上的红色绸带又似乎在暗示她才是“大排”领舞,而且是在不紧不慢地
“千呼万唤始出来”,奚落了跑步上楼的女孩儿心中的紧张与兴奋。

这位回头的女孩儿脸上被画家很重地添了近乎“黑色”的一笔,似乎在告诉我们这
为“大排”领舞所付出的代价与早以消失的激情。

最左侧的那个只有半个脑袋的女孩儿是位明显的“替补队员”---她脑后的那只手很
可能是“大排”领舞的手,在走上楼梯口时仍在为这个“替补队员”摆弄早就应该
弄好的头饰。这样的细节在德嘎的芭蕾女孩儿里彼彼皆是,说明了德嘎通过“走后
门儿”到巴黎大剧院的后台长时间体验生活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德嘎的观察不只是停留在人物的身上,他对画中人的同情也来自对
环境的刻划。和他这一系列的“芭蕾女孩儿”一样,我们看到排练大厅的地板是粗
糙、不光滑的,没有多少弹性的,这是“巴黎大剧院”那些贵族观众所看不到的,
也是他/她们不愿知道的女孩儿们所品尝的“后台的辛酸”。由此,德嘎延伸了画的
层次,不再是为了浪漫而浪漫,他要留住的是人的心理那些不随时光而消逝的东西。


从德嘎对后来时装设计的影响和人们对他大量的仿制,说明他确实是位杰出的
而富于“终极关怀”的现代艺术家。


::


---作舟,“艺术笔记”


所有跟帖: 

喵,俺知道他家里有一只屁帘头,粉可爱 : ) -2188- 给 2188 发送悄悄话 21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6:42: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