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隐藏的密码

来源: 都是国货 2017-09-18 08:11: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715 bytes)

《韩熙载夜宴图》隐藏的密码

 

画面解读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长3.335米的手卷,其中绘画部分涵盖了总共五个场景,总共画了46人(其中女21人,男25人)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如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五次,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像。见下图。

第一段:听乐

这个场景的人物众多,计75女总共12人。大家围坐一起,观赏左下角歌伎的琵琶演奏。参照画尾文字部分(佚名行书跋)中的记载,再结合图像中人物的年龄,衣饰和姿态,大体能够断定人物身份。下图为“听乐”段和拖尾处的书跋。

右侧坐于榻上的两人分别是青衣长者韩熙载和红衣青年状元郎粲,两人之间摆放一张小桌,卧榻前还有一张放满杯盘的长桌。长桌上方面向观众 的人物是紫微郎朱铣,相当于宣传部起草诏书的文官,是南唐著名的书法家。他双手抱于胸前,行“叉手礼”,一种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礼仪。他的对面是教坊 副使李家明,是宫廷中教授乐舞、戏剧的“乐队指挥”。他经常来韩熙载家中培训歌伎。画中他右手持拍板,正在为演奏琵琶的妹妹伴奏。见下图。

再左侧的一组人物中坐在条案边扭转身的是太常博士陈致雍,礼部负责典礼的小官,却是韩府的常客(有人将此人认定为李家明)。他右边是两位韩府的歌伎,其中个子小的蓝衣少女叫王屋山,韩熙载最为宠爱的女孩。她们身后是两位青衣少年,韩熙载的弟子,手拿拍板的叫舒雅。见下图。

首段画面最左侧,是一位正在演奏的女士,她是李家明的妹妹,韩的宠姬。值得一提的是,李氏持琴的姿势是“横持”,而非现代琵琶演奏时的 “竖持”。曲颈琵琶以拨子弹奏,上面布满了绚丽的图案。古琵琶传世极少,日本奈良正仓院就保存着几把唐代名琴,据说是唐玄宗,杨贵妃的礼物,见下图。

本段中的构图是由人物围出的一个圆形,大部分的人目光凝聚在左下角的乐者身上,看似正在听乐,实际上“演奏”仅仅是一个表面的载体,真 正的内涵是“声色”。画家通过人物的不同姿态,来展现男人们对于欲望的渴求程度。他们有的正襟危坐、装腔掩饰,有的欲言又止、进退两难,还有的已经是跃跃 欲试、如坐针毡了。见下图。

蓄养歌伎在当时是主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体现。这些未成年少女表面上能歌善舞,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泄欲工具(据画作后部叶恭绰先生的跋中 记载:图中众女子皆“妇人装”,因为她们的发髻无一双鬟,而双鬟是唐宋女子未破瓜之证)。象韩熙载这样聚众享乐,令众歌伎与客人杂处且行为不检的,在当时 社会中,也算是违反常规的。

首段画中十分含蓄且不失体面地点明了“情色”主题:一处是画作最右侧的起首处,绘制出一张床,上面隐约一床红被,被里还似乎裹着人,边上摆放一把琵琶,暗示人物身份。床尾有一高一低两付衣架,上面还搭着红色衣袍。整体设计就像写文章“起首点题”一样。

第二处,在左上角屏风后,一个歌伎探出身,没有观看演奏者,而是凝视着众宾客,好像充满好奇。

众人中只有韩熙载比较郁郁寡欢、超然物外,搭在腿上的左手,有些略感无聊状的松弛。

第二段:观舞

本段总计8人,从上一段的“远观近看”,发展到此段的“置身其中”。其投入程度 也各不相同:韩熙载更换便装,挽起衣袖,奋力击鼓。身边两位青衣学生在随着舞蹈的节拍而击掌和演奏拍板。舞者的左边也有一女在击掌。着些是参与演奏的。状 元郎粲和李家明(也许是陈致雍?)则一立一坐,观赏演出。本段出现一位新人,是僧侣装扮,应该是韩熙载的密友德明和尚。他持叉手礼,态度拘谨,垂首俯视, 略带尴尬,好像与这场声色格格不入。见下图。

左二的舞者应该就是王屋山,她在跳“六么舞”。一种唐宋时期十分时尚的舞蹈,富于节奏感,又名“绿腰舞”。王屋山的腰带与画中其他女子不同,是一条名贵的玉腰带,画后叶恭绰的文字中推测是韩熙载特别赏赐的,也因此推断她是韩最宠的歌伎。见下图。

第三段:歇息

与前两段相比,这一段是由动到静,由紧张到松弛。韩熙载套上外袍,与四位侍女同坐卧榻,王屋山(从玉腰带上判断)正侍奉他洗手,韩氏用手指轻轻沾水,满面愁云,心不在焉

坐榻之后有一床,围有红色金花维帐。床上蓝被子内似有人于其中,又一次含蓄地点出“情色”主题。见下图。

整幅画卷到此也展开了一半,画中一竿灯檠(音:晴,即烛台)上的火烛已燃至一半,仿佛从时间和空间上,标志着夜宴已经过半。

灯檠右方有两位仕女,其象征功能也是画到中间的标识。两人一高一矮,一面一背,一来一往,一人手托酒杯、持壶,身向右侧的宴会方向,另一人握举着琵琶、管竹,暗示画作前后的情节。两人又同时回首相望,侧间而过,预示着时间流逝,真是一处点睛之笔。见下图。

第四段:轻吹

本段起首是韩熙载袒胸露腹坐于禅椅之上,周围立有三位歌伎。其中一位持扇的歌伎,不论从身高、发饰,还是腰间的玉带来看,都疑似是宠姬王屋山,只是更换了身着的长袍。

左边五位奏乐的歌伎,两位在吹笛,三位演奏筚篥。筚篥是起源于古代龟兹(现新疆)的管乐器。见下图。

五位管乐吹奏者被画家描绘得灵动俊逸,富于韵律。她们在脸部的朝向,乐器的横竖布制,还有衣裙的色彩搭配上,时而重复,时而变换。就像是西方奏鸣曲结构中音乐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一样,用视觉元素表达出音乐的节奏之美,为古代仕女画树立巅峰模范。见下图。

再左边是一位用拍板伴奏的男士,可能是“皇家乐队指挥”李家明(或陈致雍?)。他身边有一位络腮胡子的不明身份男宾,正转身朝向屏风后 的歌伎。他在画中首次出现,有人猜测他也许就是画家本人(无证据)。耐人寻味的是:本段中的男士数目锐减,不知是不是暗示更多人投入风月场中?

第五段:送别

本段中共三组人物,布局比较分散。左边是一位男士与两位歌伎调情,两手相持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已经是对情色的露骨描述了。中间的韩熙载挥动左手,不知是在送往还是迎来,再左是一对相拥男女,宴罢挥别。见下图。

全图五段画面,布局从开始的紧凑逐渐过渡到后面的松散,家具越来越少,人物关系却愈发亲密了。

所有跟帖: 

如果不是一人画全卷,就可以解释 王屋山 的衣服的稍有不同 。 多谢详细解释,比单看画,多了不少情趣 -Tortoises- 给 Tortoises 发送悄悄话 Tortoise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3:42:29

多谢讲解, 这是古代的连环画吧。 -Bellemom- 给 Bellemom 发送悄悄话 Bellemo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8:36:44

原来有这么多奥妙,分析得有条有理的。以前美术课本里不但一字不谈,连画幅也是精心裁出的洁本啊! -Palmbreeze- 给 Palmbreeze 发送悄悄话 Palmbreez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8:47:29

这个情色之说是真的, 还是过度解读出来的? 很好奇 -ppddll- 给 ppddll 发送悄悄话 ppdd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20:18:24

谢谢介绍。难怪中国的音乐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壮大,音乐都和声色犬马联系一起了,可叹! -chunjingjing- 给 chunjingj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9/2017 postreply 05:41: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