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红楼梦里的时尚

来源: 都是国货 2018-06-04 04:51: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233 bytes)

我研究了红楼梦里的时尚

粉红姐姐

 

 

 

 

最近重看87版《红楼梦》,心绪像掉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服饰、妆容、对白和词句都和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

幼时与其说是看红楼,不如说是陪着大人看下饭剧,当初四大名著电视剧版拿到现在来说,跟热门网剧,大胃王直播的社会地位差不多。

《西游记》把一部剧集的经典价值发挥到了最大,从人性的不同角度对“唐僧”“孙悟空”这俩人催生了数不清的演绎。

《三国演义》《水浒传》简直是古装三级片搬运基地,单单西门庆艳情史的录像带都能围着赤道绕几圈。

而《红楼梦》则开创了宫斗戏的鼻祖,家族与家族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猜忌、妒忌、算计,暗地里深埋的矛盾能令后面所有的女人斗争戏望尘莫及。

以前看得零零星星,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这次从头到尾一点没落的看下去,也会因为明显的受时代局限的简陋,和拍摄内容的克制,有点难以忍耐,但它的内核和呈现,真是一部迷人的时尚品鉴。

毫不夸张的说,

它可能映射了整个80年代的流行元素;

它可能是中国对vintage hollywood最好的借鉴;

它可能预知了2010年之后的一场make up复兴。

 

 

不论是电视剧《红楼梦》还是原著《红楼梦》,如果把里面的诗词拿出来,那整个红楼梦就失去了魂魄,也不是这个美丽的梦境了。

在87版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它把原著里的诗词谱成了曲,唱成了歌。

而且每首歌在剧中的出现,都和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比如最为人所熟知的黛玉《葬花吟》——

 

 

比如曹生给王熙凤写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死的时候,原是希望将她送回金陵,然而她只是被草戈裹尸,弃之荒野。这时候背景乐响起了这支《聪明累》,生前盛景和死后凄凉相织,观者也只能呆在那里,说不出多字。

 

 

如果说这只是普通的配乐,那在探春远嫁那段,整场戏完全没有独白,全靠一曲《分骨肉》把剧情和当时的情感淋漓尽致的交代清楚了。

 

 

这种给诗词配乐演唱的形式,其实是事业巅峰时期的邓丽君带起来的。

《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都是83年发行的一张专辑《淡淡幽情》里面的歌。这是邓丽君第一张参与策划和制作的唱片,也是唯一一张完全给唐宋诗词谱曲,用唱的形式录制的唱片。

 

《淡淡幽情》专辑封面

 

但邓丽君之后,国语歌坛从此再也无人有足够的能力与高度,创作出这种传统与流行有机性结合的作品,甚至这张梦幻专辑中的歌曲,由于需要高度技巧,翻唱者也不多见。

这此后就到了《红楼梦》,王立平找到了曾经唱歌京剧但是完全不出门的陈力唱了主题曲。

再此后就到了90年代,《新白娘子传奇》里头,全剧十几支曲子,按剧情配词,对唱的方式,有点像音乐剧的演绎,就算曲子单独拿出来也是两张词曲绝好的音乐专辑。

然后琼瑶剧大火,琼瑶也用自己做的古诗词,做成了词,谱成了曲。这种歌也是许多人用了二十多年的铃声吧,像高胜美的《青青河边草》,叶欢的《鸳鸯锦》。

 

青青河边草》改编自琼瑶小说《六个梦》,1992年在台湾中视首播。主题曲由高胜美演唱,琼瑶词。

 

《鸳鸯锦》由由叶欢演唱,收录于专辑《精选鸳鸯锦》中,电视剧《梅花三弄之鬼丈夫》主题曲

 

甚至在香港影坛,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刘镇伟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也借鉴了这种形式。

 

 

这种从80年代衍生的时尚浪潮,从邓丽君开始,到王菲在1995年,没有等到邓丽君与她合唱,独自翻唱了《但愿人长久》。

而后,戛然而止。

 

 

87版红楼梦,与其说胜在选角,倒不如说胜在化妆是更确切。

有两个化妆细节,直接确定了《红楼梦》这部电视剧的地位,一是黛玉的眉形,二是王熙凤的眉眼。

80年代的化妆时尚,完全不是电视剧里那样的,那个时代追求的是自然,健康。眉毛粗壮,看上去毛感特别重,是主流审美趋势。

 

△ 波姬·小丝是那个年代审美的标准

 

△ 同期香港电影作品里的张曼玉

 

如果按照当时的时代审美来看,林黛玉的定妆照应该是这样:

 

 

但实际上,剧中的林黛玉是这样:

 

 

林黛玉出场的这个造型,我看剧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一个人,20年代的好莱坞影星:Louise Brooks——

 

△ Louise Brooks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位默片女影星,曾主演过25部影片。后转而写作和绘画,成为了一位作家,直到去世。

 

甚至当时《红楼梦》的大部分人物的眉形,都不是当时流行的眉形,反而是20年代流行的眉形。

 

△ 70年代末,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林青霞(饰演贾宝玉),张艾嘉(饰演林黛玉),两人的妆容

 

比如王熙凤,王熙凤出场的时候,画的是挑眉,在贾府没有衰落之前,王熙凤的眉毛也一直是高挑的。

像这样:

 

 

在美国好莱坞,挑眉有个代表人物: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她也被好莱坞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五名。

 

 

两者的相似之处不必多说。包括王熙凤的丫头平儿,甚至是出场没多久就离世的秦可卿,都是这种眉形,但是弧度稍微比王熙凤平和些。

 

△ 平儿

 

△ 秦可卿

 

这种眉毛多依赖于画,甚至要把本身的眉毛剔除干净,在当时绝对是匪夷所思之举。

王熙凤在整个剧情里,比其他人物的造型更加多变,前前后后看下来至少有七十多套完全不同的衣服,每集里面至少换两套以上,搭配着妆面也在改变。

而越到后面,王熙凤的眉毛造型越平缓,到入狱已经完全没了弧度,可以说,王熙凤的眉毛弧度代表了整个红楼梦的走向。

王熙凤的妆容变化,可以看到整个宁荣府的兴衰。

它从妆容,再到剧情中由盛转衰的盛景,实在是太容易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联系在一起了。

 

 

王熙凤的妆容由盛转衰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就是王夫人查抄大观园后,她长期以来就有落红之症,下面淋血不止,只能勉强起身行走,每日仍然要看医生吃药,并经常服用人参调经养荣丸。

这个时候也意味着红楼梦的故事开始走向尾声。

与此同时,搭配王熙凤的是吃土妆。

 

 

看整个妆容特别是采用低饱和色,整体色调为土橘色系,眼影、唇妆追求一种哑光雾面感,看着特别性冷淡,但是又有种深邃感。

一直走性冷淡吃土妆路线的应该是妙玉了——

 

 

还有就是《红楼梦》最后一集,宝钗被卖身然后赎回的妆容——

 

 

这个妆容应该是时下最火的欧美妆容,然后在中国的时尚博主圈也是掀起了一阵龙卷风。虽然看起来性冷淡,嘴唇土色完全没有亮泽度,但是不妨碍美妆广告打漫天,和热衷于潮流的妹子各种模仿。

 

 

从妙玉和宝钗的眉毛来看,化妆师确实是很用心的。

而宝钗还在大观园的时候,画的是桃花妆,也称为“宿醉妆”,一种从日本火到国内的少女妆容。

特点就是把腮红画高,在眼下和笑肌之间两只手指的宽度,由这个高度往下描绘椭圆形或倒三角形,腮红的范围则不要低于鼻翼,就能画出时髦又修饰脸型的偏高腮红。也可以刷长形腮红,位置偏高向耳根蔓延。

 

 

而把这个妆容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其实是史湘云,她最后一次出场,是当船妓的时候,即使是在夜里,河上黑灯瞎火,也还是明晃晃看到了她的宿醉妆,大概也是蛮讽刺的吧。

 

 

这些,都只是很小一部分,我对剧中冬天出现的斗篷记忆深刻,那是爱斯基摩式的,简单大方,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

还有剧中的发带,贾母最钟爱发带,她宠爱丫鬟鸳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鸳鸯的手艺让她找不出毛病来。

而发带这种东西,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踪影了,哪怕是在考究的古装片里,也很难寻到踪迹。

再比如服装上的花样,林黛玉衣服上多是兰花,而薛宝钗身上多是牡丹,其实这些仿古的元素,也被翻译成了许多国际大牌的设计语言。

在时尚和审美上,有很多很多被时代抛弃的东西,但是等到另一个时代,某些被抛弃的东西,重新被发掘,又变成了这个时代的时尚和审美。

物质跑得太快了,灵魂还没跟上,然后不断把灵魂抽空,来赶上物质,等到赶上物质,又觉得灵魂空虚了,再把之前抛弃的一点点捡回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红楼梦》还能被解读成一种时尚的唯一原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