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云水深处(2)福建土楼

来源: 风语空灵 2018-05-29 20:31: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231 bytes)

大约距目的地几公里的地方,小巴车转入一个诺大的停车场,很多台大巴车显然正在充电桩上充电。司机在停车场边上的一个公交站停下车,两个年轻人下了车,售票员指着远处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告诉他们说在那里买票乘车就能到达10多公里之外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当时,一门心思去云水谣景区参观土楼,也许真正值得一看的土楼群应在田螺坑。而“云水谣”这个非常具诱惑力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加上与周围的几个乘客以及那位款款而谈的茶商的一路交谈,结果让我这个看土楼的游客没有选择在此处下车,结果乘车到终点而“误”入云水深处。

云水谣镇的名字原来叫长教镇,据说是个千年古镇,它临着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河,河岸散布着十多棵古老的榕树,巨大的树冠几乎伸到了小河对岸。这里空气清新,景色秀丽,说是气候宜人,但那天当地的气温仍达到摄氏32度。根据网上的说法,这里“春似烟雨江南,夏天百花绽放,秋天瓜果丰收,冬采野生食用菌”,就“夏天百花绽放”而言,道也属实。由于一部叫做《云水谣》的爱情电影部分在这里拍摄(其实也就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而已),为了商业目的,长教遂改名为云水谣。也难怪,对于没有到过土楼景区的人来说,把“云水谣”和“田螺坑”放在你面前让你二选一,肯定是前者更吸引人了,反之把“长教”和“田螺坑”摆在一块,则田螺坑就很可能会胜出,你说呢? 可见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名字,就能使两个景区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景区的入口处,聚集着一大群刚从旅游大巴上下来的游客,人声鼎沸,导演正试图辩认每一个团员,并示意景区工作人员放行。我从旁边的散客入口检票进入。迎面是一条架着棚架掛着灯笼的甬道,一条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向景区伸展,道路的中间是一个约1尺深的石砌水沟,两侧是农田。

沿着这条有点独特的道路前行,只见一个高高的长方形土楼赫然出现在眼前。左前方农家的田里约五尺高的黄瓜架及其绿油油开着黄花的藤蔓,挡住了看往土楼下面几层的视线。走过这片黄瓜地,一座五层楼高黑瓦褐墙的方形土楼展现出它完整的面貌。土楼前是一片占地面积同样大小的平整场地,可以用作凉晒稻谷或其他农作物。土楼外是一圈单排瓦屋组成的院落,进入院门,土楼本身的大门上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和贵楼”。

我是跟在一群游客后面一路走到和贵楼的,导游一边打着小旗帜,一边讲着即将参观的这个土楼的今世前生。大意如下:该楼建于1832年,其地下是一片沼泽地。由于松木入水后可以数千年不朽,遂用了几千根松木排放在沼泽里作为“漂浮”的地基,在其上铺地并在四周夯土成墙(底层约1.4米厚,顶层则只有数十公分)依此为依托,在内圈搭建木质楼房,可谓防匪防盗,冬暖夏凉,而且还有很好的防震功能。

在土楼中间是一座飞檐斗拱和平房四合院,其功能是一个学生上课的学堂,天井中阳光明媚,鹅卵石地面向上微微鼓起,其下方就是沼泽,据说用利器从鹅卵石间刺下去,即会有水流出。一游客按导游的介绍,在上面????了一下,其他人就感觉到地面在晃动,让人顿感简直是一种奇迹。

(位于和贵楼和怀远楼之间的香贵楼)

 

顺着小河,踏着硌脚的石子路向前,过了一座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木板桥来到河的对岸,一棵巨大的榕树生长在岸边,树冠下,阴凉无比,树荫几乎笼罩到了对岸。河岸上排列着许多餐馆和小店,有的是临河店铺,有的则在岸上的庭院里,据我观察,几乎没有游客光顾。

一个高台上的餐厅布置得相当别致,长圆的红色灯笼随风在房檐飘荡,鲜花绕栏,气氛浪漫,但门可罗雀,已是正午时分,却没有一位食客登门,扬声器中正播放着一支歌曲,听起来颇具讽剌意味,而又恰如其氛:

“路上行人在穿梭,...... 
可我的爱到底剩下什么? 

没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好孤单,
所有的心碎都与我相伴,
没有你的城市我真的好茫然,
所有的快乐都与我无关.......”。

国内旅游景点因一些商家的哄抬物价和坑蒙等行为而丧失顾客的后果在此可见一斑。顺便提一下,我在云水谣景区的总消费为10元人民币(门票除外):从一农村大嫂的游动摊位上用现金买了些新鲜采摘的杨梅,之所以在这里强调"现金",是因为几个在我之后买杨梅的小姑娘是用微信扫码支付的。只见箩筐边沿上的塑料袋里有一个二维码,购买人拿手机往上面一扫,填上金额,再输入六位个人密码,交易成功。小姑娘把手机荧屏转向摊主,大嫂满意地点头,并把称好的杨梅交到客人手,完成了一眼收钱,一手交货的过程。这次在上海,虽然在两位老同学的帮助下,搞定了微信支付,但当时急于把口袋里的零钞用掉,选择了现金支付,而且,直接把10元现金从口袋里取出交与对方,要比手机扫码快捷的多。毋容置疑,用微信支付在网上购买火车票的时候,方便了很多,有时候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例如,缴酒店订房的担保金。

接下来,踩着鹅卵石岸上小道,路过了一个硕大的木轮水车和它旁边的石墩桥。人们踩着一个个的石墩跨过河去。河水流过石墩之前,水面平静如镜,河水在石墩间流过,瀑泻在鹅卵石铺成的斜坡上,激起道道白色波浪,哗哗作响。向河的下游望去,青山绿水,在正午炽热阳光的照耀下,显的褪去了应有的浪漫色彩。由于当天要返回厦门,我未敢多作停留,拔腿向云水深处的名叫怀远楼的土楼走去。

(在电影"云水谣"中出现老榕树)

 

("云水谣")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它“倚山为城,斩木为兵。”最早出现的时间应为明嘉靖年间。怀远楼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华侨汇资白银万两建造,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庭住宅,建成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 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
图片胜于千言,请欣赏此行所拍的怀远楼现场场景。
 


 回程相当顺利,小巴车在景区的总站有充电桩,至少有三辆在充电备用。乘上小巴车到县城汽车站,再在那里乘公交车到高铁南靖站,由于比返程车票的时间早到了近两个小时,遂到售票处签到了20分钟内开车的另一班动车车次。到酒店后,暮色尚未降临。在旁边的一个大型商场的一楼的大排档点了个厦门特色炒面和清蒸蒜蓉野生大生蠔,美餐一顿,圆满结束在厦门的一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