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 爱的天意10 - 天天向上

来源: 两者之间 2018-05-23 11:56: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565 bytes)
在还没有出国之前,苏菲曾经听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香港人描绘中国女生在国
外留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中国留学生里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失调,使得长相不出重
大意外的适龄女生都能得到女神一般的待遇。 从自打一下飞机就被男生们抢着接送,
到读书时有人帮忙做笔记完成作业,甚至连考试都有人代为参加。反正老外对中国
人的名字毫无概念,连念都念不出来,更别说通过名字来分辨上课的是男生还是女
生了。好歹也是喝过洋墨水的人,故事说得比较克制文雅。但意思已经很明显,留
学对男生是场实打实的痛苦炼历,但对女生而言,不过是场风花雪夜的派对。 只要
长发飘飘,腰肢袅袅,就将是世间最有效的通行证。

问题是,这和苏菲亲眼见到的完全不同。校园里东方人的面孔并不多。即使在比例
不高的东方人里,多数也来自越南或菲律宾,刚一开口,就会发现彼此语言不通。苏
菲在校园里找不到国人,连个可以问路的也没有。 看上去模样相仿的大楼树木草地,
往往前面连个招牌和门牌号码也没有。对她这个刚入校的路痴来说,像掉进了迷宫
一般。每堂课都设在不同的教学大楼里。下课的十分钟之内,她几乎用小跑的速度,
从一栋楼快走去另一栋楼。如果早到的话,她就能坐在前排离老师较近的地方,英
文还容易听得懂些。几次想问路,但又惧怕说不清听不懂的窘涩,宁可拿着发给新
生的校园地图,比照地图上和眼前大楼的轮廓形状,以确定她走的方向是否正确。


有时候要多走几条街,来回兜两三个圈子,才能确定她是否找到了她要去的大楼。
看见女生站在路口对着地图的一脸迷茫,也有上前想来帮忙的美国学生。倒是她怕
了。一见有人朝她走过来,竟然会不受控制地朝反方向转身,从快走发展成快跑地
向后逃,只听到文具书本在背包里碰撞时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时间一长养成习惯,
只要看见对面走过来的人,她就会自动避到路的最边缘,或者尽可能远远绕过去。
不用打招呼,不用四目相接,权当彼此不存在地在同一个空间里互不相扰。

开学前,基于对美国校园的一无所知,陈博士着急地向人打听在美国读大学有什么
窍门和注意事项。在陈博士相识的华人圈子里,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
是年纪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三十岁,拖家带口来读博士的。托了朋友的朋友,好不容
易找到一个从台湾来美国读护士的学生。

两个不认识的女生站在走廊里谈了十分钟,苏菲打听出来两件事。美国学校一年分
三个学期,春季夏季和秋季。夏季最短,但挣学分最快。三个月的夏季分为夏季一
和夏季二,每段才一个多月长的学期,却能抵平时三四个月长的春季或秋季的课。
美国的本科一共要修的学分中,一半选修课,一半是专业课。选修课就是像历史政
治之类,不管将来专修什么专业都需要有所了解的基础课程。像苏菲这样还没考虑
好将来要学什么专业的,可以先把基础课给修了。综合两点得出的结论就是,得好
好利用接下来的夏天,先把历史课和政治课修完。

听上去再合理不过的建议,但之后的事实表明,天底下没有比那更害人的提示了。
这个错误在苏菲去学校上的第一堂历史课就体会到了。光是课本就很吓人。一千多
页的十二开本的铜板纸精装书,捧在手里比两块厚板砖还重还厚。打开一看,密密
麻麻的英文小字,立刻感到天书般让人无从下手的晕旋。

能容纳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人头攒动满得像电影院在上映什么大片。等一个长得
有点像 "夺宝奇兵"里的哈里森•福特,头发花白的中年人走上讲台时,台下窃窃私
语的声音渐渐安静了下来。历史老师腰杆笔挺,在台上来回走动,挥舞着双臂增加
他演讲时的感染力。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充满激情的表情和手势,让苏菲
记起小时候听过的"隋唐演义"评书。

这场貌似精彩的演讲时不时让学生们发出一阵阵的笑声,但苏菲却有一多半没听懂。
她甚至无法确定老师正在讲什么主题。根据以往在国内接受的教育经验,老师的教
学总得配合着课本的节奏走。今天说的是第几章第几节第几页,讲课前面有个介绍,
后面有个总结。说到重点内容,还会在黑板上划个线,加个圈什么的,暗示这是必
考内容。但台上的老师,在一个多小时的课里,从来就没碰过一次黑板,连教科书
也没有翻开过。单凭一张嘴,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泄千里不复还。

对于一个从小就在言谈中电视广播里接触到本国历史的大学生而言,课上需要的不
再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而是对事件的起因和各方博弈过程中的反思。但这种天马
行空思维跳跃式的讲课,却让苏菲完全摸不着头脑。她努力想从课上抓住几个零星
的关键词,好在下课后在书中查找些相关的内容。她甚至鼓起勇气,课后向隔壁的
同学借阅读书笔记,但潦草的手书就像一根连续不断的曲线,让她连二十六个字母
也分辨不出来。

唯一的线索是老师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之前,完成课本上第几页到第几页的阅读。
苏菲一算,每晚大约需要阅读六十多页课本。更吓人的是,为期五周的历史课,每
周必须完成一本指定的课外阅读,并交出不少于一千字的读书笔记。苏菲下课跑去
学校的书店按着书单买书,粗粗一翻,都是每本至少两三百页长的非小说类。题目
千奇百怪,"印第安人如何改变世界", "二战中的种族屠杀", "维京海盗的探险",
 "战争的面孔","美国总统的信仰", 看上去都不像是容易消化的题目。课本内容
加上课外读物,每天至少需要读完一百多页。想想之后每天都得保持这么大的阅读
量,苏菲就觉得疲累。

那还是个没有翻译软件的年代。对着满眼不认识的符咒,唯一能破解的办法只能老
老实实一个字一个字查字典。每读几句就会遇到生字卡住,有时即使查了字典找出
单词的意思,整句话和整个段落还是翻译不通。

人一旦遇到陌生的概念,往往依赖于某种换算方式将它转换成过去所熟悉的事物。
比如苏菲在超市里见到任何商品标价的第一反应就是把美金按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才能判断出价格的高低。但思想和认知上的差异,却没有办法通过字典的翻译而简
单地填平中间的沟壑。繁杂纷乱的信息接踵而至而来,却在思维上找不到可以着力
的支点,苏菲只能用半读半猜的阅读,印证着白天课堂上半懂半不懂的内容。

两周后的历史期中考试成绩下来,苏菲拿到她读书以来最差的成绩 - C。 换算成中
国的评分是比良还差一等的"中"。苏菲觉得委屈,因为在考试最后的作文题目 - 论
冷战的significance,她当时根本就没有看懂。考试不能带字典入场,她只能把她
所知道关于冷战的时间地点事件统统都列举了上去。 等回家查了字典才晓得,significance
指的是重要性,也就是中国考题里常说的意义。占了四十分的议论题,她却在那里
陈述事实,大段地走题,就因为一个生字惹的祸。

气愤中的苏菲,用磕磕绊绊的英文向她邻座的越南女生诉苦。却从女生那里反馈回
来一个她之前从来没想到的思路: "要是你觉得老师给的成绩不公平,你可以去找他
评理。"

去找代表绝对真理和权威的老师评理,对苏菲而言,几乎接近天方夜谭。但一想也
对,除了考试的事,每天上课听不懂也是个大问题。去找老师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
也好。
按老师留下的地址,苏菲找去了历史老师的办公室。从门上的窗口望进去,里面有
人。却在外面徘徊了好一阵子,演练完要说的话才敢敲门。

苏菲拿着考卷,低头解释说,因为自己刚来美国,不懂考卷上significance的意思,
才答错了考题。

"那你现在明白significance的意思了吗?" 老师问。

"知道了。"

"知道了,那就好了。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你还有其它问题吗?"

看老师有逐客的意思,脸红到脖子根的苏菲提出了她第二个请求,"老师,能让我拷
贝一下你的上课笔记吗? 我不能完全听懂你上课时说的内容。"

"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你不要再继续上历史课了。先去语言学校把英文学好之后,
再回来上我的课吧。"

老师的表情和他的言语一样冷冷漠。苏菲不认为还有什么必要再继续谈话,扭头就
走。她回家后什么话也不说,一手翻字典,一手捧课本,只顾闷头继续她的历史阅
读。这样的生活节奏倒和陈博士非常合拍。陈博士是从小到大把书当饭吃的书虫,
皮包里随时随地装着厚厚一叠从实验室带回来读的文献。 看苏菲一晚上没说话,有
些奇怪。

"我记得,你小时候并不爱读书的。刚坐下,就会找各种借口走开。一会找东西吃,
一会听音乐。如今怎么坐得住了?"

"哎,看在学费的面子上,也该好好读书了。"

做为国际学生,学费要比美国本地的学生高出四五倍。平时生活颇为节俭的陈博士,
在付学费的时候,连眉头也没皱一下。这反倒害得苏菲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感谢的话说不出口,只希望认真读书对陈博士也会是种安慰。


但苏菲没告诉陈博士今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历史老师不留颜面的当头棒喝,让苏
菲明白了什么是耻辱。如果她过去读书是为了父母,那么从今天起,她必须开始为
自己而努力读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