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和金庸

来源: XYZ101 2018-11-12 17:10: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19 bytes)

高阳写的小说“胡雪岩”在第一册的最后,说了这样一件事(胡雪岩三册,红顶商人 两册,灯火楼台 三册):
胡雪岩的挚友王有龄刚上任湖州知府,兼杭州知府,就碰到了这样一件棘手的事:附近治下的一个县,老百姓抗粮,领头的是一个和尚,杀了县官。上司让他去处理。 王有龄是个文人,从来没有带过兵,加之当时的绿营兵已经彻底烂掉了,带了去平叛,一定扰民,说不定还没有平定叛乱,反而激起新的民变。 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金陵,上海洪门背景的小刀会马上要起事,这件事如不能平息下来,弄不好就会出大事,成燎原之势,自己逃不掉责任。


王有龄决定还是先抚后剿,先去那个县看看,相机行事。不过因为杀了县官,看来是非剿不可了,否则说不过去。这一去,风险极大,弄不好就被叛匪杀了。 王有龄和王太太坐对愁城,一筹莫展。


王有龄临行前,在县衙里召集了一班后补官员(清朝允许捐官,因此有一大批后补的,等着放实缺。这批人常常多年熬不上补缺,没有收入,坐吃山空,一贫如洗),开会,商量办法. 这些人多为酒囊饭袋,议论了半天,没有结果。这时有一个叫稽鹤龄的说了两句:第一,先把周围的道路关口全派兵封起来,以便谈判不成,瓮中捉鳖。第二,很肯定地建议,一定要先抚后剿。 王有龄一听,对啊,这是个明白人,派他去,大概能够解决问题。 无奈稽鹤龄本人,后补了七八年,没有放实缺,早就一贫如洗。老婆刚死,留下六个孩子,嗷嗷待哺。 本人恃才傲物,放出话来说:我才不管这些闲事呢。我是看在王大老爷做官清廉,又是个明白人,才说这么几句。再多做一点,是万万不能的。


这就是这个事情的背景。 就僵在那里。王有龄就准备一个人去赴死了。这时,胡雪岩出面了。自己的朋友出事了,他不能不管。


他想好了一番说词,拜访了稽鹤龄,几句话就把他收服了,答应替王大老爷去跑这一趟。稽鹤龄对胡雪岩刮目相看,没想到在商场里还有这样战国策里的人物。诚心结交,第二天送来庚帖,愿意和胡雪岩结成异姓兄弟。 
为了稽鹤龄这一去没有后顾之忧,胡雪岩说动王太太,让自己的一个贴身丫鬟瑞云去稽鹤龄家,照顾六个子女。为了彻底收服稽鹤龄,他还建议让瑞云嫁给稽鹤龄做填房。这个事有两个难度: 第一,瑞云是王太太的得力的心腹丫头,王太太不乐意。 胡雪岩为她分析利害得失,王太太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第二,瑞云可能不乐意,因为,稽鹤龄只是一个穷后补,又有六个孩子,还家徒四壁,去了还不是正妻,名义上只是个妾。 如果提出来,被当面回绝,下面就不好办了。虽然丫头自己不能给自己做主,究竟还是本人愿意才好,否则,岂不是以后的事别别扭扭,害了每个当事人? 胡雪岩自有他的办法,又说得瑞云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王有龄答应事成之后,保举稽鹤龄当那个县的县令,作为酬劳,胡雪岩说,不能这么办。 现在县里是二把手县丞在维持,你不让他升县令,他心里别扭,会事事掣肘,此行就不好办了。 王又说,要不我保举他当属下第一大县的县令吧,那是个肥缺,一年至少有五万银子的进项。 胡雪岩又说,这个也不好。 你自己白白每年丢了五万银子,现在是为了过关,将来迟早要后悔。 你不如把现在兼的海运局的差事,让给稽鹤龄,还对我们的生意有个照应。王有龄觉得这个办法好。


这就是事情的原委,结果皆大欢喜。 稽鹤龄满怀信心,毫无后顾之忧,高高兴兴地去办事,胡雪岩也安心地去上海,做他的生意,王有龄夫妇更把胡雪岩看做是不可缺少的朋友。通家之好,关系更近了。


到底胡雪岩都做了什么,怎么解决的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就不讲了,去看原书。


胡雪岩到底有什么处世的原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 高阳没有总结过,不过从他的书里看到,胡雪岩说过这样的话:“我做人,第一,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第二,我知道事情的轻重,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上半夜替自己想想,下半夜替人家想想”,“花花轿子人抬人”“事缓则圆”。 也许这不是他的处事哲学的全部。 不过,他绝对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接触的人中,漕帮的老太爷从一见面,就视他为朋友,弄得他的掌门大弟子尤五哥自甘低一辈,称他“小爷叔”,这个掌门弟子尤五哥初次见他,就把他视为心腹朋友。那是多大的荣耀?须知,尤五哥在当地,是跺一脚,大地都会震动的人物。 漕帮称霸运河,手下有十几万人。连乾隆皇帝,下江南前,都要先讨好漕帮,免得路上出事。尤五哥是这样一个大帮的掌门,非同小可。
类似的情节,在高阳的书里,比比皆是。小说“胡雪岩”如此,小说“红楼梦断”里也如此。 这就是我对高阳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策士,说客风行一时。触詟说赵太后,伍举说楚庄王,以至苏秦说动六国合纵对秦,挂六国相印。张仪说动秦国,以连横破解之。反而成功说动六国,背叛合纵的盟约。 这样的例子,在战国策里,比比皆是。记得读“东周列国志”,其中讲到孔子的弟子子贡,游说各国,一个接着一个,说服各国统统按照自己的战略部署行事。那一串眼花缭乱的外交行动, 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相信,高阳一定熟读战国策,另外,对于人情世故熟透,否则,不能在他的小说中,写出如此精彩的片段。 


人们说, “胡雪岩”一书,是商场的教科书,我看,何止商场? 高阳的书,根本就是人生的教科书。 他告诉你,遇到一事,如何想到事情发展的各种可能,如何猜透当事人的想法,如何察言观色,从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看穿对方的心思。 如何委婉地说话,让对方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特别重要的是,胡雪岩处事,绝不像今天的中国,人人坑蒙拐骗,尔虞我诈。 他是以诚待人,替对方着想。 所以许多和他共过事的,都和他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说了这么一大堆,就要谈高阳和金庸的比较了。 金庸刚刚仙逝,国人对他评价甚高。北大的孔三妈,甚至以研究金庸作为自己的饭碗。 照我的看法,高阳和金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物。 诚然,金庸很善于写人物,比如他笔下的黄蓉,写得活灵活现。他的故事,也是场面宏大,趣味性很强,再参入了历史背景,给人有一种沧桑感。 但是,也就是仅此而已了。看他的书,不过是消遣而已,看了觉得挺高兴,看过后,自己不觉得有什么长进。 他的人物,只有一个面孔,或者憨厚,或者伶俐,或者邪恶,或者痴情 等等。 不管怎么说,只有一个侧面(facet),就是一个单一的脸谱而已.相比起高阳笔下的人物,他们曲曲折折,心里可以有十个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猜想,金庸大概根本没有读过战国策,所以,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那么多曲折,也想不到世间不论是人,还是物,有那么复杂。这是我看不起金庸的原因。


人们把红楼梦吹的神乎其神,其实我看,也不过尔尔。 研究红楼,整天去发掘其中的隐喻,我觉得是很无聊的一件事。 红楼中的人物,远远没有高阳笔下人物那么多的层次,那么多的心理活动。红楼写人物,写贵族人家的生活,都写得细致入微,但是也就是仅此而已。如果一部小说,需要别人穷其一生去发掘,才能发现作者的本意,那也太过分了。文艺作品本来就是希望读者读过后,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读者不会有耐心去和作者猜谜藏。甚至有不少人以猜谜作为自己终生的衣食饭碗,我对此并不以为然。所以,我觉得高阳写的"红楼梦断”,要好过曹雪芹的“红楼梦”。


以上是今天读过“胡雪岩”的一点感想。

 

所有跟帖: 

高阳弟弟一家以前住在我家楼下,他整天愁眉不展,也许文革中因为台湾的高阳吃了不少苦。金庸被抬高了, -寻欢留香- 给 寻欢留香 发送悄悄话 寻欢留香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11/12/2018 postreply 20:21:16

正相反,金庸最不善于写人物,他的人物连常理都不符,都是情节化的人物。红楼梦才真正善于写人物。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2/2018 postreply 22:27:49

红楼梦写世态人性的广度深度无人可及,只可惜后面章节尽失,无法看到他笔下的苍凉凄惨。是不能用权谋小说的标准去衡量的。 -初心勿忘- 给 初心勿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18 postreply 16:13:41

金庸评高阳:他的东西太“啰嗦” -公鲨- 给 公鲨 发送悄悄话 公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18 postreply 21:17:43

金庸评高阳:他的东西太“啰嗦” -公鲨- 给 公鲨 发送悄悄话 公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18 postreply 21:17:49

也是高阳迷,确如楼主所说。高阳写民国纷乱,能够条缕细分。 -壁上观- 给 壁上观 发送悄悄话 壁上观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18 postreply 19:34: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