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下成长起来的张抗抗,真不容易!

来源: misfit 2018-04-02 05:05: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267 bytes)
回答: 张抗抗:丑陋的老三届misfit2018-04-02 05:03:49

百度张抗抗

出国前读过张抗抗的一些文章,当时是很喜欢她的文章,觉得她写得好。前段读了«丑陋的老三届»,就去百度一下她的家庭。看到她的家庭背景后,我分别告诉了两个人。他们一听到张的家庭,都不约而同地说:过得很艰难的,真不容易!

张抗抗的父亲:张白怀,母亲:朱为先

张白怀,原籍广东,9岁时被父亲带到上海谋生。他天资聪慧,酷爱读书,舞文弄墨,“自学成材”。作为一个抗战时期的进步知识青年,1941年离开上海,到迁至浙西的《民族日报》担任记者,曾写下过许多热血文章。1946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共地下党,围绕方震小学开展地下活动(张白怀后来介绍朱为先到方小当教师),后又受组织委派到《当代晚报》任职。建国后,任《浙江日报》特派记者。由于他在国统区地下工作期间,所涉社会关系相对复杂,1952年审干期间,结论为“托派嫌疑”、“特务嫌疑”,被开除党籍,调离省报。此后,他蹲过监狱,挖湖筑堤种棉花。“免予刑事处分”后,下放劳改工厂做车床工,到果园种水蜜桃;后来成为街道临时工,做重体力活,挑煤,跑煤球车,做装卸工,还做过白铁冷作师傅。“文革”期间,受批斗,戴高帽游大街……但张白怀从来没有屈服,他相信自己是清白的,历史终归会给予公正的裁决。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为自己的“历史问题”进行申诉。直到1980年,他的“历史问题”终于得到平反,然后重返《浙江日报》社工作。 (摘自网络)

父母的遭遇,对张抗抗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她渐渐懂事的时候,父亲的“历史问题”也成了她的问题,虽然考试成绩达到了杭州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但差一点被阻拦在杭一中的大门外面,在小学老师的帮助下才勉强入学,但仍被列入“另册”,在这所干部子女云集的学校受到政治歧视。到了文革时期,母亲被“隔离审查”,失去自由,原因是她在抗战时浙西一中读书时,曾经加入中共后又脱党,二是1943年的被捕,她被保释而同伴贾起被害。解放以后“审干”时认为她有“叛徒”嫌疑。可以说,张抗抗的家庭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年里,从来没有安宁过,政治的风暴让这个家庭时时处在风吹雨打的飘摇境地。但少年的张抗抗从不抱怨父母,而是从父母对生活的态度中学到了一种坚韧的人生态度。她学习勤奋,成绩优秀,赢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从父母早年的写作爱好中接受了一些文学因子,她在小学五年级就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习作,迈出了文学创作的最初脚步。 (摘自网络)

1979年11届三中全会召开。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地为使人所认识。在纪念它的日子里,人们似乎忽略了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摘去全部地主、富农份子的帽子,称他们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这个决定犹如"解放黑奴"的宣言。他们终于可以挺起胸、抬起头和其他人一样在共和国的同一片蓝天下自由地呼吸。勒在上千万"剥削阶级"子女及其亲属头上出身不好的"紧箍咒"被摘掉了。以"出身"界定人的优劣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摘自网络)

在逆境下成长起来的张抗抗,真不容易!

顾辞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