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的评委

来源: 都是国货 2017-04-27 14:38:3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88 bytes)

说到这里,我先举一个别的例子。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几乎都不是作家,而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教授,这不妨碍(或许更有助于)诺贝尔文学奖树立权威地位。

但这种做法在电影界行不通,戛纳虽然号称是最艺术至上的电影节,但电影的商业因素一直都是戛纳考虑的重点。能入选评审团的演员,几乎都是星光熠熠,或在特定国家拥有文化符号地位,能带来话题度和关注度。

不过,演员当评审在戛纳闹出过笑话和争议,而且相当杰出的演员。

根据戛纳主席雅各布的亲自爆料,以及《视与听》杂志副主编的采访确认,戛纳电影节历史上最不合格的评审可能是「法国女神」伊莎贝尔·阿佳妮。

阿佳妮是1997年的评审主席,那届的评审之一迈克·李毫不留情地大肆抨击她:「那次与我合作的评审都非常棒,我们交流很愉快,大家都很坦诚也很有经验。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主席。我得说,这是我有史以来碰到过的最傻的一个笨蛋。」

在评选过程中,阿佳妮完全被政治手腕的高手南尼·莫瑞蒂玩弄于鼓掌之间,她喜欢的片都没拿到理想的奖。

根据迈克·李的说法,阿佳妮根本不懂电影,她喜欢爱托姆·伊高扬平庸的《意外的春天》。在那次评审的过程中每次她都是最后发言,而每次发言都极端幼稚,胡言乱语。

尤其到了讨论最后一部电影,王家卫的《春光乍泄》时,评审们对她的不满达到了最高潮。

这次阿佳妮要求第一个发言,她表示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后来却吃惊地发现,之后每一个评审的发言都是在反驳她的观点,其他人都认为《春光乍泄》是杰作!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最终,王家卫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担任过2001年的评审,那年有《穆赫兰道》——这部电影如今被许多人视为二十一世纪迄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但是当年的评审们都不这么认为,只有杨德昌据理力争,最后好不容易才为林奇争得一个导演奖,还是与科恩兄弟《缺席的人》一起分享的双黄蛋。这让杨德昌心中本来理想主义化的戛纳圣殿形象完全坍塌。

那一年的评审团主席是谁呢?英格玛·伯格曼的御用女神丽芙·乌曼。

靠谱的演员评审当然也大有人在。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1994年的评审团主席,身为美国人的「老牛仔」反客为主,在戛纳郊外租了一套别墅,让所有的评审都在别墅里惬意地讨论入围影片,气氛非常轻松。本来需要一天的时间去投票,结果午饭前评奖结果就出来了,大家对最后的结果也没什么争议。

历史证明,那年的金棕榈奖《低俗小说》是整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影响巨大。

还有如1987年,法国演员伊夫·蒙当做评审团主席,他设计了非常民主化的制度,讨论过程也很合理。评审团先淘汰一部分相对次要的作品,然后再讨论几部核心的影片。在蒙当的掌控下,所有评审都热情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甚至还有激烈争论,最后的结果却是大家都共同认可的。

蒙当不愧是一个政治老手,1992年,蒙当的同胞杰拉德·德帕蒂约当评审团主席的时候,复制了这种手法。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