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 虚怀顺势为道 (道之一)

来源: 风语空灵 2017-11-27 18:16: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91 bytes)

毎次回国都到书店涉猎一番,只要返美时的行李不超重就多带回几本,再找时间开卷通读。感恩节后,从书架上抽到由林语堂(1895-1976)写的《老子的智慧》一书,开始强迫自己埋头去读进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历来就对之乎者也之类的文章与书籍兴趣不高,但林大师的这本例外,因为他把高深的哲学写得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下面谨以学习笔记的方式分享一些。主要是让大脑经阅读而受“锻炼”,免不了浅尝辄止,理解片面,所以这里必须发布一下“行船各自留意”的警告。

中国有两大自古至今传承的教派,一个是儒教,以孔子为代表;另一个则是道教,以老子为祖师爷。据本人肤浅的读书所得,儒教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崇理性,尚修身;而道教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一,主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偏好自然与直觉。

古代的道教之术 “以天地之本为精微,以外物为粗略,以有储为不足;心灵恬淡清静而无为”,喜欢虚怀若谷。一位称为关尹的道教哲人这样说道 “仅随物的本性而表露自己,那么其动时就会流水般自然,静止时便像明镜一样地晶莹,感应时又会像回声般迅速;恍惚时像虚无,寂静时若清水;和外物相同时便又趋于和谐;但一旦存着妄有之心,反将有所错失;它从不超出众人之前,而常跟随众人之后。”

关于谦虚,老子这样认为 “自己虽有才能,却应把自己处在没有才能的地位,这样才能像天下的壑谷一样可以包容万物。知道光荣,却不和人争光荣,甘心居于耻辱的地位,” 这样才能收复万物的归附。

“众人都求实际,我独守虚无”,“因为知足不储藏,可以常有余,这才是真正的富足啊!”

老子 “立身行身,徐缓而不多事;深信无为,讥笑智巧;人们都力求多福,唯有他委屈求全,他说:‘只要能免于祸害就好了。’ 他以精深为道德的根本,以节俭为行为的纲领,并说:’坚强就遭到毁坏。锋锐就会受到挫折。待人宽厚就不会有所损伤。’ 真可说已达众智之极的境界。关尹和老聃不愧为古时的大真人啊!”

上面老子所言的“坚强就遭到毁坏“,“锋锐就会受到挫折”,与千年之后的《后汉书》中的“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道家智慧在2500年前就已经向世人“昭然若揭”,值得我们这些浮躁的后人学而时习之,用它们来指导修身养性,也许会受益良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老子又在穷讲究 -胡华泠- 给 胡华泠 发送悄悄话 胡华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7/2017 postreply 19:45: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