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中国发展到底如何?

来源: zd3y 2017-11-30 15:19: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169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zd3y ] 在 2017-11-30 15:57:5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以下是网络资料汇编)
  有人好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失败,想以此来诋毁计划经济。要说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比起今天来确实是事实,可是却不能说那段时间没有成绩,这得和解放前比一比。拿过去和现在比有什么意思,前面的永远赶不上后来的,前面的永远比后来的困难,三岁的个子就一定要比他自己10岁时的个子矮。看有没有进步、进步大不大,要和解放前比。如果和解放前比,我看那时的进步是巨大的,超过解放前几千年进步的总和,因为我对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那么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解放前的老百姓有多穷?
  现在的年轻人对解放前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基本是没什么了解的。 大家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解放前的老百姓会有多穷,然后与本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怎么样,会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就从吃穿住用几个方面分别来说。
 
  1吃的方面:
 
  解放前,占多数的贫雇农是吃不饱的,要饭的多的是。解放前,旱灾、涝灾、虫灾频繁,一碰到这样的灾年,就更糟了。我只指的是平常情况,特别的大灾,饿死人的事情我不说。要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胖子少,解放前的胖子更少。
  
  中农以上一般是能吃饱的,但是多数吃得很差,糠菜、粗粮——山芋、高粱、玉米等——为主食。只有地主才能够以细粮为主,但是还得搭配一些粗粮。(我们这里没有太大的地主,也没有恶霸地主,还是相对比较平均的)。看见了吗,那个时候能吃饱的只占极少数,能吃好的就更稀罕了。
  
  副食方面就更贫乏了。包括地主都没有吃过酱油、醋、砂糖的。好的人家就是自己酿一些酱,过节的时候用山芋、玉米等熬一些土糖,颜色很黑,块很大,很硬很粘,熬得不好,还有点发苦。占多数的穷人连这些都没有。食盐呢,食盐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这里虽然靠海比较近,可是我们这里也几乎没有吃海盐的,都是吃土盐。从地里挖来盐土,过滤出来,自己熬。那盐不仅咸味不大,还发涩发苦。
  
  2 穿的方面:
  
  那时全国有几家织布厂?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包括地主都是自给自足,家有织布机。织的都是土布,俗称老粗布,又厚又硬,颜色发暗。想染色的,就买点染料或自己用兰草什么的做染料,染一染,染成蓝的或青的。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什么进步。
  
  这样说,也只是针对地主、富农等来说的,贫农连织布的也没有,穷人买不起织布机,一辈子没做过新衣服的多的是,冬天没有被盖,没有棉衣,没有鞋袜的就更正常了。有名有姓的一位老人,早就去世了,他从小到大都没穿过鞋,你信吗?那时谁要是能穿上一身老粗布做的新衣,那简直就是地主身份了。电视里好放地主都穿着光鲜的绸缎,事实上几乎没有这些事情,估计只有全国有名的大地主才能穿上。
  
  3 住的方面:
  
  那时低矮的茅草棚是普遍的,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房。我见过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个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屋,土墙,无非就是高大一些,地基用的石料大一些,方正一些,还有就是在房檐上铺了两排瓦。
  4 用的方面:
  
  那时,很多人家连吃饭桌子都没有,连凳子坐都没有,大家相信吗?很多人吃饭还都用瓢,葫芦一剖两瓣的那个,而且还有一家只用一只瓢轮流吃的。《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那个时候吃饭用瓢,临解放时吃饭还是用飘,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那时,有碗的家庭而且能一人一只碗的家庭是很少的。而且那时的碗还是粗瓷的,就是这样的粗瓷碗也算贵重用品了,打碎了都舍不得扔,还得补上。鲁迅有一篇小说,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就是里面有“九斤老太”的那篇,最后说九斤老太家里的一只碗打碎了,用铜钉补上,就是事实了。不过居然能用铜钉补,该是很奢侈的了。
 
  肥皂是没有的,洋碱也没有,洗衣服用的都是草木灰水,或者皂角,或者自己用碱土晒的土碱。地主也用不起肥皂。这样洗衣服,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火柴当然没有,用的都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火刀、火石。那个时候能用起火柴的,都是大一些的资本家。农村人多数都没见过,包括许多城里人也没见过。
  
  点灯当然用的是菜油了,菜油灯发暗。不过那时能点起灯的也是少数,多数人家是点不起灯的,都是天一黑就睡觉,反正又没有看书学习的。那时,如果真有需要凿壁偷光的,肯定也凿了。农忙的时候,需要早起做饭,都是摸黑做。有少数能点起灯的,也都是把灯火控制在黄豆大小。电影里,好放贫农在夜晚组织武装开会研究问题,灯火有两三寸高,满屋雪亮,哪有这回事。
  
  需要计时间的时候,比方说需要早起出远门的时候就点香计时,当然这还得是有钱的人家,没钱的人家就看星,听鸡叫。
  
  治病上,那时没有医院,都是土郎中,而且能请起土郎中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有病都是用土方对付,土方对付不了的,就只能等死了。
  
  这样的贫困生活,您能想象出来吗?

我国解放前的劳动生产力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在1949年建国以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迅速的发展,先后交叉重叠地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新材化、信息化五个过程,从而把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为了看清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我们必须回顾解放前我国的劳动生产力是怎样一个状态。我们将分别从生活生产资料角度,工业角度和大宗商品角度去理解解放前的情况。

我们通常讲:“解放前我们是一穷二白”,实际上这个一穷二白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个方面从生活资料角度去看:主要是指在一般群众家里面,他的自有资产基本很少,过去讲“一头牛半边家当”,群众家里面的生活资料十分贫乏。第二,从生产力角度去看“一穷二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解放前我国生产力的基本情况是:大部分劳动工具是手工工具,其主要的材料是由木材、石器和少量铁器组成,钢材很少,现代使用的化工材料一点也没有,工具的使用方式是手工脚力,组织形式是个体和家庭。具体讲,在一般家庭里面,家里面放的东西70%是木质器械,例如盖房用的立柱、窗子、房梁、椽子等是木头的,做饭的案板、风箱、擀面杖、肉墩、木桶、蒸笼等都是木质的,平常使用的凳子、桌子、床等都是木质的。生产上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木质的,例如梨、水车、木锨、木叉、连枷、木勺、纺车、织布机、槌子等等;而15%是石头器械,例如碾子、磨盘、臼椎等,还有一些是10%陶瓷的,例如瓮、水缸、碗碟等等;其余5%是铁器,钢材没有一点点,而且铁主要是生铁。中国的这样一个生产工具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解放前中国绝大多数工业是手工业,绝大多数人的阶级成分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工人和知识分子只占极少数人,中国的文盲率高达95%,产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农村自发的互助组,帮工,工厂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而自由职业者中木匠、石匠、陶匠等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是主要形式。这就是我国解放前的生产力的基本情况。

当然,我国解放前也发展了一点点现代工业,这个发展是从清朝的“洋务运动”,到蒋介石退到台湾结束。这段时间是怎样一个情景呢?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大约经过了60多年,和解放60年形成了天壤之别。解放前60多年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清朝洋务运动阶段,这一个阶段做得少,喊得多,才开始全面学习国外,产生了少量的工业;第二阶段是从1911年到1927年北洋军阀阶段,这一个阶段我国在纺织业上有了一定发展;第三阶段阶段是蒋介石统治时期,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一点点发展,有了钢铁厂、制造厂、纺织厂、水泥厂、发电厂等,但是中国工业的种类很少,产量很少,私人财团统治很严重政府的主要精力财力用在战争上面。

在生产力指标中,大宗商品的产量是评判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主要指:煤炭、钢材、生铁、发电量、原油、水泥、棉布、粮食等。1949年我国的这些大宗商品的产量如下:钢材16万吨,生铁25万吨,发电量43亿度,原煤0.32亿吨,原油12万吨,水泥66万吨,机床1582台,棉布19亿米,棉花889万担,粮食1.1亿吨,通车公路两万多公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产品大多数是手工和小工厂的产品,分布散乱,规模很小,档次较低,根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军事工业只能生产步枪和手榴弹。在这些大宗商品中后来还要加进橡胶、塑料、化肥、拖拉机、汽车、电器等等。这就是解放前我国生产力的基本情况,有自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点点基础,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上海等地,东北工业基础好一点可能还是日本鬼子搞的,以掠夺中国资源为目的的。大宗商品对于国家和人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宗商品是工业基础和人们生活基础,如果大宗商品缺乏就说明很贫穷。由以上大宗商品的产量可以看出我国的确很贫穷。

计划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

 
  解放后,刹紧裤腰带,建了很多厂矿,使生活用品不管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增加了很多,虽然那段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的生活与今天比起来还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一人一年才几尺布票、才多少点火柴票等等,都限量供应,但是毕竟广大人民把用了几千年的火刀、火石扔了,也能吃上酱油醋了,也能吃上真正的食盐了,吃饭也不用瓢了,洗衣服也能用上肥皂了,不少人也有手表了,也有自行车了,家家户户也能点起雪亮的煤油灯了,点上电灯的就更不用说了,有病也不要等死了;广大人民也不用穿自己织的土布了,由一辈子都做不起新衣服变成几年就可以做一身新衣服了。
  
  这一二十年的进步是不是能赶上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凡是从旧社会里过来的老人,在那个阶段都夸那时是天上的日子,过去连地主都不敢想。是谁说那个时候经济崩溃,没有任何进步的呢?有三类人。一类是在解放前非常阔气的那些人,他们在解放前过得日子多好,要什么有什么,拿银子就买,没有任何限量,一到计划经济时期限量了,他们就说不好了。其实,这类人即使不给他们限量,他们也不会夸好的,毕竟自己的财产被剥夺了,谁能咽下这口气。第二类人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人,这类人,一见计划经济来气,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得骂的。第三类人,是一些不用脑子的人,听信前两类人的宣传,好拿现在和过去比,说今天如何如何,过去如何如何,一比就说过去差,过去穷得让人没法想象,没有丝毫成就。
  
  再说,计划经济时期的进步还不能只从人民生活水平上的进步来看,那段时间还有隐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性进步,这是能看出来的,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所谓隐性进步,就是重工业的增加、研究单位的增加,这些增加是不能直接表现到人民生活水平上去的,人民是感觉不到的。计划经济时期,把大量的财富都应用到了建造重工业、研究单位上去了,用在生产生活用品的财富就相对少多了。没有那时在重工业和科研上的大量投入,何来今天生活水平的巨大进步?前人不艰苦奋斗栽那么多果树,有点钱就自己吃了喝了,不想买树栽,后人哪来的果子吃?这个隐性进步也不能不算在内。

建国以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我国在1949年建国以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迅速的发展,先后交叉重叠地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新材化、信息化五个过程,从而把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这为现在和将来劳动力的大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生产力革命目前已经把上层建筑推上了历史审判台了!

解放以后,中国处在了总体和平的环境中,建设问题逐渐成为首要问题,所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生产力大发展,这个生产力大发展应该看着一个替代过程,是大工业替代手工业,是机械替代简单工具,是电力替代人力,是组织化替代个体户的过程,是新材料替代旧材料过程,因此是一个革命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几个时期。尽管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对于总体建设始终有着两派意见,而且在某些时候两派意见冲突非常剧烈,但是都是围绕着建设新中国,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展开的,所以我把这些围绕着如何建设的争吵成为“伟大的争吵”,这些争吵无论如何对于建设都是有益无害的,是造成中国大发展的。

新中国的生产力大发展分为几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大概是在1949年到1952年,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个时期谈不上建设战略,也谈不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基本上还是解放前的生产工具和水平,以手工业为主。各项大宗商品的指标都超过了解放前最好水平,和1949年相比:钢材135万吨,增加750%;生铁193万吨,增加660%;发电量72亿度,增加68%;原煤0.67亿吨,增加105%;原油43万吨,增加260%;水泥286万吨,增加330%;机床13734台,增加760%;棉布3803亿米,增加102%;棉花2607万担,增加193%;粮食1.65亿吨,增加44%;通车公路十万公里,增加500%。这些成绩实际上是在旧的生产力基础上的,实际上并不稳固长久。这个时期主要是从制度上初步清理旧的生产关系中不合理的东西。例如废除搜身制度,废除封建把持制度,废除女工歧视制度,限制加班加点,建立了邮政制度,工厂安全制度、发明奖励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技术革新制度,国营企业管理制度等等。同时开始探索各个行业的建设办法。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国家建设总路线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从1953年到1958年。如何建设是一个探索过程,实际上在1958年以前基本上是按照解放前的做法搞生产,许多产业部门没有建立,新中国的工业门类很不齐全,没有自己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也没有拳头产业,只有轻工业和少量重工业,存在各种产业瓶颈,大宗商品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个阶段是中国机械化的起步阶段,尽管经济指标一直很好,实际上生产力水平很低下,但是手工业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多少。

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起步阶段,时间是1958年到1964年。这个阶段开始全面建立工业体系,逐渐产生了支柱产业,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大批高新产业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质的飞跃。

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全面稳步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64年到1975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电子业、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武器工业上,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包括坦克、原子弹、氢弹、导弹、机枪、装甲车、火箭炮等许许多多的武器,武器门类开始全面;在重工业方面,中国能够制造水力发电机、火力发电机、汽车、拖拉机、火车、变压器、飞机、机床、计算机、大型吊车、精密仪器、电子元器件等,工业全面发展。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是全面丰收阶段,时间是1975年到1985年。这个阶段全国的各个方面都捷报频传。到1980年我国通车里程达到90万公里,全国骨干省级道路基本建成;全国电力网络全部建成;建立小水电站9万多座;全国每个县都有工厂企业。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全面开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是一个典型的小而全时代。大型工厂往往带有自己的医院、学校、甚至后勤工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行和再发展问题。

第六个阶段

第六个阶段是企业改组改造时期和社会企业全面发展,中国工业全面繁荣时期,也是消费全面启动阶段。这个时期基本上从1985年到1995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国有企业越来越大型化、高产化;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全面开花,国有、集体、个人企业全面繁荣,商业交换开始频繁,市场全面发展。基本特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向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

第七个阶段

第七个阶段是兼并重组阶段,时间是从1995年到2008年,无论国有资产还是民有资产都全面进入资产拍卖重组阶段,表明了工业产品全面过剩阶段的到来。

第八个阶段

第八个阶段是2008到现在,是经济危机全面爆发阶段,生产力水平释放带来的全面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全面展示。环境生态已经无力承受。生产力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向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个人扩散,甚至向政府和事业单位扩散,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生存和工作环境越来越好,而由此导致的生产关系革命正在悄悄到来。

有人说,毛泽东时代是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是短缺的,没有流行过什么。错啦,经济计划也是根据企业利润制定计划的,而企业利润也是市场确定的,所以计划经济必然也是有流行时髦东西的。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呢绒”布料,七十年代开始流行“咔叽布”、“的确良”(涤纶),晴纶线,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翻斗桌子等新式家具,所谓的“老三件”。八十年代初期这些东西全面进入农村。从生产资料上看,七十年代流行拖拉机、打麦机、磨面机等机械。

生产力发展的以上八个时期表明了我国的新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全面繁荣,再到完全普及,取代旧式生产资料的过程。但是个过程既有阶段差异,又有着生产方式的不同,在生产方式中我们划分出机械化过程、电气化过程、自动化过程、信息化过程和新材化过程几个部分。

机械化过程

机械化过程的特点是起步早,完成得晚,目前还在普及。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机械化阶段从第二个阶段就已经起步,即从1953年开始起步机械化阶段,但是全面启动实际上是1958年,它的标志是拖拉机、汽车、火车、机床等的产业化。1954年我国能够自产飞机;同年机械工业纳入计划;1955年我国第一个精密机械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开始生产,同年我国六千千瓦汽轮机发明成功;同年自制客轮轮船开始生产;1956年我国第一批大型货车制造成功,同年解放牌汽车下线,同年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1958年我国第一个44匹马力柴油机拖拉机试制成功;同年东风轿车下线;同年第一台内燃电动机发明;1962年我国首个大型氮肥厂建成;1965年我国太阳射电望远镜试制成功,第一台大型电子显微镜试制成功。我国的机械化的严重瓶颈是钢材产量,到1958年我国钢材产量只有一千万吨。造成各个行业各个工厂钢材严重不足,也是我国机械化不能及早实现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机械化过程包括制造启动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机械普及阶段和全面繁荣阶段,包括运输机械、制造机械、建筑机械等等多个门类。制造启动阶段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常规的产品;到了后来逐渐进入精密仪器制造,机电一体化和高精尖机械的制造,稀有机械的制造领域。以交通机械为例:比如解放前的交通工具是木质独轮车和木质大车,动力是牛马驴等畜力,独轮车的全国保有量那时候估计在3亿个以上,解放后前十年依然使用独轮车和马车,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中国的“架子车”车轮产量急剧增加,这时候架子车取代独轮车,持续时间大约10年时间,整个六十年代。再说自行车,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的自行车牌子有飞鸽(天津,1936年建成)、永久(上海,1940年建成)、凤凰(上海,1958年组建)、红旗。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共只有1.5万辆左右;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在八十年代以前是自行车在城市普及的时代,基本上在1980年前后城市自行车基本普及,开始在小城市和农村普及,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5亿辆。八十年代山地自行车出现,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普及,到了九十年代末期自行车普及结束,自行车开始被摩托车和汽车取代。自行车从开始生产到普及结束时间长达60年,而摩托车的普及也达到了50多年。1951年7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摩托车。1954年,该厂试制出边三轮摩托车,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井冈山”牌边三轮摩托车1487辆。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基本解决了钢材和石油两大难题以后,摩托车和汽车才开始大规模普及,时间是八十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期,时间跨度十五年。到了现在摩托车全面普及,开始普及小汽车,时间是本世纪初开始,年销售量在1500万辆以上。当然从1958年中国自产轿车生产到现在普及年限已经超过了50年。

再以农业机械为例,1958年我国第一个44匹马力柴油机拖拉机试制成功,开始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历程。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基本上每个生产队有一辆55拖拉机,若干手扶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开始普及,本世纪初在个体户中全面普及。但是农耕机械普及了60年效果并不明显,中央近几年连续出台政策给农机补贴,补贴幅度很大,效果才比较明显。例如联合收割机。1955年中国第一台牵引式GT-4.9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在北京农业机械厂全部装配完成,并于1956年正式投产。联合收割机在七十年代已经在大型农场普及,到了本世纪初联合收割机才全面普及,告别了几千年手工收割小麦的时代。再以磨面机和粉碎机等粮食加工机械为例,到七十年代末磨面机在全国已经普及完成,全面替代了水磨、石磨和碾子等原始设备;到了八十年代已经开始磨面机的更新换代,九十年代实现了全自动化。我国的农业机械普及在八十年代一度出现停顿。

和农业机械相比较,我国的大型土方机械则要生产和普及得迟得多。中国第一台推土机1960年在天津造成、中国第一台挖土机于五十年代在抚顺挖掘机厂造成。但是由于大型土方机械功率大,制造需要钢材多,技术复杂等因素。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全面发展和普及,目前已经达到饱和。所以中国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许多水库和淤地坝基本都是人工劳动修建的,包括上亿亩水平梯田——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还有纺织机械。在旧社会,中国人的穿衣都是自己解决,每家每户都有木质纺织机和纺车,每个县镇都有印染作坊。解放后机械化全面取代个体纺织机,1949年生产棉布19亿米,这19亿米布绝大多数是木质纺织机上家庭妇女制造的。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则是解放后开始。中国第一个棉纺织厂于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车生产,纺织工业在解放前就取得了一定发展,到了新中国时期纺织机械在全国很快普及,仅仅一五计划时期全国就新建大纺织厂37个,所以纺织商品化很快在中国完成,到了七十年代基本上取代了使用了几千年的手工纺织机械。到七十年代末全国的纺织工厂已经饱和,到了八十年代纺织工业行业开始整体亏损。

实际上,我国目前还处在各种机械的全面普及时代,由于有老旧的工具存在和使用,所以给新机械的普及带来困难。目前处于机械化的末期阶段。

我国的电气化过程

特点是起步早完成早,基本到上世纪末完成(个人意见)。

我国的电气化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产业建立阶段,七十年代是电器普及阶段,八十年代以后是电子产品全面繁荣阶段。电气化和机械化有很大的不同,电气化的要求首先是电网在全国建立好,有了点才能有电子产品的使用,而中国的国家电网基本是在七十年代末建设完成。所以电器盒电子产品的普及必然在电网建立之后才能。试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建立电网那是怎样一回事情?复杂和艰难程度不言而喻。1952年我国自制的三千千瓦水轮发电机试制成功,1953年我国首台两万千伏安变压器制造成功,1955年我国第一个自动化水电站(北京官厅水电站)开始发电;1956年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开工生产,1957年全国电话线路总长31万公里,电话容量66万;1957年我国第一个一座现代化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开工生产,1958年中国第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在上海制造,同年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在北京研制成功,1959年中国第一台138吨交流电力机车在湘潭制造成功。到1980年全国农村90%的公社,60%的生产队用上了电,全年发电量2900多亿度,是194943亿度的67倍,说明中国电网在八十年代基本全部建成。所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时代,从此后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大量家用电器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短短三十年时间,八十年代普及了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九十年代完成了彩色电视机、冰箱、空调普及,本世纪普及数字电视和电脑和手机等等,家用电器不计其数,全面开花。可以看出,在电网建成以前由于无法使用电器,所以电子产品没有真正普及,但是电网建成后电子产品出现了黄金三十年,但是到了现在也已经达到完成阶段。

电气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对机械化的改革过程。电气化改造最明显的表现在铁路上,过去的铁路都是内燃机蒸汽牵引,到1975年我国第一个电气化铁路宝成(陕西宝鸡-四川成都)铁路建成,告别了蒸汽时代,1977年第二条电气化铁路阳平关(陕西宁强县)——安康铁路建成。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最后一个蒸汽火车头才告别营运,中国铁路才进入全面的电气化时代。

中国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过程

随着电气化的过程而来的是自动化和信息化。自动化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数字化电脑程序控制的自动化过程,这个带来的自动化是全面的,全能的。但是在电脑以前还有一种自动化方式就是使用继电器和电子管进行,这个过程比较早。1953年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炼铁炉在鞍钢出铁;我国第一座自动化薄板厂1954年在鞍钢建成,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动化高温高压热电厂吉林热电厂开始生产。1959年我国第一台每秒运行一万次的通用电子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1972年我国第一台每秒运行十一万次的电路通用数字计算机在上海研制成功,1973年我国第一台每秒运行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在北京研制成功,1975年我国第一台大型HMJ-200型混合模计算机在北京研制成功。我国的计算机都是大型计算机,一般用在国家重要部门。而个人电脑这个概念是从九十年代从外国学来的,个人电脑的使用普及基本和互联网同步,和手机同步。所以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是信息化普及时代。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开始兴起,物联网的本质是民用化的远距离自动控制。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机器人的诞生,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企业的技术改造集中在自动控制方面。如果说自动控制使得工厂收益无穷的话,那么信息化使得工厂、社会、家庭都受益无穷。信息化主要解放了知识分子,同时使得普通知识分子迅速贬值。

中国的新材化过程

起步晚,完成得晚,目前正在快速发展。

新材化好象以前没有人提到过这个概念,但是当我们考察世界发展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每一次生产力的质的飞跃都伴随着新的做工材料的发现和普及,以及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我们姑且把这种新材料和新能源的普及过程叫“新材化过程”,新材化过程很显然和其它几个过程不一样。奴隶社会发现了新材料铜(青铜),所以就有了替代石器的发展;封建时代铁器替代了铜器的主导地位,同时发现了煤炭;到了近代则钢材、水泥等开始使用,现代则各种化工产品、金属产品、纳米材料等不计其数。世界范围内的新材料技术革命是五十年代开始的,我国紧紧跟随革命步伐。早在1950年我国就制定了自己的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生产建设计划,橡胶、烧碱、焦炭以及金属化工品、、金属材料、耐火材料等开始发展。1962年底我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制造的氮肥厂——上海吴泾化工厂开始生产。1965年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工厂投产;同年我国大型电影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厂投产;1966年人工合成苯并开始生产;1968年人造金刚石投产;1969年我国最大的现代化水泥厂——邯郸水泥厂投产;1970年中国式大型单晶炉投产(意味着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进入了快车道);1976后三年建成了大庆化肥厂、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南京栖霞山化肥厂、贵州赤水天然气化肥厂、洞庭化肥厂、辽河化肥厂等一大批化肥厂,中国正式进入化肥代替农家肥的时代。到了八十年代后新材料不仅仅在表现在化工上,新金属材料、新分子材料、合成橡胶、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全面发展。紧紧就现代家庭来说,新房子中各种装饰材料使得房子既好看、又干净、有美丽。

在实现以上几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大宗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大宗商品从1949年到19中几个主要指标如下表:

大宗商品

1949年

1957或56

1966年

1980年

钢(万吨)

15.8

535

1223

3500

生铁(万吨)

25.2

594

1077

3669

煤炭(亿吨)

0.32

1.31

2.32

6.2

发电量(亿度)

72.6

193

676

2910

原油(万吨)

43.6

146

1131

10600

水泥(万吨)

286

 

 

7800

棉布(亿米)

38.3

57.7

73.1

130

粮食(亿斤)

3278

3855

4280

6850

化纤(亿米)

 

0.02

7.58

 

自行车(万辆)

 

80.6

205

1484

缝纫机(万台)

 

27.8

142.4

860

手表(万只)

 

0.4

128.9

2360

收音机(万台)

 

35.2

81.5

 

化肥(万吨)

 

11.1

241

869

汽车(万辆)

 

0.17

5.59

16

拖拉机(万辆

 

 

1.18

9.75

收割机(万辆)

 

0.14

0.67

 

 

中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经过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新材化、信息化过程,一举把中国推向了工业化国家行列,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推向了一个历史无法倒退的高层次上。

 

所有跟帖: 

在特殊年代,计划经济、国家干涉经济都有极大优势,中国、苏联因此快速完成了工业化,日本迅速崛起,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免于崩溃。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5:44:43

没有极左就没有遗憾啦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5:49:59

撑船容易,上跳难,左支右撑为占中。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5:56:39

社会主义制度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你提的是经济制度,从理论上讲,它应该比文中例举的更加好,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734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03:14

大错特错!如果美国现在毎个职工月薪不超过二百元,美国经济将在一年内崩溃,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就是这样发生的。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30:05

二百元的含义是: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强迫投入再生产,政府的工作就是统筹兼顾平衡产和销。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38:49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消费小于生产,商品就卖不出去,然后解雇工人,接着商品更卖不出去,轻工业垮了,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46:33

接着是重工业、农业,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全社会崩溃,你知道美国当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吗?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46:59

胡佛找不出原因,罗斯福上台后,很多人要求他学苏联、搞社会主义。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48:09

现在人们知道大萧条的原因是货币紧缩,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1:28

我上面谈到了政府的工作就是统筹兼顾平衡产和销。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5:14

那就不是美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了,变成了计划经济。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7:18:41

其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有它长处的,政治制度就免了 !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3:51

现代化初级阶段,计划经济有很大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比印度发展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8:19

还是control 的,不然为什么医疗费用下不去呢?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1:57

商品经济的关键是整个经济结构要处在一个平衡状态,一个链接断了,造成连锁反应。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4:05

只要处在一个平衡状态,甚至二战时基本变成了军工,都可运转得很好。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55:44

要看到改开后的政治制度变革了,反革命罪没了,大家可以自由出入境,等等。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05:19

社会进步是必然的, 不同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 不能否定历史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21:28

反革命罪还在啊,换个名字而已,颠覆国家政权罪: 放个p, 撒几张纸条,。。。都是 -haobuhao- 给 haobuhao 发送悄悄话 haobuh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8:14:57

秦腔 《血泪仇》 唱段, 咬牙切齿骂老蒋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491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6:19:2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不是好制度,根据本国国情而制定的中庸才是好制度 -海云之南- 给 海云之南 发送悄悄话 海云之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8:25:11

西方是资本主义加点社会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掺些资本主义 -海云之南- 给 海云之南 发送悄悄话 海云之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8:27:29

民主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加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19:01: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