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上,媒体和舆论赢了,可真相却被强奸了..

来源: 高兴就哭 2016-09-28 19:44: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65716 bytes)

这件事上,媒体和舆论赢了,可真相却被强奸了... 

 2016-09-28 耿直哥 环球时报
 
 
 
过去几天,一则【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新闻,因为持续的“反转”来“反转”去,一会儿是工程没错,一会儿又是工程有错的,弄得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已经看不懂真相是什么了。
 
然而,持续关注此事的耿直哥,经过详细仔细的调查,并与多位专家仔细求证核实后,却发现全国不少媒体不仅从事件之初就极为业余地误导了公众,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极为不专业,甚至狭隘地误导公众!
 
令人寒心的是,昨天国家文物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更是成为这些“胡乱带节奏”的媒体的一场狂欢,不仅发布会内容被严重地断章取义和夸大,甚至连文物局的调查结果,都被一些专家指控为“并没有澄清舆论的误解,有安抚舆论、而并非实事求是”的嫌疑...
 
可当昨天媒体以及被他们误导的公众,在宣布着自己的“胜利”和“打脸成功”时,那些辛苦在荒野中保护着这些野长城的基层工作者,却被深深地伤害了——甚至,他们有了一种被“强奸”的感觉...
 
今天,耿直哥就想好好跟大家说说这件事——即便这代价,可能是我要得罪太多人...
 
首先,我先给大家简单地科普一下咱们这段引起争议的【大毛山段的长城】,它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这段长城由两种结构组成,一种是【砖石混筑】(下图1),一种是【石筑】(下图2)。这是因为这段长城是在不同年间修建的,所以使用的建筑材料便有不同。
 
图1:砖石混筑
 
图2:石筑
 
从上图中大家可以看出,这砖石混筑的长城,更接近咱们普通人脑海中那个八达岭长城的印象,就是在黄色的大石头的墙体上面,是墁砖的地面以及青砖垛口墙啊、女墙啊等等这些结构。
 
 
不过,石筑结构的长城,古代时其墙体顶部原本也是【被夯实的平整地面】,然后也是有垛口墙的。比如下面这张图中,耿直哥画上红线的位置,就是原本石筑城墙墙体顶部,供士兵行走的【顶墁】。
 
 
只不过相比起砖石结构的长城,纯石筑的长城多是早期修建,所以被风化的很严重。比如下面这张2011年拍摄的照片里,我们就几乎已经看不到这段长城所谓的“原貌”了,曾经的垛口墙和平整的供士兵行走的【顶墁】更是早就没影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地碎石。
 
 
更惨的是,耿直哥手上的资料就显示,在如今这段引起大家关注的大毛山段,有些地方的石筑长城,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你恐怕根本都找不到了!比如:
 
 
上面这些图,都是我们当地那些辛苦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自己一个脚印一个脚印测绘出来的。看了这些图,你还认为这些修复长城的工作,都是一群贪污腐败的酒囊饭袋领着一帮“土鳖”审美的农民工在“强奸”长城吗?
 
不过,大毛山段那些砖石混合结构的长城,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有些部分还能看出砖石混合的结构,甚至还有垛口墙的痕迹。但也有一些地方,因为自然风化,以及过去村民们拆砖头盖房子等等,而成为了下图中的样子:
 
 
甚至还有下面这张图中,几乎啥都不剩的...
 
 
而这些,才是网上那所谓的“辽宁最美野长城”,在我们基层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测绘和修缮之前,最真实的样貌。
 
耿直哥甚至不客气地说,当网上一些人想当然地觉得这种破破烂烂才是“美”,并且还不远万里跑到这里攀爬拍照,觉得走在这危石之上很刺激很过瘾的时候,在真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眼里,这段长城的情况却是非常危急,已经到了必须“抢救”的地步!
 
对,就如同一个眼圈发黑的病人,有些人觉得他这样很有“哥特风”,但在医生看来,他已经到了必须送医院的ICU插管抢救的地步了。
 
 
上面这三张图,就是大毛山段一个石筑长城的平面、外侧立面和内侧立面的图,耿直哥请大家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能看出来这是长城吗?这难道不该被抢救吗?
 
然而,当2014年时我们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找来施工队对这段长城完成了抢救性的修缮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2年后的今天,他们居然【错】了!
 
甚至如今不少网友还在怒吼着:你们根本就不该去修!
 
为什么?这还要“感谢媒体呀!
 
话说在今年9月21日的时候,多家媒体从一个【一直在搞野长城旅游】的“爆料者”那里获得信息,称“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
 
而在这些报道中,最引起大家对于当地文物保护者仇恨的一句话是:
 
“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小河口长城被人用砂浆抹平了,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
 
图为9月21日这家媒体的报道截图
 
不仅如此,一些媒体还贴出了这位名叫“爆料者”给出的所谓的“对比图”,并进一步质问道:“修理长城之后,怎么长城反而没了?”
 
 
这里,耿直哥说良心话,换谁看到了那样的描述,看到了这样的对比图,都会义愤填膺,也包括我。
 
可!是!我们却被那个“爆料者”以及蜂拥而至要报道“大新闻”的媒体们误导了!
 
正如耿直哥之前已经撰写过的一篇澄清的文章中所说,那个刘姓的“爆料者”,根本就是在用错误的图片误导公众,而媒体更是不加核实就纷纷跟进。
 
实际上,与修缮后的长城真正相对应的所谓的“原貌”,是这个样子:
 
 
而从那张“原貌”图中,我相信眼睛不瞎的人都可以看到,那段长城已经基本上处于几乎完全要损毁乃至消失的状态。如果再不抢救,几场暴雨几乎就可以摧毁那里!
 
不仅如此,还记得前面耿直哥给大家贴出的那些甚至根本都认不出来是长城的图片吗?比如:

 

 

如今经过基层工作人员的抢救,比如清除杂草,剔除灌木,归安散落石块,以及重新砌筑等等,我们才看到了当初墙体的影子:
 
 
所以,这哪里是什么“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原本这些长城的地段,就不仅没有垛口墙,甚至连墙体本身都没了!可当媒体在报道中不断地使用“抹平”这个具有严重误导性的标签时,根本不了解情况、一切信息都是从媒体那里接受的公众,也自然被误导了。
 
甚至于,大家也开始义愤填膺地骂了起来,要求“枪毙”那些让你今天还能看见那段长城的基层工作的保护者,认为他们毁掉了长城。
 
其实,上面这段信息,耿直哥在几天前的报道中就写过,我甚至给大家介绍了上图中那层盖在墙体上的灰白色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三七灰土,是在工人们把之前早已散落的石头墙体重新堆好,尽可能地恢复之前墙体的结构后,在墙体顶端夯实的一层防水防冻,并且同样也起加固作用的保护层。
 
 
但如今,耿直哥还从多位专家那里获得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古人修长城,也恰恰需要在石头的墙体上夯实一层灰土,然后再在上面铺设墁砖,供士兵行走。换言之,今天媒体不断在误导公众的所谓的“被砂浆抹平”的工序,恰恰是古代人修长城时必要的一道工序。
 
而这也是为何,在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的修缮方案中,也提到了要先古代的残存的“素土”夯实,然后再夯一层三七灰土的原因。
 
只不过如今,在一些损毁和风化严重的地区,在这层“三七灰土”上面被应该再铺设的墁砖,早已不见踪影,而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定又不允许凭空“复建”,这才是为什么今天大毛山长城中一些地段的修缮工作,在进行到夯实那层三七灰土的工序后就停止的原因。
 
那不是抹平,也不仅仅是在防水防冻和加固,更是在告诉人们古代人修长城的工艺是什么啊。
 
而且,在一些能找回墁砖进行恢复的地方,基层工作人员也确实进行了回复,如下图:
 
 
当然,耿直哥并不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正如国家文物局调查后给出的结论一样:部分地方在夯实三七灰土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施工粗糙的情况。因此,对于完全不了解长城维护工作的公众,这确实有些“难看”。
 

对,耿直哥翻遍了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报告,发现对于媒体如今仍然在热炒的“抹平”一说,国家文物局没有否认这道工序不对,甚至肯定了保护的效果,只是认为施工粗糙,然后就是一些程序上的问题了,比如“没有洽商”(也就是沟通不足),以及“没有报备”。

 

毕竟,用三七土夯实,本就是国家文物局自己批准的施工工序啊!
 
所以,当媒体今天仍然嚷嚷“抹平”错了的时候,实际上这文物局眼中的错,与媒体眼中的“错”,早就差出十万八千里了!
 
 
可令人震惊的是,媒体却没有任何澄清,反而是借国家文物局的发布会,把使用三七土夯实这道工序中程序上存在的一些瑕疵,以及“施工粗糙”而不是“施工错误”等等不少【一线文保人士】(也就是不包括那些“纸上谈兵”之徒)看来根本不严重的问题,使劲夸大,使劲往严重了说,结果又再次引发网民对于基层人员的辱骂。
 
一位基层人士就表示:有错我们接受批评,也欢迎继续监督,但为什么要故意夸大?为什么媒体要摆出一副不置我们于死地而不休的姿态?
 
其中一家媒体对于发布会的报道,给人造成的感觉是这780米的“抹平”全错了
 
不过,也有一些一线文保工作者认为,昨天国家文物局的发布会本身就有在刻意迎合舆论的嫌疑,比如并没有直白的表示夯实三七土的工序本身没问题,反而因为舆论觉得“难看”,就无视修复前长城已经严重残破的现实,抛出了一个“严重影响了长城古朴风貌”的说法。
 
有专家就质问:那么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又有什么对策,可以让已经几乎找不到、沦为一地碎石的长城既看起来“古朴”,又能保护这长城不会在几年里就因为天气原因和来爬野长城的游客而彻底损毁呢?
 
当然,事情还没有结束。实际上,在几天前当一些人已经至少开始意识到媒体是在用错误的图片误导大家时,除了耿直哥外,更多的媒体们却没有认错,而是给出了一个新的回击——“长城的维修违规用水泥了!”
 
 
更有人因此脑补说:这工程预算1000多万呢,肯定有贪腐和偷工减料!
 
当时,这些关于水泥的说法,确实在被一些媒体人视为舆论“反转了”, “自己赢了”,错的就是野长城的保护单位。更何况,连耿直哥自己都说过,工程使用的是白灰和三七灰土,并没有提到水泥。
 
因此,某些人甚至还表示“别打着辟谣的旗号造谣”
 
 
但首先,任何理性的人都看得出来,从“抹平”到“你们用了水泥”,其实媒体已经悄悄地转变了他们指控的目标,从“抹平了长城是毁坏”,变成了“扣工程质量的问题”。
 
其次,那家最初曝光工程使用了水泥的媒体记者,实际上他的调查很不严谨。虽然他从长城上抠下来了一块样本拿去化验的做法我很支持,可当他得到了样本中含有【5%-10%】的水泥时,他却并没有询问工程方或是找到参与过当地长城保护工作的专家询问出现这种【低含量】的水泥的可能性是什么。而是采访了一个从没去过现场的“专家”,并通过这个人的嘴,再次误导了公众一个信息:用了水泥,就是毁坏长城,就是错的。
 
因此,不少人便认为,“维修长城只要出现水泥,就是大错特错,一票否决!”多家媒体更是纷纷突出“用了水泥”的字眼。
 
 
可在昨天的国家文物局的发布会上,调查组的专家倒是客观地却告诉了我们一个与媒体抛出的观点不同的声音:
 
1、在被分为A、B、C三段维修的这段大毛山长城中,只有负责陡峭地势多,且石筑墙体损毁严重的A段的公司,才在陡峭部位表面使用了【少量一点】的水泥。而其他两家则没有。值得注意的是,耿直哥之前说修补长城的材料中是三七灰土和白灰砂浆,则是恰恰通过人民日报记者从C段的那家公司获得的信息,而C段正是一开始引发媒体关注的那段长城。因此,也并不存在“被打脸”。
 
▲图为A段其中一个部位以及破碎的墙体正面
 
2、而根据调查组专家的说法,之所以在那里使用少量水泥,是因为在陡峭地段,可以实现尽快牢固早期墙体的目标。再者,水泥也根本不是“一票否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被用作保护长城的“新材料”。
 
3、实际上,按照调查组专家的说法,使用水泥的问题其实仅仅是:“没有做好实验工作,对长城观瞻造成影响。”
 
▲截图来自昨天的发布会内容
 
4、所谓的1000万被偷工减料,调查组没有发现,也不存在用水泥偷工减料的行为。而一位专家则告诉耿直哥,用水泥的成本反而要比三七灰土大,所以根本就没有利益上的驱动力。且这1000万还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的费用,也不仅仅只是材料钱。
 
可令人震惊的是,大量的媒体在报道昨天的发布会时,竟然把专家客观表述的【少量】水泥可以用,只是程序不到位的段落,直接漏掉了!结果,当媒体们在标题中都在刻意突出“确实使用了少量水泥”,却又不告诉大家调查组专家实际的说法时,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公众的误解,令大家进一步以为用水泥根本就是错的,是一票否决的。
 
 
可是,为什么媒体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他们不仅不澄清之前“抹平”的误导,反而迅速转移话题,歪曲新闻发布会,并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呢?
 
耿直哥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只知道,长城保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而我们的媒体应该是沟通专家与公众的桥梁,而不是在两者之间制造隔阂与矛盾的“蹩脚翻译”。

 

 

可当我采访的专家告诉我,他们现在只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甚至表示已经被过去几天媒体的断章取义吓怕了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媒体与其傲慢地指责他们、让他们去反思,也应该同时反思反思自己。

 
我们甚至应该问问自己,当媒体带着如此巨大的恶意,集体搅动着舆论去挑这个“缺人缺钱”,且“工作负荷巨大”的文物保护领域的基层工作者们的错,并最终得到了一些并不严重的程序性错误,以至于不得不靠歪曲和夸大以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时,我们媒体除了获得舆论在狂欢时的赞誉,又真正获得了什么成就?
 
所以,当今天媒体们在纷纷报道着国家文物局宣布要“严惩”野长城“抹平的责任人时,耿直哥却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这场因为媒体的无知和业余而引发的舆论闹剧中,没有赢家。
 
每个人,都输了,包括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 

 

阅读 94011
1462投诉
广告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487 
    言论的强势,造就了真相的忽视,这既反应了媒体的不专业。也倒映着群众急躁而莫名对万事的质疑和愤恨。国家强大需要主流的声音,也需要惩戒的健全,只有无端生事的人挨了板子,付出劳动的人才会不心酸。 

    13小时前 

  •   366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报道失实及传谣的如何处罚,媒体监督是好的,但谣传便不应该了,中国现在的自媒体,好象失色了 

    13小时前 

  •   299 
    心酸,为那些工作者点赞,希望他们能撑过去

    13小时前 

  •   270 
    爬过遵化的野长城,爬都很累,更何况一点一点修了!然而某些人的轻松一句话就抹杀了他们几年的辛苦,心疼! 

    13小时前 

  •   247 
    首先说下保护文物的工作者们辛苦了,其次,总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说话不腰疼,享受在空调下的人物如何体会得到基层一线的辛苦?恰恰是因为这些保护文物的人的修缮付出,文物才得以留存。谁不腰疼去守护下看看?做不到就不要妄言!!! 

    13小时前 

  •   198 
    智商不够,野蛮来凑。舆论现在起不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值得警惕。思想意识的斗争无时不刻在进行。 

    13小时前 

  •   178 
    我同学就是做古建筑维修的,因此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就觉得是媒体胡扯。说好了不许传播谣言,国家为什么不管管! 

    13小时前 

  •   161 
    这是一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罪人享受荣耀,老实而又没有发言权的人吃了苦果。 

    13小时前 

  •   152 
    真是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啊,啥也不干的键盘侠永远是对的 

    13小时前 

  •   129 
    哎,那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让那些辛辛苦苦修复长城的工作人员该有多心寒啊。 

    13小时前 

  •   108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那些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获得的点击率,每增加一点,丧失的都是他们的自我尊严。 

    13小时前 

  •   89 
    为基层真正踏实工作的人感到不值,也敬佩他们!真正细微的工作都是基层工作者一点一点干出来的,而不是谁几句话能说出来的!所以,很感谢7这样的真正媒体人为事实发声,一生粉! 

    13小时前 

  •   85 
    满怀极大的恶意,先入为主的误导民众 

    13小时前 

  •   82 
    现在的媒体人,连基本的道德准则都要丢失了。现在每次看新闻都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 

    13小时前 

  •   81 
    现在有些媒体的水准恐怕迟早有一天失去公众的信任,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灾难。好在随着人们素质的提升,还是有很多人能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只希望不负责任的舆论不要再那么伤及无辜了。 

    13小时前 

  •   75 
    现在许多媒体他们讲什么我都选择怀疑,老说公信力公信力,媒体负责监督但谁监督媒体呢。。。单凭职业道德我是真不觉得有用,负责任的媒体人太少了,总有一天他们会自食其果 

    13小时前 

  •   73 
    耿直哥每次用证据和事实说话的时候都超帅 

    13小时前 

  •   72 
    确实,很多媒体不如实实地考察,就断章取义,夸大事实,语不惊人死不休!标准的噱头新闻!标题党! 

    13小时前 

  •   65 
    心疼真正干活的人,心疼77,也心疼经过这件事今后再也没有机会被修复的长城 

    13小时前 

  •   57 
    在这场因为媒体的无知和业余而引发的舆论闹剧中,没有赢家。同意 

    13小时前 

  •   52 
    对于媒体人,一般都是很强势,但是对于专业问题都很业余。可是都把自己当成了无冕之王。 

    13小时前 

  •   48 
    哎呀等的我都睡着了,醒来继续等,终于更新信息了!这件事我一直觉得不懂文物修复保护的最好别乱说,有些媒体平时报道内容一直有偏颇网民不满意。比如某报官微自己都说   因为我是汉奸 

    13小时前 

  •   43 
    心疼67 心疼基层 

    13小时前 

  •   39 
    多干多错 少干少错 不干不错 霉体丢人 

    13小时前 

  •   38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再等等,果然。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自己不了解)的新闻就不要快速下决断,脸容易肿。 

    13小时前 

  •   36 
    在有些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错的。所以不论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是错的。 

    13小时前 

  •   35 
    太长了,我就看了最后一句,反正吃瓜群众永远都是吃瓜群众,真正头脑清醒的都淹没在舆论里 

    13小时前 

  •   33 
    大众不懂修复,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媒体利用了,不过修复图确实挺粗糙的,一眼看上去很容易误解(包括我)希望环球下次可以发一些专业的修复成效图 

    13小时前 

  •   32 
    要是必须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该多好啊 

    13小时前 

  •   31 
    除了这些在野外施工的人,整件事里有第二个真正关心野长城保护的人吗?喷子里有真正做过什么的人吗?伤了施工的人、真正做保护工作的人才是最可怕的。网上舆情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xx责任单位欠公众一个交代”,某些事过后(反转),是不是媒体、公众也欠责任单位一个“交代”? 

    11小时前 

  •   29 
    这类事情常发生,很多明明专业的事情,为了吸睛,片面,断章取义,甚至改头换面。新闻,已经不是追寻真实了,而是追求点击量。最烦心的是,这种常态病态,却只能去呼吁他们迷途知返去秉承良知。何其难啊。。。 

    13小时前 

  •   27 
    如此只会寒了基层人员的心 

    13小时前 

  •   26 
    只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13小时前 

  •   25 
    喜欢看环球时报,就是因为实事求是,基于调查事实做出的客观报道,不因舆论而有所偏颇。感谢小编给公众真相

    12小时前 

  •   25 
    心酸,文物保护的工作不容易。真的觉得在对不了解的领域进行报道时应该多多做好调查工作,而不是为了搏眼球草率的断章取义。今天讨论的时候,有人一直在强调媒体的反转、辟谣,可能这就是所谓媒体和舆论的胜利吧。 

    13小时前 

  •   24 
    这“最美野长城”几个字就是跪着的人用来博人眼球的。 

    12小时前 

  •   20 
    媒体的夸大误导了不少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开展。 

    12小时前 

  •   18 
    事物都是有生有灭。总有一天,野长城会无法存在下去,会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归于灭失,这是非人力可以挽救的。到那时,该怎么办呢? 

    12小时前 

  •   18 
    心酸,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在这场因为媒体的无知和业余而引发的舆论闹剧中,没有赢家。每个人,都输了,包括真相。 

    12小时前 

  •   17 
    出个修复长城纪录片吧,真相一直都在! 

    12小时前 

  •   17 
    真相就像那条“蓝黑”或“白金”裙子,眼光不好(心术不正)就会偏差 

    13小时前  删除

  •   17 
    耐爱撕

    13小时前 

  •   11 
    话说调查结果可能是太专业了吧,反正我觉得是没有回答好舆论关注的热点。过于泛泛而谈,如果报告针对性强些,把舆论关注的问题都回答好不就行了? 

    12小时前 

  •  
    各打三十大板,官方不会有任何倾向的。 

    12小时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