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眼泪(十)王力阿姨:“很抱歉,我们没有保护好你爸爸”

来源: 乐维 2016-09-13 17:46: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4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乐维 ] 在 2016-09-17 08:54:2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作者说明: 四月底,写完《妈妈的眼泪》(九)以后,我回国探望妈妈。说好回来继续写。但回来多时了,多种原因,没有怎么写。直到今天才算完成。希望关心的朋友原谅)

1978年2月底,我拿着北大的入学通知书,和妈妈给我准备的行李,去芷江西站乘火车前往北京上学。
当时没有出租车,更没有私家车。芷江城到火车西站有7,8里路,加上城里还有走一段,需要走一个多小时。我和送行的妈妈早早就出发,边走边聊。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妈妈给我带了很多东西。包括一大袋煮熟的鸡蛋,和一大袋腊肉腊鱼油炝辣椒(干辣椒末过一下热油,加入腊肉,腊鱼丁)。

仍然还很冷,灰蒙蒙的天,公路两边的稻田里的草籽是冬天难得的绿色。就要离开度过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的芷江了,有点依依不舍。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心里有些担忧,有些惆怅,也有些兴奋,有些期待。

到了火车站,不久从贵阳开往北京的150次直快列车开过来,靠站停下了。刚过春节,火车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车上不仅找不到座位,连挤进车厢都困难。好不容易在车厢中间找到一块地方放行李,车子就要开了,我连忙弯腰从开了一尺高的窗户向站在站台上的妈妈挥手告别。火车开动了,妈妈跟着火车走了一段,但很快,火车加速,妈妈的身影不见了。我知道她肯定会站到火车完全消失以后才会离开。

火车太挤,我找到一个稍微宽松的地方站直了。很巧,碰见了要去中山大学上学的董洁林同学。她与我是同年级同学,极聪明。全县统考时,每次我交卷很早,都是第一个出考场,但有两次交卷以后,看见一个女同学已经在外面了,比我更早。后来知道她就是董洁林,那次她考得也很好。但我们以前没有机会说话,这次碰上了正好聊聊,但是只能站着聊。我们聊得很投机。到了湘潭,她要转车去广州。我们互道尊重告别了。

她走后,我将带的铁桶翻转放在地上,坐在桶底上,稍微觉得舒服一点。直到武汉,我才终于找到一个座位坐了下来。到周围的乘客知道我去北京上学,都纷纷表示祝贺。大家对恢复高考都非常支持。

经过38小时的艰难的旅程,终于到了北京站。接着坐北大接站的大巴到了北大,到了学校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等一切安置好,上床睡觉已经是3点多了。

77级大多都是我这样下过农村的知青考上来的,基础差,加上全社会的期待,很想努力赶上。紧张的学习很快就开始了,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是那么艰难,我们发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全力以赴。大家天没亮就起背英语,晚上很晚才睡。

稍微适应了学校生活以后,我便利用周末和假日去拜访妈妈昔日的同事和领导。

第一个拜访的是陈桂萍阿姨和她的丈夫李叔叔(不忘记他的名字了)。他们当时是南下干部,都在黔阳地区工作。陈桂萍还是妈妈在新晃工作时的同事,彼此很熟悉。他们两口子后来去西藏支边,因高山反应诱发心脏病,被迫提前退休回内地。但他们没有回湖南,而是去了离老家河北很近的北京。他们住在一个小胡同里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院子里还住另外一家邻居。他们有三个孩子,一个比我大一岁,一个小一岁,最小的是女孩,大概小三四岁。已经参加工作的老大因为下过农村当过知青,与我有共同语言,聊得比较多。

陈阿姨李叔叔认识我生父,知道他被错划右派的事。他们不太谈当年的事,不知道是知之不多,还是不愿谈及。对我比较关心,总是很热情,对我能考上北大很赞赏。每次都做好吃的招待我,要我经常去玩。

第二个去拜访的是王力阿姨。当年王力阿姨曾经是生父和妈妈的领导,是她撮合了他们的婚姻。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我。她住在东四北池子大街里的一个四合院里。大概是因为职务比较高,她的院子比陈阿姨的大而且好,而且就她一家住。她丈夫杨伯伯也是老干部,是中央副部级干部。他总是很忙,我去的时候他只有一次在家,也是匆匆聊了几句就因为有事走了。

他们的孩子都比我大多了,最小的小秋也比我大三,四岁,出生在黔阳,也当过知青。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她刚从农村回城,正在找工作。她是我唯一见过的王力阿姨的孩子。其他孩子都工作了,住在外面。

王力阿姨中等个头,北方人的样子,说话很慢,很柔和。她可能有白化病,脸有些白斑,当年还不显,但后来越来越白。王力阿姨出生在一个大资本家家庭,父亲很有钱。她是在大学时期接近地下党,最后背叛家庭,参加了共产党。父亲去了台湾,而她却南下到湖南,工作很多年。除了在黔阳工作,还担任过湖南广播电视局局长。后来跟先生到北京工作直到退休。几个孩子也都因为文革而没有读大学。

王力阿姨见到我很高兴,因为眼神不好,特意走进我,反复端详。问我妈妈的情况,继父的情况。她回忆当年在湖南与生父和妈妈工作的情景,她说他们都很能干,也很肯干。还说我像我爸爸,但比他长得壮实。她觉得我能考上北大非常不容易,鼓励我好好学习,给父母争气。

她一边与我谈,一边让保姆做几个菜留我吃饭。因为一个大院就她一家,当时是春天,天气暖和,我们就在外面院子中间吃饭。虽然菜式不多,但鱼肉菜很多,这在当年是不容易吃到的。

在北京读书的四年期间,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去陈桂萍阿姨和王力阿姨。去陈桂萍阿姨家更多一些,主要是因为她的大儿子与我年龄相仿,经历差不多,有话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力阿姨不止一次对我说:“很抱歉,我们当年没有能够保护好你的爸爸”。开始我没有太在意这句话,认为这是王阿姨的一句礼貌性语言。但后来我对生父的生世了解更多以后,知道是王力阿姨撮合父母婚姻,觉得王力阿姨这话不是随意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王力阿姨当年应该是极力反对把我生父划为右派的,第一次生父没有被划右派应该与王力阿姨的反对(可能还有其他领导反对)有关。因为她很欣赏他,了解他,自然不会认为他反党。但她的反对意见,在第二次没有得到采纳,为了达到那个所谓5%的指标,最后生父被划为右派,导致我们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面对间接受害者的我,想起冤死的生父,她可能真正地感到痛心,无奈,甚至内疚。她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好人。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不能阻挡当年的悲剧发生。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