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眼泪(三)最美丽的童话

来源: 乐维 2016-04-07 17:13: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06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乐维 ] 在 2016-04-09 02:37: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60年代初,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还不为大众所知晓,但妈妈因为是师范毕业,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很早就开始注重对我的启蒙教育。

还是在地委大院的时候,她为了让我中午好好睡午觉,就在午睡之后奖励我一块饼干。但她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现代童话:“天花板上住着一只猫,很喜欢我们的宝宝。它总是在宝宝晚上睡着的时候去商店偷一块饼干,在宝宝午睡的时候悄悄地下来把饼干放在宝宝的枕头边。如果宝宝不午睡,它就不会下来放饼干”。为了吃到这块饼干,我每次都乖乖地去午睡,每次都如愿地得到一块饼干。因为饼干是如次的难得,我每次都是满满地吃,从边上一点点地往里吃,要吃很久才吃完。这个童话通过每天的饼干的强化,让我记忆非常深刻。有一次,我醒来发现枕边没有饼干,就问妈妈怎么没有饼干?妈妈说:“昨天晚上猫去偷饼干的时候被发现了,饼干没有偷着还被打伤了”。我急了,要上天花板去看受伤的猫。妈妈说:“猫不喜欢别人打搅。你去了,它会不高兴的”。我才打消了去看它的念头。第二天,饼干又出现了。想必是妈妈忘记放饼干,或者饼干吃完了没有时间去买。离开地委大院搬去芷江的时候,我要求带走天花板上的猫。妈妈说:“猫很老了,不愿意离开这里去不熟悉的地方”。我很多年都怀念着那只从未见面的猫。

所有听过的,读过的童话不是忘记了,就是记不太清楚了。在我心中,妈妈“天花板上的猫”的童话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它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小时候,妈妈从不批评我,总是鼓励。到了芷江以后,她把我送到芷江幼儿园,接受更好的幼儿教育。芷江幼儿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幼儿师范毕业。而园址又是以前美国教会办的育婴堂,专门收容被遗弃儿童的,里面庭院很大,有礼堂,有小公园,有游艺室,条件很好。院长李复松当时50多岁,是幼儿教育家,有经验有爱心。一辈子没有结婚,全心身扑在幼儿教育上。所以,芷江幼儿园是当年黔阳地区最好的幼儿园。就是拿现在的幼儿园比,除了没有电脑,园区设施,教师质量仍然没有几个幼儿园可以比得上的。

爸爸(继父),妈妈都很忙,就送我在幼儿园寄宿,吃住都在幼儿园。周末才能回家。当时妈妈下乡多,来接我的大多是爸爸。我们住在芷江师范,离幼儿园大概两里多路,15分钟左右可以走到。我刚开始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晚上醒来想上厕所,因为胆子小不敢叫值班老师。有一次实在憋不住了,就站在小床上直接拉在地板上了。夏天的时候,身上起小红坨,很痒。但也不敢告诉老师。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吃了晚饭没和老师打招呼就一个走回家去了。到家时天都黑了,见了妈妈就哭了。妈妈大吃一惊,安慰我半天,找了药来擦。但第二天又回幼儿园了。那时我大概五岁。

出生不久就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没有什么吃的。我体质很弱,老生病,医院查又查不出有什么问题。很长一段时间,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发烧,一发烧就跑医院打针。只打得左边屁股没有地方打了,就打右边,最后左右屁股都找不到地方打了。后来很长时间,我骨瘦如柴,S脊椎,鸡胸。只有一个大脑袋,脸上有点肉,长期被很多大人戏称为“纸老虎”。

大概是1964,还是65年,妈妈带我参加过一次六一儿童节的游艺活动,有钓鱼,投圈,扔球等游戏。我觉得很新奇,高兴地玩了很多游戏,还赢了一点奖品。希望第二年再参加,但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游艺活动了。

5岁时,妈妈开始教我认识汉字,数数字。认一些简单的字,边认边写。学数数,我可以数到一百。学算数,能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在现在可能都算是很差的学前教育了,但当年基本上没有人这么做。一般都是晚上吃了饭以后,妈妈就来教我。而我总是很好奇,总是问:“还有呢?”,总是兴趣高昂。直到妈妈说:“太晚了,今天就学这么多了”,我才会很不舍地停止问。这种好奇心一直随伴着我。在从安江(黔阳地位所在地)搬家去芷江的路上,我在车里指着外面的山峦,树木,河流,云彩,田野,问过不停。妈妈则一直耐心地回答我。

她给我买了很多小人书,像《三打白骨精》,《三毛流浪记》等,我都喜欢看。还给我订了《小朋友》,是我最喜欢的读物,每次新的一期到了,我都从头读到尾。后来又定了《故事会》,但很快文革就来了。《小朋友》,《故事会》都停刊了。文革快来的时候爸爸怕惹事,把我一箱的书和杂志都烧了。烧的那天我哭得呼天抢地,只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1963年秋天,我刚满六岁,她带我去考小学。一切都很好,完全符合入学条件,但规定是七岁才能入学,最后没有被录取。第二年顺利入学,进入芷江荷花池小学一丙班学习。班主任是秦淑洁,校长是朱贤进。因为有底子,学习很轻松,成绩一直很好。这给了我自信,对于后来能够长时间保持学习习惯,后来考上大学是有极大帮助的。

妈妈当年很敬重医生和艺术家,最想让我长大学医或学画。但后来时局的发展,打破了妈妈的梦想,这些都没有能够实现。

74年,我进入高二,妈妈总念叨:过去这么大都准备考大学了。但等待我们的只有上山下乡当知青。不过妈妈小时候鼓励式,及引导式的教育,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即使遭受了文革的耽误,我还是能够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顺利考上大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你小时候过的很好呀!比我们好很多啊! -我爱栀子花- 给 我爱栀子花 发送悄悄话 我爱栀子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7/2016 postreply 18:53: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