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大院-第五回第三部分 进军西藏 - 锦囊妙计献上来 千牛万马兵山南

来源: 菊香书屋 2016-11-03 03:38: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680 bytes)

上文书说到了昭君出赛,这个故事虽然是千年以前的传说了,可如今还是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教训。

如今这军令如山倒,18军将士进藏的消息一传出,这野战军里面的将士们也轰的一下子,炸了营了,要求退伍回家的有,赶紧结婚的有,要求到地方当县长的有,那些已经到了地方当上了卫戍司令的也必须要回部队报到,这就引起了极大的震荡,最后竟然将这争斗闹到了二野的野司刘邓两位首长哪里。

俺认识的大院里的一个警卫团的团长当时就是这18军里面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虽然已经是军官了,人也已经快到了中年了,却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一个汉子。本来已经驻扎到了那四川的地方上,每日喝着烧酒,就着鱼头泡饭,吃的浑身燥热,没有地方去消食。

本来也打定主意了,准备回那盛产老陈醋的地方领一个媳妇随军了,可这电令一来,马上又要随着第二野战军的进藏部队走川藏公路了,一路南行了,这一去又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再加上传言说,进藏的路上七死八活,剩下的也是半死不活的,本来想着已经解放了,可以过点安生的日子了,生几个娃娃,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一下子,这暖炕的人又没有着落了,你说他能不急嘛。这不,也急得红脸变成了白脸,满队部警卫连的去骂人家新兵蛋子,谁不进藏就枪毙谁。

可军令就是军令。 这是毛太祖在莫斯科发出的军令,谁敢违抗。本来毛太祖在莫斯科就过的很郁闷,谈判也不顺利,困在了克里姆林宫,想回中南海也回不去,斯大林大佬不放人啊。这个时候违抗太祖爷的圣旨,等太祖爷一旦回朝,那还不要掉脑袋啊。

可是当兵的可不管那些军令,只要是进藏命令,都当成了进葬的命令。哭爹叫娘,比当年的文成公主下家松赞干布还痛苦,比昭君出塞还难过,比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还哀怨。

要是只是这样也罢了,当听说自己的军要进军西藏, 许多老兵都感到被抛弃了,本来这部队离开了北方的家乡,来到了高原和盆地四川,已经水土不服了。连年的征战,家乡的子弟兵们已经死伤无数,侥幸活到了共和国的解放,经历了淮海战役,又追击到了重庆山城。虽然现在进不聊了京城,也算是不打仗了,可以马放南山吃草了,将士们也需要老婆孩子热炕头烙饼了。 

尤其是那些军官们,抵触情绪较大。 哭天喊地的埋怨上级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我们二野, 说什么这下可从天府之国进入地府之国了。 有一些人开始闹情绪睡大觉, 小病跑医院, 要求下地方工作, 一句话, 就怕进藏送小命。还有的传说藏兵都是脏病全身,粘上死挨上亡。 

部队的老病号一天比一天多了 ,病得卧床不起浑身哆嗦的老兵也与日渐增,到了开饭时间没有人来吃饭。 连长、 指导员急了, 下命令叫司务长搞好伙食标准,雪白雪白的豆腐、 肥嘟嘟的五花猪肉蹲川味也一盆一盆地摆到了院子里。10菜一汤, 看都没人看。

北方的牢骚骂人的方言军营里面弥漫,战士们怒气一脑门子,把进藏称为 “ 进葬’

说老子打日本、 打老蒋没丢命, 这下要进葬了, 要把这条命丢进西藏, 这一
下算是完了, 有的人一提到这‘ 进葬’ 就呜呜直哭。

千里挺进大别山斗争那么艰苦、 那么残酷都从未有过逃兵的部队有逃兵了, 而
且越来越多, 严重的一个班就只剩班长、 副班长这一对空架子。

团长慌了,盯着连长,连长慌了、指导员慌了, 盯着排长,军官们晚上不敢睡觉, 轮流值班看互相盯着着战士们。

军官们手中的兵一天天少了, 下一步要打仗, 没有兵拿什么打。 时时都在往上面打电话, 天天晚上要上报当天逃兵数。

就在首长们一筹莫展的时候,18军的第一高人出现了,俺菊香说的这个大院里的李叔当时给野司首长献上了一个锦囊妙计,一下子扭转了局面,首长们哈哈大笑,采纳了李参谋的建议。这李叔号称是那唐朝开国公李渊的直系后代,后文书专门介绍。

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