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走街串巷小贩

来源: lmjlmj 2016-03-10 14:03: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9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lmjlmj ] 在 2016-03-10 15:58:5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弄堂里的走街串巷小贩

(收废品/卖酱菜/卖糖粥豆腐脑/白兰花/拉洋片/卖棒冰/算命先生/修碗换锅底/卖瓜/磨刀/擦皮鞋/爆炒米花/炸臭豆腐/炒白果/卖夜馄饨/吹糖人/倒马桶车)

上海弄堂里的走街串巷的过客绝对是一景, 早年读过一本图文并茂描写上海市井无赖的书,里面写小贩行当占很大篇幅。40年代周璇唱的“讨厌的早晨”,如实描写了上海弄堂小市民生活场景,我还能带词哼出前半段, 是这样的:

“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声音跟着它起,前门叫卖菜,后门叫买米(旁白:大米要呃),哭声震天是二房东的小弟弟,两脚乱跳是三层楼的小东西, 只有卖报的呼声,比较有书卷气,煤球烟熏得我眼昏迷,这是厨房里的开锣戏,( 舊被面飄揚像國旗,這是曬台上的開幕禮,自從那年頭兒到年底,天天的早晨總打不破這例,這樣的生活,我過得真有點兒腻)”

 

1.收废品,收废品小贩用扁担挑着前后两个笸箩,吆喝着“啊有烂东西卖呃,啊有废铜烂铁碎玻璃卖呃,……”,有些不是现金收购废品,而是用盘成螺旋形的条状饴糖来换。这时候小孩子最积极了,把家里攒下的牙膏锡壳(那时没塑料壳的),玻璃碎片,旧报纸跟着大人后面统统搬出来, 接下来就是大人和小贩讨价还价, 谈成后小贩从他腰间皮夹子好不情愿地拿出几张脏兮兮的票子达成交易。 这时候我们问母亲要零钱是不会被拒绝的,总有几分钱到一角钱的进账。最受孩子们欢迎是换饴糖,饴糖体积大也耐吃,含在嘴里可以半天不化。

饴糖这儿指的是固体状,有另一种麦芽糖是极粘稠的液体。小贩先把一些麦芽糖染色,然后把两色麦芽糖堆在一起,用两支竹签对着搅拌,形成条纹相间的糖球,含在嘴里也很耐吃。

 

2.卖酱菜   贩卖酱菜腐乳小贩一般是傍晚定时来叫卖, 他们推载装有几个坛子的小车,坛子里是切成细丝或小块的各类酱瓜和酱菜,腐乳多是做成小块,靠坛子内壁码得整整齐齐,泡在香油或辣油里。   上海人在家里吃早餐离不开泡饭,下饭的就是酱菜腐乳咸鸭蛋之类。我特别痛恨母亲叫我去买那五分一角钱的酱菜,因为明天早餐就没有吃大饼油条或粢饭团的好事了。

 

3.卖糖粥豆腐脑  这多半是在春秋天,夏天较少,怕是东西容易坏吧。车上有几个桶,用厚棉罩裹得严严的保温。糖粥是在一碗白粥上浇上一小勺稀糖浆,所谓红豆粥有点离谱, 只不过在白粥上加一勺红小豆甜粥。 倒是豆腐脑有意思,小贩用一个亮晶晶的扁平铜勺子,把豆腐脑一勺一勺薄薄地削出来放到扁平碗里,让顾客觉得量很多。白白豆腐脑滴上发亮的香油,撒上绿色葱花,刹是好看好闻。卖豆腐脑的吆喝声也很好听,是拉的长长的”wu”单音节,四声中的第三声, 穿透得的很远.

 

4.白兰花  , 小贩一般在上午九十点挎着一只小篮子来叫卖,白兰花放成一圈,不时洒水保鲜。小贩少女居多,她们在自己头发上掐上一两支白兰花再系上红头绳,红白相映。“白兰花要呃.”声音悠长, 清香扑鼻而来。

 

5.拉洋片  顾客脸趴在小车的洋片箱壁,厥起屁股,眼睛透过园玻璃孔往里看, 玻璃孔上防漏光黑布把看客的脑袋整个蒙上。孔有多个,可供几个人同时看。拉洋片的每拉起一张洋片(图片)便唱上一段, 唱的音调和情绪视顾客有多少而定。有些拉洋片车还能放几分钟的无声小电影,另加钱。

 

6.卖棒冰    夏天,小贩斜背着个木箱, 用一木块把箱子敲得“嘭嘭“山响,吆喝着“棒冰棒冰,美女牌棒冰”,1952年(?)后就只有“光明牌棒冰”叫卖了。尤其是晚上乘凉时段,生意特别好。

 

7. 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多戴墨镜,一般有小孩陪着, 沿街叫喊”衔牌算命”。被小细链锁住小雀会从众多的卦牌中衔出一支,算命先生喂小雀一粒粟米打赏后,便根据那张卦牌振振有词神侃起来。我们小孩对算命没兴趣,但对那只小雀很好奇,围着看个不停。

有一年我母亲身体不好,请算过一次。先议卦金,付讫,被告知今年她吃会吃得不好,过日子也过得不顺。母亲提心吊胆了整整一年,以为挺不过年关,过了年卅十晚才放下心,从此赌咒不再算命了。日后长大了说起此事,我倒是怀疑母亲和那算命先生议卦金时太计较,被作弄了。

 

8.补碗换锅底    一般市民过日子都是捉襟见肘的。碗摔成两爿,不会扔掉,铝饭锅或脸盆坏了,也是拿去修理。

补碗是一门学问,按打入的钉子数目计价。只见师傅用绕有小钻杆的弓,来回拉动,在裂成两爿瓷片对称位置上钻出小洞,然后用金属钉子卡上,小锤敲入便大功告成。一家人往往捧出五六只碗来修,左邻右舍也闻风而来,不愁生意不好。换锅底也是,师傅先齐刷刷地把锅底用剪子整齐剪下,再用合适的镀锌铁园板铆上,这需要在旧锅壁和待换锅底丁丁当当敲打半天。最后倒水验收,漏了重来。一些师傅会用油灰抹上糊弄,可保一时不漏,此节骨眼需要在旁边监视有无猫腻。

 

9.卖西瓜  西瓜是夏令消暑受欢迎的果品,大量上市时价格很便宜,家家每天都买一个。 说真的,卖西瓜的小贩很辛苦,吃力挑着两个装满西瓜的担子,摇摇晃晃沿家叫卖。讨价还价是必走的程序,小贩再三赌咒个个都是沙囊甜瓜,买家假装在行在瓜上捏捏敲敲。其实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的最后都是半甜不甜的。 小贩保证可以当场开瓜不甜保换,这只是他的噱头。甜和不甜根本说不清,除非你准备一场骂战收场,让他问候你祖宗十八代。

 

10.磨剪刀菜刀   相对挑西瓜叫卖这类活没那么累。师傅背着一条长凳沿街叫“磨剪刀”, 声音短促向下,伴有丁丁当当的金属敲打声。我们小孩子暑假没事,可以一个上午围观不走开。看下来后,我觉得这活儿技术含量不高,我也能干。

 

11.擦皮鞋  跑到弄堂里吆喝擦皮鞋不多, 那真是生意不景气时的无奈之举。小贩背着个擦皮鞋木箱吆喝。他们的价格相对比大街上的便宜,一家往往能拿出五六双鞋让擦。 这里面也有诀窍,为节省鞋油,小贩用某液体先抹一遍再用鞋油, 大街上擦鞋看不到这样做的。

 

12. 爆炒米花  最令我们小孩子兴奋莫过于在爆炒米花摊子旁听那惊天动地“砰”的一声了。

爆炒米花小贩担子,前面是那硕大的爆炒米花用的铁疙瘩,后面是压着火的炭炉。所谓爆米花,不仅大米能爆,珍珠米(玉米),过年的条头年糕切成片也能爆。如果要有甜味另加钱,这时小贩神神秘秘从怀里掏出一小包粉末随那碗米倒入那铁疙瘩内,想是糖精吧。

只见小贩挑开炭炉上的火,左手拉着风箱把火苗吹得旺旺的,右手摇着铁疙瘩在火上转,不时看看铁疙瘩上的气压表。 紧张的时刻到了,只见小贩小心地取下那炙热的铁疙瘩,放入赃兮兮的麻袋里包紧,用脚一踩,胆小的小孩早已捂住双耳,“蓬”的一声,大功告成。于是乎小孩把预先备好的大钢精锅,脸盆把麻袋里冒着热气的米花盛满, 欢天喜地捧回家。带甜味的米花很好吃。还可以央母亲熬些稀糖浆做成玉米球之类,当然远没有萨其马好吃,不过也满足了。

 

13.炸臭豆腐

傍晚,一闻到那香味就知道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来了。他的全副家当也就是前后两个担子,前面的是油锅和小炭炉,后面除了待炸臭豆腐半成品外还有红色辣椒酱,底下放炭。 我们小孩伸长脖子看着豆腐在油锅里翻滚,变色,捞起。小贩用一根草茎穿起它给顾客, 又或是放在小碟里。现炸好的臭豆腐沾点辣酱吃,又热又辣,气味无穷的好。

 

14.炒白果    深秋夜晚,老远可以听到悠长的叫卖炒白果吆喝声 “香是香来糯是糯,……,卖白果了”。 白果是银杏的别名。小贩用我看像是螃蟹壳来翻炒锅里的白果,现炒现卖。白果壳变色若裂未裂时,此时白果熟了变糯但没炒焦变苦火候正好,出锅倒入漏斗状纸袋里。吃客倒着手拿着透出热气纸袋,在凉意习习的夜风里吃着,个个显得心满意足。

 

15.卖夜馄饨   夜晚尤是冬日夜晚,如果肚子有点饿,听到卖馄饨声没有不动心的。卖馄钝挑子是做成整体,前面有烧锅和烧柴炉子,后面有盛水容器,劈柴以及碗勺和洗碗桶,小贩从中间用肩把整个担子挑起。洗碗桶不敢恭维,一个夜晚所有的碗都用它来“洗”,洗就是过一下水,把上面的残肴去掉让人不觉得太恶心。盛馄钝的碗浅浅的,快要接近碟子了, 都是商家的生意经,让人咋看是一满碗。 我们自备碗勺去买的,现场吃或带回家。这么的担子,一碗小馄饨就七八个,汤也少得可怜。不过,汤和馄钝都很鲜,估计加味精没商量。 来买得人仿佛都是饥肠辘辘的饿鬼,吃得香也很投入。老主顾居多, 好象来惯了不来会难受,与南京土话“喝混沌”段子说的场景一模一样。

16. 吹糖人,捏泥人    这两种技艺在这几年的民俗庙会还能见到,吹糖人捏泥人都被拔高到“民间艺术家”了。

 吹糖人,一个用煤油炉烤着内有分隔的铁锅,盛着七彩稀糖浆。小贩的摊子上竖立一个用禾秆捆起的柱子,上面插有他的样平。小猴子最便宜,其它各种动物看复杂程度定价,美女定价最贵(看起来象连环图里的白骨精)。也可以吹成葫芦状的。由于是各种颜色搭配,看起来很悦目。玩完后还能吃。我母亲让玩不让吃,说小贩的口水都在上面,脏死了。

捏泥人    也是一个盛七彩泥粘(橡皮泥?)的锅子。不需保温。可捏的范围比吹糖人广。

 

17倒马桶车: 清晨天蒙蒙亮就听见倒马桶车车队压过路面的车鳞鳞声,马萧萧是没有的,都是人力推。接着是车主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倒马桶啦!”。 好些人家已早早准备好把马桶放在屋门外了,若此屋有几户人家合住, 则各家马桶排成一列甚为壮观。霎时只闻到一股夜来香味腾空而起。车走后,人们慌忙不迭出来用竹刷子齐刷刷,涮马桶声响成一片。怕有些年少读者不明白,那时漆得光亮的红漆马桶与红绿缎被褥等同,是女孩子出嫁嫁妆。

46年我家迁入前房子是日侨的家庭鞋作坊,已有卫生设备,父母付房子的“顶费“为此增加不少。不管怎样, 原房主积了大德,免了我们日后的烦心劳作。(这只针对小天井石库门的旧弄堂,带小小花园的新式石库门房子一般都有卫生设备,不在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实实在在的一篇文章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00:04

你说得对,拉洋片是北京地方话。 -lmjlmj- 给 lmjlmj 发送悄悄话 lmjlmj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39:57

贺友直是专门画上海市井生活的画家 -嘎闹忙- 给 嘎闹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15:06

山乡巨变,是贺先生画的8?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27:23

是的,他在文革期间有不少作品 -嘎闹忙- 给 嘎闹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48:20

大画家,小人书,出神如画,贺先生令人敬佩!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04:09

这是你的原创?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35:41

兄何出此问?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7:03:58

看的你的“顶费“两字,才回退看到“46年", 知道这事人应不多了,往往是特定地段的,好文,谢。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41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5:18:02

上海磨剪刀是”下刀磨剪刀“。 -舟水桥头- 给 舟水桥头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08:42

对!:-) -lmjlmj- 给 lmjlmj 发送悄悄话 lmjlmj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19:39

是不是用”削“更好,看见磨刀匠用1工具铲去菜刀上的一层铁,有人说那是钨钢头。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22:53

削,用苏北话就对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6:24:22

很平实,亲切的人间烟火,身边小景:) -锦江河畔- 给 锦江河畔 发送悄悄话 锦江河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0/2016 postreply 18:21: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