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音乐

来源: 千里 2016-12-30 09:40: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255 bytes)
浅谈俄罗斯音乐

圣诞前夕,一架飞机坠毁,九十三人遇难,其中包括七十余人的“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我第一个感觉,是在叹息一批艺术家陨落的同时,也告别了一个相当熟悉的时代象征。回忆50--60年代,这个歌舞团的一些节目还有印象,例如【马刀舞】、【红军舞】、合唱【小白桦树】、歌曲表演【妈妈要我出嫁】等。

   我们这个“50”年龄组的学生时代,前期接受的教育近一半与苏联有关。其中,音乐是个重点。例如【斯大林颂】(我们生在美丽的苏维埃联邦)、【祖国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我们举杯】(如果在节日里)、【伏尔加船夫曲】、【从前是这样】、【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曲,是许多场所的大喇叭经常播放的。60年代前期流行的【外国名歌200首】里最多的是苏联(和俄国)歌曲。平日里经常自学自唱的苏联、俄罗斯歌曲有四类:

   1.革命、战争歌曲。如【青年团员之歌】、【光荣的牺牲】、【囚徒歌】、【神圣的战争】(大陆影视剧【潜伏】借用为主题曲)、【我们是红色的战士】、【红旗】、【华沙革命歌】、【英雄夏伯阳走遍乌拉尔山】、【夜莺】等。

   2.歌颂祖国的歌曲。如【在遥远的地方】、【莫斯科你好】、【列宁山】等。

   3.世俗歌曲和民歌。如【纺织姑娘】、【黑色的眼睛】、【海港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我亲爱的母亲】、【小路】、【灯光】、【茫茫大草原】、【三套车】、【蜻蜓姑娘】、【丁香花开】、【德聂伯河】等。

   4.古典歌曲。如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北斗星】、【伊凡苏萨宁咏叹调】、【连斯基的咏叹调】等。

   此外,对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喜爱迷恋至今依然,如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几乎是“一听钟情”,百听不厌。

   可以说,这些歌、曲大多数都是佳作,其中很多作品应列属世界音乐殿堂的第一流。

   告别了学生时代,经历了几十年风雨雷电,对苏联与苏共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苏联主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但祸害了半个世界,也給俄国各族人民造成了惨烈的灾难。所以,如今对所有赞颂苏联和共产党的歌曲都自然地反感和排斥,哪怕这些歌的词曲都水平不低。同样的道理:纳粹德国、中共党国的一些歌曲也不差,但明白人绝不会去听去唱。

   对比之下,中国的音乐与世界水准的差距明显。对民国以前的音乐,几乎无法形成概念。民国时期涌现出一批很好的作品,如黄自、刘天华、冼星海、贺绿汀等人的歌、曲和一些民歌。但从49年后,基本上就没有像样的音乐作品了。即使有过少数佳作,也多半命运不济,或作品被”打入冷宫“,或作者死于非命。怪不得有专家叹曰:“黄自以后无音乐”!

   中共的暴政,尤其是“反右”和“文化革命”对音乐界的摧残,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悲剧。几乎所有的优秀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都难逃被迫害的命运。顶级钢琴家顾圣婴、顶级歌唱家蔡绍序等人自杀,傅雷、马思聪外逃,上海乐团指挥陆洪恩被枪毙。-----与此同时,是粗俗拙劣的“红色歌曲”和红色戏子登台,让红色一神教、法西斯主义、奴隶主义的剧毒泛滥,至今仍在祸害着亿万苍生。

   亡文化者,亡天下也!试看今日之神州,毒天毒地毒水毒物毒人毒事毒文毒语,加之毒歌毒曲,----竟是谁家之天下?

   俄罗斯变天了,列宁斯大林的颂歌销声匿迹了,优秀的俄罗斯歌曲已重获自由的天地。相信中国大陆不久也会天翻地覆,把红魔剧毒彻底清除,还中华清音亮色的山河大地、白日青天!

   附录-------------------------------------------------------------------------------

   网络文摘剪辑:俄罗斯音乐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9世纪末,由于生产力逐渐发展,氏族公社制瓦解。随着斯拉夫人最早的国家── 基辅罗斯的形成,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内容的“ 壮士歌 ”逐渐繁荣。与此同时,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发展。15~16世纪,新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莫斯科罗斯形成。作为俄罗斯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体现的俄罗斯民歌逐渐完善和定型,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民歌体裁中,最典型的是抒情的“悠长歌”。

   自10世纪末基督教由拜占廷传入并成为国教起,宗教音乐开始发展。到16世纪,旗标歌调最终形成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风格。17世纪,新风格的支持者批驳了把音乐看成是“宗教的奴仆”的中世纪保守观点。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庄严颂歌性质的康特获得了流传。到18世纪,音乐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娱乐和消遣:建立了歌剧院,举办了公众音乐会,家庭音乐活动开展了。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俄国作曲家学派形成。19世纪初的俄国音乐显示出浪漫主义的倾向。孤独忧愁、不满现实、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感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结合在一起。

   19世纪30~40年代,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的创作标志了俄国音乐古典主义传统的确立。格林卡吸取了欧洲古典和浪漫乐派的成果,钻研了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专业的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国民间音乐结合,使俄国音乐文化提高到欧洲先进水平,奠定了俄国民族乐派的坚实基础。他的爱国主义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和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以及用普希金诗谱写的声乐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夜晚的和风》等成为俄国音乐典范之作。

   在音乐演出活动和专业音乐教育方面,鲁宾斯坦兄弟作出了卓越贡献。1859年在圣彼得堡,鲁宾斯坦'、鲁宾斯坦创建了俄罗斯音乐协会。鲁宾斯坦次年在莫斯科成立了分会。他们广泛举行交响音乐和室内乐音乐会,开办音乐训练班。后来在此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 (1862、1866)。此外,在圣彼得堡还办了免费音乐学校,演出、宣传欧洲和俄国名家的作品,进行了大量普及音乐教育的工作。

   在创作方面出现了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新俄罗斯乐派”(即“ 强力集团 ”,又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或“五人团”),参加的成员有: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艺术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强调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音乐文化优秀传统,主张深入研究俄罗斯及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努力掌握欧洲先进作曲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歌剧是他们创作的中心。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俄国历史斗争,塑造人民群众形象,歌颂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主要作品有:

   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索罗钦斯克集市》,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亚·彼·鲍罗丁(1833一1887)《伊戈尔王子》、《第二交响曲(勇士)》、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

   尼·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一1905) 歌剧《沙皇未婚妻》,《萨特阔》、《五月之夜》、《白雪公主》。《普斯科夫的姑娘》、《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不死的卡谢》、《金鸡》、《五月之夜》,交响组曲《安塔尔》、《山鲁佐德》和《西班牙随想曲》;

    巴拉基列夫的钢琴独奏曲《伊斯拉美》、《三首俄罗斯民歌主题序曲》和交响诗《塔玛拉》;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歌剧《石客》和《水仙女》。

   另外,还有伟大的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作品有:《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以及声乐浪漫曲《祝福你们,森林》、《是白日笼罩吗?》等。

   在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评论起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在这个领域作出贡献的有奥多耶夫斯基、斯塔索夫、谢罗夫、拉罗什、居伊等。他们积极倡导音乐艺术的民主进步的创作原则和美学思想,热情推荐和宣传格林卡、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19世纪末,俄国革命歌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歌曲继承和发扬了十二月党人和平民知识分子创作的革命歌曲的优良传统,具有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倾向和感人的艺术力量。除少数是专门创作外,绝大多数是采用广为流传的旧歌(民歌、城市歌曲、外国歌曲等)重新填词加工改造而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歌曲是:《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你们牺牲了》、《华沙革命歌》、《红旗》、《工人马赛曲》、《木棒》和《国际歌》等。

   19世纪末以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本国的传统和外来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多样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格拉祖诺夫、利亚多夫、塔涅耶夫 、斯克里亚宾 、梅特涅尔、拉赫马尼诺夫等人。

   谢·瓦·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浸透了对俄罗斯故土的深情。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交响曲》、《钢琴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等。

    斯特拉文斯基醉心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创作逐渐脱离俄罗斯民族传统。他的音乐作品对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19世纪以来,俄国音乐表演艺术蓬勃发展,建立了俄国学派,涌现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有歌唱家费·伊·夏里亚宾(1873-1938)、涅日丹诺娃、索比诺夫、叶尔绍夫,钢琴家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小提琴家达·费·奥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格尔日马利,大提琴家达维多夫,指挥家S. 库谢维茨基、以及芭蕾舞明星加·谢·乌兰诺娃(1910一)等。

   俄罗斯音乐的养分源自民间,但又深受拜占廷宗教唱诗音乐的影响,它常常以悠远深沉的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俄罗斯音乐甚至能展现历史的大场面,那恢弘的气势,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咏曲调体系。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由于重视传统音乐形式而出现了几代新的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不小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例如:

莱·莫·格里艾尔 (1875一1956)芭蕾舞剧《红婴粟》和《青铜骑士》。

   谢·谢·普罗科菲耶夫(1891一1953)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

   阿·伊·哈恰图良(1903-1978)

   季·季·肖斯塔科维奇(1906一1975)

所有跟帖: 

給附录: 俄罗斯音乐 点赞。谢谢。 -WarmHerz- 给 WarmHerz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09:59:46

肖斯塔科维奇和马勒喜欢用不协调音色创作手法比较难懂,因此受到斯大林的批判。不过他在电影《牛氓》里的一段小提琴配音令人难忘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0:56:35

这是录音,听了以后都以为是爱情的表述,其实电影中这段音乐第1次出现是亚瑟在神父前惭悔。它表达的是人性的滋爱和无奈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146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1:04:53

电影在此时还没有把神父与亚瑟的父子关系展开,所以在兹爱中带有无奈和忧愁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1:10:50

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的作者是穆索尔斯基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7:52: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