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治国理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

来源: flyer 2016-11-29 15:24: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462 bytes)
网络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论坛作为中国大陆网民政治讨论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对社会政治事件的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在网络讨论中出现了诸如“小左”、“右愤”、“五毛”和“网特”等群体身份标签。“小左”、“右愤”顾名思义,不难理解;“五毛”被网友认为是政府雇用的网评员,试图引导网络舆论,据说发一帖能得五毛人民币,故得此贬称;“网特”是网络特务的简称,被网友用来指称受雇于境外反华势力的网络活跃份子,以诋毁中国政府和中国形象为目的,频繁发帖子旨在引导网络舆论。以上各种身份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对于政治意识形态角力的敏感度,而网络上出现大量的历史翻案帖子则更让我们无法不去追问:历史上的左右意识形态是否仍然影响甚至主导着目前的网络政治讨论?在新的时代语境里,中国左右意识形态的论争如何反映在网络政治讨论之中?

对互联网政治论坛的深入研究,首先应该了解这些论坛内存在的政治派别。因此,本文以“政治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为切入点,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强国论坛”(简称“强国”)和“猫眼看人”(简称“猫眼”)这两个BBS论坛进行考察,旨在描绘网络BBS论坛政治讨论中派别划分的全貌。

互联网论辩的主要流派

我们选择“强国”和“猫眼”这两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时政BBS论坛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多级抽样的方式对这两个论坛2008年1月的首页主帖和对应的回帖进行数据收集,共获得主帖的有效样本394个,回帖1,243个。并且,我们在以下操作化的基础上由两名编码员对数据进行了编码分析,交互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测试结果也达到了内容分析的基本要求。为了增强我们研究发现的效度,我们在以下的讨论中展示了一些样本中的典型跟帖。

由于左右意识形态往往与特定社会背景下所争论的重大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尝试引入“政治倾向”这一变量来测量网民在针对特定议题争论中所具有的态度倾向。根据文献部分的梳理并结合当前社会语境,我们分别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这四个维度上对数据内容进行议题分类,并增加了目前网络上尤为关注的“大众媒体”、“历史问题的重新评价”和“自然生态环境”共十四个议题(见表3)进行分类编码。由此进一步通过关键词与回帖讨论来共同确认帖子言论的政治倾向。此外,我们还依据网民所受中西范式之影响,通过区分对待“中国”(政府/民族)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态度来进一步划分“激进”和“温和”的维度。由此,我们发现如下五个政治倾向:

激进左:支持强大统一之中国(民族),反对目前中国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强烈批判传统文化,并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表示反感;

温和左:支持强大统一之中国(民族),支持目前中国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崇传统文化,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表示反感;

中间:持中立或无明确态度;

温和右:支持中国政府的合法性,但反对过份强调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立场,主张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提倡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借鉴;

激进右:反对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反对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立场,强烈批判传统文化,并极力推崇效仿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数据分析

(一)左派论坛与右派论坛

我提出假设一:“网络BBS政治讨论中,存在左右意识形态分别占据主流声音的左派论坛与右派论坛。”表1首先展示了在“强国”和“猫眼”上不同政治倾向的分布。

可以看出,在“强国”的主帖中,温和左派占46.5%,激进左派占28.5%,左派言论所占的比例高达75%,是该论坛的主导声音;而在“猫眼”中,激进右派所占比例最高,为30.4%,其次是温和右派,占18.0%,右派言论共占48.4%,成为该论坛的主流声音。且二者政治倾向具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因此就主帖而言,这两个论坛已经形成了左、右派言论相对聚集的情况。

表2则显示了“强国”和“猫眼”回帖中的政治倾向分布。可见,在这两个论坛的回帖互动中,政治倾向的分布与主帖趋于一致。“强国”的左派言论依然占据主流地位,达到52.2%。“猫眼”回帖的主流政治倾向还是偏右,占48.2%,且二者在政治倾向上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主帖和回帖的数据检验都支持了假设一的观点。

(二)网络左、右派论坛的差异

我们的假设二提出:“左派论坛与右派论坛在所关注的议题上具有显著差异。左派论坛更偏好‘民生福利’和‘社会平等’议题,右派论坛更偏好‘自由民主’议题。”为此我们对比分析了“强国”和“猫眼”在内容类型和议题上的差异。在内容类型的比较中,尽管这两个论坛具有显著差异,但由于二者同作为时政论坛的定位仍具有共同特点,如在“政治”和“社会”类的话题中都表现出高度关注,因此我们将考察的重点放在了主帖议题分布的比较上。

可以看出,“国家政策与政府效能评价”是左、右派论坛共同关心的议题,分别占31.5%和20.6%,位列第1。不同的是,“强国”对于“民生福利”(11.0%)与“社会平等与贫富差距”(10.0%)较为关注,分列2、3位。而在“猫眼”中,除去包含非公共议题的“其它”(13.4%),则更关注“历史问题”(10.8%)和“民族国家与对外关系”(9.3%),分别位列3、4位。此外,我们还发现“猫眼”较为关注的“自由民主”(7.2%)和“个人自由”(4.6%)却被“强国”置于末位(第12和15位)。而在“强国”中较为关注的“毛泽东及其思想和政策”(5.5%)和“改革与市场经济”(8.5%)则被“猫眼”置于末位(第12和15位)。总体而言,这两个论坛对这十四个公共议题的讨论都很集中,并且,它们在公共议题的偏好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数据结果支持了假设二的观点。

互联网左、右之争的讨论

(一)网络政治派别的分化

我们的假设一得到支持,对于理解目前中国网络公共空间中观点的互动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网络公共空间能否成为公共领域”之所以被持续热议,与互联网能够促进草根民主的乐观期待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新的媒介技术赋予人们愈来愈强的信息“过滤”以及“自我选择”的能力,也使网络公共空间政治分化的问题凸现。桑斯坦认为,商议的实质在于“与别人分享身份认同”,由此人们也容易倾向于在群体成员原本认同的观点上趋于极化,“商议领地”中的极化立场将进一步导致不同意见群体的分化en。而网络上特殊利益群体的存在和他们培育的“在线公众”(online public)的壮大,也恰恰反映了该群体成员具有集体的意识形态。因此,网络左、右派论坛的存在反映了网络政治讨论中的意识形态有朝群体间分化和群体内同质化发展的倾向。例如,在我们抽到的“强国”样本中,网友“红色土地,青青草”对朱学勤认为“左派的边缘化不乐观”的观点这样响应:

中国的左派,处境可谓“悲惨”。基本是草根阶层,无权无势,连一块可以公开发表意见的主流平台都没有。……如果改革开放是“大好特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又何须在意几个草根左派的“指责”?朱学勤们难道就不相信,会有“受益于改革”的广大群众站出来替精英说话?捍卫改革让左派们闭嘴?!

在这个帖子的讨论中,回帖表达了对楼主的强烈支持,甚至还有网友赋诗道:“红色土地青青草,目光锐利刀法好,揭露右派假民主,逮住朱儒开一刀!”可见,在网络政治讨论中不仅已经出现派别分化,甚至容易出现态度极化。由于“分化”往往被视为对理解异己观点的可能性造成限制,可能增加敌意甚至是暴力,从而对公共领域甚至是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而我们对另一种正面的观点,即互联网的匿名特征“将协助人们克服身份边界,更加自由和开放地沟通,从而促进更加文明地意见交换”持怀疑态度。在我们的样本中,著名左派ID“数学”的帖子就曾在“猫眼”遭到右派网友这样的“围殴”:

极右:“原来是著名的瘸腿政论家数学写的”

xjg101:“你的比喻简直是白痴加白痴,狗屁都不懂,还赞助拉选票呢。去拉狗屎吧!!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愚蠢的!!”

fujo11:“对楼主这样的小人,更需要民主制度的监督和任免机制,否则,他手中有权,比现在的腐败份子更坏。”

……

李景鹏指出,人群中的“派别划分”往往基于“某种特殊的共同利益”、“某些共同性的认识”或“某种特定的价值观”。网络政治派别的分化也在提醒我们,意识形态作为争夺合法性的工具,往往与阶级、利益集团和党派斗争相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利益群体产生分化。许多人开始对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产生不同的态度取向,并选择符合自己或所在群体利益的意识形态来支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网络政治讨论中出现的基于意识形态之争的派别分化现象,与当前甚至是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紧密相关。

(二)意识形态之争与社会变革

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假设二,即左、右派论坛在议题上具有显著差异,左派论坛更强调“民生福利”和“社会平等”,右派论坛更强调“自由民主”。这种鲜明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左证了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关于“已经变得激进的保守主义遭遇到已经变得保守的社会主义”的论断。然而,就中国而言,我们也认为左右之争并非如他所说的那样已经成为“陈词滥调”。

事实上,在中国如火如荼的网络政治讨论中,左右意识形态的观点碰撞与分化,恰恰构成了目前网络政治讨论中最重要的话语内容。围绕着“该不该改革”(激进左派往往认为不应该改革)与“如何改革”(激进右派尤其强调应该建立美式民主制度)的焦点问题,“左”与“右”表达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们“强国”的样本中,左派网友就曾对右派主张的“民主的普世价值”发表过这样的典型看法:

既然你们代表“普世价值”,你们做的利国利民,那么,就该自信你们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说到此,不得不提某些人拒绝承认的事实:毛泽东时代,不允许“反对毛主席”的,不是毛泽东本人,而是自发的广大的群众。

而在我们“猫眼”的样本中,右派网友在〈谁最喜欢美国?〉的讨论中则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刘健:“虽然美国总是冒着某种代价替中国最底层的百姓着想,总是对中国施压让官员们对下层百姓好一点,可是,农民和下岗工人们怀念的是毛泽东……”

虾米时代呀:“奴才们的主子最喜欢美国。当奴才们穿着前面缝着‘忠.勇’背后缝着‘S.B’的制服,排着队高呼着‘打倒美帝’的时候,阿哥和格格们却在迈阿密的沙滩上悠闲的晒太阳。”

gwenwen:“其实美国是个符号,是他标榜的民主制度,有些人喜欢美国的环境,大多数人更喜欢美国的民主制度。”

从以上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左”与“右”的争论何其激烈,但作为激进派,无论是对毛时代的怀念,还是对美式民主的热爱,它们都分享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对当前政府或现行政策路线的不满。而且从其它的定性数据中我们还发现,激进的左派和右派同样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的批判态度。不可否认,网络政治讨论中的左右之争,已经开启了人们对历史变革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就关于“五四精神”的话语斗争,顾昕认为,评价历史的活动由来已久,而且这种活动又总是同当下的关怀直接联系起来。左派论坛中大量涉及的文革、大跃进等毛泽东时期的政策路线,以及右派论坛中不断涌现的对抗美援朝、历史上的汉奸等事件或人物的翻案,都表达了对当前官方话语的解构,同时也被打上了历史上党派斗争的烙印。然而,当每个网民都带着不同的个人经历和利益诉求参与到网络讨论中时,政治话语变得复杂了,而网络政治参与的前途也由于意识形态冲突背后的利益动因而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优秀的辩论来自于自我管理

个体网民如何对待自我利益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被寄予希望的中国网络政治讨论是否可能暗示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从一开始思索美国民主制度的时候就强调“公民拥有权利,却不可肆意放纵,自由首先在于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合法追求和支配个人利益”。那么,中国网络政治讨论中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自我或所在群体的利益?个体网民能否超越一己私利,在诉求公民权利(citizenship)的同时又具备公民应有的文明质量(civility)?又是否能够做到理性反思,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避免观点的极化?

本文作为初探性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即在政治派别划分的基础上回答网络政治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强国”和“猫眼”的对比分析,支持了左、右派论坛的存在及其议题上的显著差异的假设。这也为我们将来的研究议程提供了路径,即在网络政治派别划分的基础上:(1)进一步分析网络互动中的政治极化和语言暴力现象;(2)考察理性反思的言论能否在讨论中培育起来并赢得关注;(3)结合外部结构因素,挖掘形成舆论的动力机制;(4)针对同一媒介事件(events)所引发的多种层面问题(issue)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比较,从而探寻网络公众议程的建立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共生关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