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关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思考(战略篇)

来源: 河里的石头1 2016-09-29 17:39: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48 bytes)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1978年到2008年这个前30年的发展阶段,可以主要看做是一个沿海经济区域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并介入国际分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简单的三来一补,也就是依靠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结合中国提供的政策、土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带动中国的初级/中级制造业的提升换代。

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地的人民通过土地升值和城市发展,以及获得了较高工资的智力岗位,大规模地提升了自身的生活水平,进入了中产阶级行列。

中部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提供农民工队伍,以及变成产业链的中上游的方式,获得了部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部地区则是依靠之后的开发大西部的战略,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参与了这个发展过程。
 
 
原有发展模式遇到瓶颈

但是从2008年开始,原有的这个战略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一个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困境。

首先就是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欧洲的主权财政危机,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衰退期,都导致了西方市场需求空间事实上在缩小。

而中国本身因为高速度发展,对环境、产能、行业布局、产业结构等等,都出现了负荷过重的局面。

而政府对产业工人的法律保障,人口过了刘易斯拐点、产业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的因素,都使得中国原有的人力成本的优势,将会在竞争中输给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
 
而且中国本身在国际产业分工链的地位上升,从鞋子、玩具、服装,进步到了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已经从原先的低端、中低端上升到现在的高低端、中端,那么事实上和西方最发达工业国家比如日本、美国、德国等等的技术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在这种情况下,想继续靠技术引进来带动产业发展,已经是步履艰难。
 
 
市场换技术,到市场创技术

当然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尤其是靠中国的市场来换取技术,也在各种试验的结果中,出现了几种不同模式及其后果:
 
1.汽车模式。
 
中国靠自己庞大的汽车市场来吸引西方技术,用的是市场诸侯割据制度,让各地方政府的资源介入技术引进。目前的结果就是在国内市场中,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步履艰难,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西方名牌汽车/地方诸侯统一体完胜。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和生产,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中国仍然是空白。唯一能够有海外市场的,还是中国公司并购的瑞典品牌沃尔沃。

2. 高铁模式。
 
中国靠自己庞大的高铁市场来吸引西方技术,用的是市场中央集权制度。虽然铁道部在之后的政企分离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个集权机构成功地引进了日本、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的高铁技术,并且在中国国内进行了某些技术革新,从而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开始成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部分。

其实和这个有些类似的模式,比如军事技术上靠引进俄罗斯技术,并主要依赖自身开发的武器系列,也成为中国的主要国际竞争产品。
 
可以期待,在中国的核能设备、大飞机制造方面,也需要吸取上面的不同模式的发展经验。

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上面,估计中国依赖外部技术引进会愈来愈难。靠吸引国际的高科技技术人才,到中国和本地的技术人才,一起进行创新开发,会是将来的主要技术更新动力。
 
用市场换技术,恐怕就会变成用市场创技术。

就是将中国的农民工的人民战争,变成博士生的人民战争,依靠中国本身的巨大市场,孕育出自己的拳头企业,然后靠这些拳头企业,去国际市场上竞争。

最起码,在互联网和通讯方面,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中兴等等,希望将来在芯片、特种原材料、高端制造设备和高端医疗设备方面,都会出现这样的巨头企业。
 
 
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战略

在沿海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之中,中国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市场,主要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而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不同,中国的主要目标是自己和未发达国家市场,主要优势是资本和基建技术能力。

在前一个战略中,中国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也不是游戏的主导者,而只是参与者——参与WTO,并遵循别人订立的不公平对待的规则;在后一个战略中,中国是规则和游戏的主要制定者和主导者,所以如果把这个战略做好,自身的掌控能力就非常重要。

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美国自身实力的衰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动回应,就是政治和经济两手的重返亚太计划。

政治上的一手是加强《美日安保条约》,推进日本宪法去和平化,从而让日本在制衡中国军力的过程中担当更多的责任,并将美国主要军力放在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支持日本在钓鱼岛采取更强硬立场。另外的步骤就是加强在澳洲达尔文港口的军事基地建设,并支持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争斗,来实现美军非正式地长期驻扎菲律宾。

经济上的一手,是建立排斥中国在外的TPP协议,以保持美国在亚太经济规则制定的绝对话语权。

而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客观上避免了在东部和美国冲突的进一步上升。这个缓和局面,也会为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从谷底走出提供了一个大背景。

但是中国向西的国家战略并不代表在东部会无所作为,其实在东部海域,对钓鱼岛争端采取可调可控的小规模对峙,并且在美军冲绳基地搬迁的事情上,适当支持琉球本土大名,增加东京政府的成本,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办法。

所有跟帖: 

一帶一路是橫跨主權國家的陸權,如果不將路旁路權租借,今後糾紛不斷。不同海洋是公海,無主權糾紛。 -Dataoying34- 给 Dataoying34 发送悄悄话 Dataoying3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9/2016 postreply 20:02: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