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叙事的【风险】

来源: 寻找无罪 2016-08-16 01:11: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488 bytes)

 

市场叙事的【风险】(1)
 


我越来越不满意星洲财经报道所呈现的【市场数据引证】了哈哈。原本主题是想标明——诡诈——而不是“风险”的字眼。但是为了避免别人陷入了【先入为主】,似乎市场是【唯心论设计】的先验性而转换了措辞

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

当一个国家【汇率机制】导致了货币不断贬值,国内企业和相关的投资者,投资机构都会把自己的资产,或【投资组合形式】,——转向了海外更高受益的【利率风险】投资

然而,当一个国家的中行却把银行利率,或贷款利率或甚至于【市场利率】调低,引导了本国货币的——不断走低——那都会【吸引】资本流入,增加国家的“投资效应”,增加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

这是我们在社会上,在学校的商科甚至于经济学中,能领会的【基本常识】,基本概念

但,对于市场预期而言,真的这样简单如此的【相信】这套老土的,意识形态的“论述”?

2015年8月20日周四星洲财经一篇名《近兆资本外逃。新兴市场掀起货币风暴》中有这样的【叙事形态】

——投行NN投资伙伴的新兴市场高级策略师Maarten-Jan Bakkum表示:“这些流出远未结束。”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实体纷纷把资金转移到海外时,就会导致资本流出,进而对该国货币的汇率形成了下行压力

您们看到其中的,在我看来是“偷龙转凤”的诡诈言论——对您们或者市场而言,应该称为所谓【不负责任】的——吗?

刚才我概括了这样的【常识】

货币贬值——》国内企业资产或投资者投资组合【转移】到海外——》形成【资本外流】

可是,看看【市场】的“后设诱导”

是各大国内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到海外——》形成资本外流——》货币汇率形成下行压力

我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叙事错置——的语言结构的呢?

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以及复杂的经济规律之中,不要跟我说,【同一种叙事】在不同的“语境组合”里,具有【等价的】同等含义

同样的。。。。。

由于货币贬值,导致资本流出

以及【出于】资本流出【引发着】的货币贬值

这两者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含义】,指向同类的——“市场意义”

可是,根据我一两年来的剪报观察,市场的【叙事分配】就根本要我们相信——当国际间发生了【某个区域市场】大量的资本流出,就“等价于”那个相关市场的【货币贬值】

资本流出与其货币贬值之间的联动性,【被市场】巧妙置换甚至“错置”了

可是我们这些观察家,投资者竟然【仍是】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为市场的那一个“整个叙事诱导”,进行各种【不同组合】的分析

这这这这。。。。不觉得是种【牛头不对马嘴】吗?简直就是——瞎起哄

这似乎更加证明了一种我之前就感觉到的【哲学洞见】

就是——书读的越多,人越是迷恋在【不知所谓的】困境与心理扭曲之中

不同就是不同,但人总是喜欢去【自圆其说】,修修补补

难道现在的大学教育,或社会教育,只能产生【修正主义的心态】的知识份子??

我们再继续看看刚才报道,有两段叙事模式

——资金不断外流已经引发了一个恶性循环。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度下降,抑制了进口需求

——“新兴市场进口崩溃,反映了更为根本的需求下降,因为资本外流迫使国内需求萎缩。。。。”凯投宏观的Neil Shearing表示

两段叙事【并列对比】就发现了大大小小的——矛盾

第一,货币贬值,常另一方面导致了【进口价格成本】增加了——这也是通货膨胀不断的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实是靠【进口外汇】来“交易”出口贸易战略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新兴市场汇率大幅下降,就是压制了【进口需求】——这样的市场现象或市场效应

难道我们还看不到,

如果之前的【美元战略】就是透过美元的流动性,操控全球经济成长及其股市汇市的预期走势

那么,对于美元战略而言,若其他国家的【进口成本】高昂而引发进口价格上涨,根本是美元流动性所要乐见的【战略结果】,战略布局的吗?哈哈

于是乎,第二点

所谓——新兴市场抑制了进口需求,其实就是为了【叙事化证明】——资本外流迫使国内需求萎缩

从这个意义上说

如果市场一直用【新兴市场大规模资本外流】来——见证着——新兴市场遭受经济增长放缓

那么,这就可以【窥探】到了进口需求,资本外流与其国内需求之间三者的【同一性】

也就是反映,市场的叙事综指就是在向我们【主权宣言般的】暗示着——新兴市场货币是靠着对我美元的【兑换汇率】,才能在【进口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国内需求的成长

就是暗示——货币汇率波动的意义不在于什么市场利率,或国内政治因素,通膨率偏低等的【客观因素】

汇率波动仅仅表明——该国的货币汇率走势存在多少着的【进口需求】,来扶持国内需求的发展战略模式

第三,

两段叙事的第一个含义,其实是存在这样的【叙事秩序】

资金不断外流(等价于)恶性循环
——》导致了新兴货币兑美元汇率下降
——》从而抑制【进口需求】

但第二层次所要描述的【语言结构】乃是

资本外流——》引发国内需求萎缩
——》导致了【新兴市场进口的】奔溃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新兴货币汇率大幅下降与其进口需求,甚至于国内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市场意义,也没有任何联动性意义

兑美元汇率的下降,更多的是与其——新兴市场是否存在着恶性循环,有直接【因素干扰作用】

资本外流的【市场意义】就是仅仅为了——见证——新兴货币汇率波动,是否会【发生】了新兴经济体【进口的奔溃】

这就是资本流出的【内幕】

是资本流出的【相关数据分析的】战略意义

最后,再次根据刚才报道的某段叙事,展开其他相关的同类报道叙事,来暴露出市场叙事格局中,更大的【基本的市场骗局】——您们也可以称之为【市场忽悠】哈哈

请注意以下的叙述方式
“根据NN对官方数据的汇总整理和估计,在截至7月低的13个月里,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总量达到了9千402亿美元,近乎两倍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3个季度的4千800亿美元净流出总量

资本流出标志着一个急剧逆转的;金融危机过后的6年里,随着新兴市场帮助重振了虚弱的全球经济,它们曾得到强劲的资本流入。NN发现,从2009年7月到去年的6月底,上述19个月新兴市场的资本净流入总量达到2兆美元。”

这里就有两个矛盾,两个诡辩

第一,之前每一次提到【新兴市场大规模资本流出】时,就总把与其之前的——金融危机的“流出规模”相互比较

但是如今,【看起来】也是与上次的金融危机相互比较,但却似乎【刻意】勾画08到09年的——狭小“危机区间”之内

您们不觉得其中的【耐人寻味的】吗?

每一次市场的大波动,例如说英国退欧,或者希腊债务谈判风险,甚至于是亚洲债务违约风险等等,都是——直接从08年的金融危机相互对比的,根本不存在所谓——仅仅是08至09年金融危机的【区间】勾画的意义在内

这样的【危机区间叙事】似乎是要我们相信——

从资本流出/资本净流入之间的比例,金融危机只存在一个非常短暂的【危机波动】而已

更多的是,09年至2014年6月底的新兴市场大规模近乎2兆美元的【资本净流入】

好像表明,就是由于那段时间的【净流入】,才导致了报道中之前概括出的——【扮演了多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新兴市场】

如果这样的报道【属实】,那我可以——大胆的诠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金融危机】

当欧美发生金融危机时,其实就是【协同着】欧美把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入【分配到】新兴市场里头,制造——新兴市场扮演【全球经济增长】的角色

这里就可以洞察到

一个危机,另一个经济增长

这其实就是——明显的【协同战略】的市场效应

换句话,就连【金融危机】也可能只是——作为一种【资本流动的分配】而发生着的战略炒作,战略计划

就正如,油价暴跌以来,我就发现了——油价暴跌,与美元强势之间的【协同效应】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或者说【证据】

例如,2015年8月18日周二的星洲财经报道的《中制造成本逼近美》有几段叙述

——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一美元,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的差距正拉近当中了,以此趋势发展,中美之间的制造成本差距将在2020年就消失

从【中美之前的制造成本差距的】强烈对比及其叙事中,我就明白

第一,【制造成本】也是存在着——市场利差

第二,制造成本,也是个大国博弈中的【战略竞争】

第三,市场每一次报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数据,并且与其【经济成长前景】相联系而进行——国家经济的对比时,其实,比的不是【制造业成长率】,乃是——制造成本在不同市场之间的【利差】

同样的,那篇报道也提到了

“中国高昂的地价也是导致外商撤离的其中一个原因,中国的工业地价比美国不少地区更高,中国的电力消耗也不断的攀升。。。。。。中国目前在劳动力成本上的微弱优势已经无法弥补在电力,能源和用地上的巨大劣势”

从这里可以看出,似乎在制造成本的【国家战略对比】之中的情况下——各国的工业地价以及电力耗费,劳动力成本等等等,也是在【战略竞争】的语境条件下

后来看完整篇报道,我概括出了这样的——有趣的中美博弈洞察力

美国多出来的【工资成本】与其美国更低的——天然气价格和“价格低廉的”棉花原料,及当地的【税收优惠】和补贴

中国工人的时薪在2014年上涨至12.47美元
——但是,工业地价比美国高
电力耗费,天然气成本也是比美国【劣势】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社会成本昂贵,一个工业成本低廉的【利差现象】

可是,在这样【明显差距】的市场条件下——中美之间的【制造成本差距】既然呈现出了“缩小”的现象???

看来,市场的【内幕】不简单
 
 
 
第二点
 
除了以上诸多的洞察力,或者原因,但是最基本的【叙事矛盾】,就是来自于我之前发表的《市场到底是协同?还是博弈?》之中已经透露出来的——关于GDP战略意义,及其中西方之间的【联动性】
 
那时候我是这样叙事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因为我曾经【剪报】中也看到了——类似这【市场反向】的金融危机历史的——有趣反讽
 
也就是之前我财经分析中提到的《金属跌价:新危机?旧危机?》市场叙事中就存在了——这样的描述
 
“要知道2009年初时中国仅靠一己之力,便支撑了金属价格脱离谷底。在西方国家中行忙着扑灭在金融体系肆虐的大火时,中国则以祭出空前的基建计划来应对全球危机。修新建公路,新机场,新铁路,新房屋,以及新增供电线路。这全都意味需求大幅增加,从而给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金属产品制造商带来好处。当国储局让外界知道它在低点买进时,又让铜价受到额外提振;国储局的买价是当时自2005年左右以来的最低点。6年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金属需求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相对强劲,进而推动美元上涨。这种分化加剧了中国经济疲弱对金属定价的影响”
 
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忙着拯救金融危机,但却在09年的几年里,中国却靠着推出【一系列的】基建项目而引导了——金属价格的上涨
 
如今,当市场【纷纷建构着】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的分析及其报道中——美元却意外地强势预期的走向
 
结果,美元汇价强势引发中国对金属价格定价的【弱势】
 
那时候中国房地产也正好赶上了【泡沫破裂】,使金属需求放缓——以至于金属价格形成了【上涨压力】
 
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危机先后秩序】,真的是“偶然的发生”??
 
真的是由于【金融危机】就让中国“受益”,而得以——扩大的建设【基建项目】??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由于美元汇价回升,导致“前后”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吗?以至于——金属价格由于需求偏软,而发生了金属价格下滑??
 
我觉得背后的【内幕】可能是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欧美的【阴谋论】对准着中国的房地产,而“催化”了中国基础建设的【项目扩大】,为的是让金属市场价格及其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市场的【下滑】——都能在这两年内【归咎于】中国经济疑虑的问题上
 
第二,其实,不论是欧美金融危机或者是中国的【产能过剩压力】对其金属价格及其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跌”,都是欧美和中国两者【区域市场】之间的——协同合作的“内幕交易”
 
也就是说——所谓【中美关系博弈】,只不过是让我们转移政治洞察力的【筹码】哈哈
 
当然,我还考虑到第三种更大形势的【可能性】,那就是
 
——也与世界上有一个【超越主权的影子政府】,根本就是把“中美关系博弈”进行超热的,并【闹大】这样的“国际关系格局”,以便让——中美的【两个大国】两败俱伤
 
然而当我看到以上报道的叙事之际,我想到《货币战争》中的一个有趣的——历史循环
 
我以前在写了《我阅读了货币战争之后》时,就提到了关于欧美白银货币,与其中国黄金产量之间的【历史交易】
 
————————
 
而至于为什么伦敦金融家要对中国行鸦片贸易,甚至鸦片战争,原来历史的【缘由】说来令人搞笑
 
之前的欧洲帝国,靠【白银】发动例如光荣革命,或者拿破仑远征等等的【殖民侵略】,以扩大帝国主权的版图
 
而当时中国古代的丝织品,茶叶,和景德镇陶瓷,都是欧洲市场的【贸易需求】——更讽刺的是,当时的中国与日本,印度【发现了】大量黄金的哈哈
 
于是,当欧洲市场用大量的白银来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大量的白银却反而——从欧洲流向当时的中国
 
而当时的中国,银与金的比价只是1比5.5至1比7——而伦敦在当时的比价却高达1:16高位
 
所以,当大量白银流向到中国导致了欧洲【经济动荡】时,尤其是英国就早已用当时【不同的比价】用大量的白银不但买进当时中国的丝帜或茶叶时候,——也顺便【大量采购】中国与印度,日本的【黄金】哈哈
 
结果一个后遗症就是——伦敦那些【银行资本家】就凭着大量雄厚的黄金数量,向国会“贿赂”通过了《1666年自由铸币法案》,导致了货币的【发行权】从国家的主权,而让位于——中行的【法律权利】哈哈
 
而鸦片战争,或鸦片贸易,其实就是当时的伦敦金融家用【东印度公司】的类似今天基金,或者资产管理公司,顾问公司等角色,【再用白银】不但换取当时中国的黄金,也要把——流向中国的【欧洲白银】再次透过【采购黄金】来“收回”在中国的【欧洲白银】哈哈哈
╯﹏╰ ヽ(`⌒´)ノ
 
所以货币战争的作者就认为说,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伦敦金融家实行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与中国当时的【银本位】贸易机制,两者之间的——金融战争(^0^)哈哈
 
而当时的【汇丰银行】就是这场战争的【金融黑手】哈哈——谁叫它背后的【股东】就是以“霸霖家族”为主的外国银行家(^0^)
 
————————————
 
原来在【近代历史】中,白银与黄金之间的“价格交易博弈”就是以其【货币战争形式】来发生着——欧美与中国的【金融战争】
 
现在【对比】刚才的报道
 
08年后的【金融危机】,中国由于——大规模的基建项目——而【支撑了】金属价格
 
那时,欧美市场忙着【大规模的货币量化宽松】——而美元汇价也是【弱势】
 
大规模的欧美QE与其大规模的中国基础建设项目——这两者之间真的仅是【两种概念】,【两种不同市场现象】的吗?
 
我觉得是——欧美与中国之间可能存在着【影子政府】或者类似于的【影子集团家族】在它们的“大规模战略”中,大量的进行【等价的战略投资】
 
就如同,市场上有“主题”,有其【概念股】,就有相应的——股市上涨,或卖压的【博弈投资】一样
 
如此一来,为什么我们不会就认为——欧美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购债计划】不会成为一种类似于“股市投资”的——另类的【融资需要】(投资)的呢
 
难道只有中国当时市场上的【大规模基建项目】,才是一种【标准的投资需要】??
 
同样的,当金融危机时,美元弱势之际,欧美市场【执行】——而不像现在市场只能分析说什么“预期加码”的言论——大规模的QE
 
但,现在【美元强势】了,而欧洲及其日本却【仍然】继续保持着——量化宽松措施
 
还导致了一度市场盛传【货币政策分歧】哈哈
 
而中国也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更是将之前——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扩展到了海外市场
 
以至于,市场编织着,叙事着【中美新型大国博弈关系】
 
难道这些,仅仅是——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货币战略博弈意义】的吗?
 
我倒觉得完整的【市场战略】应该是
 
美元强势—大规模QE—人民币贬值所代表着的【国际化战略博弈关系】
 
这是一种【协同的三角关系】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牵涉到油价波动分歧【背后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把其油价当做“利率政策”使用的【战略目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