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即此生——此绛乎,彼绛乎

来源: pumped 2016-05-27 13:08: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239 bytes)
古时候信息闭塞,看作品不知道作家是常事;

现在信息通上了高速公路,知道作品还不知道作家是稀罕事。

所以,现在看一个人的作品,多半会对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大致有些了解。了解之后,对神童和大师多半也会免疫。对作者辛勤笔耕却很少回报也会有些同情。

一剑飘尘是文学城的后起之秀,却是文坛的老作家。和刘晓波等六四英杰是同时代的人。

他这个名字起得好。

随便一个屋子里,如果时间长没人打扫,就会有很多灰尘。

中国的旧文化就是一座老屋。尤其是国学、文学、历史等文科系。想想多少人还躺在司马迁、孔孟老庄身上睡大觉,就知道中国的积尘有多厚。

那么对着积尘一剑刺去,就会尘灰四起。这个词很形象。不过实际会不会这样,还得找把剑找个积尘的老屋实际试验一下才知晓。有好事者真能做这个实验,写出来想必有趣。

当然,因为这个名字,带来的问题就是,老屋有尘,你为啥用剑刺而不去找把扫帚扫?一般北京人碰上了,估计会说:有病。但假若没有扫帚,只能用剑呢?老屋的仆人连坦克都开出来了,当主人的还拿把扫帚去扫,恐怕那才叫有病。当然,拿一把冷兵器的剑给坦克叫板,这可能连唐吉坷德对战风车时候对形势的估计都不如,但因其如此,反倒比他更显出勇气。要照我的意思,该改成一炮飘红,这是对攻;要不然就策反,撤退。对付母夜叉一样的党大妈,我宁愿躲在小楼成一统,等党大妈忽然装出一副慈眉善目的女菩萨的样子,我在去当施主。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者圣,识者明。按照这种严格的定义,只有载道的才能算文,能做出这种载道文的才能叫圣。因为白话文、博客、微博等,现在把字的任意组合都叫文。当文章因充水肿胀的时候,作者的这个圣字,也跟着肿了起来。这给通货膨胀类似。也给过去包分配现在不好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类似。

那么到底什么是道?

一般的解释似乎是规律,真理。但绝对真理恐怕是不能认识的。认识到的还是水中月、镜中花,是真理在人类心目中的映像。所谓悟性,或者说认知能力,就是这种对真理的认识了解的能力。美国出名的发现(Discovery)频道,实质就是人对大自然的认知。

这样看的话,现代的科学更贴近于道的定义。

但现代的科学就完美了吗?显然不是。要是的话,一剑对作家的价值定义就变成了大路货。因为他认为“作家最重要的是思想”。一看就让人想起了毛泽东思想,老毛这货真是害人不浅,多少人活在你的阴影之下。老毛虽然被红日,但照样觉得爽,但他还是不把自己和马克思并列,马克思可以叫主义,他小谦虚一道,自称思想。一剑的这种认知,要按照老毛之流的看法,还属二流,只是思想,不成主义。

但一剑也有主义,叫无限主义。这样看来显然是可以和马克思并列了。这样的用心虽然可以作为嘲讽的对象,但也足以让人敬佩。人间的事,从来都是毁树容易载树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树人用了一百年,要毁掉他只须秦始皇的一把火。何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一个人声明鹊起之后,必然会因为站得高,刮得很,最容易被各种风吹落。但吹落的是花,吹弯的是杨柳,在风中挺立的,才是参天大树。

想六四血案,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总指挥都出来五六个,真不知道他们是为国为民,还是为了成为下一个李红日魏红日。你们在国内真的有群众基础吗?北京如火如荼,外地纹丝不动。邓小平让江泽民上台是觉得他治上海有方,居然没有象北京一样出事。实际上是邓小平只看见了几个大城市,他大脑的信息处理容量有限。

这帮民运的英雄们,真是一出来就是当大英雄的料,在中国直接攻击司令部(核心北京),到了美国,也是要找官方,找大媒体。美国之音从前一直朝大陆吹风,算是有名的。所以民运英雄是愿意上美国之音的。文学城这种小网站就入不了他们的法眼。我有篇文章说在文学城呆了这许久竟然很少看到民运大英雄伟岸的身影,一个多见不怪的读者就留言说:文学城这种网站,谁会上。

可另彩烟游士说开博之前做过调查,文学城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体,而且他还亲身实验过(根据记忆)。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不得而知,数据流的加州老子做过调查,只是前三。但不管怎样,这都是接触中国人的绝佳地方,难道这帮英雄们只寻求和中共的瓢把子们对话,看不上一般中国人娱乐生活的油盐酱醋茶?

那如果这样的话,这些大英雄上台之后,和现在的在台上的大英雄比起来,有什么区别呢?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我对一剑很有好感。概括就是

1.他能在六四之后不忘初心。这个其他民运领袖大抵也如此。

2.他能深入群众。在文学城安营扎寨,在微信和微博中持续不断地朝共产大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吹风。都算是这样的努力表现。

3.他辛勤笔耕。如果是作家,以写字为生命,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写字就会觉得一天生不如死。一日不耕,则一日无食。当然,衣食难得满足的还是要用“一日不耕,则一日无食”的原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有先后顺序。

4.他深入美国的社会生活。在美国开公司谋取温饱,虽然没有上升到影响美国政坛的地步,但对以商立国的美国,大约比大多数只生活在象牙塔专业圈的人要活动范围大一些。

5.他对得起六四中死难的同志。只有英雄们的血没有白流,这个世界才会不断进步。而如果想要让英雄们的血没有白流,就必须让英雄们的精神重生,那就需要活着的人的坚持和传播。创伤后遗症可以选择忘却,也可以选择永不忘记来吃一堑长一智。记性好(智商高)的人不会忘掉那些对他们影响巨大的事情。他们因此更痛苦,但换来的是对这个世界更清醒的认识。那些总是追求难得糊涂的人,他们本身已经变成了背景中灰尘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六四对有些人也许是祸,对一剑也许是福。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

有了以上的大背景,读热点文《此生即余生——杨绛的一生》,读者的观感也许就会大不同。

绛是大红,六四中英雄的鲜血也是红色,此红乎,彼红乎?

血写的字,总浓过墨写的文。

人各有志,乱世中独善其身难能可贵,尤其是风口浪尖手握笔杆子的文人,从这一点上,杨绛和钱钟书都让人尊敬。

但是是否动了真气,用了真力,涂了心血,洒了热血,却区别了文字的力量。

六四劫后余生的一剑,余生即此生的斗争精神,值得大写一笔。想必杨绛在天之灵如知晓,也是赞同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