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嘉靖自私又小心眼,就是有权术,格局也不大。

来源: 板儿牙 2015-06-27 16:44: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173 bytes)
看锵锵里的三位书生调侃中国的四大名著,想像中国历代的知识份子的精神面貌大体上就是迷茫焦虑,愤懑和绝望。比如散文写得好的余秋雨,对中国温润如玉的君子思想推崇备至,想必他确实也以君子不愠而自期,但很多时候我感觉他的意象中仿佛自己这个君子是被众多的宵小包围和欺凌着,大家妒忌他的大才和婚姻。再比如受迫害狂倾向的崔永元,方舟子,可能正在受质询的白岩松。古时候的司马迁,屈原,欧阳修,司马光,苏轼,文天祥,王安石,康梁,到鲁迅。他们中间一部分人走上避世的道路,世间的疾苦不关我事,在野独善其身,在朝因循守旧。另外自强不息的,有一部分进入了贰臣录,一部分进入了忠臣录,所谓忠臣也只是一君一朝的忠臣,很难有超越人伦的精神皈依,甚至对真理一无所知。西方的知识分子可能也有悲哀和恐惧,但却不至于绝望和愤懑。悲惨的世界,巴黎圣母院,复活,大卫考伯菲,可能背景是昏暗和忧伤的,但仍让人能读出作者精神世界的信望爱。只有日瓦格医生让人觉得彻骨的寒冷和绝望,悲哀,因为那是个没有神的世界。历史中且不说圣经中的使徒,就是上十字架的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上十字架的雅各宾党人,被烧死的主教托马斯,以至于罹难的铁打尼号乘客,你看不到那种呼天抢地的歇斯底里。现代社会各种天灾人祸中西方人也仍是哀伤和冷静的,与之相比,躁动不满抱怨嫉妒痛苦纠结的中国人没有盼望没有喜乐也没有平安,有的只是现世无法填平的欲望,在西方人眼里没被圣经教化的野蛮人,祷告不能上达于天的灵性尚未开启的蒙昧之人。
站在一个普通的基督徒的地位,观点难免狭隘和偏执,如果罗辑思维思维有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甚至宗教人士的资源,能不能解析一下中西方集体人格的差异和其渊源,可能对解释一些社会表象问题比较有帮助,谢谢辛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