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题

来源: 许晓鸣 2015-07-09 18:07: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93 bytes)
江南游踪 (三题)

一。 琴瑟和鸣老苏州

今天到了苏州。旧城区随处是流水和庭院。这里是举案齐眉典故的故乡,也是《项脊轩志》的旧地。但凡有人,就会有情,就会有多情人的故事。 吴越自古人文荟萃,苏州就留下更多文字,而且很多是夫妇唱和,比如耦园的沈秉成和严永华,又如拂水山庄的钱谦益和柳如是。《浮生六记》是唱和的余音,而薄少君的悼亡诗则是与沈君烈隔世唱和的绝响。

吴语软缓,苏州天合是温柔之地,留下的故事富有人间烟火味。即使开端惊艳,大多数仍以油盐柴米加上儿孙满堂终局,少有悲剧或灵异。所以多故事,少传说。

时间紧,只去了藕园。时值春末,江南碧苍苍。游走在藕园庭院楼阁的楹联书画之间,让人感受 到穿越千年的琴瑟和鸣。如此钟鸣鼎食之地,如此温柔敦厚之乡,怎能不认同“游人只合江南老”。

二。 蒋山青,秦淮碧

30年之后重游南京。被旅游车拉着浮光掠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姓赵的导游嘴贫言丰,让人心情大好。

那里去验证被诗词们误导的南京?我记忆中南京应该是“山围故国周遭在”,“白下有山皆绕郭”,“江山相雄不相让”等等。但登中山陵四望,山不在眼下。也许章太炎所言并非愤青之语:“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灯红酒绿的秦淮河才是今日的真南京。夫子庙一开门,曲径与江南贡院相邻。其中进进出出的香客大都是学子,梦着的是王谢堂前燕,哼着玉树后庭花,惦记着的是李香君柳如是。 这个城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无论多惨烈,最终血溅桃花扇,都成了故事。历史只配给活在历史中的人伤感。而在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冬去春来,繁华如故:“到如今唯有蒋山青,秦淮碧”。

三。 俗人苏东坡

大家的苏东坡,是雅人,更是俗人。 这次江南旅游随团,餐寝丰简,景点选择皆不由人,任随当地导游安排。短短五日,到处碰到苏东坡,像一个恋爱中的追求者,处心积虑安排出的巧遇:

杭州第一站,在龙井茶场吃到东坡肉,在西湖遇到苏堤。这个城的题匾、旅游点说明、地摊贱卖品,到处都有苏东坡三个字。这个不稀罕,他是当年的杭州太守嘛。

转到南京,餐桌上仍有东坡肘子。到无锡,紫砂壶博物馆进门大厅放着一个巨大的紫砂提梁壶,也号称是苏东坡所发明。联想起此生经行处,见过苏东坡设计的自来水系统,调制的苏东坡羹,发明的东坡米酒,以及苏东坡创造的流行语“呵呵”,“河东狮子吼”,“想当然尔”等等,更不用提苏东坡那些讥讽朝廷重臣,让一些人衣不遮羞的打油诗。

诗词书画集于一身,没有人比苏东坡更雅的了。三教九流都染指,古今名流恐怕没有人敢与苏东坡比俗。几千年御制的文化史,无外乎用权力屈服文化,和用文化趋附权力。在占据主流的衮衮文化诸公之外,我们仍然有道家墨家佛家阴阳家,以及侠客、丐帮、占卜者、卖唱者、庖厨。在这些人之中也在之外,是苏东坡这样喜欢俗也敢于身体力行俗文化的诗人们。正是他们使得中华文化气韵生动,有人气、底气和地气。

2015年5月

所有跟帖: 

欢迎新同学,好文。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07/10/2015 postreply 03:34:38

谢谢啦。苏东坡以大雅包容大俗,扩展了文学的表现范围,缩小了文学与大众的鸿沟。他的性情,影响了后世尤其是明清的文人雅士。 -许晓鸣- 给 许晓鸣 发送悄悄话 许晓鸣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5 postreply 10:48: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