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后亲历记 作者沈立行,老报人

来源: f1234567 2015-08-15 19:48:2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609 bytes)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后,我一直在上海。有许多事可以写一下,现在分别列述于下。

 

一、杜美路上的"塔斯社"

 

抗战时期,上海杜美路(今东湖路)上,一直存在着苏联的《时代》杂志和"塔斯社"。按理说,日德是轴心国,日军怎么会允许苏联的单位存在呢?这一方面因为有"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另一方面则包含着复杂微妙的日苏关系。日本不愿得罪苏联,曾千方百计,想通过苏联的斡旋,和同盟国英美谈和,所以才有"塔斯社"的存在。当时,一些日伪报纸上,也刊载德国战败的消息。"塔斯社"还经常在小客厅内放映战争记录片。如斯大林格勒大战的影片,我就去看过,知道德军的大败和德军统帅鲍鲁斯的被俘。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苏联称之为对德的"第十次打击",我也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塔斯社"看过纪录片。当然,这种放映是不公开的,也不贴海报,而是小型招待会的性质。这些活动,日军并不干涉。当时,日本已承认自己战败,急想通过苏联向盟国求和。日本外交家重光葵在二战后的回忆录《昭和的动乱》中提到,日本昭和天皇在1943年3月,就通过苏联,企图求和,但苏联不予答复。当时日本还是东条英机内阁,严禁谈和,宪兵对"败战主认者"要严厉惩处,以致天皇也只能用"鹤鸣"当作求和的代号。日皇曾想派吉田茂和近卫文麿乘潜水艇去中立国瑞士,伺机求和,但无结果。1945年5月,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佐腾尚武大使,申明"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不再延期(正式到期还有一年),故日本始终不放弃苏联这条渠道。直到1945年6月8日的翻前会议,仍主张通过苏联求和,预备派近卫去莫斯科,但苏外长莫洛托夫则对佐藤大使说:"我要外出旅行,等回来再说吧。"实际上是去参加波茨坦会议。由上可知,上海存在 "塔斯社"和《吋代》杂志,也就不足为怪了。

 

天皇本来是发动战争的祸首,他怎么想求和呢?原来,受宫内大臣木户幸一等的启发,他看到日本已经战败,照陆军的办法打下去,日本民族将要灭亡。

 

二、大量的怪电台

 

1945年春天起,一下子冒出了数不清的没有呼号,不报波长的怪电台。只要打开收音机,调到任何波段,都有不明呼号的电台在播音,此起彼落,彻夜不绝,广播的内容,都是一致和重复的。我记得的是:“沦陷区的同胞们,请注意,为了最后打败日本,盟军要在东南一带和上海登陆,上海将遭到毁灭。望同胞们快快撤离上海,以求安全。等战争结束,盟国将重建一个新上海,还给我们。”广播一再重复这些话,使上海人心惶惶,混乱不宁。后来知道,这些电台都是从安微浙江接近沦陷区的第三战区播音的。日本人对如此多的电台,难于进行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平时要二、三十根大金条才能顶到的高级公寓,连二两黄金也没有人要。大户人家纷纷雇船,向苏州一带乡下搬家避难,上海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我记得十分清楚:在现在人民广 场西側刚落成的"威海别墅"(弄堂花园洋房),二万元储备券伪钞一幢,也没有人要。后来,日本投降,一夜之间即涨到五十根大金条。

 

三、日本人的“玉碎战术”

 

"玉碎",履名思义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日本人的所谓"玉碎战术"或"玉碎部队",就是"敢死队",每战必要战到全员死亡,决不投降。

 

1944年起,日本的海空军力量几乎已经全都丧失。为了垂死挣扎,陆军竭力主张"玉碎战术",战到一兵一卒,也不屈服。日本人没有料到美国会如此迅速研制成原子弹,它准备以三岛本土,进行"玉碎"作战。必要时甚至放弃本土,以中国东南的沿海大陆作战场,以华北为后方,以东三省为基地,和美国拼死作战到底。但如此打法的首要问题是苏联要信守"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不能在北方出兵,在背后捅日军一刀。尽管直到日本投降前夕,莫斯科的态度一直很明朗,不再继续双方的条约,陆军在本土和中国大陆,始终决心实行"玉碎战术",决不投降。

 

具体的做法,就是全民动员,以肉体抵抗美军的登陆。每个日本人,身上绑住一梱手捆弹,躲在单人掩体内。等美军的坦克或战车过来时,就一跃而起,轰然一声,人车俱亡。在日本本土,陆军甚至已选定边斜县犀川,为天皇建造土下行宫。凡沿海地区,不准有居民,除密密麻麻的单人掩体外,竟还动员了最最原始的武器竹枪和木炮。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杀死杀伤来犯者就行。当然,所有海滩,都布满地雷。

 

我在苏州阊门外通往虎丘的两旁田野内,看见过这种 "玉碎"训练,着实有点惊心动魄,只见每个日本侨民,身上捆满木头手榴弹,当几辆试验用的轻型坦克在田野中开来时,这些日本人就掀去掩体上的乱草,一跃出洞,口中乱叫,滚向坦克,训练完毕,日本人集队回去,脸上既严肃又沮丧,毕竞这是必死的搏斗。

 

最有名的"玉碎战",就是自杀飞机,又叫"神风攻击队"。一个人,一架最简单的训练机,装满炸弹,向美国舰船撞去,机舰同归于尽。这种战术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西泷次郎所发明的。当1944年10月,日本还占领着菲律宾时,美国 舰队突入莱特湾入口处登陆,但日本已无海空军应战。第一海军航空兵司令大西泷次郎,就将已经没有作战飞机的第201空军大队,变成了"神风攻击队"。这种自杀战术一直延长到日本投降,它虽不能挽回战局,却使美国海军受到很大的损失,例如仅仅在冲绳岛战投中,日本就出动了一千八百多次自杀飞机。到日本投降时,日本航空兵中共有2519人在"玉碎"战中死去。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已是日本海军总參谋长的大西大将,写了这样一张字条:"献给我已去世部屑的英灵,我为他们英勇的行动表示最大的感激,我将一死以向这些勇敢的人们和他们的家属表示歉意,"然后,拔出武士佩刀,切腹自杀身亡。

 

四、所谓"佐藤事件"

 

1944年底到1945年初,上海忽然出现一张叫《大公》 的八开报纸,不断在南京路等闹市区叫卖。报贩一面走一面喊道,"战争要结束了!日本要撒兵了!"说是说"卖",其实等于在散发,一看就知道是有政治来历的。我就看过好几次,只记得上面印着的大标题是:"日本立即从中国撤兵!"当时 议论纷纷,群疑莫释。直到日本投降后,方才知道,这和所谓 "佐藤事件"有关。

 

"佐藤事件",就是"缪斌事件","佐,"是缪斌的代号。当时日本是小矶内阁,小矶国昭首相梦寐以求的,就是重庆蒋介石直接谈判和平,日本愿意从中国撤兵,缪斌就在这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缪斌,无锡人,是个大汉奸。抗战前做过江苏省民政厅厅长,抗战后即任华北日特"新民会"副会长,汪政权成立后,任伪立法院副院长。1944年末,日本欲求和平。谬斌受重庆蒋介石、戴笠的指派,秘密应小矶国昭的邀请,到东京去谈判,日本人以"佐藤"为代号。小矶非常重视,招待缪斌住在首相迎宾馆。小矶指派内阁国务大臣兼情报局总裁绪方竹虎和璆会谈。谈成的所谓"中日全面和平案",其主要内容是:(一)南京政府立即宣布自动取消,成立留守政府, (二)日本政府在南京留守政府成立时,立即与重庆国民政府谈判停战撤军事宜;(三)停战协定正式发表时,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1945年3月21日,小矶国昭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提出这些和平条件,但大家均表示反对。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尤其反对撤军。小矶面见天皇,昭和天皇也表示,和平工作通过缪斌这种人是不能成功的。缪斌知道后,要求面见天皇,结果由天皇的弟弟东久迩宫大将接见,也未得到结果。3月31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否决了以缪斌为谈判对手的做法。4月5日,小矶内阁即辞职,缪斌只得秘密返回南京。上述的《大公》报纸,就是谬斌玩的把戏。

 

日本投降后,缪斌一直受到戴笠的保护。但美军麦克阿瑟总部在日本档案中查出了 "佐蒙事件",即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因按照"开罗会议"的决定,盟国(包括中国)是不得单独向日本講和的。于是,蒋介石为了灭口,下令于1946年初逮捕缪斌,并以汉奸罪于1946年5月21日,在苏州将缪斌枪决,成为汉奸中被杀的第一名。

 

五、1945年8月10日

 

从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东京即停止了对外广播,一直保持沉默。上海人是十分敏感的,但也得不到任何的消息

8月9日,我和朋友到南京去找一位医生,是为了做西药生意结账的。10日,天气大热,气温高达38度。当天晚上,我和这位姓夏的医生,一起在"中央饭店"吃冷饮。大家谈到东京毫无音讯的事,觉得不可思议。这位复医生有个朋友,在日伪"中央通讯社"电讯部工作,我就去找她。伪"中央社"有很好的收发报机,而复医生原本是北京协和医院 的,英语极精。当他打开收音机后,东京全无音讯。等了好久,终于调到了英国的BBC广播,我们明明白白听到:"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全面投降。"大家跳起来了 ,立即回到复医生的寓所。但当时一切仍在日军统治之下,晚上灯火管制,一片漆黑。我们把窗帘弄得严严实实,开了两只风扇,就打起牌来。复医生家的浴缸里,正养着一只肥鹅。医生夫人说:"你们打牌,我来杀鹅做菜,好好庆祝一番。"直到半夜,鹅才烤熟。夏医生开了一瓶"三星白兰地"酒,大家就痛饮起来,直到破晓。

 

我和朋友立即乘早车返回上海。到上海后,我用电话一一告诉朋友,不想他们都已知道,全上海人都知道了。但就是不敢庆祝,只得保持沉默,因日本的陆军并不想投降。驻沪的陆军"登"部队,加强警戒,兵车忽然在南京路出现,墙上也貼着防止间谍、特务的标语。而伪市长周佛海,则遍貼布告,严禁造谣惑众,违者立即逮捕。这种情况,—直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后,方告结束。

 

后来才知道,日军本来是预备"玉碎战"的,天皇下了诏书,才不得不放下武器。

 

六、 广播"停战诏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全上海沸腾了,马路上全是人群。跑马厅(今人民广场)聚集了大批日本侨民和穿军装的宪兵(本来都穿便衣的),跪在地上,聆听诏书。我和朋友赶到"国际饭店"二楼去看,但早已挤满了人。天皇的诏书很短,只是宣布无条件投降,广播完毕,日本人有狂呼口号的,有乱蹦乱跳的,我还看到有人切腹,倒在血泊中滚动,也有军人举枪自杀。此时,"国际饭店" 二楼一片欢呼,掌声如雷。

 

事后了解,天皇诏书的出笼,日本内部是经过激烈斗争的。广岛中了原子弹后,天皇决定投降,但陆军仍坚决要进行"玉碎战"。8月8日,苏联宣布废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百万红军,进入伪"满洲国"。但即使如此,日本陆军仍 主张作战到底。在8月9日的御前会议上,阿南陆相跪在天皇足下,苦苦哀求,但天皇不予理睬。天皇在8月14日召见阿南陆相、梅津总参谋长、土肥原训练总监陆军三巨头,要求终战,但未有结果。随后,以陆军省军务局畑中健二少佐为首的激进分子,进驻皇宫,要求禁卫师团森少将参加叛乱,逮捕天皇,搜出"投降诏书",遭到森少将拒绝,森即被杀。激进分子伪造森少将的命令,熄动部分禁卫军,包围皇宫。天皇携带诏书,和宫内大臣木户幸一,避之密室。后由忠于皇室的禁卫军保护,天皇终于溜出皇宫,准时广播。"停战诏书"播出后,阿南陆军大臣切腹自杀,大西军令部次长自杀,稍后,大战犯东条英机举枪自杀,但受重伤未死,即遭美军逮捕(后被绞死),另一大战犯近卫文麿,则服氣化钾自杀身亡。广播当天,在东京二重挢皇宫前广场上45多叛军分子切腹而死。

 

七、 8月15日之后

 

1945年8月16日,汪伪南京政府宣布解散。但伪行政院副院长兼上海市市长大汉奸周佛海,却摇身一变,成了重庆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指挥",由另一大汉奸罗君强为副总指挥,并由军统程克祥为掌握实权的秘书长。"总指挥" 以驻在南市陆家浜"淸心女中"的伪税警团和伪上海市保安队为核心,维持秩序。当时,听说共产党和新四军要在上海起义(一度有此决定,后由于中共中央命令停止。中共上海地下市委张承宗的回忆录,曾详细道及),周佛海就和日军 "登"部队合作,严防新四军进城。上海日本陆海军司令部在8月15日下午就遍貼布告:"奉上司命令,暂时继续执行维持治安任务。如有妨害日军治安警备者,予以最重处置。"不仅上海,从昆山起直到南京,均是如此。一时间武装日军在街头巡逻,拉响警报的警车,全市飞行。民众庆祝胜利虽未被禁止,但都感到内心压抑,困惑不解。

 

八、 地下钻出来的

 

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日军虽武装出动,那是对付共产党的,对中国人其他方面的事,已经不管。当时,从地下钻出来的重庆人员,最为活跃,他们以前几乎全部是汉奸身份,受重庆戴笠的任命摇身一变,从地下钻出来的。老百姓意见很大,但敢怒而不敢言。

 

就我所知,有三个摇身一变的人,权势最大,显赫一时. 一是"上海行动总指挥"周佛海,一是汪沩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被重庆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先遣军司令。军委会的 "电令"说:"特派任援道为南京先遣军司令官,负责南京至苏州一带治安。"另一是军统"京沪行动总队"队长周镐。周也是汉奸,曾任汪伪军委会科长及伪无锡地区专员(但周后来觉悟,成为地下党员,在解放战争中因策反失败,被国民党杀害。)

 

就我所知,周佛海的"上海行动总指挥部",其人员大部分是军统特工和汉奸。例如,本来是"76号"行动大队长的军统投汪分子万里浪,就成了指挥部的调査室主任。自己本来是汉奸,却大捉汉奸,后被戴笠扣押,在狱中受尽众汉奸的唾骂,终于在1946年被戴笠下令枪决。周佛海泥菩萨过河,自身也难保,风光了一个多月,9月30日被戴笠诱去重庆软禁了。

 

闹得最凶的是周镐。他收买了伪財政部警卫大队,8月16日即在南京占领伪"中央储备银行"。8月17日,他要接收汪伪陆军军官学校,双方冲突起来,竟构筑堡全,枪战射击,结果双方均被日军缴械。

 

三个人中,只有任援道最为狡猾。胜利不久,他就席卷财富,去香港当了寓公,得以善终。至于日军,主要是对付共产党。我记得很淸楚,当时松江、苏州、无锡等地城头上,均有日军站岗巡逻。日军到处张贴布告,声称:"于津浦沿线, 长江沿岸地区,凡对日本军采取不法攻击态度,或要求解除武装者,将认为是不服从蒋委员长命令之行动,日军将采取自卫。"这主要是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

 

九、天上飞来的

 

1945年8月底以前,正式从重庆大后方来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吴绍澍(也可以说是从地下钻出来的)。当时,他的职务和头衔,简直吓人一跳:东南军政特派员、上海市市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委、上海三青团主委、上海市社会局局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正言报》社长。这当然是重庆来不及派人的过渡措施。第二个到上海的是从浙江淳安来的杜月笙。他不是官方人物,但谁都知道,杜和戴笠的关系极深。杜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他的"恒社"。第三个就是戴笠。他的"忠义救国军",早已开进上海,而周佛海庞大的"行动指挥部"又控制在军统手里。杜月笙和吴绍澍首先发生利害冲突。像社会局,一直是杜的地盘,现在抓在吴的手里,杜就心有不甘。3月以后,重庆组成的上海市一班人马,正式飞到,市长钱大钧、淞沪警备司令李及兰、社会局长吴开先、宪兵司令姜公美等等,再迟一些,郑洞国的第三方面军也到了。杜月笙依靠戴笠的势力,和吴绍澍斗法 (其详细内容过长,不去谈它了)。短短几个月,到1945年年底,吴绍澍受到蒋介石的斥责,剃了个光头,一切职务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个《正言报》社长。

 

从9月份开始,戴笠即开始肃奸。大汉奸们起先关在愚园路吴四宝以前的寓所内,后来关到"楚园",再后来捉的汉奸多了,就关到南市车站路的军统看守所内。

所有跟帖: 

谢谢,这个很真实。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15/2015 postreply 22:21: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