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焉不详的麦克马洪线东段与中缅边境(图)

来源: AKB48 2015-04-02 18:51:2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819 bytes)

    从这张1959年中国出版的地图可以看出:包括如今果敢地区在内的所谓中缅“麦克马洪线”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然是属于中国云南省的土地。


    最近缅甸政府军围剿果敢地方军,战火再次烧到了中国边境。缅甸战机的3枚炸弹落入与接壤的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导致农民等4人死亡,9人受伤。这是被认为是2月以后的一系列战斗中首次导致中国人死亡。不由得把人们的视线暂时从东海、南海纷争中拉到了中国的西南边疆。


麦克马洪线与中缅边境


    中国国境线长,边界问题非常复杂。在西南和印度的分界问题是现在未解决的最重大的陆上分界问题。有一块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中国称为藏南,目前事实上为印度所统治。算上英属印度政府,印度人统治这片地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考虑到这片土地上都住满了印度人,而印度也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中国想拿到这片土地基本上是天方夜谭的事。

    当然,我们这里不讨论政治,只讨论历史。印度之所以能占有藏南这片土地,源于1913年英国和西藏所签订的一份西姆拉协议(Simla Accord)。当年,英国、中国中央和西藏三方在西姆拉开会,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是确定西藏和中国内地以及西藏和英印之间的边界。

    如果对当时形势不清楚的话,多少会有点糊涂。西藏和中国内地的边界怎么会由一个国际会议所决定。事实上,当年中国是一个老大帝国,在西方人和俄国人眼中,中国边疆,比如蒙古、西藏、新疆甚至满洲(东北)等,和中国内地有很大区别,属于中国对外扩张和殖民的领土,中国对之拥有“主权”还是“宗主权”,国际上各有不同看法。这和另一个老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情况差不多。大清完结的时候,各省纷纷独立(这个独立的含义和现在多少有点不同),西藏和蒙古也掀起独立运动。西藏希望脱离中国,或者至少争取中国承认其自治权,于是要借助英国的力量。(同理,蒙古借助俄罗斯的力量)。西姆拉会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所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分界线也属于议题之列。

    在这个会议上,英国谈判代表麦克马洪(Sir Henry McMahon)提出了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作为英属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线。麦克马洪线把藏南划分给印度。这里先不讨论这条线的根据。但是作为直接的相关方,西藏同意了这条线。中央政府也没有反对这条线,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和西藏关于中国内地和西藏的分界线问题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中央政府代表就退出了会议。于是西姆拉协议只有英国和西藏代表签名。由于中国没有签名,这在日后就成为了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理据。

    中国共产党政府现在说到的麦克马洪线,其着眼点在印度和藏南,却故意隐藏了另外一个事实。这就是,麦克马洪线不仅仅是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分界线。而后者很少在公开场合被提及。

    当时,英属印度政府管辖的地区包括现在的缅甸,而当时的西藏,我们姑且称为大西藏(包括现在的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部分地区)。而现在云南这一部分原属于藏区的,从民国到共和国的初期一时为西康省。因此大西藏和印度的分界线就不可避免地要划到现在的云南和缅甸的交界之处。这段分界线,一般称为麦克马洪线东段

    现在缅甸的克钦邦的主体民族和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果敢地区所在的掸邦居住着大量明末清初逃来的汉人后裔。现在克钦邦和掸邦成为缅甸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麦克马洪线东段。这条线把景颇族等当地居民的传统居住地方一分为二,东面属中国,西面属印度,后来变成了缅甸。这条线日后构成了中缅边界的大部分。

    在民国的时候,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麦克马洪线,自然也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东段。于是在民国和英国在中缅边界的谈判中,中国一直坚持麦克马洪线东段以西的江心坡地区为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台湾。因此,在1949年之前,中国和缅甸间的边界都只确定了南段,而没有确定北段。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共产党政府认为缅甸是一个“友好国家”,也为了尽快得到国际地位,于是中国在毛泽东指示下周恩来与缅甸总理的边境谈判中把很多民国政府坚持的土地都主动放弃了。这使得中缅边界谈判中一直悬而未决的北段,很快得到解决,基本上,就是根据麦克马洪线的东段划分。这样一来,克钦、果敢等地区就永久性地归属了缅甸,景颇族等各族居民从此就被国境线分隔到不同的世界。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处于战乱的克钦地区和果敢掸邦地区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归顺过缅甸中央,因此缅甸中央需要不停地对这些叛军作战。尽管中国境内的许多人对“同胞”的遭遇颇为同情,但是中国政府却爱莫能助,因为中国政府早就承认了这些地区是缅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守紧边境,防止战火蔓延到境内。

    平心而论,缅甸边境在清末之前从来没有划分过国界,因此要说民国所主张的地区全部属于中国,可能也不尽合理。但是争议地区基本上完全属于缅甸,这大概怎么说也算不上一个合理的方案。即便在国际法庭,也不大可能出现如此的一面倒的结果。

    在民国势单力薄的时候,政府尚且步步为营,坚持己见。在共和国时期,号称战无不胜,连美帝国主义也不放在眼里,却轻易放弃了相当钓鱼岛万倍的领土,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在近一百年来,中国的领土的法理中,大部分的加分都是民国创造出来到,大部分的减分都在共和国时期得到的。唯一可以诟病的大概就是蒙古的丢失了,可是那和中共关系极大,因为中国共产党正是支持和欢呼蒙古独立的政党。

    对缅甸国界的谈判还带来另一个负面的效果。中国一直宣称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中国从不承认。但是中国对麦克马洪线的东段却是爽快地承认。麦克马洪线东段和西段,其实就是同一条线的两部分。这里说的两部分,并不是在画线的时候就分为两部分,而是后来印缅分治之后才为了称呼方便而分的。在画线的时候,就只有一条麦克马洪线。因此,中国对麦克马洪线东段的承认,无疑让印度找到法理上的弹药(事实上印方一直以中国对麦克马洪线的东西两段的不同言行指责中方)。万一以后中印两国为此打官司(当然这不太可能),这将会为中国带来负面的影响。

    大概由于毛泽东周恩来在中缅谈判所作出的让步令中国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加上更有可能影响到中印间的谈判,因此这段历史在中共官方的著作中总是语焉不详。麦克马洪线东段这个名词更是鲜有人提及。但历史不会永远被掩埋,现在该是还原历史的时候了。
作者:黎蜗藤



文城网友
  沈成涵  提供的补充资料
周恩来就是这样把缅北赠送给缅甸的! 
     当年缅甸之所以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取得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很大程度上责任完全在于周恩来的轻率与愚蠢!缅甸前宗主国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共政权的欧洲国家,而缅甸是第一个承认中共政权的亚洲国家,加之缅甸前马屁和尚总理吴努一句句根本就不存的“胞波”等因素是促成周恩来大度且无耻地把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这块中华民族的土地和人民无偿赠送给缅甸的关键因素,而并非是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愿意归顺缅甸!
    中国政府已经抛弃和对不起缅北!这块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因此中国政府就算不帮助缅北华人同胞,也不应该再来伤害缅北华人同胞,更不应该默认甚至帮助缅甸政府军借由来打击佤邦、果敢、四特区和克钦军等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华人民族武装组织,以免再愚蠢地帮助缅甸政府军实现实际控制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让缅北麦克马洪线”广大地区和华人同胞从此彻底落入缅甸政府军的实际控制之魔掌!缅甸跟中国云南接壤,两国边界线有2700多公里长。
    建国初期, 中缅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只有三段边界未决。这三段有争议的边界是历史遗留问题,英国在缅殖民时入侵西南边疆的给中缅边界所造成的。南部阿佤山区一段,英国划定“1941年线”作为边界,国民政府未提出异议第一段争议边界是阿佤山区的一段,即所谓“1941年线”问题。1941年,英国与国民政府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方有利的边界,这就是"1941年线”。该线将班洪部落的一部分和班老部落的全部划入英属缅甸。但是,国民政府始终未与英国进行实地勘界树桩。 
    为何当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1941年线?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英国要挟说。1941年正值中国抗日,英国以封闭中国战略物资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民国政府同意以换文的形式在南段未定界划了一条片面利于英国的边界线,即“1941年线”。另一种是朱昭华的观点。朱昭华认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封锁了中国整个海岸线,滇缅国际交通线变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为了增强运输能力,国民政府下定决心修筑一条滇缅铁路。然而,要修通此条铁路,中国必须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就此问题多次向英国提出请求,但英国政府却以此为条件,强迫中国政府划定了中缅南段未定界,即“1941年线”。划定后,国民政府未就此段边界提出过异议。
    缅甸独立后,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时代的权益。不过仅在地图上,把这两个部落辖区划入缅甸的掸邦,但并没有实际控制。1951年,国民党军李弥残部长期盘踞缅甸掸邦,人民解放军追击到此,当时这里没有缅甸军队,中国军队当时并没有承认1941年线。中部勐卯三角地区:英国以“永租”得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永租”关系取得实际控制权第二段未定边界是在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的边界问题又称“南坎问题”。这个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清政府与英国谈判时,英国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以前,英国借口勘察两国边界,不经中国的同意,擅自通过这个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
1897年,中英两国再一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的时候,英国又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中国这块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了对此地区的“永租”关系。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国内战争,无暇提出废止永租关系、收回领土的要求,但是拒绝接受缅甸政府的租金。因此缅甸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取得了这一地区的实际管辖权。北部尖高山以北一段:英国曾承认片马以及岗房,古浪三地属于中国第三段未定边界是尖高山以北的一段。长期以来这段边界大部分区域是当时中缅两国政府没有能力管辖的。1891年清政府直隶候补道姚文栋称这一段“即未属华,亦不属缅”。在1894年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载明,这条边界需要两国最后进行勘察测量再进行划分。可见,在当时的条约中也并没有划定。因此,尖高山以北的大片地区从清末以来就一直是中缅两国之间的未定界。
    1926年,英国侵入位于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之间的江心坡地区,但遭到当地人民反抗。这后来史称“片马事件”。“片马事件”事件发生后,英国被迫撤军。1911年4月10日,英国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承认片马以及岗房,古浪三地属于中国。但是,在此之后,英国军队又再一次入侵这一地区,并长期占领,实施管辖。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英国退兵,缅甸宪法把尖高山以北中缅未定界地区划入缅甸克钦邦。
    中缅边界谈判过程建国初期领导层并不急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而是希望维持现状,待到适当时机才解决的。相比之下,缅甸则迫切希望解决边界问题。因为1952年中国军队为追击败退到缅甸的国民党党军已经越过“1941年线”,并在当地驻扎下来。缅甸担心中国借狙击国民党军队入侵缅甸。所以,缅军也在南北两段未定边界向前推进,抢占了有争议的地区。开始时,双方都保持沉默。1955年两军在果敢黄果园擦枪走火,黄果园事件让双方明白解决边界问题已迫在眉睫。因此,从1956年初起,中缅开始谈判边界问题。缅甸要求中国承认“1941线”并从“1941年线”撤军作为谈判基础,但云南省委不接受中方在“1941年线”驻军让缅甸深感压力,因此“1941线”双方驻军的问题成为边界谈判重要问题。1956年6月7日,缅外交部白灵顿大使对中国大使姚仲明大使提出“1941年线”问题的看法:缅甸认为“1941年线”是缅甸自英国继承的边界条约,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接受,并目,在中缅边界谈判进行之前,虽然了解到中国对这条线存在看法,但在对以往条约进行审查之前,希望中国军队不要越过“1941年线”。如果中国方面希望修改该条边界线,缅甸政府愿意以和平友好的原则加以考虑。
    1956年8月16日,姚仲民大使跟白灵顿沟通时,认为中缅双方的政治地位已然不同,中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而缅甸则摆脱殖民统治,成为新生的民族国家,若继承英国殖民时代的“1941线”是不符合中缅目前的国情。于是他向外交部提出建议,称中国方面暂不撤军,并目指出缅甸继承英国与国民党签下的“1941年线”并不合理,一是不符合两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不符合两国平等友好的交往原则。云南省委领导也赞同姚的观点,认为从“1941年线”以西撤出等于承认了这条线,于谈判不利,并将此观点呈报国务院。
    中方让步:承认“1941线”并撤军,也要求三段未定边界应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解决中缅在“1941年线”问题僵持不下,眼看谈判就陷入僵局。此后,缅甸方面有多次要求中国撤出“1941线”以西,认为这是双方边界谈判的基础。1956年8月25日,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再度向周恩来提出希望中国撤出。缅甸之所以要求撤军,是因为中国军队如果继续驻扎在这一地区,缅甸会有来自中国的压力。 
    1956年8月27日,周恩来召集会议研究对策。会议认为“1941年线”是两国边界谈判最大分歧,也是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关键。根据国际法,假如一国政权发生更迭,政治条约等其他性质的条约可以不承认或者进行修改,但是划分边界的相关条约应给予承认。“1941年线”虽然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没有打下界桩,但当时中英政府以换文方式划定边界,按照一般国际惯例英国尊重约文,由此,中国政府没有否认“1941年线”的法理根据。最终,会议原则上接受“1941年线”。
    1956年10月22日——11月8日,中缅双方在北京进行会谈,缅甸建议中方接受缅甸独立时边界的实际情况,中国答复:“1、北段边界传统习惯线包括麦克马洪线可以接受;2、1941年线有效,3、废除三角地租约,4、中国收回片马、岗房、古浪三个地方。但是,中国同时也要求三段未定边界应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解决。最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到1956年底,中国完成撤军,缅也从片马、岗房、古浪撤军,“但缅甸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195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会议通过上述建议。在同一个月内,吴努在仰光的记者会上表示:“周恩来建议鉴于日前中缅的友好关系,边界问题不应该依靠历史,而在现实基础上全面解决。”“周恩来己经接受了1914年麦克马洪线和佤邦境内的1941年线。”
谈判结果中国吃亏:承认“1941年线”没收回勐卯三角地区,收回片马、古浪、岗房1960年,中缅双方签订了边界条约,解决了中缅边界问题。最终,中国承认“1941年线”并撤军,只收回了南段班洪、班老辖区内“1941年线”分割出来以东的一块地区,大约为189平方公里。在中国没有收回的租借给缅甸的勐卯三角地区,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尖高山以北的一段未定边界,最后只收回原本属于中国的了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区,约为153平方公里。总之,中国收回约342平方公里,失去220平方公里,也就是只收回约122平方公里左右。对于此次边界谈判,学界基本都承认,中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
    国内有意见反对“让步”
    对于此次让步,中国驻缅使馆、云南、军方和中缅边界地区开始时均有意见的。例如,在佤邦未定界地区,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在得知他们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划给缅甸的情况下,要求脱离中缅自行独立,“干部、战士在该地区进行了几年的工作,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加之过去一段时期片面宣传‘佤山是中国领土’、‘佤山不可分割’、‘不能以领土换和平’等等,一旦把‘一九四一年线’以西划给缅甸,大家会感到思想转不过弯来,更不好对群众做工作。”
    中央解释为何要“让步”
    当然中央也明白吃了亏。“1957年3月,周恩来先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在昆明召集的云南省各界和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做了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主要针对一些人认为中央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方针‘吃亏太大’的问题,从解决该问题的目的、国际意义方面,进行了说服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全国各方面在中缅边界问题上的看法。’中央指示云南省委在开展未定界地区的工作时,“不要强调国民党政府签订1941年协定是卖国行为,也不要称1941年协定是卖国协定。否则,不仅不能解释清楚,反而使群众思想更加混乱”。对“1941年线两侧的头人和民众要进行说服和劝导。”(《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 范宏伟,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
    1956年12月,中方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缓和两国关系紧张,同时也争取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边界问题的理解和支持。周恩来在联欢大会上讲话称,为了发展两国边境人民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边境人民应该比缅甸的边境人民做出更大的努力。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主动措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对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一贯信守不渝……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显然,领导要把缅甸问题作为示范效应,力图向世界证明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真实性。正如1957年周恩来所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行动使它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十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解决后它们就放心了。”
    当然,中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冷战时代一大主因是出于反制美国的封锁意图,尽可能保持和平环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如1957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称:“我们的国家自从开国以来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的政策,就是争取世界局势的和缓,争取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我们的邻国和平共处。这个政策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符合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我国政府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时所根据的,也正是这个基本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专题参考:《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范宏伟, 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中缅边界谈判研究》,康超
    历来我国处理边界问题惯常做法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从整体上谋求边界问题的解决,以获取和平的周边环境。正如1960年周恩来与吴努会谈时表示:“关于边界问题,通过多年努力,双方的观点一天天接近了,现在剩下的只是面积大小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确一时把中缅关系推向了顶峰,但蜜月期很短,亲密状态很快就被1962年奈温军人政变所打断。奈温上台后推行的各项政策,令中缅关系波折迭现。再者,中缅之间的“友好”关系,经济利益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边界问题的解决究竟有多大的功劳,有待重新评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1913年英国和西藏所签订的一份西姆拉协议,不是印度政府和中国签订的,所以无效,除非印度还在英国的统治下。 -百家争鸣2012- 给 百家争鸣2012 发送悄悄话 百家争鸣20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5 postreply 08:29:52

印度这个英国海盗养大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英国在南亚利益的天然继承者,英国谋取的利益都要被印度继承。呵呵! -沈成涵- 给 沈成涵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15 postreply 17:45:32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个糊涂帐,民国版图大,可惜可叹! -江西- 给 江西 发送悄悄话 江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4/2015 postreply 01:32: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