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振:《揭秘:中央主动布局推翻香港政改方案的战略考量》

来源: 校园歪脖树 2015-10-08 00:17: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85 bytes)

该文抄录自董博士的新浪博客

 

揭秘:中央主动布局推翻香港政改方案的战略考量

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

(原始出处http://blog.sina.co m.cn/nanyangbook,微信:gudongz)

 

       香港政改方案表决之前,玉振对此颇为关注又深感内心的矛盾。对政改法案在期待和担忧之间徘徊,有深陷围城的纠结。坦率讲,从理性判断看,通过的概率在深圳会谈后是存在的(中央应该没有停止过对泛民中的温和势力的统战拉拢)。泛民也不是铁板一块,尤其占中后泛民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这次立法会表决后公民党创始人的退出就是个明证。对全国人大决议被特区地方议会通过,固然对香港民主进程是一大步。但“占中”运动重新再起的担忧,让人无法置若罔闻。

      香港政改方案被否决的消息传到我的手机上时,我非常吃惊,立即看一下这到底是如何被挡住的,一看更加吃惊:和中央一向高度一致的建制派(除和中央一向若即若离的自由党)33议员居然以集体碰巧缺席的方式,任由泛民派如愿以偿地来否决政改法案。哇塞,香港政治居然还可以这样玩?这次表决,让董某对中央管制香港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自全国人大通过香港政改法案之后,经过“占中”事件的洗礼,香港的政治形势与人大通过法案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和可能的趋势分析如下:

 

1、泛民和学联等有国外背景的机构沆瀣一气,发动上次大规模的持久“占中”运动,标志着这种过去纯粹的舆论争辩和极个别的街头示威正式走向群体性大规模街头对抗。上次持续一个多月的街头运动极大地伤害了香港两个主要中心城区的商业活动。对于在高地价成本下经营本来就很艰困的香港服务业的影响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已经是伤及皮肉。就拿开餐馆的商户来说,如果有一个半月是在“占中”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萧条经过,半年的纯利润就要别指望了。那如果一年来上两次这样的运动,大批香港商户的倒闭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次政改法案如果通过,街头对抗再次卷土重来,那上述的商户倒闭潮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泛民和学联可以自私地罔顾市民利益而去街头乱来,但中央政府和港府则不可能不对香港商业和市民的切身利益深切关注。

 

2、即使这次法案万一通过,这个法案的实施过程也将是布满风险的。泛民中的激进成员在立法会的力量不容小觑,他们借助于外部学联等背景复杂的团体力量,再加上摇摆不定的自由党,未来涉及特首候选人提名和选举过程,将是香港市运的豪赌。搞不好又是没完没了的街头抗争。以去年的“占中”对抗烈度评估,如果法案通过,2017特首选举在全港铺开的同时也意味着泛民的全岛抗争,选举正常进行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按照政改法案2017年特首选举人手一票的方式进行,对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来说,都将成为鸡肋,甚至是发霉的鸡肋。

 

3、经过上次的“占中”折腾,香港市民看清了泛民的嘴脸。如果港府和中央政府没有大的失误,那么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中,泛民派被群体性踢出立法会将是必然的结局。泛民即使有个别过关,也将是立法会里微不足道的极少数,再想掀起大浪已经是难上加难。中央只要继续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以对,泛民党派的式微将是未来十年香港政治不可避免的趋势,到时候,国民教育改革等将会得以通过,假以时日,学联和泛民将类似于“八八学运”领袖那样,逐渐被民众所排斥,香港才真正迎来稳定理性的民主政治时代。全国人大这次的政改法案,在2017年后再付诸表决,也许是更好的安排。至少,2017年不用新政改法案对香港和国家都不会有大的伤害。香港民主化步伐走的慢点,稳一点,要比肯定要摔跟头的跑步更值得选择。

 

     因此,基于董某以上判断,我感性上希望法案通过以打击泛民的嚣张气焰,理性上又期待法案被否。但我欣慰的是,中央审时度势,放水泛民,任由他们去否决中央自己提出的法案,也就是当前最有利于香港的选择了。除非中央出面,港府自身是没有能力独自调动整个建制派的。你很难想象,在立法会主席还是建制派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央的安排,真的会在如此重大的表决中出现这样荒谬的事故。虽然各界对这次法案没通过还在检讨,那不过是按照程序该走的舞步而已。

      让对手否决自己的法案,这可真是一步妙棋。泛民,你们和共产党玩政治,真的稍微嫩了些。因为中国政府是真正为香港利益着想而绝对不期望从中捞到任何特别的好处,香港稳定发展就是对一国两制的最好验证,就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但对泛民和有外国支持的学生团体来说,他们自己是否能够操控香港政治才是他们追求的利益,餐馆老板是否倒闭只能让位给他们那嘹亮的民主口号了。一个不以民众利益为唯一依归的政治力量,不论你们的大脑多么聪明,或多么厉害的大律师,最后也将是政治上蠢货,并无可奈何地被历史所淘汰。

      中央和港府如果借助于这次法案被否将香港民主进程停滞不前的责任一股脑推责给投反对票的泛民阵营,那将是毫不奇怪的,昭示泛民轻松得来的胜利是赢之不伍,而且让泛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大陆环球时报对香港泛民的隆隆炮火中,可以体会毛主席的那句诗的韵味:“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次政改过关失败和“占中”运动,历史将会证明董某的判断:这是香港泛民由盛至衰的拐点,香港民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回归以来第一次系统的政治启蒙教育,为不久的将来香港公民社会的成熟奠定基础。到时,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才算真正获得成功。

     当然,本文“揭秘”是基于逻辑和利害关系驱动的方向做出的判断。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就让当事建制派议员以后去解密吧。笔者对本文的推断充满信心。

      同样有些遗憾的是,这几天一大批学者、知名媒体和大V级网络写手,摆出一副“大战略”的架势,连篇累牍地对香港政改法案被否决而唱衰香港,唱衰中央政府的智慧和在香港的影响力,唱衰港府的威望,大谈什么这是香港走向衰落的开始,是中央政府威信降低的明证,等等。这两天,微信朋友圈中就出现不少关于香港政改被否的分析文章,无一不是如此短视而又自作高明状的腔调,一位叫“占豪”公众号写的此类文章就被清纯的圈友在微信朋友圈转贴多次。我只能说,在互联网时代,学者们或公众人物在网上发东西,还是谨慎些好,否则,会严重误导公众,最终导致亲痛仇快的结果。这几天看那么多人和媒体出丑后,也逼得我董玉振不得不牺牲周末休息来写此文,以正视听。

       最近两年大陆不少学者和写手在拼命唱衰香港,辱骂香港,是知识分子政治人格不够健全的体现。虽然我定居新加坡,但无论何时,我都会从片点的光明中去为香港的稳定发展而摇旗呐喊,这丝毫不说明我缺乏理性的判断,而是当前香港最需要的舆论和精神支持!一个明智的国人或海外华人,必须要把香港主流民意、香港对国家之影响和历史贡献,与那少数人的反陆客反国家行为完全区分开来,而不是受后者的情绪所轻易左右。

       要研究政治大战略,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和眼界,更需要胸怀和格局。如果您缺乏这些要素,还是善用自己的影响力而谨言慎行吧。这岂是谈谈股票操作那么容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