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写给洪秀柱候选人的信

来源: 寻找无罪 2015-08-30 03:08: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897 bytes)

想写给洪秀柱候选人的信

 
 
了解台湾“政治秀”的人,都晓得每当台湾进入选举之时,政治家会变成政客般的因内心得失恐惧,而徘徊在民众与既得利益,在个人与权威之间。
 
因为不论您洪秀柱候选人是否愿意承认或者个人生气——您就是正在跟一群“野狗”竞争
 
看看国民党的内部分裂吧——个人的利益让国民党的党员,或者元老级人物,都【变成了】又像乞丐又像老鼠,整天躲躲闪闪,又跑来跑去的——只为了寻找自己的口味,自己的食物
 
每次台湾选举,如同选美秀。选民与媒体,与政治家,并政治评论就如同选美【比赛】下的裁判嘉宾
 
可是有些政治家想把自己变成美女一同参加比赛。变成了——裁判眼中的【审美对象】
 
搞到最后
 
台湾政坛上原来只有国民党,与其民进党之争的【主流政党】之争
 
往往会演化成“插曲剧情”——多出了像个不懂事的【流氓】,以其中间人士自居,“独立参选”候选人
 
原本的主流党争,让我这个【外行之人】,已经是觉得像场“不争气的闹剧”,很乱——并感慨大人的世界永远像小孩子一样的:霸气,哭闹与心胸狭窄,追求刺激,看重得失
 
从原有的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现象”
 
又莫名其妙的冒出——独立又中间的参选候选人
 
这种【白痴的政治斗争】现象,若不是反映——台湾人多么喜欢“自我分裂”,突现自己那种【自闭症儿童心理】的唯我独尊,高高在上,并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病毒”
 
那就只能够说明——台湾人多数是【中间人】,成为某种政治势力的【傀儡】
 
基督教的神说:人被试探,是被自己的情欲牵引诱惑的。因为人的舌头也能够【点燃】地狱的火
 
我总觉得,台湾的政治其实是背后内幕的有些有钱人的【玩具】
 
所谓的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的斗争,其实可能就像——有庄家【开盘设局】在足球联赛上,看看有谁是押注曼联,又有谁押注老鹰。我们这些【评论人】,就像是个赌徒或被骗的“初牛犊”
 
然而在这混合的政治选情之中,又闹出了李登辉媚日事件
 
让整个台湾政治生态,完全像【从石头蹦出来的野猴子】哈哈。或就像在看一出——无厘头的【唱京剧】
 
宋楚喻的参选,可以看作是——政治上的反动力量
 
而李登辉的闹剧,可看作是——文化上的反动力量
 
两种不同的反动力量,共同点俨然就像个——心灵扭曲的“王朝太监”般的,在中央集权“想”把持王朝政权,又不断【分化】朝野官员
 
又想要统治力量,又搞政治分化——只有“扭曲的”杀人犯才会存在这种超级【自恋】的自我分裂人格
 
再加上李登辉现象,完全暴露台湾内部的“人民”,竟然【已经被分化成】——亲日,亲中,亲美
 
看来台湾人的混乱,是人格分裂的混乱,是各持己见决不让步的混乱
 
就连反课纲运动,也是【被组织的策化】所牵着鼻子走路
 
台湾哪里有自由?有民主?
 
台湾只有被人民与政党“联通”的出卖国家给日本,或美国,或中国
 
那台湾人干脆【设计】一个在台独之外的——日独,美独,中独好了
 
反正台湾人的自相残杀,与让其它国家来【残杀】台湾人,两者之间都是由台湾人自己的——哈日情结或美国情结,或亲中情结——而出卖了自己的【独立性】
 
反正在台湾那里,就只剩下了
分裂,
反XX运动,
闹情绪,
以气势造势“欺压羞辱”人,
以人数代表真理
媒体政治化
寻找靠山“养尊处优”
政治自恋
经济吹嘘
文化神化
争权夺利
 
最近新闻报导了,一个男人因为在肯德基被服务员“请求”收拾餐具,而大厅观众不断向员工【叫嚣】,让过路人拍下视频。反而被那个男人迁怒
 
又有新闻报导,在台南,因为有人在停车站插位子,被后面的车子按喇叭,结果后面车子绕道想要离开停车站之时,反而被插位的车子【特地下车】绕道追上,并拦截而叫嚣。而且还是“老人”叫嚣的
 
又有一则新闻报导,在台北,有个警察拦截无驾照的电单车骑士,却反而【理亏的】骑士大声羞辱警员。更嚣张的是,身边的朋友却把整个过程视频了下来,且还【得意扬扬】post上脸书,以为自己会被网友“按赞”
 
难道台湾人的嚣张【这样野蛮】的吗?
 
难道台湾社会是【流氓社会】??
 
难道台湾人的【狂躁】,既然如此的“心里变态”,又自恋??
 
如果每个台湾人都如此的——嚣张的情绪,变态的乱骂迁怒——那么我就干脆提倡。。。。
 
台湾变成【第二个美国】,施行着可以拿着枪走在大街上保护自己的政策好了——反正面对台湾人永远不可能有信任,与道理——只能用武力保护自己
 
正所谓的——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台湾人只关心选举,关心候选人的言论,只关心李登辉的不忠不义
 
却【从来逃避】质问台湾人自己的情绪道理,是否心胸狭窄,无赖并甚至是——自恋变态
 
★★★有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扭曲野蛮】人性与社会文化★★★
 
如果台湾人,与台湾文化,连这点普通又简单的人性及其常识,都是不认识
 
那么,台湾有没有选举,都是一样的,并且已经【都不重要】了
 
文化的腐败,永远必然导致政治的腐败——因为,每个人都患上了具有人格分裂的【狂妄狂野的】自闭症心理障碍
 
很多有道理的人,是【完全】没有知识与学识的哈哈哈哈
 
所以洪秀柱女士候选人
 
您是否已经洞察到,您既将要面对的乃是一个——情绪腐败的政治,和嚣张腐败的情绪化社会呢?
 
因为当人民都已经【被其它人】在分化着不同的——政治人格时。。。。
 
像洪秀柱您这样“刻苦耐劳”的成熟的政治家,您面对这样的——政治社会的【情绪意识形态】——简直就像是在森林里,“孤零零”的面对不同方向野兽埋伏,或攻击的【书呆子】
 
在这样【不讲理的森林】里,只有狼嚎与哀嚎而已——于是祈求于情,或言之於理,或愤怒,完全是没有用的
 
好人或成熟的人,在森林里,锻炼出来的素质性格中,正直不是正直的逻辑。乃是必须——有谋略与战略的【勇气】
 
好人如果当上了【为民的】政治家的话,他也可能因“软顺”的品质,而把台湾带向“软弱的国家”
 
而且洪秀柱女士丫,难道你还没有发现到——您和蔡英文候选人已经被媒体【炒作】成。。。。
 
台湾政治,历史上第一次很可能由女人领导国家的【标签政治】吗?
 
两个女人,竞选政权或台湾前途的领导权——多么有“押注力”(影响力)丫
 
 
但是,我却同时洞察到——似乎【有内幕】以财富和舆论力量,正在搞一场。。。。。
 
以洪秀柱为【象征】的——贫困人家阶级
 
以及以蔡英文为形象折射的——靠着关系,踩着别人的血与钱爬上高位又【性格懦弱】的——太子党阶级
 
看来很明显
 
台湾这次选举,并不是政治地位或政策不同的【较量】
 
这次台湾的选举,更不是——两个女候选人的【意识形态】之争
 
这次台湾的选举,应该看成其实是——社会上累积已久,怨妇情结也很深的——贫富差距之间的民主斗争
 
如果您洪秀柱候选人在这次台湾的选举中【输了】,或者被国民党所出卖——那么,台湾永远将必然是会加剧【贫富差距】,甚至【贫富悬殊】
 
因为国民党用利益把台湾国家当作白痴一样的【卖国】了
 
因为民进党也把台湾国家,甚至是台湾的【贫富悬殊】也卖掉了——但可能变成了【成为】像李登辉那样自恋性政治人物的——傀儡
 
所以洪秀柱女士,如果你真的是为人民及其将来服务的话——收取您的良善柔顺的道德形象
 
您应该表现出大姐般的勇气,与其知识视野。不要顾及他人的得失与脸色
 
一个为民服务的成熟政治家,应该首先【以策略】拯救社会病毒与其腐败,然后才是展示【为人厚道】的一面——但不是人性与道德上的良好厚道,乃是——有谋略有自我低线的【政治化厚道】
 
反正我们在人生中,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讨好的。这会让我们极大消耗我们的【良善成本】,及其休息与精神还有时间
 
既然这样,请问洪秀柱女士,您对台湾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多少认识呢?以及——是否有勇气,以战略的方式【对付】既得利益的权贵呢?
 
看看我从网络文章上,所转裁关于台湾黑暗势力的社会难题吧!而您洪秀柱是否愿意【大刀阔斧】,而大力施行——政治革命呢?
 
所谓,人不见棺材不流泪——要政治改革,或【政治化厚道】,也是要有一种——对付流氓与流氓文化的【政治厚黑学】
 
养不教,父之过——国不教,党之罪哈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菜市場政治學》血汗經濟崩世代──直面台灣青年過勞死的真相
 
 
作者:菜市場政治學| 2015-05-04 12:51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為《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導讀序
 
 
二○一四年三月,台灣爆發的太陽花學運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為什麼會有這場運動?除了反對兩岸服貿議題本身的政治黑箱之外,許多媒體或輿論將太陽花學運的社會基礎,指向了所謂的「崩世代」困境。
 
崩世代是怎麼產生的?
全球化之下財團更掌控政府政策,
台灣的權貴階級自我複製,
資本外移導致創業與就業困難,
社會流動停滯與青年貧困,
青年世代難以成家生育,
人口老齡化問題。
 
 
大眾傳播媒體對台湾经济的几十年问题的回答方式,激化台灣社會裡愈加嚴重的階級分化與世代對立。
 
台灣掌控資本,與媒體發言權的大資本家與資深管理階層,很容易就讓自己的「屁股決定腦袋」,這些掌權者就是認為年輕世代欠教訓。
 
黑心財團「白手起家」的神話
 
台灣經濟發展,活躍的出口導向中小企業之創業精神是成長的動力之一,然而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是靠低工資剝削工人、汙染環境,甚至是黑心商品發展起來的。
 
一九九○年代,隨著本土勞工人權組織萌芽與環保意識提高,台灣企業主面臨兩種策略選擇──投資於技術升級與創新、或是尋找更脆弱的被剝削者。
 
前者必須克服專業管理的困難、長期投資的風險、甚至企業主本身也要專精於研發工作,
 
而後者則是依賴便宜的生產要素,把自己原先在台灣的生產經驗,到海外重複一次。
 
過去二十年台資的「全球化」就是資本外移到那些能夠提供便宜勞力與土地、仍不在意環境污染的威權國家──通常選擇地理上最接近、又通中文的中國。最近,隨著中國工資上漲,還沒倒閉的台商又遷徙到越南、柬埔寨、印尼。總之,哪裡有便宜的生產要素可供廉價剝削,台商就往哪裡去。
 
許多靠著本土政商關係圈地、搶水、打壓工會的新興財團
 
日月光的汙水排放、
頂新集團的黑心食品、
遠雄集團行賄炒房,
鴻海台北秋葉原以停工威脅台北市政府,花錢在報紙上登廣告叫囂的作為
 
別人的孩子死不完?草莓族與太子黨
 
在發展過程中剝削了台灣一個世代的工人、在中國剝削了一個世代的農民工之後,台灣許多財團已經成為老人統治的龐然巨物。只要觀察一下台資財團的領導層,就可以發現很多六、七十歲以上的戰後第一代企業家,到現在還牢牢把持著權力,自己連上網數據管理的能力都沒有,卻從來不考慮找專業管理者接棒,大多數老皇帝都準備把企業經營權傳給未必有經驗與能力的太子黨。
 
主流媒體一面抬舉權貴太子黨「年輕有為具國際觀」、一面打擊窮困青年世代「躲在舒適圈不敢面對全球化的挑戰」,這明顯是雙重標準,譴責受害者、違反公義又自我矛盾的權貴心態,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
 
青年世代面對經濟崩壞的真實處境究竟為何?這本書所討論的過勞死議題,讓我們看到「崩世代」受害者的真實面貌,他們是打拚的工程師、負責任的保全人員、上大夜班的服務業、關心病患的實習醫師或護士,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好男好女,做事認真負責──有時或許太負責了點,卻在高度剝削的職場中,意外離開人世。這些悲慘的過勞死或新興職災案例,究竟是個案還是全面性的社會問題?
 
剝開洋蔥:台灣職災的真相
 
首先,台灣的職災理賠總件數從一九八○年代的一萬六千件左右,上升到近年來平均接近四萬件,換句話說,相對於一九八○年代,近年來台灣的工作安全,或者說職災風險,似乎在惡化。為什麼?
 
根據災害風險的理論,我們可以將職業災害的風險看成是受僱者「暴露程度」(exposure)與「脆弱程度」(vulnerability)的總和。
 
而所謂的脆弱程度,則是指勞動條件的差異,例如那些比較危險的產業或工作類型,或是工作經驗比較弱的新進人員、非典型就業人員,或是整體社會的工資偏低而迫使員工長期加班、輪班,或是所謂工作貧窮(雖然有一份工作但是工資太低而不足以養家)的人口增加,必須經常兼職打工時,就有可能導致工作疲勞、操作疏忽,或者機器損壞,提高了弱勢工作者的受害風險。
 
台商對外投資導致失業率上升,與人口老化導致許多製造業工人退休等,才是職災件數偶爾減少的主要原因。總之,職災件數惡化主要不是暴露程度造成的。
 
服務業:職災與過勞死的重災區
 
因此,台灣職災總件數上升兩倍多的主要成因,更可能來自勞動者脆弱程度的惡化。在脆弱程度方面,有兩個與職災總件數高度相關的變量值得特別注意,第一個是服務業的就業人口比例。我們經常將服務業想像成低風險的白領或粉領工作,這是個概括性的錯誤。
 
服務業並不是一個清晰的產業分類,國際或國家的統計標準經常調整,有時包括了營造業、甚至水、電、燃氣業,這些產業經常發生重大的工安事故;至於運輸、倉儲、批發、零售、餐飲更是職災的重災區,主要問題包括車禍與機械事故、搬運重物造成的傷害與燒燙傷等等。此外,那些穿著白色制服的行業,像是實習醫師與護理師等,儘管工作與工資較有保障,但由於超時輪班與工作壓力,又經常接觸病菌或毒物,絕對算不上是低風險的行業。最後,警察與消防工作,甚至黑道兼營的八大行業,也經常被列入服務業。
 
隨著台灣的都市化、產業外移與轉型,台灣就業人口中已經有六成屬於服務行業,台灣服務行業的工作現場或企業規模偏小,且管理上較為鬆散,違法超時加班嚴重
 
薪資占GDP比例其實是整體勞動條件的重要指標,受僱者整體勞動條件愈好,對資方的工安要求就愈高、或是可以找到的就業機會愈好而不需待在高風險行業。然而,大約從一九九七年以來,台灣受僱員工經常性報酬占GDP的比率就在下降,從四六%下滑到三八%左右。換句話說,台灣受僱員工的整體勞動條件正在持續下滑,可能是導致職災案件增加的主因之一。
 
一方面,過去三十四年來台灣青年世代失業率大幅提升,二十至二十四歲年齡段的失業率高達一三%以上,是平均失業率的三倍多,年輕人失業率愈高,就愈是降低暴露在職災風險的程度,另一方面,這也說明相對於其他更年長或更資深的就業者,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更容易發生職災。
 
台灣青年就業者所受到的職業訓練不完整,面對工安風險的經驗與保障不足,因此更容易年紀輕輕就遭受職災、導致傷亡,隨著青年世代教育程度與工作權利意識提升,也可能造成他們寧可失業而減少進入相對高風險職場的機率。
 
綜上所述,主流媒體認為台灣年輕世代是「草莓族」、志氣不夠大而影響經濟的看法,根本就倒果為因,台資財團「別人孩子死不完」壓榨年輕人的職場文化,導致偏低的工資、偏高的職災率、偏高的志願性失業率,以及結婚率與生育率大幅下降,才是台灣過去二十年來一連串社會經濟危機的根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