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大跌学到控制不了市场,西方不再信中国专制可破经济规律

来源: 乐观成 2015-08-25 19:29: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518 bytes)
2015年 8月 25日
股民看盘Image copyrightepa
Image caption股民看盘:股价一片大跌

英国各大报章周二(25日)均在头版头条报道中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震荡的“黑色星期一”。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标题是《中国‘黑色星期一’笼罩市场 全球股市出现抛售》。

而《每日电讯报》的新闻标题是《黑色星期一可能导致新的金融危机》。

《独立报》的头条标题则比较简单直接,《市场跳水》,而在新闻摘要中则写道,“中国‘黑色星期一’让全球股市蒙上阴影”。

《卫报》的新闻标题《中国被敦促结束市场动荡》。

此外,英国各大报章今天也纷纷发表社论,分析中国股市暴跌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应加速经济改革

《泰晤士报》的社论以《中国的大跌(Great Fall of China)》为标题。

文章说,中国股市的问题部分是因为中国政府笨拙的市场干预行动。虽然在两周前理智地把人民币汇率调低,但是随后看到人民币明显下滑,却又失去了理性儿进行干预。而中国官方决意控制货币汇率的做法使投资者很难评估中国股市的合理价格。

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央行承诺进一步利用市场力量以及进行架构性改革,但中国政治领导层却把阻止经济增长放缓作为首要任务。

因此,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股市危机的根源是北京意向的不明朗以及中国经济的真实状态。换言之,没有人知道究竟中国的经济状况有多糟糕。

文章称,很明显,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远比预测快的多,但同时表示,造就中国世纪的一些经济基本因素仍然存在,而需要做的是透明。

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必须让市场力量更自由地发挥作用,并且加速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向本地消费型经济转型。

不再盲目相信中国

《卫报》社论的标题是《中国感冒 西方面对的是空药柜》。

 

Image copyrightReuters
Image caption纽约股市昨日下跌588点

 

文章表示,自从促成了股市的泡沫,吸引普通百姓进入股市之后,共产党掌权者对股市崩盘非常担心,因此推出了限制出售股票,并让公营机构入市买股等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让大家松弛了神经,反而出现了新的担心,那就是为什么这些措施是必要到。

文章认为,两周前,中国政府决定调低人民币汇率,虽然官方解释说,这是一个的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的务实措施,但是也有人将此看作是早有预谋行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警告外界中国已经开始动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烧钱,这也引发更多的恐慌,担心中国可能为了扭转经济困境而耗费更多的外汇储备。

文章指出,虽然目前北京肯定并非缺乏应对措施或者财政实力,但世界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盲目信心,认为中国往往秘密行事的政治决策过程最终会带领国家走向更大的繁荣。

文章总结说,周一对于华尔街来说就像过山车,而且股市再次大跌的阴影仍会影响市场。这不光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已经不能再使用2008年曾经使用过的弹药,因为利率和石油价格已经处于降无可降的水平,政府也已债台高筑。

2008年,(西方政府)曾有承诺说,要在更坚实的基础上重建经济,但至今这一承诺并没有兑现,反而在面对来自东方的风暴面前,西方受到的影响比以前更大了。

沉重的经济教训

《泰晤士报》的社论主题是《中国得到了经济学上的沉重教训》。

文章说,中国这次获得了一个传统经济学人早已知道的规律,那就是你不能控制市场,而且经济绝对不会直线发展。其实,那些相信中国特殊的独裁式、政府掌控的资本主义模式会打破传统经济规律的看法一直都是蛊惑人心的。

此外,中国从出口及投资导向的经济过渡到以内部需求为主经济的转型特别困难重重。因此,中国经济放缓的部分远高于增长的部分。

文章还认为,中国政府制造了目前的经济泡沫。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后,中国曾经推出史无前例的刺激经济计划。而在此结束后,又大幅度扩大信贷,其中许多都投入了房地产市场。

随后,当地产市场冷却后,中国政府又助长了股市投资浪潮,而且许多投资者相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投资的金钱最终会由政府包底的。

文章也指出,中国现在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远大于以往,而且对全球的投资情绪和信心的破坏也会比以前大的多。

中国经济放缓有可能导致新兴经济国家出现一连串的债务和货币危机。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要避免再次出现“货币战”,也就是通过货币贬值来提高本身的竞争力。

北京的艰难抉择

《金融时报》的社论则认为,《黑色星期一突出了中国的艰难抉择》。

文章认为,中国对股市动荡最初的反应并不令人信服,包括注资2000亿美元救市,限制出售股票以及指示养老金购买没人要的股票。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文章指出,中国面对的经济挑战是巨大的,一方面,中国正在进行增强内部需求的经济改革导致投资放缓。出口也不再成为中国的救世主。不过,文章认为,中国还是有回旋空间的,至少它更是一个债权国多过债务国。

文章表示,虽然北京方面不需要恐慌,但政府需要想清楚如何刺激内需,而且必须对外公开其结论,因为市场需要对中国经济改革计划有信心。

文章还说,其中不光是中国面对艰难的抉择,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是如此。最新的股市动荡也提醒大家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不应由中央银行来承担保护人们资产价值的责任。西方发达经济近年来可能已经忘记了,但中国公众会开始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新常态的一部分。

(编译:李文/责编:董乐)

————————

 

BBC中文网:中国经济感冒了 世界经济有药吗?

  • 2015年 8月 25日
Image copyrightXinhua
Image caption“投资者对中国过渡的恐慌情有可原。因为对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不够透明,大家宁可多加小心”。

 

“黑色星期一”熬过去了,星期二的中国股市继续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当天收盘再度暴跌7.63%,跌破3000点“心理大关”。

中国华泰证券分析师周林对路透社的一番描述或许可以概括星期二的感觉:“全球投资者形同互相残杀。说是市场灾难并不夸张。恐慌气氛弥漫市场……我看不到政府祭出有意义的干预的迹象。”

目光从中国的股市转向亚洲、欧洲、北美,世界股市都在跟着打摆子。

股市背后

世界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煤炭需求下跌近一半,期货交易、对冲基金都乱了阵脚。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断脖子”的经济高速增长终于慢了下来。

慢下来了,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中国对世界的原材料、市场、资金的胃口萎缩了,世界受得了吗?

周二的英国主要报刊的社论、评论,标题很说明问题:

金融时报:《“黑色星期一”凸现北京的艰难抉择》

每日电讯报:《中国上了一堂教训深刻的经济课》

泰晤士报:《中国大跌落》

分析者有一点共识:中国股市动荡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

分析者仁者见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大幅跌落,对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影响会有多大?

“狼来了”

BBC经济事务主编佩斯顿在他的分析文章中是这样开篇的:“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故事——持续30年,年均10%的国民收入增长...从不名一文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过程,贡献了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5%、全球GDP增长的25%。

中国的经济故事,主线是经济增长速度。

两位数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时,世界经济学家都说“不可持续”。

“不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却保持了20多年。那些把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形容为“断脖子”的经济学家们被称作是在喊“狼来了”。

中国经济高速增张保持了近30年,“狼来了”也跟着喊了近30年。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吗?

“别慌”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今天说:“股市的自我矫正并非罕见,某些股市的泡沫破了,对其它股市造成一些影响,也并非不正常。但基础是牢固的,关键是大家不要太激动”。

阿博特呼吁大家镇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工厂“吃”的原材料,澳大利亚是最大的提供者。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记者会上一边说‘不必天天评论股市动态’,一边忍不住说:‘波动太剧烈,必须注视’。麻生还对中国经济成长减速的原因说:‘几年前起就被说是泡沫,现在确实是在缓慢减速,造成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切实地应对’。”

言下之意,是别慌。但要大家“别慌”的人,往往自己心里在打鼓。

心里打鼓也可以理解。中国褐皮书国际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总裁米勒说:“投资者对中国过渡的恐慌情有可原。因为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不够透明,大家宁可多加小心”。

英国卫报今天的社评标题很值得玩味:《中国打喷嚏了 西方面对空荡荡的药柜》

世界没有第二个“中国经济故事”。分析者们已经在谈论“后中国时代”。

中国经济感冒了吗?是传染性感冒?西方经济有药吗?

问题很多,答案很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