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外一种预测(油价风波)

来源: 寻找无罪 2015-06-30 00:06: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233 bytes)
我的另外一种预测(油价波动)


 
这一次与其说【预测】,我觉得是猜测比较多。因为手头上只有我的理性,与【市场资讯分析】,我找不到——更进一步的真相
 
 
那就是——
1)美元升息时点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市场波动
2)希腊债务违约风险所逐渐形成的【可能确定性】的不确定性风险对其市场大震动的影响,或效应
3)油价从最近的稍微反弹,到近期的【市场不一致预测】上下波动对市场的“恐吓波动”

以上三者是否【其实是有关联性】的呢?——因为时间发生点都是在2003年前后的,即使不是【因为同时性的偶然性】,也是在——战略时点上,是有其“交集重叠”的【筹码方式】
 
想想这样一种人性之中具有的可能阴谋策划——我对你设计阴谋时发生了“意外事件”,打乱了我原本的阴谋计划,但这件意外却是对我有利用价值的,对你反而【加速了】我对你的利用价值。
 
以上就是我所想到的【市场关联性】。尤其是第三点——油价震荡的风险——可能催化,或“催生”了美元走强,与希腊债务风险。而美元与希腊债务之间的关系,即使并不是关联性的(我首先设计一个不考虑的假想命题),也是市场近期风波之中时常考虑的【预测因素】
 
其中一个关键考虑理由是——新闻或市场,每次谈到希腊必须偿还IMF的某某数目债务时,报导只用【美元】来“衡量”希腊债务对市场的风险
 
然后每一次不论希腊债务谈判是对市场有利好因素,或利空效应都是会传出——欧元兑美元的外汇交易的影响性波动
 
先分析油价的市场风波信息
 
6月15日星期一的星洲财经报导了——美国能源资讯局EIA公布了,美国原油库存至6月5日的一周减少了681万桶,减幅大于预期,并预期美国7大页岩油生产公司于7月将较前月减产每日9万1千桶。
 
这则市场信息让我个人觉得非常的奇怪——出于我无法理解。
 
六月初的头一个星期既能报导原油库存的【减产总量】——而且还没有预计到了六月终可能发生的油产量情况——可是对于7月可能的减产量竟然用【每日】来计算
 
为什么呢?如何理解与分析呢?
 
这种市场信息让我总觉得——与其说是报导,与其说是【总结】与预测,倒不如说——更像是在【做会计结算】。


 
是在暗示,叫我们投资者,或经济观察家自己把7月份的31天乘数那9万一千通的【每日会计】吗?

还是用六月第一个星期的681万桶这庞大到“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威慑作用的【统计数据】——叫投资者忽略那七月还没到并且只是【每日结算】的油减产量呢?
 
然后这则报导的下一个段落又说
 
沙地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联酋每月生产速度创下纪录,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较该组织规定的每日3千万上限还多出100万桶,抑制纽约原油近月期货价格涨幅。
 
这种另外的市场消息,好像是安排的【叫我们联想到】——中东石油的增产量,与美国原油的减产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好事是【为了我们而暗示】着美国与中东之间的紧张“竞争关系”
 
不过我的思维(预测)是相反的
 
所谓减产量与增产量对比所形成的油价风险之间的博弈关系,很可能只是美国与中东之间的【市场分配合作】关系:一个黑脸,一个白脸,但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控制美国与中东之间紧张关系的【油价庄家】。——理由是多少我之前文章所写过的以下几点。
 
1) 世界范围内的物质财富已经不是生产问题,既不是在哪国生产的问题,也不是哪国国内生产什么的问题;而是分配问题,既是什么生产环节被分配到哪国生产的问题,也是被生产出来的财富被分配到各国多少的问题,更是各国国内各话语权所属不同阶层被分配多少的问题。
 
我的分析——可能这次的油价从【大宗商品单位变成货币交易单位】,变成一种从【货币交易单位转换成,话语权分配的交易单位】
 
2)
由于美国刻意主导的全球化,美国产业将更加虚拟化(低级制造业和生产链的低利润环节在美国外进行)。因而,金融化的结果就是将美国社会闲余财富驱赶进股市、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否则,只能等待被通胀吞噬。
 
我的分析——油价波动作为争夺市场话语权的【另外一种平台】,其实就是把社会“过剩资本财富”用来增加在股市,债券市场与期货市场上的【话语配额】——就如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內,各成员国的【基金配额】一样
 
但是把市场上的话语权进行分配与博弈般的“交易”,可能就意味着各国也要竭尽全力的——把自己国内通货膨胀率【分配】(用话语权形式的交易)到其它国家之中
 
3)在交易的博弈本质里,信息永远不对称,跟随资金永远处于滞后知晓和永远被刻意误导的状态。。。。。没有风险承担就没有金融业。金融业主要是风险定价,没有风险的暴露,哪来的风险概率,哪来的风险定价?
 
我的分析——各国喜欢在市场话语权之上的【博弈】,其战略意义可能只有一个——用【风险】来稳定金融体糸,也就是,【在风险中为体系定价】,话语权就是定价权

而定价权,或话语权,其实就意味着——必须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
 
4) 市场的本质意义和主力资金
来源: FreeTrader 于 2013-09-23 08:09:52
 
市场的本质意义:
 
主力资金用市场这个平台把该货币存量回收:只要主力资金能在战略上控制局势,钱进了这个游戏,统计上来说,就是主力的了,区别只在于Prey资金所有者上交财富名义所有权的迟早,因为,几乎无人从市场上往外拿钱去交换实物。
 
在市场的总体战略层面,主力资金就是。。。。出$50,认购$90面值的股票(IPO、Private Placement/Secondary Offering/Warrant Discount/Preferred Stock etc.),同时有现金存量$20;大众出$10,(只能在二级市场!)认购面值$10的股票,同时有可再持续进入市场的购买力$5。这创造出一个总市值$100(真正价值为零!)的初始市场。然后,主力资金利用完全的定价权把总市值弄得在$50和$150之间震荡,这期间,主力的面值在$45和$135之间震荡,相应地,大众的面值在$5和$15之间震荡。流动性、面值、现金值、面值可套现程度以及加权成本对不同的资金规模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切手段和目的,比如,Downgrade/Upgrade, News, Company News, 有关市场的“经济分析”,等等,都是为了唯一核心——把真钱-(大众已进入市场的$10和旁边还可入场的$5-)合法地弄到主力手中!
 
我的分析——大国之间博弈的定价权往往把其“主力资金”放入市场中,以购买比自身资金总量高出许多的【市值】,但仅仅是为了“在战略佈局”让市场在某个——区间震荡——之内重新分配【大众的损失】,及【自身的利益】,使“投资者”的收益市值(其实因已经被主力资金所分配,而只有【损失】,因比例上已经减少了),被主力资金【压缩】在非常狭窄的“价格区间震荡”,利用大众的钱【交换】市面上的——货币存量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资金流动性】。
 
按照这种操作方法的【模式】,能以【类比】的方式,“反向推演”油价市场的——幕后可能操作性质
 
如果主力资金出50单位货币,能够购买90单位的市值
 
但大众资金只能出10单位货币,并只能购买【等价单位】的市值——只是多出“可以持续进市场多购5单位货币”的【市场例外条款】
 
那么可设计成这样的“数理模型”工具
1)主力资金与大众资金的比例其实是5:1
 
2)主力资金对比“在市场上能购买的面值”是50:90。经过方程式换算的话——50/90乘以100%,等于55.55555.....%,意味着主力资金能够操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百分之55.56个机率,因比自身的50单位货币,主力资金能【具有多出】55.56%的“定价权”
 
3)主力资金所【托盘】的市场操作资金55.56百分比之机率,加上大众资金【所允许】的市场面值购买力1:1狭窄,形成了一个总市值是100单位货币的【初始市场】——但真正的价值却又“为零”
 
4)可是主力资金又能利用【完全的定价权】把市价“震荡”在50到150的区间价位
 
5)那我可以【预测】,也就是猜想到——这次真的是在猜想,因为我并不知道真相——市场波动到了第三与第四阶段,已经完全进入【定价权的博弈】,再也难以晓得其中市场动向——只有主力资金利用大众资金来操控整个相关市场的【市值】
 
按照以上五点的【类比分析】,我大概会推算出油价市场波动的类似相关意义
 
自从油价下跌以来,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跌破40美元价位,但即使有油价反弹的信息,也是好像没有超过70美元价位
 
那么我可以设计出,油价40到70的区间价位震荡,其实就反映了油价的波动已经进入到刚才我所分析的第三,与第四阶段了——油价不再是市场价格了,【油价就是博弈】
 
因为之前50到150单位货币的区间震荡,其初始市场的【总市值】却只有100单位货币——但其真正市场价值又【为零】
 
那我可以【反演推测】,油价40到70美元的区间价位震荡,其初始市场的“总市值”只是55美元
 
P/S:因为,之前50到150的区间价位震荡,两个相加除以2,刚好是100单位,然后我【套用】在油价市场波动上
 
然而初始市场的总市值,其价值仍为零——那么油价市场可能的55美元初始市值【也是为零价值】——因为当市场变成主力资金的“博弈”之时,总市值也是没价值的
 
这样说来——油价波动不是为了市场价值,更不用说是为了【市场价格】——连我刚才说的【市场分配】的战略分佈,可能也是要加以重新反思了
 
于是,油价波动完全变成了——风险的博弈。正如之前我所转载的——金融业主要是风险定价,没有风险的暴露,哪来的风险概率,哪来的风险定价?
 
看来市场传出来的信息,诸如什么石油战争,价格战,甚至所谓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之间的博弈等等等,其实也许是——主力资金为自身的【定价权收益】,挑起市场价位的风险,却企图用“战争”来分散大众对风险的【真实认识】——都转载说在交易的博弈本质里,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我衍生多一句)因为交易所交易的不再是【价位】本身了,因【交易】本身才是所交易的博弈格式
 
另外一方面,由于沒有价值的初始市场总市值,是其主力资金50单位货币,利用定价权,加上大众资金所创造出的,在某【区间震荡】的市值(所谓的,市场的购买力),并且是主力资金用其自身的50单位货币,【操作】大众资金的10单位货币,是5:1
 
那么,我所设想(计算)的55美元总市值的,油价市场的初始市场,可【反向推算】出——油价市场中55美元里面,大众资金可能佔据了55除以1/5,等于11个单位货币。那主力资金所【出资】的资金可能就是——剩余的44个单位货币了的——但又是主力的,非【剩余的】
 
可是我又想到,之前例子中那个总市值100单位货币,是主力资金50单位货币在【被炒作之前】的一半——并且大众资金是“被利用的”——那么,总市值55美元的初始油价市场,其真正的【主力资金】只有55÷2=27.5美元罢了
 
那么猜想,其中的大众资金就可能剩余的55减27.5=27.5——这又与其大众资金与主力资金【在市场上】的比例5:1,完全【不对称的】——可是刚才又转载说在交易的博弈本质里,信息永远不对称的?!
 
后来又想到了,100单位货币的初始市场,也许是50单位货币所能认购的90单位货币【面值】,比五十块钱增加了(90/50 X 100%)180%
 
可是在一开始的演算中,我为主力资金的【认购面值】所计算出的50除以90乘以100%,得出的是55.555。。。。%
 
两种换算,并且是两种不同的换算,哪一个才是——关于主力资金在市场【区间震荡】操作之中的真实资金概况呢?
 
不过我觉得,可以利用主力资金所操作的【区间震荡】——反向地对于主力资金所“出资”的钱,也为其资金设置一个【猜想的区间流动幅度】
 
那么,初始油价55美元的180%之中多出来的80%,得出了40美元主力资金
 
如果其中的换算是55.556%,那么油价初始市场的主力资金,就是55除以55.556%得出30.5558美元
 
加上刚才的5:1得出的44美元,以及说是总市值的一半得出的27.5美元
 
可以设计主力资金在油价市场中所出资的【博弈钱】的——猜想的区间流动幅度,可能是从最低27.5或者30.56美元扩展至44美元【不等】
 
而剩下的【油价震荡】的所谓“大众资金”,就由——对冲基金,或机构投资者来【帮忙主力资金】一起在市场上“炒作”。证明以上叙事的,是以下的一篇关于油价前几年为何会上涨的文章。里面就是提到了从事油价交易的【三方】,以及意外地表示【国际油价是间接定价的】
 
誰掌控了石油價格的上漲?
 
■史芳 姜英梅
 
  國際石油市場流通的現貨原油價格。。。。供求雙方在簽訂供貨合同時,通常隻是確定某種計價公式,計價公式中的基准價格一般與石油期貨市場上的石油價格直接相連。可以說,國際油價是間接定價方式(这才是我所看重的【意外的重点】),期貨價格最終擺布了現貨價格。油價形成的這種特殊機制,決定了石油價格大幅度波動的關鍵因素來自於期貨投機的影響。
 
  金融化的石油市場與國際上的股票、債券、外匯市場相比,規模要小得多,價格自然更易受到投資資本的操縱。。。。。正由於美元持續疲軟,大量投機基金由資金和外匯市場轉向石油期貨市場,投機炒作行為加劇。。。。。
 
  石油期貨產生自1978年的發展中,。。。。。發展成為全球期貨市場中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新加坡交易所(SGX)、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是目前世界石油期貨交易的中心,他們的交易價格直接影響了世界石油的價格。據稱,產自英國北海的布倫特原油隻佔世界總產量的0.4%,但以它命名的石油期貨交易卻決定著全球60%的石油價格。而新加坡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也在東亞的石油價格中有著不容小視的影響力。
 
  目前從事原油期貨或其他能源產品交易的主要有三方。一是能源生產商和能源用戶,這部分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以最好的價格出售或購買能源,購買方最終將使用這些能源產品。二是機構投資者,譬如對沖基金,這種機構進入市場的目標也很明顯,主要是從油價的漲落中獲得投機利潤。三是大量中小投資者,他們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從能源投資中獲得收益。
 
  在這一輪原油價格的上漲中,從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名單上,我們看到了巴克萊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荷蘭銀行等熟悉的名字,也正是他們推動了本次石油價格的上漲。此外,還有200多隻對沖基金的涌入。
 
如果以前美元疲软,使【投机基金】转向石油期货市场进行炒作,导致了油价上涨
 
那么。看看现在美元与油价之间的关系——美元强势,与油价猛跌——这不是与【美元疲软,油价就上涨】这种“相反操作的”正关联性的历史重演吗?如同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联性】一样
 
只要我们联想到【平常市场操作】中的某种原理形式或原则性就能够更加明白——“美元与油价”相反操作的【正】关联性

在市场中,有这样一种【操作】——公司A定期付给公司B浮动利率LIBOR,收到公司B付的定期利率5%;公司B定期付给公司A定期利率5%,收到公司A付的浮动利率LIBOR——掉期交易中的负债转换(liability driven)等同于一方将定期支付固定利率的负债转换成支付浮动利率的负债,另一方将定期支付浮动利率的负债转换成支付固定利率的负债,负债的Nominal Principal是一定的。
 
由于金融市场的多元需求,掉期交易在不停的发展。公司的不同规模以及不同需求使得公司在借贷方面的情况不同。很多机构或者公司由于有很好的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所以可以以很低的固定利率获得贷款;很多公司由于信用评级不是很好,但是这些公司可以很好的短期通过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以及银行信用额度(bank line of credit)等来以浮动利率借贷。两个不同的公司由于各自在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有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形成了利率掉期交易的条件。这时候,金融机构的加入为掉期交易调供了互利的平台,同时金融机构在质量差额(quality spread)里获取利润。
 
从以上资讯或知识,我大概猜想到美元与油价的关系【正好对应着】作为金融意义的——多元需求。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理或推测出,美元市场与油价市场之间其实有一个【共同市场】,该市场实质是在用——某种类似利率掉期交易的投机类型——把美元的定期利率,与其油价(被化作了)的浮动利率的幕后操作方式,进行了【市场对冲的】功能性博弈
 
这种博弈的“宗旨”,很可能是要借用利率掉期交易,【搅动】美元与其油价之间原有的格局,从而把汇率市场的“汇率效益”用来改变能源市场的【期货格局】——在市场原理中,改变期货模式,就是改革交易的类型与其格局
 
而刚刚好,电子商务发展又是与——网络与金融【整合】的趋势有平行的“凑巧关系”——被市场评论为引导全球经济成长与转型的新动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