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整理的国际关系观感下半部

来源: 寻找无罪 2015-06-14 01:06: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960 bytes)
我最近整理的国际关系观感(下半部)
 
以前我看星洲财经报纸,总是相信如下【陈述模式】的报导——例如
 
1)联储局官员一直坚称,利率前景取决于经济数据的发展状况
 
2)美国和日本之间爆发货币战争的可能性不断上升
 
3)页岩油开发,推动美国9月石油产量达到1968年以来最高
 
P/S:那时我忘记了读这新闻,日期却是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的,已过时很久了,既然还相信前天周四的油价下跌,并且跌至4年来最低,还以美国9月石油产量“激增”为市场依据???哈哈哈哈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成长预测
 
5)6月以来油价已暴跌40%,但是铁矿砂,黄金,白银,与白金价格同步走跌,糖,棉花与黄豆的行情也下跌——显示总体经济因素发挥了影响
 
6)由于(中国)国际贸易的扩张与外汇管制的放松,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汇率,与利率冲击
 
之前刚刚接触财经新闻,并作剪报时,总是根据【以上现呈的资讯】而进行我如下的笔记——以后面三点来自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的星洲财经,所“结论”的分析笔记,为例征——
 
油价与WTI期货有关系
 
但WTI期货,是美国的一个页岩油
 
却在亚洲盘中【波动】
 
沙地阿拉伯降价,对油价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经济预测的【同时】,沙地阿拉伯就调低了十一月石油出口价格
 
后来由于上半部文章第二段所提过的【新闻两种说法相互矛盾】这种思想挫折经历——如今我反而更注重财经新闻中,那种显明直接间接或有形无形的【人为操作意义】,就例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下调”
 
联储局官员的“坚称”
 
联储局【以数据的发展】与其利率前景作为“控制指引”
 
市场报告的油价【继续下滑】暗示模式
 
十月份报告美国九月的石油【产量】显示达1986年来的“最高”意义
 
而刚才说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汇率与利率冲击——这话其实是,由端银集团驻香港的亚洲银行研究主管,史提芬安德鲁【所表示】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语言是一种控制形态——而不是一种逻辑,或规则或标准
 
因为语言【在世界中】,是关系的传导——如同价格的传导机制——而充满“不可完全解释性”
 
很多人也不知道(也许因为潜意识不愿面对或承认),自己所相信的专家或顾问,也会欺骗我们——人类总是“自欺欺人”,这也是一种【关系的传导】哈哈
 
但奇怪的是——世上有很多财经专家的,为什么这期只问这个专家不问那个专家呢?有时候,为什么有些财经新闻只【访问】一两个专家或分析员,但有些消息却记录了十几个专家
 
据我【统计】——专家,分析员或者分析师,投资者预测,这些字眼是出现最高概率的
 
但,经济学家,某某区域研究主管或某个集团的经理,主任,顾问等身份,出现的概率只是【重要评论的偶然发生】
 
这背后的【市场含义】,让我“暗笑”
 
而且后者对于前者的影响,我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在舞台前带动观众(其实倒像【在观测/观察】)而一个却是在后舞为“前戏”注入策划
 
从此以后,当我看到市场消息传播说,美联储局升息计划令美元升值了——我会多问多分析到,难道最近美元强势的动向,不是美元升值吗?
 
或者看到新闻评论说,abcde的因素导致大马经济的固定资产回酬走低,外资从去年开始撤离马股——我却【反转过来】,分析到,是外资从去年开始由固定资产回酬之下【撤离】,使马股的波动【牵引或牵制】了,诸如原产品无上扬的动力,消费谨慎,出口放缓
 
于是,我每次看财经新闻,都开始专注以下的【字眼】
1)经济成长的下调
2)某季度经济报告“经过季节调整”后达到某个百分比
3)市场预测与分析师预测,或经济专家预测,两者之间的差距
4)增幅或经济数据【逊于】预期
5)相关市场/投资研究机构的信念或表示,或【指出】,认为等等
6)主要上市公司的“数据表现”方式及其可能存在着的——投资操纵
7)最后可能比较重要就是——资本流动被什么力量或预测的走向
 
之前我讨论过的,对冲策略对市场价位的【引导】,以及举例的美元炒作,油价波动——这些观点或论据我都是用了以上的【方法】,毕竟我也经历过——思想挫折的觉醒经验啊。
 
如果要加深,关于美元或油价【被对冲策略】的基金作用,给予通货膨胀或通缩的“内在牵连”,我们就要必须理解,例如油价操作技巧及其相关的市场【内幕】
 
2015年02月12日一个网站【原油网】发表了《 现货原油短线操作技巧 》,称目前现货原油,已经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产品,受到投资,但眼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幅度的逐渐加大,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更高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做短线投资的。
 
这篇文章讲述了许多“操作技巧”,我只【选取】对油价市场波动的背后操纵可能存在“骗术”的【论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5.利用技术指标:市场的各种技术指标数不胜数,至少有一千以上,它们各有侧重,投资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熟悉其中几种便可。常用的技术指标有KDJ、RSI等。一般而言,K值在低位(20%左右)2次上穿D值时,是较佳的买入时机;在高位(80%以上)2次下穿D值时,形成死叉,是较佳的卖出时机。RSI指标在0-20时,黄金处于超卖,可建仓;在80-100时属超买,可平仓。
 
值得指出的是,技术指标最大的不足是滞后性,用它作唯一的参照标准往往会带来较大误差。许多强势,指标高位钝化,但油价仍继续飙升;许多弱势,指标已处低位,但油价仍阴跌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而且庄家利用技术指标,往往进货时指标做得一塌糊涂,出货时指标近乎完美,利用指标进行骗线几乎是庄家通用的做市手法,因此,在应用技术指标时,一定要综合各方面情况尤其是量价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7.利用图形: 短线操作,除了应高度重视成交量外,还应留意图形的变化。有几种图形值得高度关注:W底、头肩底。圆弧底、平台、上升通道等。W底、头肩底、圆弧底放量突破颈线位时,应是买入时机。这里有两点必须高度注意,
 
一是必须放量突破方为有效突破。没有成交量配合的突破是假突破,油价往往会迅速回归启动位。
 
二是在低价位的突破可靠性更高,高位放量突破很可能是庄家营造的"多头陷附",引诱散户跟风,从而达到出货目的。
 
许多时候,突破颈线位时,往往有个回抽确认,这时也可作为建仓良机;油价平台整理,波幅越来越小,特别是低位连收几根十字星或几根小阳线时,油价往往会选择向上突破;采取上升通道的原油,可在油价触及下轨时买入,特别是下轨是十日、二十日均线时,在油价触及上轨时卖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以上投资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市场风险的波动的“暗流”,那就是——价位的操纵与其投入,就是对【货币本身的炒作】,而货币的被炒作,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涟漪推广。
 
其实早在《应当把美元霸权,与美国政治外交,区分开来 》文章中我就提过了——
 
欧洲中行的量化宽松是为【刺激】亚洲市场的通货膨胀,以便使那些靠向欧美市场【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东盟”,因能够继续【维持】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或者贷款,来刺激欧美市场的通胀,使全球金融体糸之间,在欧美所倡导的【国际合作互利】框架下,亚洲与西方有着——利益双赢共同体——所谓的,有钱先想到我需要后再大家一起赚一起抢一起合作。
 
也就是说,亚洲的通货膨胀是欧美的【资本输入】,是一种战略,为的是让亚洲市场透过“双边贸易协议的”【资本输出】帮助欧美市场“通货膨胀”
 
资本与货币,从来不是两种概念的,所以资本流动与货币供应量/链也从来不是两种不同意义,或形式
 
资本,是工业化的【转换代名词】
货币,却是金融业的【政策】
两个【合作】,岂不就是那——金融资本——的改头换面的【市场包装】了吗?
 
以上最后两段话,是我这两篇国际关系系列分析——最想让你们注意并继续【深化思考】的“视觉重心”
 
我们很多时候把通货膨胀当作货币政策所要【解决】的“对象”,却忘了可能货币政策才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前提。
 
因为市场最近传导的【资讯】常让我觉得,或者发现,关于通货膨胀的【叙事规格】常常与汇率,或与量化宽松措施,甚至与债券市场的风波,总是【相互挂钩】的
 
后来我想到,经济全球化这本书曾让我认识到——当今金融体系的通货膨胀,是从1920多年代那种【战后的战争金融遗产就是通货膨胀】的历史效应,持续“波动”至今。那时候国际关系的发展策略,多少是首先在于德国战争赔款的议题上,然后才是发展成诸如布雷顿森林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世界银行的成立或运作发展等等的国际合作机构化的【进程】
 
那时虽各国都好像忙着跟随凯思斯的【战后欧洲重建计划】,忙着去解决战后的国际关系,金融合作或甚至通货膨胀严重问题
 
但历史的核心真谛却是——由于两次世界的各国所投入(投资)的战争资金,导致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从而才有所谓的——通货膨胀金融遗产问题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如同“鸡和蛋的问题”哈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才有汇率与货币政策的【相关物】
 
但我们必须强调注意的是——就是因国际关系【非常在意】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或总是“抓住”财政预算赤字的【合理性】——所以才把通货膨胀率,成为“影响市场波动”的考量因素。正如《经济全球化》就提醒我到——
 
“特别是从30年代以来,投资都是在国家控制下进行。一旦为了使经济走上正轨而必要进行投资时,国家的支出就必定增加。通货膨胀成为了【结构性】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的产物,这种产物导致了预算赤字和贷款的扩大。人们认为对社会进行强制干预是错误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崩溃危险是稳定的代价”
 
类似以上这种言论,或者观点的,就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所写的【没人理解负债】这篇文章,在2015年2月17日星期二的星洲财经。里面强调了——整个世界经济是【自己欠自己的钱】,所以当国际关系忙着去“解决”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债务风险】时, 如果所有人都同时大幅削减支出,世界各地收入都会下降,“因为我的支出是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也是我的收入”
 
克鲁曼说,“举债的家庭往往让自己变得更穷,所以对整个国家的负债的话,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不是。负债的家庭是欠别人的钱;但整个世界经济是自己欠自己的钱。的确国家可以向其它国家借钱,但美国其实自2008年以来从别的国家借的钱更少了,而欧洲则是一个净贷出地区,【它的贷款流向了世界各地】”
 
P/S:不过我发现文中的一个【矛盾的】——既然各国政府都在【削减】政府支出,那么流向各大市场的量化宽松下的“贷款意义”是什么呢?以及,为何还有【欧洲贷款】流向世界各地呢(欧洲也是在削减支出啊?!)??还有,这些贷款到底【流向了哪里】?
 
我从以上的【类比】,能察觉到,如果经济全球化所强调的政府为了经济正轨,而在投资上【增加支出】,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这样的结构性政治力量,——那么,所谓通货膨胀其实就是建立在政府支出上的【债务问题】这个无形关键
 
可以说——政府的支出,就是政府的债务累积。因为所谓“您的支出是我的收入,我的支出是你的收入”这话的深层含义就是。。。。。
 
“我”(政府)为赚得“您(们)”(人民或企业)的钱,我必须【倒贴】一些例如在基础建设上的“投资钱”(支出的成本),才能【吸引】各种投资者的前来,——帮助我填满由于【我的付出】造成的债务累积风险——所谓的“财政预算赤字”
 
而“您(们)”为了也是必须赢得我的投资效益,您也必须【拿出相关的资本诚意】,诸如投资计划书或者将来得了回酬率之后如何在我工程上【进行财富分配】——所以你们的分配,例如贸易配额,或关税收费机制等等,也是你们的【债务风险】——因为也许你在我的工程项目上“赚不了多少钱”,即使您开出很好的优惠条件,那个【愿支出的条件】也是你的“成本负担”
 
就正如我们人民所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既是我们劳苦工作之后的获利,但也是我们的【支出】(债务)一样
 
也就是说,我们常说,或听人说的【相互依赖的各国经济关系】这意识形态,也是见证了一种经济学讽刺——通货膨胀,既见证国家经济成长的镜子,也是导致了国家债务风险累积的【影子】——哪里有镜子就有影子。但,都是【人】的形体
 
我刚才所引述的经济全球化的论述段落,其实是描述战争时期的经验发展了一种经济理论,这理论阐述了原料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忍受自己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灾难与痛苦——由于战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了当时市场对于国际经济被认为是——导致工业生产部门失去竞争力的“代名词”。
 
当时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创立一种价格机制来保卫自己的贸易政策。因为当时有这样一种发展理论说——要发展,就必须彻底的减少农业和消费品生产领域,有别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结构,从而要求促进与提倡,取代进口产品的政策。绝大部分的发展策略都赋予了国家,在克服障碍,和规划成长方面的领导角色——当时发展中国家所谓的发展观点,是一个新兴独立的,寻求摆脱殖民统治的经济依赖的一种发展策略。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经济战略,以配合【特殊的政治地位】,创造物质基础摆脱经济上的依赖和满足公民们的新要求以及期待——探索的结果往往就是与世界经济【局部的相分离】
 
但实际上这种发展理论,严格来讲是城市精英们的【政治无意识】,因为他们反对外汇与贸易的自由化,并且对农业充满了偏见,把农业当做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偏见的社会效应就产生了城市利益集团的产生,然后集团就拥有了政治影响力,结果却反过来强调国家的作用。而当时城市利益集团所反对的理由,却刚好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市场问题】,就例如当时的资本紧缺,或原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以及政治方面恐惧外来的影响和控制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限制进口的策略,其实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保卫政治独立的基础——而我们人民日常用品的价格差距日益恶化的论调,我们所谓的物价不断上涨影响了人民的收入的论调,为限制进口政策,以及出口悲观论,提供了精神粮食。
 
刚才我说摘录的经济全球化的段落是来自于这样的论述背景。经济学上的一般论调都强调,平衡的经济发展是来自于价格信号,作为投资决策基础的。但是当时原料价格大幅度的波动造成了出口货物价格的下跌,影响了国际收支的问题,也产生了贸易赤字和逆差。当时发展中国家却施行了【适应计划】这种决策,政府一直用工业补贴的方式来抵消政治上强大生产者的损失。但是随着工业補贴的价格不断抬高,边缘工业就开始受贷款限制之苦,汇率就下跌,所有的一切都殃及到强大的集团,然后这些集团就起来反对金融稳定的目标
 
也就是说,这些政治上强大生产者的利益集团总是防止出口货物价格的下跌影响自己的国际收支问题,所以宁可让自己的货物价格在市场上原料价格大幅度的波动下,不断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进行工业補贴,这就造成了以利益集团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项目,形成了城市中心,为的是大力地吸取农村的劳动力,以形成新的商人和工人的【社会地位】——其实是为了巩固城市利益集团本身的政治地位,所计划或者策划出来的商人—工人的联盟地位——从而迫使政府对他们的特殊利益做进一步的妥协与让步。
 
而围绕这【政治私心】的决策行动力,就是推行进口代替的政策,还有另外一种观点的“补助强化”,就是贸易条件对农业不利的扭曲,产生上了一个强大而收入丰厚的劳工阶级,也因此唤起对工业化的巨大的性质,但是这种工业化是以取代进口为特点的——所以,常常在政治上指责,本国的货币常常被过高估值,减少了农业出口的收益,造成专门为某些社会集团进口的货物廉价——而这种的【集团型的论述策略】,造成这样的政治影响力量,——汇率也就变成了强制实行社会变化的手段。但更导致了农业产品更加受到打击,而城市消费者却得到更多的实际补贴——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更加贫困化,收入及贫富差距更广更大。
 
所以从经济全球化这本书之中我所看到的一个根深层的政策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通货膨胀,债务风险,政府支出,工业补贴,预算赤字,政府贷款扩大,进口代替的政策,贸易赤字,所有这一切我们在新闻/市场听到的【政策论述】,其实都是相互说明相互指出相互显露的。我们常说的经济相互依赖,其实就点住了相关通货膨胀的以上问题的【环环相扣性】
 
因为经济成长和经济生产,都是以一个【循环互动】作为相互依赖的。所以,国家债务风险的问题,其实就是国际关系通货膨胀的循环反复问题,因为当收入及贫富差距加大的时候,严格来讲,就是国家贷款不断扩大,所造成的债务堆积问题所形成的,通货膨胀漩涡陷阱。——物价,就是被有债务风险的集团,在股市债券与汇率上进行的【政策操作】或【买卖炒作】
 
这样更深刻明白——因为我的支出是您的收入,您的支出也是我的收入——这句话的【市场阴谋论】哈哈
 
所以一开始,我这篇文章就提到过了——市场【本身】就是买卖的,或者,市场本身就是【被人买卖的】。市场的一切都可以买卖交易的,就像美国联储局关于升息讨论甚至升息时机,以及其相关的市场讯号或市场预测,这些都可以“被人押注”的。。。。。不纯粹是为大宗商品,货币,期货,石油价格,或外汇等等市场【服务】了。可能就连通货膨胀,财政紧缩政策或通缩风险,都也许可能变成另一种交易行为,甚至交易模式
 
所以当时我读到经济全球化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做了如下的笔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为了防止国际收支问题。。。。
 
1)国家施行避免货币贬值的政策,为的就是配合集团本身的进口代替政策的【工业補贴诉求】
 
2)原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许就是为了防止甚至阻止重要出口商品的价格下跌
 
3)为了阻止货币贬值,国家的政策只能【放手】原料价格在市场上的波动——为的就是衡量重要出口商品的价格调整
 
4)也许——为了让本国的工业生产【适应】初级产品价格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家的政策就只能让不同的生产范畴,使用不同的汇率——这就是国家对贸易活动,所要实施的许可证制度的核心原因
 
5)分离汇率制度,也许就是让国家及其大工业生产政策对于限制进口策略的【相互关系】——为的就是让国家不断促进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你们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部分成员国都是实践了【分离汇率制度】吗?
 
你们还记得之前我说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代替政策刚好遇上了当时的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资本紧缩吗?
 
你门还记得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政策探索,及其相应的政治地位而创立了一种价格结构吗?
 
我的笔记所结论的,就是根据以上所有的【经济知识】形成的“推理”
 
它再次让我看到通货膨胀率,从来就不是一种货币政策的问题,而是也许政府支出的问题,或分离汇率制度的问题,或者处于由于政治上强大生产者的进口代替政策问题
 
甚至通货膨胀得以产生的原因来自于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那种经济理论来自于战争经验,对于所谓的原料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忍受自己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灾难与痛苦的【政治阐释】及其相关的【理论效应辅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