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诸夏异说 -- 和老生交流,这篇网文的论点有道理吗?

来源: 长城万里长 2014-12-23 20:34: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09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长城万里长 ] 在 2015-01-07 08:54:4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夏族、夏朝、大夏及西夏:诸夏异说

 

 

夏朝传说是大禹所建。但国际史学界并不承认这个王朝存在,包括国内的一些专家也对该朝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其基本理由是除尚书和史记有所记载外,商代出土的和甲骨和铭文上并没有对此王朝的任何记载。这两个王朝前后相因,然在商朝的文字记录中却无夏之踪影,这不是很奇怪吗?

 

然则,夏朝是否真的不存在?绝大对数东亚史学家对此均予言辞否定,但又找不出夏朝存在的任何可信证据。原因是汉人至今言之凿凿,称自己为华夏子孙。如果,夏朝真的不存在,为何后来的汉人自称为夏人。直接原因是周朝之人,自称夏人嫡系后裔,而据诗经记载周人很自豪的宣称“赫赫我祖,来自昆仑”。这就是说夏人也必然是来自西域。而,史书记载,大禹西羌之人也。后人穿凿附会,说大禹出自四川,实在是大谬。

 

实际上,古之西羌,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泛指中原农耕文明以西,以放羊游牧为生的所有部落的地域概念,与今天的羌族同祖不同族。今天的羌族,系氐族之后,秦称西戎,汉称月氏(小月氏),五胡乱华时自称氐族,氐者氏也,氏者,月氏也。月氏,音读作“又支”。

 

大禹之族来自古羌,并非是今天的羌族,而应当是古代甘肃、新疆、四川一带,即古之西域民族的泛称,而藏、羌民族的直接祖先属于后古羌。西域之白种人即征服印度之雅利安人,本来自伊朗高原,属两河流域文明。而直至明朝之前,西域西至伊朗、北至高加索完全是白色人种,这就是欧美雅利安人的祖居地,今天的欧罗巴种,人类学亦称高加索种,即是源于此。这就是说,夏人也必然是白色人种赛种属,说吐火罗语,但无文字。所以后来的赛种人,在汉代时就已经不知道和中原的联系了。不但如此,就连同出西羌的炎帝,也应该是赛种白人。

 

早在民国时期的1921年,这种观点就被西方学者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遗址提出,因为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与近东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一脉相承。但不幸的,基于先验的民族主义的偏见,这种观点很快被中国的史学家们攻击否定。原因是,黄色的中国人决不允许其祖先是白种人,如果有人坚持是,那么他就变成了洋奴而被攻击。中国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承认现代中国人是北京猿人的后代。2001年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与北京猿人无血缘关系,而是起源于非洲东部。这种观点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民族主义史学家的谬误,一方面又十分可笑的证明了一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考古事实: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对澄清中国人祖先是什么人种毫无用处。站在历史主义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人的祖先之炎黄分支最有可能是说吐火罗语的赛种雅利安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人们将很难解释如下历史悬疑:

第一,如果承认夏朝存在,则为何不见于商朝文献。

第二,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何见到,赛种人自称为大夏。而史学界业已达成共识的是,彼之大夏,原出中国西北。它与夏朝有什么关系?为何宋代西羌拓跋氏在甘肃一带建国号大夏。

第三,原产两河流域的小麦,为何先秦时代就引入了中国。

第四,中国上古时代为什么很早就有了战车,而其形制与两河流域一般无二。

第五,根据三国志记载,夏侯氏之后曹操、曹彰为什么有欧罗巴人种特点。就连孙权亦复如此种。

第六,先秦时代,山东地区的莱国为什么是白种人,莱国姜姓,而齐国也是姜姓,现代DNA检测证明齐国贵族墓中不少是欧罗巴人种,这与姜姓的炎帝,有什么关系?姜与羌在古代本一个字,这又说明了什么?同时,神秘的中山国也是白人国家,这又是为什么?另外,盱观今世世界各民族中,文化优越感最强烈的一个是雅利安人后裔,一个是炎黄后裔,难道这二者之间没有某种关联吗?

第七,上古汉语的人名及关于数字为何类似西方西方语言的音译,中国人的天干地支为何两河流域也有?

第八,古汉语为何其语法与西方语言和阿尔泰语系如此接近,而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

第九,三星堆文明为何与今天的中国人完全不同,不但人种呈现白种特种,且其出土的黄金权杖完全和两河流域的古国相同。三星堆人有 “独目”崇拜的文化特点。蜀国的“蜀”本即独目,中国上古神话“封神”之中的“二郎神”也是独目,二者是否有关联?

第十,中国魏晋之前的古文之中,常常有“黄发垂髫”之说,魏晋时代中国是否有白人,“黄发”是否指一种混血?魏晋之后再难查到这一说法,这又是为什么?

这十个问题是至今中国史学界不敢也无法解释的,偶有触及也是含糊其辞,或有意规避。

实际上,上述十个问题对于诸多历史悬疑的概括还不完整,汉语里边其实有很多词汇与西方词汇发音大致相同,这一点也应引起重视。

 

那么有什么法子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解决历史悬案。这个问题的解决,仅仅靠考古学是不行的,应该主要依靠人类学、语言学及现代DNA检测技术才行。而中国学者恰恰是大多利用考古学知识将夏文明起源联系到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或许是夏王朝的活动地域,但绝不是其起源,混同这两点,将是及其荒谬和迂腐的。

实际上,夏商之争可以认为是为争夺中原霸权的夏夷之争。参考各种历史文献,我们说,历史的真相可能是夏夷两族人种相似但又有根本区别。炎黄及夏族是白种雅利安赛种人,上古时代他们的文明高于南方蚩尤部族的三苗、九黎,而东夷则与之接近或略低。据笔者推测,东夷应为更早的夷夏混血种人,更早的东夷或许是黄种,但在夏朝时代已是黄白混血种人,似今天的新疆人种。远古遗留下来的壁画显示,夏夷均崇拜太阳神。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人太阳神崇拜的影子,一方又暗示我们中国远祖“人定胜天”精神、崇拜太阳的信仰与欧洲及近东的古希腊方国的文明何其相似也!

 

说阿尔泰语的通古斯民族直系祖先东夷人的文明应当高于三苗、九黎。但在聚落人数上,炎黄、东夷均不如蚩尤部族。中国的上古时代,为对付南方的蚩尤部,很早炎黄部族与东夷部族是一种联盟关系了,并且舜帝,很可能就是夷夏混血。正是因为如此,夏族有虞氏(虞就是指夏,虞、夏古时同音)的舜帝才可能才可能成为联盟首长,也才可能将首长职位禅让给大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孟子的解释,舜本东夷之人也。又据史书记载,大禹原本欲禅位于东夷族首领伯益,然为启所夺,夏朝正式开始了家天下。这说明,一方面,夷夏既联盟又相互争夺霸主之位,同时也说明,有夏一代,接近华夏中原的部分东夷族是混血的,东夷与夏至少在地域上是一个共同体,有共同的国族认识。再后来的太康失国,东夷族首领后羿夺取政权,更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的问题是,东夷同西羌一样,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泛指对居住在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的统称,应该最初来自南岛,后被白种混血,东亚通古斯诸族、台湾高山诸族、美洲印第安人疑其后也。东夷部落之间的文明程度并不是一样的,其中的商族可能与大汶口文化有直接关系,受其启发,商族在很早就创立了文字,但夏族没有。夏族的优势可能是其农耕文明中的金属冶炼技术及车马等技术等超越了东夷和三苗、九黎。

 

在五帝之前,东夷可能是和蚩尤联盟的。所以,在黄帝时代,炎帝作为赛种东迁的早支由于人数太少且相对落后无法打败蚩尤领导下的东夷和三苗、九黎部落联盟,才把同种的黄帝请到中原来助其击败敌人,黄帝带来了战车和金属武器,所以才能打败人数众多的夷越苗黎。这说明,自那时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心态就有了。蚩尤战败后,其族肯定被俘获成为奴隶,这或许是今天“黎民百姓”这个词的来源。而东夷很快转向了炎黄部落,因此到尧舜禹时代,东夷已经内属了,并且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夏朝的势力并未覆盖至东夷,夏朝时,夷夏联盟名存实亡,夷夏开始了真正的争夺。争夺的结果是夏亡而夷存,夏亡后,诸夏部族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散居。

 

西向:西遁之夏人回到大夏故地即昆仑山一带,并在以后的历史中迁徙到阿姆河一带,征服了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雅利安人的故乡),改称大夏,希罗多德称之为“sacae”人,波斯人称之为“saka”,还有一支叫做asii的定居在咸海一带,西周时期与周穆王幽会的西王母盖此部落之酋也。Asii,就是今天亚洲人asian的早期词源。留在新疆的赛种人建立了康居国,而后从四川、西藏而来的古羌人的另一支月氏灭掉了大夏,建立了大月氏国,后大月氏国的原赛种首领郤侯灭掉大月氏,在今天印度北部,即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建立了伟大的贵霜帝国,此时中国已是两汉时期了。后来,夏族的一支周族重新回到中原恢复其统治,但却没有忘掉故土,周穆王甚至还偷偷回去和故土的女酋长相会,而那位女酋长也融入了中国人的神话,她就是西王母,瑶池即咸海。

东向:商朝保留了夏族的杞氏,在今山东建立了杞国。这部分夏人是夏朝遗民当中,人数最多,由于其农耕文化先进,使以射鸟捕猎为生的夷族不得不与之融合,但是这一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夏人说的是吐火罗语,商人说的是通古斯语,这两种古老复杂的语言的碰撞只能是产生一种双方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这种新的语言,不但吐字要慢,一字一句,而且书写应该言简意赅。于是单音节的汉语出现了,但是这种古代汉语,仍旧保留了印欧语系与阿尔泰语系两种语系的共同特征:倒装与使动用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发现,古汉语和英语语法极为相似。例如,春秋上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用英语可以直接译为:Zhengbo defeated Duan in Yan.

 

另外,人们不难发现,汉语的人们的“们”字与英语的men.何其相近也!英国人的祖先来自德国和丹麦,自谓是正宗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祖居地却是中国西北到高加索一线,这一地区又是炎黄二族的发源地,难道二者没有关系吗?其实,英语是欧洲语言中最简单的,为什么简单,这是因为现代英语是盎格鲁人与诺曼底人融合的结果,高文明的诺曼底人统治低文明的盎格鲁人,其结果是产生了因简单而流传广的现代英语。同理,经过殖民地化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说的英语比英美的英语要简单,而且发生了变音,非洲亦是如此。古代汉语之形成,相必也是如此。

 

言归正传,夏商融合的结局是夏族掌握了自大汶口文化晚期以来东夷人创造的文字,而夏族、东夷人及原蚩尤部落的人口相互融合,产生了言简意赅的古代汉语,同时,由于来自南岛皮肤棕色、黑色人种的三苗、九黎、百越之民人数众多,逐渐融合了皮肤白色及黄白混血的东夷,而初步形成今天汉族人的模样,这一过程大概在商朝已经初步完成。商代的文字记录中不可能有夏朝的历史,这是因为夏朝本身就没有文字记录,另外,商朝为丑化夏朝也必然不遗余力的抹去人们对夏朝的记忆。然而,由于夏文明,是中原土地上第一次伟大的文明,夏朝时代已经有了原始的礼乐等级制度和简单的官僚机构,夏族的民族意识很强,经历过大禹治水、太康失国的夏族遗民感念夏的久远文明,因此口头上流传下来。这种意识在同是夏族的周朝建立以后,被进一步强化,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便被称为“诸夏”了。

 

来自周原的周人和炎黄、禹夏本是同族,周朝建立以后,白种人又再次强势起来,并经过周公东征,商族势力彻底失败,华夏族的肤色及血统又再次出现反复,白种可能又占了上峰。故,此时的汉语中出现了“丈夫”一词,即此时的中国男人普遍有十尺之高,此言应不虚也。就连商族后裔孔子经过融合后,也修“九尺有二”。所以,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有“西北大汉”和“山东大汉”之称。山东的古莱国应当是炎帝后裔所建,神农炎帝之贡献就是把西亚的小麦带到中国,而山东半岛以盛产小麦著称的“莱(麦的异形字)国”,应当是神农氏之国。

 

到春秋时期,中国人基本已经以黄色皮肤为主。此时还有一个诸侯国没被混同,这就是鲜虞氏中山国。中山国也叫白狄,曾建立过很多方国,它在易水附近所建的肥国、鼓国、仇犹国等国均被晋国灭国,最后只有本部鲜虞得以延续。虞与夏在古代是通假同音的,舜帝就是有虞氏部落的人,所以,鲜虞的意思就是鲜夏(新的大夏),很可能是后来的西域夏族所建,有人推断鲜虞乃炎黄之苗裔。《史记》记载,“舜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 《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不过,到春秋时华夏族已不知其祖为白人了,故诸夏称中山国为白狄,视为异族,并与之对抗,中山为赵所灭,因临易水,丛水而姓,易姓其后也,易者,狄也,所以易中天之祖实中山国之狄人之后。

 

西方民族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部族,即秦族,秦族本少昊之国,东夷之后。东夷的一支秦部落西迁之陇西以后,迅速西戎化,此时的西戎应当也是白种的,故,秦国早期也是黄白混血的。但经过商鞅变法后,秦族在制度上、文化上已与中原诸夏无二,所以被认同为诸夏的一部。

 

南向:三苗、百越之后的楚国无疑也是混血的,楚国早期被视同南蛮,主要是因为文化低下,人种与中原不同,不但断发文身,而且还混有俾各米(印度及印度支那半岛的矮种小黑人),所以个头低矮,没有金属器具,当然,这也正是他们被征服的原因。不过,虽然他们没有文字,个头较矮,也并非一无是处,“蛮”字古字为“丝言丝”,也就是说楚人很早就从巴人那里学会养蚕织造丝绸了。所以,当诸夏的部分人口南下时带来了金属及农耕文明,楚国、吴越兴盛起来,并开始与中国争锋,楚国的疆域在战国时期是最大的,最北端到达河南、山东一带,所以,楚庄王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于是历史上也就出现了“问鼎中原”的故事。

 

北向:传夏后氏之子逃亡北方,成为后来的匈奴。匈奴与东胡不同,东胡是今天蒙古人的祖先,但史书上从未将二者混淆,说明早期匈奴人种上与之不同。五胡乱华时,匈奴赫连勃勃自称夏禹之后,建立了大夏国,这不能说毫无依据。

 

总之,中国汉民族的形成并非血缘认同,实为文化认同。夏朝灭亡并不意味着夏族灭亡,夏族的主体部分与商族与苗越黎融合,其后世就是我们汉族、藏族、羌族、苗瑶黎等族。其中,汉化的黎民中就有了特殊的姓氏:黎姓。虽然肤色已经与上古不同,但文化一脉相承,故黄种的汉人仍称诸夏之后。然后世的汉人却已不知其祖先为何种颜色,反而对西域的白种人相貌大为惊异,并称之为胡人,这实在是历史开的一个大玩笑。夏族的伟大文明不但为汉族所追忆,甚至连宋朝的西羌党项人也追念夏人的武功,称自己的国家为大夏国,岂非历史的又一玩笑?而西遁而去的赛种夏人、月氏人在大夏国被后世的突厥人突厥化后皈依了伊斯兰教,成为土耳其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及新疆各民族的主要祖先之一。盖赛种本来自东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今其返回故土,重新归宗,亦非悲剧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