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人往事5:弦断玉碎(完)

来源: 五梅 2014-12-23 14:32:1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7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五梅 ] 在 2014-12-25 09:15:0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上接“曲人往事 5:弦断玉碎”)

暮年的陈鹂(图14)虽然在女儿家安定下来,但因儿子的病不时复发,心情抑郁;又失去了一直为她伴奏的仲眉,就不再唱昆曲,除关怀儿孙外,只读书、作画、写诗作为精神寄托(图15)。其间,张充和三次来华,每次都来看望陈鹂。有一次在张充和的力劝下,陈鹂同张充和一起去看了一次昆曲演出。这是她的最后一次昆曲活动。
 
1999年,陈鹂病逝。享年94岁。女、婿将她的骨灰盒与仲眉没有骨灰而存放着一些纪念品的骨灰盒同葬于北京温泉公墓。仲眉与陈鹂在阔别了33年后得以重聚。陈鹂的四姐之子余安东为她写了《悼念五姨母周太夫人陈鹂女史》:
 
六梅园里最清幽,
婉转黄鹂鸣翠柳。
丹青细细绘春日,
长箫徐徐诉深秋。
百年沧桑藏心底,
多少憾事语还休。
喜见雏鹰海天阔,
也上碧落觅自由。
 
仲眉(图16)长兄之子周同善写诗《悼念叔父周公仲眉》:
 
父辈三人叔最良,
诗文璨璨箕裘长。
学成北院人争羡,
业敬中行名久芳。
弄玉鸾俦偕律侣,
吞声屈子倍彷徨。
锦琴怎堪弦绝去,
同穴复听雅韵扬。
 
末句是祝愿仲眉、陈鹂的在天之灵能继续昆曲的唱随。

后记:本文是周同云女士应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昆曲及爱好者的博士生之求而写。许多人读后建议周女士发到网上。周仲眉和陈鹂的曲友、百岁老人张充和女士依然健在。目前昆曲爱好者中不乏年轻人,遍布海内外。周女士将劫后余生的周仲眉和陈鹂抄写、制作的曲谱,全部捐献给国家。“文革”抄家掠去的、属于仲、鹂的文物,可能还有一些散落在民间。作家甡几年前在旧货摊上购得陈鹂家书,并顺藤摸瓜,找到了陈氏后人。李先生根据采访包括周女士、陈棣等陈氏后人,及在周女士女儿帮助下,曾以笔名“夏红”写下登于《北京晚报》的《小记<琅玕题名图>》。(又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9407d30101dluv.html)。


图14:陈鹂85岁照。

图15:陈鹂晚年画作之一。

16:周仲眉年轻时照。

所有跟帖: 

对不起,才看到您上一个问题 -五梅- 给 五梅 发送悄悄话 五梅 的博客首页 (164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8:15:17

点赞。从头至尾又读了一遍。楼主母亲写的、关于楼主外公外婆一生以昆曲为主线的文化活动, -西北东南- 给 西北东南 发送悄悄话 (171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5:55:27

既在网上转载,建议楼主对文中提到的一些文化名人,补充一些介绍,如民国张家四姐妹(文中提到张充和、图中有张允和与周有光)。 -西北东南- 给 西北东南 发送悄悄话 (87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6:21:20

见过张充和两次,这是一个小故事 -五梅- 给 五梅 发送悄悄话 五梅 的博客首页 (792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7:34:41

小故事很有意思。张家四才女和她们的夫婿也是传奇。你能见到外公外婆的曲友,近百岁的老人,很难得,有机会也写写吧。 -西北东南- 给 西北东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8:35:20

再一次拜谢!一定转告原文作者。 -五梅- 给 五梅 发送悄悄话 五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7:44:09

拜谢各位读者!各位留言令我感动不已。祝节日愉快! -五梅- 给 五梅 发送悄悄话 五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3/2014 postreply 17:30: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