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之路 (三)

来源: 華西車城 2014-07-29 14:07: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92 bytes)

宿安排停当,
我便开始外出活动,从密大工学院所在北校园可以乘学校的校车穿梭各处,安阿堡是以密大为主的大学城,没有校车还真不方便,何况校车是免费的。
学弟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显得十分忙碌,学弟媳妇也在东密西根大学边读书边工作,只有我是个闲人。有时我就给他们做做饭,炒炒菜。粗枝大叶,我尽量做自己拿手的川菜,哪曾想身为江浙人的学弟媳妇居然不怕辣,一个劲地赞美我做的菜肴。除了当厨子,我也跑去坐在学弟论文答辩的现场,偷听学术问答,体会美国院校生活,因为不久在的将来,我也许会经历类似的场面。
密大是美国公立院校数一数二的好大学,与加州柏克利齐名,很多研究生档次的专业都排名全国前五位,她的橄榄球队也很有名,密大橄榄球场可容纳的人数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整个安阿堡,蓝底黄字的密大校旗无处不在。主校园在安阿堡市区,学校行政当局、研究生院部、密大医学院系统均在这里。市中心也是密大的中心,很多为密大服务的书店、餐馆、咖啡店、小商店、专为学生租赁的小楼等等,不一而足。
密大研究生院图书馆门面古老而气派,我在里面随便查找些有趣的资料,有关中国近代的一些实物、信札、电报、绘画、书籍等等,其内容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见过的,从根本上推翻了我在国内多年所受之正统教育,知道了天外有天,知道了有关史实的东西是可以众说纷纭的,也就是在国内口头上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不同渠道、甚至相互矛盾的海量信息,用自己的思想,思考、分析、判断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我,居然开始不盲从师道,享受独立思考的自由了,多年来,坚持这种看问题的态度,始于“哈琪尔”(Hatcher)图书馆。
当年准备出国的人都知道,英语水平考试除了托福,还有伊丕体和“米勒布”(MELAB),伊丕体是国家公派人员需要通过的英文考试,而米勒布则与密西根大学有关,“雅思”(IELTS)之类的考试到是没有听说过,后来才有的吧。密大外语学院有个考试服务中心,与托福齐名的米勒布英语水平考试,就是这里出的题。除美国院校外,很多英语国家的大专院校也接受米勒布成绩代替托福,世界范围内也分布不少米勒布考点,在国内备考托福的时候我就知道,四川大学也有个考点。我专门来这里察看一番,了解情况,从报名到费用,考试时间等等内容,以后转学需要英语成绩,说不定就有用。底特律大学的一位同学后来果然用到我提供的信息,头天报名,第二天考试,第三天就拿成绩,效率之高,令人刮目。
密大漂亮的地方要数北校园,工学院的各系好像安身于此。与市区不同,绿色是基调,没有太多高楼大厦,得体的建筑物隐映于绿树花丛之中。电机系门口我看见了“恩利厄卡”(ENIAC),电子数字集成计算机,它是一九四六年滨州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首次研制成功,人类第一台重复编程大数据处理通用目标电子计算机。恩利厄卡让我大开眼界,实物展示了电机工程历史性的突破,我首次将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有趣的发明背景联系起来,发现因兴趣而驱使的发名创造,在中国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为什么恩利厄卡放在这里供人参观,原因不详。听说有位当年在宾大参与开发该机的教授后来到了密大任教,是否他想炫耀一番学术水平,利用人脉与关系给弄来的呢,只能是我的猜想。
北校园不光漂亮,安全也不是问题,底特律周边人们难免要担心这点。有次在图书馆看书,半夜才回家,抄近道,独自走在校园内的草坪上,突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把我套在雪亮的圈圈里,不由自主抬头望去,眼花缭乱,啥都看不见,听声音像是夜巡的直升飞机,光柱陪我走了很远,直到他们认为我到了安全地带才离去。也许他们是在抓贼,也许他们是在护送,谁知道哩,反正我尽往好处想就是了。
学弟媳妇在附近的东密西根大学念硕士,人很漂亮,也很能干,她学的是文科,在工科男女人众里她显得气质不凡。在她提醒下,我开始准备考驾驶执照的事情,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情,她替我找些笔试资料,后来又开车送我去伊普舍蓝替参加笔试。在还没有远离朋友能够照顾的当下,我便拿到了临时驾照,无疑之中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她的功劳大大。
在密大一晃就住了两周,世间总有要散的筵席,不知不觉舒服的日子就要结束。我的学校也快开学,学弟答辩完了,有了空闲时间,我们决定到底特律大学去一趟,一是报到注册,一是找找住处。
学弟驾车带我第一次进入底特律,这个注定将成为我在美国安身立命的新基地。沿途废弃的空房,林立的铁丝网,路边时不时地,有用雪白双眼瞪着你看而无所适事的非裔,与安阿堡相比,顿时有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感觉,心里还真是怕兮兮的。
底特律大学位于麦克尼古拉斯(McNichols)路与利维诺伊(Livernois)大道的交口处,不像美国绝大多数的开放式校园,整个学校都在钢铁围栏之内,校区内几栋古老教堂式结构的建筑道出这所天主教会学校的身份。这所密西根最大最老的天主教大学始建于一八七七年,底特律主教卡斯帕亨利邀请有志于教育的耶稣会教士,在底特律市中心的杰弗逊大道旁成立了该大学的前身,底特律学院。一九二七年,学校扩建,搬到新的地址,底大牙学院和法学院至今仍然留在底特律市中心。因为是私立的教会学校,她一直致力于以教育的力量来改变人们、并通过他们改变这个世界。为此,特别注重培养个人的智力,社会,精神和道德的发展。
底大国际学生服务部,位于校园学生中心二楼,我们报到注册皆通过他们安排,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阿格尼丝汉森女士,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她是负责国际学生的副部长,我的爱团铁就是她签发的,她是给我发留美通行证的人,在这里我终于将文件上的名字与人对上了号。
注册完毕,学弟很有经验地带我在学生中心的留言板上寻找住房信息。这种留言板,校园内处处皆是,很多重要信息通过它传播,有租房、卖车、找工作、奖学金机会、助教空缺等信息,五花八门,到是非常方便,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从来没见过这等事。我初来乍到,没有经验,看也看不出个好歹,好在有学弟帮忙,从重多招租纸条中选出一张,电话一联系,正好有人在家,离校园就两个街区,对于没车的我至关重要。我们决定过去谈谈,要是能搞定住宿的事情,那就最好了,从安阿堡来一趟并不容易。其实学校里就有供学生租用的宿舍,很多台湾同学就住那里,学校的小册子有关它的信息,每月租金四百多美元,难怪台湾同学多,我兜里的钱交学费都成问题,哪里负担得起。
我们离开学校,在一条叫瓦润顿(Warrington)的小街边上停了车,迎接我们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模样的青年,通过交谈才知道,他并不是房东,但能够替房东作主谈生意。房东原是一位在底大留学的上海女子,她父亲有远见地投资买下了这栋小屋,专门租给来底大留学的学生。上海女子已经毕业它去,委托我们面前的这位青年代管租赁事宜,他就算是房管经理。经理带领我们楼上楼下看了一遍。这栋小楼一共两层,外加地下室,房东改建了八个斗室,可以分租给八个房客。二楼两间卧室,一间出租给了一位上海姑娘,一间留给房东女儿,说不定她什么时候会回来视察,留个歇脚的地方。一楼两间卧室,经理租一间,大点的一间有人搬走,现在招租。地下室除了洗衣、烘干、暖通设备外,隔了四个房间,分别由四位学生租用。厨房、厨具,起坐间公用,水电分摊,电话费按各自通话计算话费。目前一楼空着的这间月租金一百三十美元,地下室的最便宜从月租六十五到八十不等。由于开学时间渐进,找房会越来越困难,学弟说,一百三一个月应该不算太贵,可以先租下来,日后觉得不妥再换不迟。与经理谈条件的时候,我告诉他地下室的人如果搬出去,空出的房间,我必须首先被考虑,他同意了。交付定金后,我们算是办完一件大事,学弟和我踏上归程沿九十四号高速公路,我们驶回安阿堡。
一九九一年九月一号,我正式搬到了在美国的新家,瓦润顿一万七千三百零一号,朋友们的帮助终于截止,我在美国独立打拼的日子由此开始。回想起来,多亏有了这些朋友,否则不堪设想,我的这番迁移应该算是比较顺利的。后来听到许多自费留学生的故事,各种桥段都有,酸甜苦辣、啼笑皆非,悲欢离合,阴错阳差,有笔头功夫的作家,应该将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保证比那杜撰的《北京人在纽约》更精彩。

所有跟帖: 

刚来留学,生活上肯定有些Cultural Shock闹些笑话,况且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128 bytes) () 07/29/2014 postreply 15:56:24

记得八十年代做TA,有不少大学要求申请人要通过MELAB的,国内称为“密执安考试”,要求是起码70%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9/2014 postreply 20:19: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