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照相机厂:折翼的“海鸥”

来源: f1234567 2014-07-10 16:54:2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532 bytes)
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倪先生1981年进入上海照相机总厂(以下简称“上照”),历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会副主席(改制后)等职,2009年退休。倪先生见证了“海鸥”的辉煌和衰落。他说1988年公司利润3800万元,达到顶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相机产销达到顶峰。但上照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剧:体制弊端、技术薄弱、产品单一和人才流失,再加上国门敞开,竞争激烈,在进口和走私相机的夹击下,下坡路无以避免。1990年美国和东南亚订单为零。“海鸥”的国内市场份额开始锐减,占有率降至10%,1992年累计亏损1700万元。1989年前国内有43家品牌,到1996年,国产品牌只剩下“海鸥”和“凤凰”。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上海就把包括照相机在内几个轻工产品的研制作为工业化目标之一。1957年初,在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顾训方牵头下,专门成立了照相机试制领导小组。9月,由商业一局所属上海钟表眼睛公司组织的试制小组建立,并腾出惠罗公司大楼四楼的一间办公室作为试制场地。试制小组以德国“莱卡”3B型35毫米小型照相机为参考机样,采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镜头图纸,以手工敲打、锉磨等方式,经过6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于1958年1月24日,制作完成中国第一架高级照相机——上海牌58-I型35毫米平视取景照相机。


  1958年1月,“上海”58-Ⅰ型照相机在上海四川中路惠罗公司的一间阁楼上研制成功,为我国照相机工业开创了新的纪元。同年3月,上海照相机厂成立。上照的历史始于仿制。“上海”58-Ⅰ型、“上海”58-Ⅱ型、“东风”、“红旗”及“海鸥”DF系列等均以德国、瑞士等国相机为蓝本。“人家能够办到的,我们一定能够办到,人家不能办到的,我们也要办到,”这是举国体制下上照人的光荣使命。

  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后,生产能力迅速发展,1960年生产相机9.33万架,占全国产量的53.9%。1964年,所生产的国内首创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首次参加广交会,一次成交300台,开中国照相机出口的先河。根据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规定,以地名“上海”作为商标不能在国际上注册,又因多数照相机出口到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相机说明书上的熊猫图案在伊斯兰教徒看来酷似猪,为避免造成误解,熊猫图案也只能弃用。

      后来,根据上海轻工进出口公司提议,“上海”牌更名为“海鸥”牌。“海鸥”中有“海”,与上海相关,同时也蕴含着“飞向世界”的美好祝愿。1968年元旦,“海鸥”商标正式启用。1970年海鸥DF照相机开始向海外出口,据当时的《参考消息》报道,有包括英国、日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发表了对DF相机的测试报告。其中西德测试报告的结论为:在相同价位的相机中,DF是最优秀的。剔除价格因素,DF相机属中等偏上,而镜头是属于最优秀的。在1972年第32届广州交易会上,海鸥DF相机成为整个交易会的最大热点之一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上照的辉煌期:年产相机50万架,市场占有率50%,被誉为中国相机产业的龙头。70年代初,“海鸥”牌相机紧俏到需要通宵排队才能买到。时任上照总厂总工程师的孙先生也曾受亲戚朋友委托,裹一件大棉袄,晚上六七点钟去排队,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拿票买。这一时期,国家投入近1亿元。1978年9月,上海照相机厂及二厂、五厂从市内迁出合并成立了上海照相机总厂,厂址位于距上海市区50公里的松江县(现松江区)中山东路70号。职工主要来自市区,且2/3是青工。开始厂里将两辆8吨的大卡车改装成客车,周末往返松江与上海,但是很多职工不满枯燥的郊区生活,也给当地带来了治安问题。后来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负责承运,“天天车”开通,六十多辆大巴每天上下班时间往返,蔚为壮观。“第一辆已进市区,最后一辆还没发车,”时任总厂团委副书记和客运调度的俞先生说。作为市级八类国营大厂,上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工人社会地位高,待遇好,工作环境优越(光学仪器等车间都是恒温,配备当时罕见的空调),当时松江县委书记的两个儿子都是该厂员工,当年与其同为工友的顾女士说。80年代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为改善,摄影随之发展。改革开放带来对外交往,上照成为中国向外宾和外商展示国家轻工业发展成就的窗口。1986年上照引进的日本“美能达”X-300型生产线开始投产,经消化吸收,研制出DF-400和DF-500型号,使中国的相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1987 年,上照产值过亿,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为该厂题词:“海鸥展翅,飞向世界。”上照又与其他几个厂合并组建上海海鸥照相机公司。

  破产似乎来得太突然。1996年初上照厂宣布出口大幅增长,成绩可喜;同年10月即向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11月,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这起破产案宣告结束。申请破产时,该厂共有职工1496人,离退休422人,破产财产只够支付一半职工安置费和离退休职工安置费。此前,它已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厂,原海鸥公司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倪先生认为“海鸥”折翼的技术因素是:相机制造开始只涉及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中国大陆在相机制造业起步早,这两项技术在东欧和南亚领先,而在国际电子技术中心由美国—日本—台湾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大陆错失良机:没有自主研发。1986年引进的日本“美能达”X-300型代表60年代电子技术的世界水平。两年的艰苦谈判,日本仍旧不愿出售最新技术。对上照的衰落,倪先生十分痛心,他说这是技术和民族工业的失败。另一方面,他也强调上照是中国相机技术和人才的“母厂”,自1969年起,根据国家计委指示,上照二厂将200名职工及“海鸥”205型照相机的全部生产技术,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等,支援内地建设筹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在这36年间,“海鸥”的图纸远赴哈尔滨、广州、成都等地,“孔雀”、“珠江”、“熊猫”等相机品牌先后诞生。此外,上照还是松江区大批地方干部的培训基地,当年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已经成为本区处级公务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一个大型商住区矗立在上照旧址。老纪委书记指着两行树木说,这里曾经是宣传长廊,内有江泽民、朱镕基等参观工厂的照片和“海鸥”的各种荣誉,穿过“海鸥廊”直达党委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所在的办公大楼。现在,大楼已被夷平,一所高档商业会所正在兴建。2009年8月,最后的电镀车间被拆,上照从此消失。同年,上照筹建人、“上海”58-Ⅱ型设计者之一游开瑈在加拿大离世。中国的照相机业,也和老人一起走了?

所有跟帖: 

本来不错的一个相机,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6:57:03

就是年代我还买过一台”海鸥“为了儿子学校里的照相课。现在不知在那里了。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01:02

这种产业本来最适合私营企业来干,政府非要搞什么社会主义改造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04:07

必须是大规模的垄断集团才可以,否则,普通私营企业根本承受不起。 -wjsun- 给 wjsun 发送悄悄话 wjs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10:09

大批私营企业竞争自然会出现姣姣者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33:25

私营企业玩得起吗?大批更不可能了。 -wjsun- 给 wjsun 发送悄悄话 wjs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3:44

人家李书福把VOLVO都吞了,搞照相机还能比汽车难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20:24:39

看看这个世界上,做照相机的哪家不是大企业? -wjsun- 给 wjsun 发送悄悄话 wjs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4:51

照相机集光学,精密机械,材料工业,电子于一身,不是大企业做不好。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20:55:03

a在英文里作为字根是什么意思? -haolhaos- 给 haolhao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13:40

都不是关键,当年海鸥应与东德合作他们做镜头海鸥做机身就好了,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03:45

我家的海鸥B203还留着呢。73年在寄售店买的二手货。92元。皮套。每次拿出来看着都觉得很沧桑。 -宰相肚- 给 宰相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43:15

海鸥120出口并不是因为它的质量而是因为它才卖$120在120相机中属于笑话价。但这款相机很招中级业余人士喜欢,远看就像是罗莱相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7:59:40

随着我的海鸥DF快门“咔嚓”的响声,老美的视线都被吸引来了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55:55

“咔嚓”一声听起来不是单反相机,单反Hasselblad的声音是“啪塔” -- 里面的一块黑铁板反弹上去发出的声响,脆而轻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08:07

真要顶真的话应是“啪嚓”,不要忘了附带机构也有声音,我买过两只,一只上快门老是卡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8:08

“啪嚓”这个声音有点对了。那你换个后板试试?以前我们这里有个人是专修哈苏的,我的相机每年都包给他检修一次。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23:19

海鸥DF的上快门要扳的幅度很大,不熟的人很容易不到位,就卡了·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35:11

哈哈,DF的快门声音很响,我也印象很深,还有机身很重。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8:05

老家还有一架父亲留下的引进美能达的DF,有测光装置,机身也轻,当然这类传统相机已淘汰。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30:36

美能达是很不错的,50mm的接口。海鸥DF好像58的,没有别的镜头可配。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0:13

记得美能达镜头与海鸥DF通用,我以前留在国内配用DF的长焦镜头美能达能用。但前面的接口是50还是55我有点记不清了。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57:20

原先不行,后来海鸥改成50了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20:05:11

DF是指啥?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3:31

单镜头反光。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5:00

汉语拼音啊 !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7:11

DF迷们追求的就是这记“咔嚓”声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1:07:34

上海很多企业开放后就死掉了 -halfdummy- 给 halfdumm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09:38

国营企业还是垮了的好,留着它们仗着垄断地位祸害百姓天理不容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32:47

不是因为开放的原因死掉的,而是一开始就没准备让他活着。中国的电影机械工业,开放后整体彻底死掉就是例子。 -wjsun- 给 wjsun 发送悄悄话 wjsun 的博客首页 (286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24:16

国际相机商标注册并无不能用地名一说,苏联的 KIEV 相机用的就是乌克兰首都的地名。另外KIEV是全仿哈苏的相机当年的价格是$5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95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12:04

哈苏相机即 Hasselblad。当中国海鸥卖 $120时 苏联KIEV 在美国卖$500元。另外海鸥是双镜相,而KIEV是单反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17:52

1970年左右,“基辅”相机在中百一店五楼卖 ¥1300,还有许多别的苏联相机。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00:17

才不知道 KIEV中文叫基辅,谢谢。我有一个Hasselblad,但因为是左右倒的很不方便,买过一个KIEV的景返镜100美元。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4:02

基辅相机我没用过,但估计要比哈苏重。哈苏相机之所以为专业相机除了蔡斯镜头的精细外,另外2个特点是轻,小(比一般人的手掌小一点)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41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9:18

84年我用过新华社记者老杨的哈斯,他的不少同事去香港换了尼康,他坚决不换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27:59

哈斯是Hasselblad吗?相机/摄影的中文我都不太熟。尼康我从没有过,有一个佳能。我还有个Mamiya和 linhof 放的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35:51

80年代大陆中文的比较标准的叫法是“哈斯勃莱德”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3:55

我的“哈苏”翻译是回国时在南昌路旧货摊上学来的。其实全文是 “维克多。哈斯勃莱德,他是单反相机法名者,瑞典人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51:54

海鸥205型照相机 used to be my dream -xyz2001- 给 xyz20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18:00

数码相机的问世使很多高精相机倒闭。海鸥的倒闭也是迟早的事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32:11

上海牌轿车,上海牌手表今天都如何了? -上海大男人- 给 上海大男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8:58:04

都没有了。上海牌轿车大概就是上海大众了。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54:52

仿“基辅”的58Ⅱ相机挺小巧的,就是装片麻烦些。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14:27

我们家有一架海鸥4B,双镜头120的,有16张和12张两种方式。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40:59

不错的,取景框很大,许多风景点都用它帮人拍照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54:27

胶卷是保定生产,21定的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1:20:07

那时感光材料就3大厂,保定,上海,汕头。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2:16:02

保定好像是叫代代红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1:02:45

这款相机在美国数码出世之前还有市价 128美元。样子不错的,有点像罗莱法莱克斯。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19:58:16

海鸥吃亏就吃在没有跟上步伐,说到底还是技术不行。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307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1:38:11

这2个相机好像都不是 EOS的,那你的4个镜头在数码上还能皆用吗?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7:42:47

不是EOS系列的,镜头纯手动,EOS系列就不能用了。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8:09:00

可惜了。我买了个D5不错,是铁壳的老的EOS 镜头也能用。不过现在老了背不动那么多镜头了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21:18:24

我也买过canonAE-1,现尚保留着。记得当年买来后真是爱不释手,此后海鸥DF连碰都不想碰,喜新厌旧啊。canonAE-1系列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157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9:31:07

我是越过EOS系列直接进入数码,我那两架canon及其所属镜头也都保留着呐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8:14:58

海鸥4型在70年代很流行,取景对焦很容易,由于底片大,照片放大后也很清晰.缺点是机身大,还有胶片16张少了些,一拍就没了。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4 postreply 20:08:53

一般是从上面取景,也可以从后头直接取景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1:21:31

DF单反是我的第一部相机,快门声音很棒,镜头比美能达的要差,接口有点紧,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4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0:42:15

就是没有测光装置,光圈要凭经验估摸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0:53:08

有测光装置不准还不如没有。太阳 f11/f16 125秒, f8/f5 125秒 阴天, 以前就是这样的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7:47:55

呵呵,我一般是看地上的影子做决定,拍出来的跟傻瓜机真是天壤之别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0:38:54

海鸥DF是我首架单反机,是在83年买的,记得当时市场价是460元,我用兑换券托人在深圳290元购买。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2:25:26

差不多是这个价钱,是我毕业礼物,可当时国内断货,一长辈出去开会在新加坡帮我觅到了DF,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侧卫1 的博客首页 (476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1:00:57

柯达都完蛋了,海鸥算什么。 -pta- 给 pta 发送悄悄话 pt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1:41: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