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元:我的两位维吾尔族上级(3)

来源: v5 2014-07-06 18:39:2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v5 ] 在 2014-07-06 18:39:5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那次在党校办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班,学员是维吾尔族副团职干部。我忙着找教材,请教员,还要安排吃住。第二天就要开学上课了,按照兵团领导的惯例,报到那天首长要看望学员。E副政委叫我一起去党校看看学员。那些学员对他十分热情,争相握手。他问有没有什麽要求,那些学员说“纸拖鞋”穿着不舒服,洗脸间固定脸盆用着不习惯,还有人没有带牙具毛巾。

E副政委立即回头对我命令说,每人解决一套脸盆;塑胶拖鞋,牙刷,毛巾。我心里一咯噔,学习班经费预算没有这一项,但我深知E副政委的心理,立刻连连点头。所有当官的“面子”不可驳。

从党校回来已经下班了,我立即给管钱的师领导打电话请求追加经费。师里是“一支笔批钱”。因为我办一次事情就要一次钱,一年下来不知要了多少次钱,“一支笔”早就不耐烦了,答复说学习班的经费已经批过了,“办个学习班那有这么多事?谁答应给拖鞋脸盆你找谁要钱去。”

下级对上级没有道理可讲,只有服从。

“一支笔”的话不能讲出去,讲了影响师领导之间特别是汉族领导与维族领导的团结。而E副政委的领导权威必须维护。我立即给党校校长打电话,叫他们先把钱垫付,明天早晨必须落实E副政委的指示,解决拖鞋脸盆等。等我们下次再办学习班时把这个窟窿补上。那位校长笑着说你老给我们找麻烦。我说理解万岁,理解万岁。我给你打欠条,实在不行从我工资里扣除。

第二天开班E副政委作动员讲话,第一句话问拖鞋脸盆都解决了吗?大家笑了齐声说解决了,他满意地点点头也笑了。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我尽可能维护好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威信,尽可能维护师领导班子的团结,也算是忍辱负重吧。

A副政委也十分看重自己的领导威性,而且对本民族文化有强烈自豪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兵团开会领回一项任务,自治区和兵团都要收集、整理、出版《民间文学故事谚语歌谣三套集成》,自治区成立了“三套集成”办公室,兵团也安排了这项任务,但没有专职人员也没有机构,文化处代管。经费各师自行解决。

我回师部向A副政委汇报,他突然问出不出维文的?我答兵团没有明确出不出维文的。他口气有点生硬了,兵团怎么回事?他们不知道我们师里少数民族占百分之五十一吧?我们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丰富得很,有许多宝贝吗!为什么不出维文的?你马上向兵团请示。

我恭敬地点点头,心里说麻烦事又来了。

我的请示结果是:是否出版少数民族三套集成,你们师自定。好一个“自定”!他们也怕“谁安排的问谁要钱!”

A副政委不容商量地对我说,这件事你牵头具体负责搞。不出维文的怎么行呢?少数民族文化也要好好发展吗!

新疆的许多事情只要扯上民族问题就鬼神难测。汉文的三套集成已经搞得我头痛不已,要钱、聘人、到基层催稿等,维文的三套集成难度更大。

“一支笔”表态:兵团没有明确安排出维文三套集成;“谁安排的你找谁要钱。”

我又被夹在中间了。天无绝人之路,幸亏我与师机关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关系不错,他们极积帮我想办法,提供了重要线索:小海子垦区有几个五十年代的老翻译,爱好民间文学,收集了不少故事谚语歌谣。

我立即到小海子垦区诚恳拜访,他们同意让我复印收藏的资料。有的团场也征集了一些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故事谚语歌谣的资料。

但是,谁来编辑审查把关呢?我的维文水平远远达不到,况且我是汉文三套集成的主编,忙得焦头烂额。

也算天助我也!党委办公室调来一位翻译,叫阿布拉江,来自基层,三十出头,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想到大机关创一番事业。我向A副政委推荐了他。A副政委立刻把阿布拉江叫来,把维文三套集成任务交给他。小伙子欣然领命。

党办室主任是我的老朋友,说你怎么挖自己朋友的墙角呢!阿布拉江是我的人,正要用他呢!我说我走投无路了。

A副政委很喜欢文学,年轻时是“帅哥”,被挑选到总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有次我去他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维文三套集成草稿。他正在认真审稿,抬头看我一眼,满面喜悦,啧啧称赞道:这里面真有好东西!

我正为维文的三套集成出版经费发愁时,E副政委从地方调来了,A副政委改任副师长,分工管教育、卫生、民政等,都是有“活钱”的口子。几万元的出版费不成问题。无需我“死猪不怕开水烫”去找“一支笔”要钱了。

农三师民间文学故事谚语歌谣三套集成出了汉维两本,受到兵团文化处口头表扬。全兵团有8个师出了三套集成,维文仅我们师的一本。其中甘苦,只有我心里明白:中国的官员们少一门社会科学——新疆少数民族心理学。

 对汉文化的独特看法

自古以来汉人有天然的文化优越感,“远人不服,修文德以徕之”。新疆的汉族人有一个普遍的共同观念,少数民族越精通汉文化就越亲近汉族人。这个观念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因为你忘了辩证法,没有想想他们会怎么看待汉文化中的糟粕——他们称为“脏东西”。

还有,现代维吾尔族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不少部落,族群,他们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于是,两个都有强烈文化优越感的民族迎面相遇了。没有隔阂,矛盾,甚至冲突那才是怪事呢!

两位维族领导精通汉文化;A副政委的两个儿子娶了汉族媳妇;对汉文化的精华十分推崇;但是,他们对汉文化中的“脏东西”非常敏感;比不懂汉文化的一般群众更加敏感。

有次我与A副政委去为一个团职汉族干部送葬。喀什汉族公墓在飞机场北的一大片石头滩上。出殡车上一路撒纸钱,下葬时亡者穿着新衣服,戴着手表,墓穴里赫然摆了五粮液等。

A副政委是参加葬礼的唯一维族干部。如果他不是去世干部的上级,他是不会去参加葬礼的。

回来的路上,A副政委终于忍不住了,长叹一声对我说,人死了还会看表吗?还会喝酒吗?还会花钱吗?维族人认为,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去见真主,好人得好报,坏人得惩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赤条条的啥也没有,人走的时候为什么要带走那么多东西?真是??????

我委婉地说,汉族人各个地方风俗不一样;他们老家的风俗习惯就是这样;活着的人为了表示希望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下去,他爱喝酒就送他酒,他爱那块手表就让他带走,这是寄托一个心愿希望。其实,谁都知道人死灯灭,什麽都没有了。

A副政委一声不响,只摇头。看着风中飞起的纸钱,突然回头问我,他不是共产党员吗?

我苦笑了一下,绕开这个问题,说我死了一定火葬,学周总理把骨灰撒了什麽都不留。我知道维吾尔人主张速葬薄葬,白布裹身,黄土为穴,没有任何陪葬品。我很赞成他们的生死观:我从真主那里来时一无所有,我回真主那里去时一无所有。

作为北大数学系研究生的E副政委对汉文化的看法更加深刻。有次我们聊天,他说,我上小学初中时对汉文化非常热爱,那时的教育都是正面宣传,英雄主义。但是,上喀什师范学院时,有一次去喀什纺织厂一个同学家里,有个汉族工人从老家把老母亲接来了,那老太太是小脚。我第一次看到小脚老太太走路,摇摇摆摆,随时可能摔倒。当时对我震动太大了。我第一次知道汉人的祖先曾经这样虐待妇女!我疑惑了:为什么书本上没有告诉我这些啊?

我说,汉文化里有糟粕,有“脏东西”,必须克服。各民族之间应该是互相学习优点,自己克服缺点,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

他说,那是对的。新中国怎么样?妇女解放,反对缠脚丫子,新疆的妇女没有戴面纱的了。妇女是半边天啦!但是后来怎么样?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是女人写的;第一个给毛主席戴红卫兵袖章的是女的;几个样板戏的主角都是女的;江青就更不用提了是个坏蛋女人!把“伟大领袖”的形象都损害了!

E副政委后来告诉我,“文革”运动特别是“批林批孔”全盘颠覆了汉文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小人和女子难养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等,把汉文化中的糟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少数民族产生了极大反感和强烈排斥心理。原来汉文化这么多“脏东西”!你想,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父母兄弟之间都以阶级划线,“亲不亲,线上分”,提倡儿子批判父亲,兄弟互相斗争,子女与父母“划清界限”,而我们这个民族重亲情,重感情,伊斯兰教提倡“信奉真主都是兄弟姐妹”,主张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和谐纯洁。基督教也是主张“信奉基督都是上帝的子民”。不管他们能不能做到,至少他比“斗争哲学”“造反有理”“游街,抄家,打砸抢”合乎人性吧!

这就是“文革”结束后,你们说的“宗教狂热在南疆普遍兴起”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次,E副政委路过某县时要去看一个维吾尔族副县长。那个副县长很年轻,对我们非常热情,对E副政委非常亲切。

E副政委在这个县里当过县委书记,发现这个年轻人在乡里工作出色,就重点培养他,不久当了副县长。听说新上任的汉族县委书记,对这个年轻的副县长不满意,公开几次点名批评他工作不大胆,不敢严格管理下级。弄得这个“年轻干部好苗子”好没有威信,心情沮丧。

那个年轻干部诉说心里话,我才三十几岁,那些村长有的五六十岁,胡子那么长,我怎么能因为对他们工作不满意就训斥他们呢?他们是我的长辈啊!E副政委问那个县委书记批评你时你没有给他讲这些吗?他说讲了。书记怎么说的?书记说你是县级领导干部,不管你的下级胡子有多长,辈分有多高,该批评就批评,该收拾就收拾。

此前,我们在车上说了顺口溜:村干部是打出来的,乡干部是骂出来的,县干部是吹出来的,地州干部是送出来的。

E副政委对那个年轻干部说,你这样做是对的。怎么“收拾”?揪着胡子骂一通?他(汉族书记)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当了官就六亲不认。别忘了我们是维吾尔人!

话中有话:汉族领导为了“政绩”可以不讲亲情,有了“政绩”升官走人,我们祖祖辈辈还要在这里作人哪!??????

难忘的“高峰论坛”

听听那些少数民族知识精英的心里话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宝贵的——不管他们说的对与错,能听到就是打开的另一扇天窗,让你知道除了汉文化的天地之外还有另一番天地。

E副政委上喀什师范时的同学都快六十岁了,不是县级就是教授;博导等等。有几个出过一摞子书,在喀什名气很大。

我在调到乌鲁木齐之前,参加过E副政委的一次老同学聚会,使我久久难忘。那是真正的“高峰论坛”。

只有我一个汉族,听了E副政委的介绍大家都很信任我,于是“提起闸门放水——想怎么流就怎么流”,畅所欲言。

在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聚会,新疆问题民族问题是永恒的话题。

他们认为新疆的民族关系最好的时期是毛泽东时代,一是毛泽东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最高指示没有人敢不听。被神化为“救星”,代替了真主的权威。二是大家都讲阶级,民族界限模糊了,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民族意识压下去了。全社会只讲阶级成份,不讲什么民族。三是那时新疆西藏工资在全国最高,再加上革命英雄主义,支援边疆虽然艰苦但很光荣。四是那时党风正,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融洽,基层政权稳固。没有公开的特权阶层,没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五是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很少,全党重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会积累社会矛盾,引发闹事。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全国大饥饿,新疆闹大事了吗?六是解放前南疆的大地主同时也是宗教上层,经过土改、镇反运动,宗教的影响力大大减少。许多村庄的清真寺坍塌了。

现在呢?不说了!谁心里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楚。

他们对民族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等提出一系列质疑:

我国的民族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五六十年过去怎么民族越划分越细了越多了?民族之间界限越来清楚了?民族之间隔阂越来越深了?我们的民族理论是从苏联引进的,现在苏联解体了,我们还紧抱这个理论不放。根据这个理论,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搞错了吧?有的人群千百年生活在深山老林,几乎与世隔绝,处在原始部落阶段,还没有形成现代民族。把他们命名为什么什么“民族”,没有文字给你创造文字,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再成立什么什么“自治县自治乡”。“原始部落”怎么能与“现代民族”相提并论呢?

我们的路子是:根据斯大林提出的四个标准划分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民族问题完全政治化了!

宗教的路子简单得多:信奉《圣经》你就是“上帝的子民”,信奉《古兰经》你是穆斯林“兄弟”。宗教跨越了种族、国家、民族等界限,形成强大文化力量。

民族问题尽可能不要政治化,要突出一点:文化!向宗教学习!要重文化,轻种族。

“都是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这把我们排除在外了!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藏族人是松赞干布的子孙,我们是乌古斯汗的子孙,西南少数民族也各有祖先。你们算一算五十六个民族中有多少个祖先不是炎帝黄帝?难道他们都不属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这又把我们排斥在外了!我们的祖先回鹘人的图腾是狼。

一位老教授多次到内地、西藏考察。他的观点令人吃惊:什麽是中华文化?三部分组成,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新疆伊斯兰文化。凡是信奉这三种文化的都是中华民族。“西南那些少数民族是穿着祖先衣服的汉人,因为他们全盘接受了汉文化。”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华文化就是汉文化。我们承认汉族人最多,汉文化是主流文化,但我们的文化,藏族人的文化放在什麽地方?“民族融合是你融合我,还是我融合你?”

 

 


 

正好端上来了一盘香喷喷的油馕,那位教授即席发挥:“麦子,包谷,小米,大米,青稞等等,五十六种粮食糅在一起,烤成一个大馕,好不好吃?能不能拿得起来?那些研究民族理论的专家们先研究一下这个馕的问题。”一片笑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