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首先要认识大脑思维的原理,要把握自己的思维能力。

来源: 文化视野 2014-10-29 00:19: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855 bytes)


大脑思维学的想不出原理    -  王红旗


摘要:大脑思维存在着多方面的局限性,许多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大脑思维学的“想不出原理”:1、大脑思维不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2、大脑思维对其 他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基因脑、膜因脑、经络脑、神经脑)和其他宇宙的生命智力系统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或难以逾越的障碍。3、由于物理学存在着不确定性原理(包括测不准原理、不确 定现象),大脑思维对物质结构及其行为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4、由于数学存在着算不准原理(数不真原理、数不准原理),大脑思维对物质结构及其行为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5、由于大 脑思维依附在有结构的载体之上,因此它对无结构现象的思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6、大脑思维对诸如时间、空间、物质、物质力、能量、信息等概念或现象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7、由 于大脑思维属于自然生命智力现象,因此大脑思维对超自然现象的思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8、大脑思维脱离载体后的思维困境,例如信息如何出入的困境,思维活动所需能量如何补充的 困境。9、大脑思维存在的其他未知的局限性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关键词:生命智力学;大脑思维学;想不出原理;测不准原理;算不准原理。

根据生命智力学[1],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间接信息(包括直接信息)或间接手段(包括直接手段)达成期望效应的能力,所有的生命都拥 有不同形式、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在地球的生物圈里,人类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拥有最高层次的生命智力。对比之下,非生命的“行为”或性质则属于万有智力的基础层面 ,只能够“使用”或受到四种自然基本力的支配,在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面前,既没有选择的自由,也没有自己的期望值。

进一步说,生命智力为了“能够使用间接信息(包括直接信息)或间接手段(包括直接手段)达成期望效应”,既要能够认识生命体之外的环境信息,也要能够认识生命体内部的自身信息。 生物的这种行为可称之为“生命智力信息重构环境”,而对于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的这种行为,我称之为“思维重构宇宙”[2]。

人类大脑是由上千亿个神经元细胞构建起来的极其复杂的生命智力系统,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智力功能[3]。关于大脑的形成,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视为大自然的发展趋势,用前苏联学者巴兰 金的话来说是一种“头部形成”过程[4],用法国学者德日进的话来说是一种“自然界意识化”过程[5]。我则在《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的扉页上归结为:大自然想了解自己,它把这 个任务交给了人[6]。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大脑的形成经历了从基因脑、膜因脑、经络脑、神经脑到思维脑的漫长过程[7]。

尽管人类大脑是地球上最高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但是目前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可用大脑思维的“想不出原理”(亦可称为“想不通原理”、“想 不了原理”等)予以描述。大脑思维的“想不出原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例如人们经常会说:无法想象,不可思议,这样的场景想不出来,这样的事情想不通,这样的情况 想不了。本文将重点描述大脑思维深层次的想不出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一、老子的道

我曾经撰写出版过描述老子生平的长篇小说《老子隐迹》[8],并为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里,探讨了物质的微妙结构,以及物质的无结构存在等玄妙的问题,这 些问题都揭示出大脑思维存在着局限性。

第14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我把睁大眼睛仍然看不见的东西称之为“夷”,仔细倾听仍然听不到的声音称之为“希”,认真摸索仍然触不到的东西称之为“微”。这三种东西无法打破沙锅问到底,它们有可能是 同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既无所谓明亮,也无所谓暗昧,它那冥冥的状态无法描述,几乎又可以把它归入到无结构物品之类。这是因为,它具有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一种没有结构的形象;可 以称之为“惚恍”,迎面而来时看不到它的前部,跟随其后时也看不见它的后部(但是却似乎能够感觉到或猜测到它的来去)。依据古老的道理,能够分析今天的事物;(分析今天的事物) ,也能够测知古老原始的事物,这种古今不变的自然规律称之为“道纪”。

按:老子根据逻辑思维,已经推测出宇宙存在着许多微小的事物,它们是有结构的,但是人的感官却无法知道它们的形状、形象、结构。另外,老子似乎猜测出红外线、紫外线及超声波的存 在;事实上,人们对光波、声波的感觉能力不尽相同,某些波长的光线或声音,有人看不见有人看得见,有人听不到有人听得到,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老子的注意并作出合理的推论。值得注意 的是,老子认识到大脑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对于那些无法感觉到的东西乃是“不可致诘”的。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曰逝,曰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 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种东西在浑沌中生成,它的出现早于天地。它无声无息,无形无象,独立而不可分割,旋转运动而不知疲倦,可以称之为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称,便用“道”来称呼它; 或许还可以勉强称其为“大”(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容),为“逝”(无所不至),为“远”(深远不可穷尽),为“反”(旋转运动永无休止)。看来,道无所不容,天无所不容,地无所 不容,君王亦应无所不容。宇宙中有四种无所不容的事物,而君王占有其中之一。因此,君王应当学习地之所以为地,天之所以为天,道之所以为道,自然之所以为自然。

按:“曰逝,曰远,曰反”亦作“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笔者按前者解释。本章最后一句“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将王、地、天、道、自然划分为五个层次。又 ,其他版本“王”亦作“人”,亦可。不过,老子的用意是在给君王讲道理,他希望君王能够了解自然的规律并顺从自然的规律。

关于本章的含意,冯友兰先生认为涉及到日月星辰在黄道、赤道上的运行周期。亦有学者认为《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在指月亮(谷神)运行的白道和太阳(日神)运行的黄道。 显然,上述观点是将“道”理解为物体行走的轨迹。笔者认为老子使用“道”这个字,确实有可能出于对日月星辰运行轨迹的观察,这种轨迹是看不见的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道”有 轨迹却并不等于它就是轨迹,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道”相当于一种最微小而又不可分割的“旋转气”(弦),即无结构物质的最小单位。众所周知,有结构物质的最小单位,现代学 者称之为“基本粒子”;物理学家也在寻找无结构物质例如引力场之类的最小单位,如果一旦证明这种东西的存在,那么似乎应理所当然地称其为“道”。

 二、释迦摩尼的十四无纪

所谓“十四无记”是佛祖在世时,对14个问题采取了不予回答的态度,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思维的局限性[9]。这14个问题是:⑴世间常;⑵世间无常;⑶世间亦常亦无常;⑷世间非常非非常; ⑸世间有边;⑹世间无边;⑺世间亦有边亦无边;⑻世间非有边非无边;⑼如来死后有;⑽如来死后无;⑾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⑿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⒀命身一;⒁命身异。

上述14个命题,可以归纳为四类问题。其一、宇宙万物变与不变(变、不变、亦变亦不变、无所谓变与不变)。其二、宇宙有否边界(有边界、无边界、亦有边亦无边、无所谓有否边界)。 其三、成佛者死后是什么状态(死后仍存在、死后不存在、死后亦存在亦不存在、死后无所谓存在不存在)。其四、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与肉体不能分离、灵魂与肉体可以分离)。

从“十四无记”可知,释迦牟尼是一位严肃认真的逻辑严密的学者,他不讨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对此,生命智力学有着更深入的解析:上述诸种问题,并不一定是宇宙自然界的问题,而 是人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问题。例如,人类大脑思维很难理解“无结构”、“无边界”的状态,因为我们的间接信息库里缺少对这类状态进行描述的词汇。又如,在处理灵魂与肉体的 关系时,灵魂(自我)很难对自己与肉体的关系进行思维——这是因为,我们在思维时,没有办法同时、同步对正在思维过程中的神经元的轴突、树突等电位、化学分子的变化进行思维。

 三、思维重构宇宙

我在《宇宙的重构》一书中主要讨论的问题有:第一章、结构与无结构(一切学问都是结构、结构的要素、结构的对应物、人类在忙些什么)。第二章、结构的分类(分类的原则、事物的空 间结构、事物所时间结构、剪不断理还乱)。第三章、结构的效应(结构与功能、功能与效应、效应的效应、风马牛不相及)。第四章、结构的利益(个体的追求、占有和使用、团体的行为 、谋利技巧与善恶)。第五章、转换与代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社会结构的转换、关节点与爆米花、初始与归宿)。第六章、选择与歧路(选择学与技巧、歧路和预测、选择与发展、第三 次选择)。第七章、神奇的结构(为何万物都旋转、分子机械、千奇百怪、结构乐园)。第八章、玄妙的结构(迷途的羔羊、失控的思维、不可思议、思维重构宇宙)。

其中,第八章重点讨论了思维的局限性现象。在“玄妙的结构”一节里,探讨的问题是:惠施的奇特思想,基本概念的成功与失误,万有引力的神奇性质,科学家等待着质子的消亡,原子的 性质不受“历史”影响,空穴导致了引力和电磁现象,有结构物质与无结构物质的相互转换,质量是宇宙空间的第五维。[2]260-271

在“失控的思维”一节里,探讨的问题是:思维是一种结构对另一种结构的记忆、识别、理解和重构,我是什么,物性思维,全控思维,半控思维,失控思维,记忆力、理解力、洞察力。 [2]272-283

在“不可思议”一节里,探讨的问题是:心灵学在研究第五种力,无向量静电潜能,思议即思维重构宇宙,不可思议即在重构中出现了差错和障碍,冻死60多年的大脑,如何对时间进行思维 ,如何对无结构进行思维,在光速时人是否还能够进行思维。[2]284-293

在“思维重构宇宙”一节里,探讨的问题是:对思维的思维不能够同时进行,大脑就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创世问题,人择原理,物质与思维的转换,思维受到符号的限制,无结构物的记忆 ,思维对无结构物的作用,天人合一。[2]294-303

 四、大脑思维学的想不出原理

综上所述,大脑思维存在着多方面的局限性,许多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大脑思维学的“想不出原理”,该原理涉及到如下内容:

1、大脑思维不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

2、大脑思维对其他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基因脑、膜因脑、经络脑、神经脑)和其他宇宙的生命智力系统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3、由于物理学存在着不确定性原理(包括测不准原理、不确定现象),大脑思维对物质结构及其行为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

4、由于数学存在着算不准原理(数不真原理、数不准原理)[10],大脑思维对物质结构及其行为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

5、由于大脑思维依附在有结构的载体之上,因此它对无结构现象的思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6、大脑思维对诸如时间、空间、物质、物质力、能量、信息等概念或现象的思维存在着局限性。

7、由于大脑思维属于自然生命智力现象,因此大脑思维对超自然现象的思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8、大脑思维脱离载体后的思维困境,例如信息如何出入的困境,思维活动所需能量如何补充的困境,等等。

9、大脑思维存在的其他未知的局限性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科学发展需要突破测不准、算不准、想不出的束缚

据此可知,人类哲学、思维学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宇宙生命智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测不准原理、算不准原理、想不出原理的束缚。毋 庸置疑,在上述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会给人类社会以及宇宙生命智力系统带来全新的飞跃。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