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 颠覆与正名:“文化自觉”的提法该让位了 。 - zt

来源: 文化视野 2014-10-27 12:54: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0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文化视野 ] 在 2014-10-27 13:06: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注: 此文是下面正文的回贴,  由于很好地阐述了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和关系,故位置颠倒,放置在先。

      正确理解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对提高分析与观察,是有帮助的。


作者:金天地 

道生一
文化是“道”
文明是“一”
文化本身是无任何局限的,凡是人类一切的社会活动都是文化,他是无目性的,本来如是的,自然的。而文明则是在一个相对范畴内对文化的约束。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文明必然依托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他有共同的一群人,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存在。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团体,用文字或者其他形式记载保留下来,从而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就形成了文明。

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而没有文明却可以有文化。文化是天地之始,文明则是人类之母。也就是说文化先于文明而产生。之后文明进一步固化而形成民族和国家。文化文明本身都是以超越客观存在的形式而更本源的存在,没有任何文字语言可以准确描述他们的全部,而只能描述他们的局部。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带有非常严重的人为主观性。

文明文化本身没有好坏美丑善恶之分,他仅仅是一种延续传承,而当不同的文化文明发生接触时,才会有好坏善恶之分。这就是一生二。五四以后很多人以为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是丑的,是落后的,是恶,是坏,这都是相对于西方文明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却殊不知文明文化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发展,用自己本身具有的方式传承延续下来,哪有什么落后先进之说呢?

评定文明文化唯一的标准就是延续性和传承性,也就是适应性。


----------------------------------  以下 正文  ---------------------------------------


颠覆与正名:“文化自觉”的提法该让位了   -   王岩林


近些年,“文化自觉”的提法,成了学界、文化人、甚至政府、民间都喜欢频繁使用和扎堆热议的一个热词。这既是件好事,也有误导之嫌(当然了,更多的认知不够之过)。

  关注到中国需要“文化”之“自觉”,肯定是件好事。这是一种自我精神觉醒的标志。然而,就像上了一年级的少年,那一定意味着比呀呀学语的学前儿童,步入了更高的一个层级;却肯定不能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一直呆在一年级或止步于中小学的层面上,再也用不着向上攀登,再也无需超越发展了。

  “文化”对于“文明”,就如同中小学比之于大学。“文化”,其在站位的高度上、视野的广阔上、着眼的全面系统整体上、甚至性质意义的截然不同与非同凡响上,都远远不及、远远逊于“文明”概念所展现出的一切。

  “文化”的范畴与定义,很不确定、看宽泛、很驳杂、很具弹性。总的看来,我以为,主要都是从以下三个层面上去界定与阐释的。

  第一个层次,是较为狭义的。就是相对于政治、经济等而言的,处于同等并列关系式中的“文化”解读。这肯定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的。在这种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或“文化的自觉”,几乎很难找到“文化圈”以外的广泛社会认同吧。显然,讲“文化自觉”的人们,肯定是不愿意仅限于此的。他们也肯定不愿允许在“文化自觉”之外,再搞出一个个的“政治自觉”、“经济自觉”、“外交自觉”、“社会自觉”之类来吧?

  第二个层次的,是较为宽泛的精神人文及其化育意义上的“文化”定位。这是比较主流的看法。不过,要在这种精神人文层面上,大谈特谈“文化自觉”,也很是有一些问题的。

  首先,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更注重生产、生产力及、经济基础、客观现实的观点,仅仅是一些上层建筑方面的自觉,如果没有自觉进行的经济活动、实践活动所支撑的话,其能保证自身不陷入“自弹自唱”之境地与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吗?

  其次,即便“文化自觉”,指的是先从文化上的自觉开始,或以文化自觉为牵引,然后再向经济基础、物质领域的自觉发展。同样也存在这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谁更具根本决定性?是“文化”、精神意识?还是经济基础、物质?这种不包含、也不明确提及物质与经济基础之核心的“文化自觉”,是不是也很成问题?

  有人会说了,我们关于“文化”的概念,都不是这两个层次上的,而是第三个精神与物质统一意义上的。且不说,这样将“文化”概念,一直从最狭义、低层的学科类别与行业领域,拉皮、吹泡般地扯得这么大而全、广而泛,合不合理,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辨识性、可规范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就是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就相对完满了吗?就能够达到我等所提的“文明自觉”的高度了吗?

  不是我有意贬低“文化”。她即便这样,也还是不行的,还是无法与“文明”之“自觉”相提并论的。其中的原因很多。在此,我仅列举比较重要的三点:

  第一,“文明自觉”,从全人类来看,讲的是对过去、现今、未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全盘深透自省、自知、自主、自觉,是要足以为今后人类思谋与规划出文明发展之取向、出路、模式和图景的。多停留于历史性文化的“文化自觉”,可以担当得起吗?

  第二,就中西方文明同人类其他区域、分部的存在与演进而言,“文明自觉”,她意味着,我们可以以一种人类“活的”生命集群的方式,区分、比较、评判、整合、总结、规引不同部分与系统全盘的人类演进。“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显然更倾向于固化、分割化、静态化、具象化的范畴与方面,根本上很难接近文明生长的本质。从而也就很难在审视与规划人类文明的进程上,有什么更大的作为。

  还需特别指出一点是,“文化”,可以分出强弱来,却几乎不能论优劣。而文明,注定是要在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内,甚至在人类发展的全程定位中,比出一个孰优孰劣、谁高谁低来的。特别是,谁更有顽强的生命力、伟大的感召力、向上的引导性、健全的完美性,谁更是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堪称人类文明主干与主流。这,是“文明”概念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所规定了的。

  第三,就最迫切的中华自觉来说,无疑,“文化”的自觉,与“文明”的自觉,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文明”的范畴下,我们是要将中华,作为一个有别于近现代以来西方的所谓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体”,作为一个自成体系且别具生命力的文明生长演进体(生存与发展着的文明集群)来看的。

  “文明”的“自觉”,意味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被遮蔽、肢解、贬损和边缘化了百年的古老文明,在重获新生、拓展再造以后,将成为未来人类世界之主导,将会融汇东西分合两道、以实现人类一统体系之全盘构建,将会带领全人类进入到一个中华道合文明的主题时代。这是哪怕最宽泛、高大之“文化自觉”,想也不敢想的伟大志向与事业啊。有人可能一时半晌,还难以理解我所说的中华文明之远大志向与人类责任。那我就先讲点具体的和好理解的。

  比如: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体”,不管她被叫作“国度”也好,还是叫“中心”、“高地”、“圣地”。首先,她将挑战“国家”概念及其之上的许许多多建构,她将不会完全等同于当今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因为,文明,非但是可以超地域、国界、国体、政体的,甚至与生俱来就是要感召、吸聚、传播和统合更为广阔的地域与人群的。她以高超站位者的生命力、感召力、聚合力、扩展力、影响力,成为一种超越国界、国家、国家治理建构的持久的、正向的、大同力量。其有助于全球化,却会在长期地、根本上动摇现代民族国家之体制与构成。

  其次,她将直接颠覆源于种族的“民族”概念,相当大程度上抹平民族间的鸿沟与矛盾。重回“华夷”之辨,文明不以种族、民族为界,只以是否尊道、信奉人类新文明来区分“华夷”、内外(当然,届时的提法肯定要与时俱进的)。这将一改民族国家间的征服与被征服“游戏规则”,成为一种文明的指引、传播、普及、教化过程。

  再次,她将以一套完全不同的、源于自身传统且切实可行的经济生活、社会建构、政治形态等新模式,优先吸引、感召原本就有着历史传统与深刻内在联系的“中华圈”、东方各民族,并逐渐扩展开来,使改天换地的人类未来新文明,历史性地接过西方现代文明的“接力棒”。

  更多的,不再展开来谈。随后,将有几十篇关于文明、中华文明的博文,会从多个侧面与角度来谈的。最后,只想说一句话:未来以“文明”概念与范畴平台取代“文化”,让“文化自觉”让位于“文明自觉”之更高层级,那是中国自身思考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会有时间的问题(或者,也许会有别的东方国家抢先攀上、刺痛与激发我们之情况发生),没有别的选择可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