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一)

来源: LinMu 2013-08-20 12:08: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1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LinMu ] 在 2013-08-23 10:02:0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沃尔夫冈·顾彬,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翻译家,作家,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重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顾彬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很低。他说20世纪文学分1949年以前和以后,1949年以前的文学基本上属于世界文学,鲁迅不用多说,茅盾20年代末写的小说,丁玲在延安时代写的短篇小说,萧红的长篇小说,特别是《呼兰河传》,张天翼的小说他也喜欢,张爱玲不用说了,沈从文也不用说了,还有钱钟书、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他原来不喜欢冰心,但当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时候,改变了观点,他发现她小说的白话文非常清晰,她是很重要的作家。1949年以后的文学基本上都不属于世界文学。


莫言是顾彬批评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说他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用的是18世纪末的写作风格。莫言自己就公开说过,一个作家不需要思想。他只需要描写。但顾彬需要思想。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顾彬依然不改批评意见,无疑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说,莫言的很多小说只是在讲故事,而且写的是几十个人物,这样写不会深入人物的内心,只能写表象。他说,他更欣赏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莫言。


顾彬不仅批评莫言,更狠批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早在1979年,他在巴黎通过巴金、艾青就认识了高行健,是第一个将高行健介绍给西方的汉学家,对他的作品相当熟悉。他说拿诺奖的不一定是好作家,高行健对话剧的理论在中国无人能及,但是小说是有问题的,他的作品在女人倾向上是有问题的,他认为女人只是肉体。高行健文笔差,作品差, 很糟糕。《灵山》就很差。德国书评讽刺他,完全否定他。他说高行健获奖是因为政治因素。


莫言以男人叙述女人的方式也同样有问题,相比之下, 顾彬说,莫言的小说比高行健成功得多,获奖是可以的。在一次回答“莫言获奖对中国作家是什么样的影响”的提问时,顾彬曾斩钉截铁地说:“只能是负面的。”看来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


顾彬说十多年前他为了写评论,用了一生看书经验中都没有过的忍耐度,看了《灵山》的英文版的主要部分。那个烂翻译实在烂,但要比高行健的中文原版好多了!真是幸亏99.9%的外国读者蒙在鼓里,否则中国作家得一个奖,一个裸体中国皇帝出去亮一圈相,可真要把中国文学的脸都丢尽了。


但也有人欣赏《灵山》的语言,把《灵山》翻译成英文的陈顺妍(Mabel Lee)就说他的语言富有节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灵山》推崇备至,称《灵山》的文学成就“无与伦比”。顾彬说汉学家的水平也有高低。马悦然不懂文学,他的专业是中国古文和方言,研究中国古籍《公羊传》、《左传》等,是古文字专家。马悦然知道北岛是谁,顾城是谁,可他根本不知道高行健的作品这么差。估计顾彬对陈顺妍会做出同样评论,她主要从事中国民俗学和晚清史学研究。


《灵山》全书长达六七百页,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没有连贯性的人物与故事,有的地方甚至毫无关联,显得杂乱无章、没头没尾、支离破碎,有点像后现代小说,可以看出《灵山》受到法国新小说的影响。虽然与现代小说的传统写作不同,却延续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框架,与《山海经》、《水经注》、《聊斋志异》等一脉相承。《灵山》中对你我沿途所见所闻的叙述方式,大体是和《山海经》等书相同的,就像一部现代版的《山海经》。小说中的某些章节,就是一段随笔或思辩录,这种形式则脱胎于古代笔记小说。


这部小说剔除情节,但结构十分复杂,和传统的叙事习惯不同,对阅读提出挑战。《灵山》没有情节有情绪,没有故事有感受,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形式书写游记,用感受带领读者作一次神游。通过你我交叉叙述,现实中的我和精神世界的你与她,从山水间的游历向内心的沟壑跋涉。外在的观与看和内心的思和悟,两条主线齐头并进,一虚一实,虚实相间,相辅相成,亦真亦幻,以复调平行叙述手法,营造出特殊的氛围,在这氛围中,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蕴油然而生。作者说第一人称我同第二人称你实为一体,后者是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异化。第三人称他则又是对第一人称我的静观与思考。


这篇小说令我们想起《命运交叉的城堡》,卡尔维诺选择塔罗纸牌,来构建小说的叙事结构。来城堡的旅馆投宿的旅人聚在一起,他们按照每张纸牌上的图画,讲述各自的冒险经历。这些贵族、贵妇人、骑士、农民、工匠、马夫等等,讲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其中既有爱情、死亡、冒险,又有被出卖的国王、受伤害的少女等趣闻轶事。在《灵山》里,叙述者既讲故事又听故事,其中有许多是道听途说的,它们通过你我贯穿起来,这些故事有的血腥、有的恐怖、有的有趣,却都会扩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经验。


不只是小说结构,这部小说的文化内涵也相当复杂,它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另一面——中国长江文化或南方文化,那种以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和禅学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刘再复说,“它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部小说,上溯中国文化的起源,涵盖历史掌故、巫术道场、风水命理、江湖把式、地方戏曲、风土人情、民俗传说传闻,还有被不断唤起的童年记忆穿插其间。将神话传说与历史现实融合在一起(也许也受到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从对远古神话传说的诠释,到对汉、苗、彝、羌等少数民族民间风俗文化遗存的考察,乃至对当今中国现实社会的审视,通过作家沿长江流域进行奥德赛式的流浪和神游,把现代人的处境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无疑只有有内涵、远识和良知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小说笔随意走,随想随写,没有刻意编撰的痕迹,读者跟随他的语言流意识流流动。可惜作者的语言不够成熟,有些地方很拗口。流动而没有节制,作者不加取舍地将许多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写了进去,冲淡了作品的表现力。还有《灵山》的叙述过于直露,缺少艺术应有的含蓄之美。


小说对她的描写不够成功,她不是固定的一个人,没有名字,可以是女医生,女图书馆员,女疯子,和她的关系侧重于性描写,写性的吸引和性的欢愉。从小说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正如顾彬所说,他对女性的态度是有问题的。


     和所有杰作一样,都会有些不足,但瑕不掩瑜,《灵山》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它视野宽广,有历史感,充满个人经验、知识、智慧,从中能感受到一些很有性灵的东西;该作品对叙述者内心有深入挖掘,充满对生命的思考,集游历寓言传说哲思于一炉,超越个人的主观记忆和幻想的边界,把真实和虚幻编织在一起;它还营造出一种形而上学意蕴,这是大部分中国小说作品难以企及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抑或是无法区分自然和社会的环境,这样的描写上可以说前无古人。《灵山》这部奇诡之作,超越同时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中,甚至世界小说中也是独特的,是一部富有创意的小说

所有跟帖: 

好久不见,问好。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06:15:25

很有思想的评论。不迷信奖项,对莫言的作品有同感。一本<红树林>读了三分之就无法再读下去。他获奖有获奖的契机,但这一本不敢违心恭维 -木子临风- 给 木子临风 发送悄悄话 木子临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11:58:26

爱派动得太快,报歉。是一本<红树林>读了三分之就无法再读下去。 -木子临风- 给 木子临风 发送悄悄话 木子临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12:01: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