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记忆:备战、备荒、为人民zt

来源: f1234567 2013-11-06 16:48: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f1234567 ] 在 2013-11-06 16:49:0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http://home.blshe.com/blog.php?uid=3550&id=78473

 

打一小就听毛主席教导我们:"备战、备荒、为人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院儿搬来一拨儿野战军部队。开始我们就觉得这帮家属挺土的,大人孩子说话都带口音,好多孩子都穿着自己家做的没肩的衣服、方口的布鞋,我们院儿的孩子管他们叫"土鳖"。后来我们院儿的大人也不让我们搭理他们,说他们这帮人挺野的,骂人太难听。也是,我们院儿是机关单位,很少见大人骂人,他们院儿大人孩子一张嘴就是:小逼养的!

 

 

我们两个院儿隔着一道墙,孩子常发生冲突,一发生冲突就互相往对方飞板儿砖。我们院儿的孩子比他们院儿的孩子机灵,每到这时不但站在楼上居高临下地用弹弓崩他们,还自制甩石器,所谓甩石器其实就是一个皮兜儿,两根绳子,一根拴在手腕上、一根扽在手里,皮兜儿里夹着半块儿板儿砖,在空中悠两圈一松手,板儿砖"嗖"的就飞出去老远,听说《水浒传》里的"没羽箭"张清"花"了好多梁山好汉,用的就是这玩意儿。他们院儿的孩子不知道我们院儿是些什么高人,竟能让板儿砖飞的这么远,打得他们院儿大人都不敢出门了。

 

 

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地随着划过空中的板儿砖飞过;在高音喇叭里传来的革命样板戏那西皮流水的唱腔中逝去......

 

 

一天下午,在大操场上的一角,一大帮野战军迎来了另一大帮野战军;另一大帮野战军晒得黑黑的,一下解放牌大卡车就和一大帮野战军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听说另一大帮野战军是从越南抗美援越回来的。看来是快跟"苏修"打起来了,要不怎么把打"美帝"的队伍调回来呐?

 

 

没过多少日子,一天早起,勤务员小黄和一个老兵来到我家,小黄只比我哥大一两岁,但我爹要求我们哥儿几个管他叫叔叔,我们都不愿意,小黄也不好意思,但我爹说他跟小黄是同志,就是他比我们小,我们也得管他叫叔叔。没辙,我们管他叫叔叔,他管我妈叫阿姨。我都挺大的了,这个习惯还没改,我管人家叫叔叔、阿姨,人家管我妈叫阿姨,人家孩子管我叫叔叔叫舅舅,我妈说得好,别认真,这就是表示一个相互尊敬。是,要认真就得进精神病医院,因为你无法弄清自己是谁,以为自己是自己爹的兄弟呐。

 

 

小黄一进门,我们叫了他声叔叔,他不好意思,没答应,只是红着脸点了下头儿。他跟我妈说:阿姨,一会儿有防空演习,这次领导要求必须从实战出发。

 

 

说完没多大一会儿,高音喇叭里便传来了"嗷嗷"凄厉的警报声,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揪心的声音,汗毛都立起来了;我妹妹一听到警报声,吓得哇的一声就哭了。老兵抱起我妹妹出了楼门就往东跑,一路上孩子呲哇乱叫、大人神色慌张,穿过两座矮楼一道平房,和院儿里的一帮人钻进了不知是哪个连队的菜窖。上边的人把菜窖的口盖住,菜窖里立马充满了二氧化碳和一股难闻潮味儿,让人窒息。大家谁也不说话,直到警报解除,一个个灰头土脸地上来,孩子紧张地望着大人,大人满脸怨气地小声嘟囔着。

 

 

那时学校里也开始进行了防核武器教育,我多少有些知识,就问小黄,这能防原子弹吗?小黄说肯定防不了,过段时间就挖防空洞,必须得三米以下。没过两天,野战军就开始在大操场上挖防空洞,而且进度很快。可我爹他们部队一直没动静,我对这事挺担心,这要是打起来了,人家都钻地道了,到时没咱的份儿,咱不就等着死了?我哥安慰我说别怕,咱爸的部队是机械化部队,到时坐着车就走了。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点别扭,毛主席党中央把这么一大院子交给咱爸,咱爸就是不把这修的明碉暗堡七十二连环跟威虎山似的,再不济了也得在院墙边儿上盖上他几个大炮楼子抵挡一阵子吧?怎么着也不能像胡传魁似的一听到枪声就带着队伍溜了吧?

 

 

我哥说部队执行的任务不同,到时候咱们就坐着车走了,打仗是野战军的事。我想起了那院儿的野战军,是呀!他们平时应该是整天在茫茫的原野上行军、野炊、住帐篷的,现在搬到这儿可能就是等将来打起仗来掩护我爹他们部队撤退的,想想那些家属孩子够倒霉的。

 

 

打那以后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留心我爹部队的车辆,我老怀疑到时候是否能把这么多战士、家属都带走?还从心里算计着到时车辆如何分配。院儿里号召家属小孩学游泳,说到时撤退时难免赶上过河。我听后挺担心,我妹太小,学不会游泳怎么办?我哥说这不用急,咱爸部队到时有搭桥的,你想想,这么多装备,多重要?我说没看见有搭桥的装备呀?我哥说咱爸的部队在外地还有一部分。

 

 

我想了想有道理,因为秋天,我家老从部队买大米,我听说大米好像是河南农场产的,我爹跟后勤管理员谈话时我不经意地听过一耳朵,那儿好像有一百多号人。我又想起来了去年入冬时,后勤管理员带着两个小战士往我家送羊的事儿,小战士一进门就把两只羊放到了地上。管理员跟我娘说八块钱一只。我娘问这些羊是哪来的?管理员说是在内蒙军事演习时,牧民怕有些羊过不了冬就给杀了,牧民只留下了内脏和羊皮,羊肉都让部队拉回来了,好像还是个什么项目。我当时就光顾着跟我哥、我弟蹲在地上扒开羊的肚子看里边儿的羊毛和羊屎球了,没怎么着耳朵听。

 

 

我还听我娘一边儿掏钱一边儿问不是黄羊肉吧?管理员说不是。因为62年、63年我爹他们部队打过黄羊,肉特别膻,我娘说我家就我和我哥吃,我那会儿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记得吃骆驼肝的事儿,特干,比窝头还干。同去的小战士用惋惜的口吻说,看着黄羊一到了季节就往苏联、蒙古那边儿跑特别心疼,他们那边儿很穷,黄羊到了他们那边儿肯定回不来了。我问小战士咱们怎么不打?小战士带着怨气说上级不让打,非得花钱买羊。那会儿的人没什么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鲁迅先生曾写道:"一见短袖,立刻想到了白臂膊,立刻想到了全裸体,立刻想到了生殖器,立刻想到了性交......"(《鲁迅文集》第三卷560页)那会儿那人哪有体力想这事儿,想到"白臂膊"后就直接想到半扇儿白条肉了。此时我眼前闪过的是一屉一屉热气腾腾的大羊肉包子往苏修、蒙古那边儿飞......

 

 

我觉得这命令肯定不是我爹下的,听说他们那边儿已经到了连黑面包都吃不饱的份儿了,这不是明摆着让他们占便宜吗?应该把所有的黄羊都消灭在我们这边儿,"不给鬼子留下一粒粮"。要是让他们再穿不上就更好了,就完全失去战斗力了。但让我心里感到别扭的是苏修当兵的比咱解放军战士穿得好,他们穿的呢子军装、脚蹬大皮鞋。刘副政委的儿子小刘比我大两岁,他说:苏修穿的是麻袋片,脚上穿的皮鞋是纸做的。麻袋片做衣服好理解,纸怎么能做皮鞋?小刘说就是用纸先做个鞋的样子,然后在熬热的沥青里一沾,趁沥青还没完全冷却时赶紧用刀子刻成皮鞋的样子。我觉得那皮鞋的样子挺好看,就一直惦记着做一双。小刘说不能做,他们那常年积雪不化,能保持形状,咱们这不行,天一热就化了,粘在地上连道儿都没法走。我一想有道理,就没做。以至于我当时有条灰色的呢子裤子也不敢穿了,怎么看怎么像麻袋片儿。从此后我不再怀疑我爹他们部队的机械化运输能力了。

 

 

没过两天管理员又送来了两只羊,我娘说上次的还没吃完呐。管理员说是潘政委让送来的。过了一段时间又送来了,这次我娘说真不要了,留着战士们吃吧。管理员说战士们也吃顶着了,还说我爹在党委会上说了,他作为政委带头买。我爹我娘我弟我妹都不是很爱吃羊肉,主要是我跟我哥吃,开始吃的很过瘾,但架不住天天吃也受不了,关键是那个年代吃法太单一,要搁着现在,涮烤爆炸,花样繁多就太牛了。那一年冬天,我家吃了八只羊、半头牛,幸亏我家老来乡亲们,常备流水席,要不我跟我哥非得长出犄角来。

 

 

友邻的野战军行动十分神速,没多长日子就把大操场下边儿全挖成了防空洞,还组织我们参观。参观那天,我脸上极力挤着笑容,讨好着在洞口边儿上站岗的战士,因为我听说苏修很可能跟咱玩儿突然袭击,往咱北京发射导弹;我还听说,导弹从他们那到咱们这只需要七分钟。我算了,从边防军知道苏修发射导弹到电话打到我爹他们部队,部队电话打到我家就得需要两分钟,我再穿衣服出门上车,估计车还没出大门就给捂在蘑菇云里边了。所以我必须得给友邻的野战军留下好印象,到时好让我进地道。

 

 

防空洞修的很让我满意,有指挥室、作战室、临时医院、藏人的、储粮的。后来我渐渐的发现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换气孔,就修在明面上,这要是让敌人发现了,再出来个汤司令式的人物,"给我放毒、灌水、一定要把他们闷死在里边儿。"那一个没跑,全得完蛋。再一个,也不知道哪天打起来,也没见他们往里边存粮食呀?每次我为粮食的事儿担心时就有小孩儿冲着通气孔里喊"老虾米,猪尾巴,你们的粮食狗吃了。"有时我也跟着喊,但一直没整明白什么意思,时过境迁,也就把这句话给忘了;今天写这段事想起了这句话,一下明白了"老乡们,注意啦,你们的粮食够吃了。"敢情那是安慰我呐!生活真的需要理解品味一辈子。

 

 

我哥说还容他们丫打到咱这来?咱爸他们部队到时也有一部分上前线,没看见在中苏边界还有一拨人呐,你以为就光会吃羊肉呐?也练着瞄准呐!再有,野战军那么多战马是干嘛用的?到时骑兵就直接上战场了,真刀真枪的干了,防空洞就是留给后勤和家属用的。

 

 

从那后我就常跟院儿里的孩子到野战军看战马去,渐渐的对配马特感兴趣。那会儿小,不知道配马的原理,反正就知道这么着能下小马。见战士们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就想着前方又能多个战士杀敌了。战士看到我们跟着欢呼雀跃,就轰我们,"去!小鸡巴孩子懂什么玩意儿?别让马踢着。"我们意犹未尽地都起身走了,只有小刘坐在土坡上不动,一孩子说:你丫要是这么爱看配马,等我当司令后专门成立个配种站让你当站长去。这时,一小战士让小刘赶紧走,说不走,等会儿晚上上岗的拿你当坏人崩了你。小刘说敢!小战士说走不走?小刘说就不走!有人说小刘跟小战士呛呛起来了,走看看去。就见小战士一把扽起小刘上下打量,当他见小刘微弯着腰时,猛地摸了小刘的裤裆一把,回头对其他战士笑着说:这小鸡巴东西,还硬了,我说怎么站不起来啦?小刘一见被戳穿,弯着腰捂着肚子撒腿就跑。我们其中有人带头喊:给丫一大哄呦!欧侯~欧侯~

 

 

小刘一直对这事儿怀恨在心,一次我们又去看配马,正在公马前蹄腾空而起时,小刘突然从兜儿里掏出一小包儿石灰朝马的生殖器扔过去,完后转身就跑;一阵白烟,公马惊叫起来,蹄子狠狠地空踏在地上,大牙锛在母马的屁股上,两匹马同时撂起蹶子来。几个战士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两匹惊马,小刘也被抓了回来,战士们一边为马洗着生殖器一边教育着小刘,还说幸亏用得是熟石灰,要是生的,这马就毁了。从那后,我们再没走到跟前看过配马,只是装作打鸟远远地望。

 

 

小刘心中一股恶气未出,总想报复。一次我们又看见了配马,小刘知道我哥弹弓打得很准,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对我哥说:你要是现在对着马鸡巴给一弹弓,肯定得给那帮当兵的心疼死了。

 

 

我哥听后给他上了一堂严肃的政治课,说这不是拿弹弓打马鸡巴的事儿,这是破坏战备,你丫知不知道杀战马是死罪?大敌当前你丫屠杀自己的战马这不是叛徒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毁长城。你丫以后再提出这种反革命要求就抽你丫的。后来,我们看着大马带着小马驹在和煦的阳光下悠闲地吃着草,看着小马驹一天天地成长,心里念叨着: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既然前方有大部队给咱顶着,咱挖地道就是为了防原子弹,那不如就近解决。那时我们几乎家家有菜窖,我哥说咱们要是能把咱家菜窖跟操场上的地道挖通了就好了。我说七八百米呐,行吗?我哥说没问题。怕家里人知道,我俩定下了暗号,一没事儿了,他就朝我一使眼色,说句:"通地道吗?到你家去吧!"我俩就奔菜窖挖地道去了。

 

 

我俩发扬着愚公的精神,干着土行孙的勾当,一有功夫就紧掏。一天,我哥从地洞里出来,不知是兴奋还是担忧地对我说:咱们可能挖得太深了,快挖出水来了,我听见哗啦哗啦的声音了。我说那就别挖了,万一要是地下水一下涌上来就坏了。第二天,当我俩一下菜窖,就闻到一股恶臭,细找,味儿是从地洞里泛出来的。琢磨了半天,我们知道了,跟化粪池挖通了。我们不但把洞填上了,也把菜窖填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挖了好几天,一共挖的不到五米,看来干什么都不容易。

 

 

那时学校也进行防空演习,开始没有防空洞,一响铃儿,老师就组织学生往野地里跑。找到低洼处,趴在地上,为的是防冲击波;用大拇指堵住耳朵,四指并拢掩住眼睛,主要是防原子弹的爆炸声震破耳膜和光辐射照坏眼睛。后来也在学校里挖防空洞,还请来我们友邻的野战军做指导。先并排挖两条沟,填上三合土,后用木夯或蛤蟆夯把三合土夯瓷实了,把中间的土掏空,再在上面盖上顶,埋上土就齐活了。

 

 

挖好后搞了一次防空演习,防空洞里只能钻进一半学生。我们学校外墙有座小土山,叫金山子,上边种的都是庄稼,学校就决定在金山子上挖防空洞。学校把这个任务给了四五六年级,说将来挖好了四五六年级就钻金山子的地道,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跑得快。没想到一挖,金山子下边儿都是沙土,估计之所以叫金山子就因为原来是坐黄沙包。没辙,只能改防空壕了。再后来防空壕也不挖了,说挖着挖着老有人掉到棺材里,这原来是块儿坟地,常挖出白骨和烂布、瓷罐儿之类的东西。有时挖出个人脑袋什么的还顶个银罐儿,踢开银罐儿,里边儿就散落出长长的头发。放学后我们到金山子上去看,满山散落着白骨和碎瓷片儿,还有砸扁的银罐儿。村里的老人蹲在地上,望着眼前的情景,摇着头儿兹兹叹息着。

 

 

后来我家搬进了城,院儿里有人防工事,还知道地铁也是用来备战的,就觉得毛主席特为咱着想,能藏就藏,不能藏咱就坐地铁进山了;有人民政府为咱撑腰,咱怕谁呀!打倒帝、修、反,解放全人类那是早晚的事儿。

 

 

前两天朋友约我驾车去西藏,在说走哪条路时说起了黄羊、说起了内蒙、中蒙边界、中苏边界,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这段事

所有跟帖: 

我们学校防空演习,大伙钻到地洞里二十分钟就有二个学生晕倒了。真打起仗来没被 -SUNNE- 给 SUNNE 发送悄悄话 (82 bytes) () 11/07/2013 postreply 00:43: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