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第一部史诗片《一江春水向东流》

来源: f1234567 2013-08-11 08:35: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37 bytes)

 

1947年 第一部史诗片《一江春水向东流》  

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

  柯灵曾经指出过,“郑正秋逝世表示了电影史一章的结束,而蔡楚生的崛起象征另一章的开头。”蔡楚生在中国电影史上开始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他的作品在关照普通人感情的同时,又能上升到民族情怀的高度,所以才会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这种对商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兼顾,恐怕是最值得当代的中国影人借鉴的。

  电影大历史:强调电影的人民性

  现代人拍旧上海,极容易把那十里洋场弄得没精打采的,唯有关锦鹏的《阮玲玉》精神十足,虽有艳艳的浮光掠过,但内里的活力不绝如缕。尤其是那帮电影人,在澡堂里谈的也无非是电影。他们的朝气蓬勃让中国电影的童年往事真如初升的太阳,温暖却并不灼人。想不到关锦鹏会让梁家辉演蔡楚生,传说中蔡公是有些刚烈的,想他21岁,便“抛妻弃女”,前往上海谋求他的所谓艺术宏图。而梁家辉刚从《情人》里走出来,留着光可鉴人的分头,一身老式西装穿在身上,尽显其身长玉立,时不时还会露出淡淡的羞涩。关锦鹏在想,蔡楚生早期能编导那些风月印记,内里一定藏有缱绻。只是这份缱绻,被他后来越发坚实的现实主义风范所遮蔽。

  电影这东西最难得的是做到令雅者见雅,俗者见俗,在中国,怕也只有蔡公一人做到过。旧中国四部票房神话,蔡公就占了3部,即《都会的早晨》、《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另外一部为其恩师郑正秋的《姊妹花》。《渔光曲》当时的赞誉是“人活80岁罕见,片映80天绝无”。《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连映3月,观众近80万人次。蔡公善于讲苦情戏,且还做到既对得起时代的真相,更能与民众的呼声相回应。这种悲情路线,在80年代末期,首部室内剧《渴望》重又将其推向高峰,只是对现实的拷问已不如蔡公那般血泪交织,并力透纸背。蔡公强调电影的人民性,电影是一群人在创作,就得为更大的一群人去服务,为他们最基本的感情和渴望服务,《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和民众患着同样极为紧迫的疼痛。蔡公的叙事从古典章回小说中得其精髓,几条线索在张忠良身上得以纠结,平仄有致地勾勒出抗日前后,上海各阶层人等的众生相。在蒙太奇运用上,又从古诗词中吸引营养,赋、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伴着“月亮弯弯照九州”的歌声,张忠良投入王丽珍的怀抱,而素芬却在苦苦地思恋丈夫。国仇家恨,在薄幸和持守间得以抒发,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现在的中国电影,已舍弃了浓墨重彩的悲欢离合,只有在电视剧里,还能依稀可见这种民俗化的景观。而电影不是成为纯个人表达的工具,就是纯而又纯的感官盛宴。鲜有电影能在关照人情的同时,又能上升到民族情怀的高度上来。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期间,蔡公离开上海到香港继续从事抗日爱国文艺工作。编导过《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两部进步影片。蔡公的现实主义路线和严密的情节剧路线,以及对民众朴素的关怀,直接影响了香港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创作,只是港人更爱从家庭恩怨出发,表达出对传统理念诉呵护之情。但蔡公在剧作上的周密和细微对港片有着极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国内继承其衣钵者并不多见,倒在这孤岛上散发出光彩来,包括新浪潮主将方育平的处女作《父子情》,也能窥其光辉。

  从蔡公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纯粹的民族电影,什么才是一呼万人应的电影,什么才是值得众人奔走相告的电影。蔡公仿佛真的只能活在过去了,每想到此,都有种莫名的悲哀

#####################
 

《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追梦人的65年回顾 

  1948年3月16日和平电影院的前身皇后大戏院开幕,开幕时放映了当时最好的一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八年离乱》,影片描写日本侵略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及爱国青年参加抗日的情景,下集《天亮前后》主要反映国名党在抗战胜利后利用接收产权大发横财,人民仍生活在苦难中。无锡资深电影老物件收藏家——李小鹏老先生回顾此片在无锡皇后放映盛况时还是激动不已,放映过程中,常听见有抽泣之声,散场时很多人两眼都是红红的,是一部最真实的催人泪下的影片,因此,他是最好一部电影,无锡上映3个星期,也是场场客满。

  3月16日上午9:00,和平电影院的的团员青年们,利用流动放映设备再次将《一江春水向东流》呈现在无锡的老观众们,只是放映现场不是在电影院而是在崇安区广益养老院,为养老院近百位老人免费放映,这是一场平均年龄达到76岁高龄电影专场,影院还邀请了80岁的无锡资深电影老物件收藏家——李小鹏老先生一起观影,谈及65年前在和平电影院观看的第一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老先生总是热泪盈眶。

  和平电影院已经服务无锡观众65年了,是上海影商史廷磐(著名导演史东山之弟)和无锡知名工商人士薛志澄(上海慕名照相馆老板)联合集资建造,地点就在书院弄34号原锡报旧址(和平电影院现址)。史廷磐是电影界的内行,影院全部参照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兴建,长圆形观众厅,外形比较现代,内墙面吸音效果极好,前后排硬座,中排软座,可供一千多人观看电影。新建时就要求工程必须达到无锡剧场中最好的,独一无二的首轮影院。史廷磐是上海有名的发片商,他在给皇后签订租片合同时,拒绝搭配三类电影,并要求把当时其他影院下期影片报上海可随时改变影片,增加竞争能力,影院上演后不佳马上调换片子,首先使用分期对号入座,在管理业务上比其他影院都要先进。皇后音响设备前后共6个扬声器,使整个圆形剧场听的清清楚楚。史廷磐还熟悉放映技术,每天都到现场观察放映情况和质量及观众的反应和要求。机器发生故障自己动手修理,开辟宣传栏,设观众意见栏和影片观后感,因此成为当时无锡红极一时的文化娱乐之都。

  新和平电影院在文管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影剧公司自筹资金于2006年重装开业,票房年年保持二位数的增长,影院为会员、为新老观众打造“到家”的感觉和电影的增值服务,为无锡市民打造一个有浓烈电影氛围、充满时尚活力的本土电影“老字号”。在和平电影院65岁生日之际,在和平电影院售票大厅,还将展示由李小鹏老先生提供的“皇后大戏院”开业前后的电影老物件,品种有民国风格的皇后大戏院电影海报、广告、电影说明书、电影票等和上世纪的和平电影院的珍藏电影卡等,为无锡市民提供回顾无锡电影历史好机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