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四大名旦”中的白杨,舒绣文 生平

来源: f1234567 2013-08-04 20:31: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34210 bytes)
回答: 毛泽东喜欢京剧聂耳2013-08-04 20:08:54
1943年5月,夏衍从香港辗转回到重庆,成为重庆文艺界领导人之一。在一次戏剧创作座谈会上,他说:“京剧有四大名旦,话剧也有四大名旦,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不就是四大名旦吗!”从此,话剧四大名旦一说不胫而走,蜚声中国影剧界的张瑞芳白杨舒绣文秦怡被誉为话剧“四大名旦”。

白杨(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中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抗战期间随上海影人在内地演出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了多部电影。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神韵,一生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五十四个人物,60年代被评选为二十二个大明星之一。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011年05月20日 - 芙蓉岁月 - 芙蓉岁月

话剧四大名旦之——白杨 - 励志爷爷(oscarg) - 励志爷爷陈岚文化创作博客

    在她幼年时代,由于她的父母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把白杨托给奶妈在农村生活。贫境与苦难伴随了她的童年。1931年她的母亲病故。为了生存,白杨来到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设立的第五分厂的演员养成所,成为该所最小的学员。由于她勤奋好学,进步很快,在无声电影《故宫新怨》中扮演了一个小丫头。不久影厂解散,白杨加入到“苞莉芭”剧团,演出过话剧“乱钟”、“战友”等。不久该剧团也被强行解散。1934年白杨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和中国舞台协会等剧社,开始了职业演员的生涯。在话剧“回春之曲”、“黎明之前”、世界著名话剧“梅萝香”、“茶花女”里的表演,充分显露出她的表演才华。

    1936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成立,经过著名戏剧家洪深介绍,白杨和二厂签订合同,主演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十字街头》,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杨艺瑛这一青年女性的形象。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与陈白尘,沈浮组成影人剧团,深入人民生活进行宣传抗日救国话剧的演出。1938年,白杨与沈西苓、赵丹、魏鹤龄等电影工作者,来到当时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摄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中国》等影片,此时,她接触到斯坦尼表演理论,“斯坦尼”丰富、开拓了她的艺术视野,激励了她在艺术表演上的探索和追求。与此同时,她又在重庆和成都开始了她的舞台艺术活动,主演了“屈原”、“雷雨”、“日出”、“天国春秋”、“复活”等著名话剧,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使她的表演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被称誉为当时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话剧四大名旦之——白杨 - 励志爷爷(oscarg) - 励志爷爷陈岚文化创作博客

     白杨当时主演的话剧,有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小仲马的《茶花女》,托尔斯泰的《复活》,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雷雨》、《日出》、《家》,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塞上风云》,于伶的《花溅泪》,张骏祥的《万世师表》等话剧。在这些剧目中,白杨创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的中外妇女形象,誉满山城。郭沫若看了《屈原》以后,赠白杨七绝一首,盛赞她的表演天才:
   
    南后可憎君可爱,
   
    爱憎今日实难分,
   
    浑忘物我成神化,
   
    愈是难分愈爱君。

    白杨扮演《日出》里的陈白露被誉为“连背上都有戏”。白杨不吸烟,但为了演好“智斗黑三”这场戏,利用手里的象牙烟嘴表现镇定的心情和江湖气,她在排戏前,对着镜子不断摆弄着拿香烟的手势,练习抽烟。她从伸手拿烟到吸烟、吐烟,以及什么时候用劲吸,什么时候轻轻吐,都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四十年后,白杨曾经赋诗一首,怀念重庆的战斗生活:

    山城岁月忆当年,抗战烽火剧运燃,大众知音今犹是,祝福奋进永葆鲜。

    解放后,她从香港回到北京,先后在《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等影片中,塑造了各种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她的表演艺术也在国内外赢得声誉。1957年《北京日报》、《沈阳日报》举办的最受欢迎的影片、演员的评选活动中,白杨主演的《祝福》、《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评选的五位最受欢迎的演员中,她又独占鳌头。同年,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一片获特别奖。

     

话剧四大名旦之——白杨 - 励志爷爷(oscarg) - 励志爷爷陈岚文化创作博客

    白杨的一生,从坎坷中走向光辉,这跟她从艰苦的逆境中生存,在成功后保持平凡的心态是分不开的。曾因《冬梅》一片的拍摄,同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促膝交谈。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代表了自我,在《祝福》中走向新的高度,在《冬梅》赢得真诚,无论戏中戏外,她都如此“优美”、“自然”、“含蓄”的将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彻底地展示在舞台与银幕上。她还著有表演艺术专著《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及诗文集《落入满天霞》。

    “文革”中,白杨被戴上了“叛徒”和“特务”两顶帽子,关押了五年之久。

    关于“叛徒”一事,如前所说,白杨于1933年时,从刘莉影处借得一本《北方红旗》,在回家的路上被密探盯住了,于是她被带到看守所去审讯。白杨机智地一口咬定是“演戏时从后台捡到的”,才得以保护了有关的朋友,自己也被释放。在“文革”中,造反派把一个当年只有十三岁的孩子定为“叛徒”,实在是居心叵测。
    关于第二顶“帽子”,造反派的“依据”是:在一本《文史资料》里,刊登了沈醉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白杨和其他一些文艺界的名流在重庆时曾和戴笠有过来往。
    这又是无稽之谈!白杨说:“我从未和戴笠见过面,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和他有什么关系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白杨曾和大姐杨沫同往《文史资料》编辑部,要求澄清事实。后来,《文史资料》经过查实后,发表启事,向白杨表示歉意。

    灾难终于成为过去。

    八十年代还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上负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于1996年9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话剧四大名旦之——白杨 - 励志爷爷(oscarg) - 励志爷爷陈岚文化创作博客
 

舒绣文  

 

舒绣文(1915-1969)女,安庆人。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业余影人剧社等团体。民国30年 (1941)参加中共组织的中华剧艺社,先后演出《棠棣之花》、《虎符》、《天国春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后随军南下。1957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成功地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莉亚等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舒绣文,女,中国杰出的
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学名舒彩云,曾用名许飞琼。出身于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原籍安徽黟县九都舒村(屏山村),生于安徽安庆,6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29年因家境困顿,从北平安徽中学辍学,当过舞女。
开始演绎生涯
1931年春,舒绣文独身到
上海谋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并在我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中担任配音演员。后到集美歌舞剧

 

 
  2011年05月20日 - 芙蓉岁月 - 芙蓉岁月

 

舒绣文

 


社、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任演员。随田汉等同志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参加演出《战友》、《SOS》、《梅雨》、《名优之死》等剧,并在上海、杭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舒绣文又签约上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了由田汉及阳翰笙分别主创的《
民族生存》和《中国海的怒潮》两部进步影片。1934年,舒绣文正式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三年内,她主演了《夜来香》和《新旧上海》并在《女儿经》、《劫后桃花》、《大家庭》、《兄弟行》、《四千金》、《热血忠魂》、《清明时节》、《压岁钱》、《摇钱树》等数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在
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武汉香港广州、重庆等地,舒绣文参加演出了《前夜》《中国万岁》、《夜光杯》、《古城的怒吼》、《雷雨》、《雾重庆》、《残雾》、《棠棣之花》、《虎符》、《蜕变》、《青春不再》、《走》、《战斗的女性》、《天国春秋》、《黄花岗》、《山城的故事》、《闺怨》、《之子于归》、《祖国》、《大雷雨》、《全民总动员》等几十部进步话剧。她成为了重庆话剧“四大名旦”之一。
这期间,舒绣文还在
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塞上风云》、《血溅樱花》等影片。
八年抗战,舒绣文把自己所从事的演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段经历,既是舒绣文表演艺术的黄金时期,也是她进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抗战结束
抗战结束之后,1946年初,舒绣文回到上海,开始她艺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与
白杨陶金上官云珠等一起参加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制作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拍摄。舒绣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夫人”王丽珍的艺术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也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能让今天的观众欣赏到舒绣文精彩表演的一部杰作。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的思想感情,舒绣文靠的是勤奋和努力。她曾经说过:“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熟悉角色的生活,了解她的职业,否则上台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会透着假,那称什么演员!”
此外,舒绣文还参加拍摄了《凶手》、《裙带风》、《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野火春风》、《恋爱之道》、《春城花落》、《大梁山恩仇记》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舒绣文从香港回到
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电影《女司机》和《一场风波》,参加了《李时珍》的拍摄,并为《乡村女教师》、《阴谋》、《无罪的人》、《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影片进行配音。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猫妈妈”也是由她配音的,这一动画片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今天的观众们仍然能领略舒绣文的配音艺术。

 

 
  2011年05月20日 - 芙蓉岁月 - 芙蓉岁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在“
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年代里,从艺30多年的舒绣文于1969年3月17日过早地离开了舞台和银幕,她对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将永存观众的心中。
 严格教子
学业教育
舒绣文在事业上是成功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子女教育上,她也是表率。
舒绣文因身体缘故无法生育,故从她在重庆时的好姐妹处领养了一个儿子,取名兆元。她对儿子十分喜爱,但从不娇惯。舒绣文对兆元的学习抓得非常紧,要求也严。尽管她常常排练到深夜才回来,但她每次回到家里,都要先看一下孩子做的作业。一天,兆元已经睡着了。她以检查作业时发现兆元做的算术题中有错,就将孩子从睡梦中喊醒问,帮完作业后检查了没有?兆元如实地说没有。舒绣文对他说:“赶快穿上衣服,检查一下。”兆元检查后,没有发现有什么错误,就要去睡。她说:“你再认真地看看。”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兆元仔细地看,终于发现少点了一个小数点。舒绣文告诉兆元说:“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小数点。如果你当上了车工、建筑师,这一点之差,就会出现废品,造成
严重事故啊!”自此而后。兆元做作业再也不马虎了。
品德教育
舒绣文非常注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兆元在小学上四年级时:有一天,乘坐电车没有买票,被售票员发现了。舒绣文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当天晚上,她就带着兆元赶到电车总站,补了票,并作了自我检讨。回家后,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别以为五分钱车票是小事,发展下去会犯罪的!这是失人格的事。做人要清白、正直、诚实。”接着,她还提起笔来给《
北京晚报》写了一封信。信内诚恳检讨了自己。这封信在报纸上发表了,舒绣文特意将一份报纸运到学校,让兆元在班上作检讨。这件事,使兆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舒绣文在当时是国内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剧协和文联常务理事,生活相当富裕,可她却处处节俭。她要求孩子不许乱花钱,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里吃桔子时,她总是把桔子皮检起来晒干,攒多了卖给药店。然后,把钱放在一个小盒内,对兆元说,“这钱是你的,我给你收拾着。记住,生活上要精打细算。”兆元上小学时用的书包,一直背到上中学。破了她一补再补。兆元身上穿的
衣服,大都是舒绣文用穿过的旧军衣改做的。看他的那个打扮,同学们开玩笑称他是一个土八路。她听说后,笑着对儿子说:“土八路有什么不好。就是要继承八路军的革命传统嘛!”
演出心态
兆元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北京戏曲专科学校话剧表演系。第一次排练节日,安排他当配角,他很不高兴,连剧本都不想看。回家后,要母亲给学校说说,换个角色。舒绣文当时没有说什么。过了两 天,她给兆元一张戏票,要他去看《带枪的人》的演出。兆元那天,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看台上的表演。一直没有见到母亲的出场。眼看就要结束了,他索性跑到
后台,只见母亲正在卸装。他忙问:“妈妈,你演的是什么角色?”舒绣文回答说:“打字员。” 这个角色只是在台上一走一过,连一句台词也没有。兆元心中有 些纳闷。舒绣文这时认真地说:“觉得奇怪吗?戏剧是一个整体,少了谁也不行。别说演员。就是台下的剧务、布景、灯光、化装 人员也是缺一不可的。你以后要记住,戏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听了母亲的陈述,兆元心中豁然开朗。
“文化大革命”中,舒绣文被作为“黑线人物”遭到严重政治迫害,于1969年春含冤病逝。临终前,她让儿子将她平时积存的几万元钱全部交作党费,并且对儿子说:“我给你留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荣誉;而是刻苦学习的精神,忘我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总之,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演出作品
《民族生存》(中国/艺华影业公司1933年出品/黑白/无声)2001年6月20日出品
《女儿经》(中国/
明星影片公司1934年出品/黑白/有声)2001年5月31日出品

  2011年05月20日 - 芙蓉岁月 - 芙蓉岁月

 

《新旧上海》

 


《劫后桃花》(中国/明星影片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声)2001年9月5日出品
《夜来香》(中国/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声)2002年11月26日出品
《新旧上海》(中国/明星影片公司1936年出品/黑白/有声)2001年6月1日出品
《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国/中国电影制片厂1937年出品/黑白/有声)2002年12月19日出品
《生龙活虎》(中国/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出品/黑白/有声)2003年4月25日出品
《塞上风云》(中国/中国电影制片厂1940年出品/黑白/有声)2002年12月19日出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
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出品/黑白/有声)2004年10月20日出品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中国/
大同影业公司1948年出品/黑白/有声)2003年9月29日出品
《野火春风》(中国/大光明影片公司1949年出品/彩色/有声)2001年5月14日出品
 人物评价
舒绣文是中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投身
于田汉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开始了革命话剧活动。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抗战胜利后,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塑造的“抗战夫人”王丽珍的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
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