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战中“蛋炒饭”事件的相关情节(节选)赠送金太阳之谜

来源: ddwwdzg 2013-06-17 11:07: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47 bytes)

韩战中“蛋炒饭”事件的相关情节(节选)赠送金太阳之谜

毛岸英从苏联归国后,已经先后在农村和工厂经历了基层领导工作的历练,此番大军出征又正好提供了一个补上军事工作缺口的机会。深谋远虑的毛泽东在彭德怀于 10月18日返京开会时,设家宴款待了这位挂上帅印的老乡,陪客只有一个,毛岸英。在酒宴上,毛岸英提出了随军出征的要求,彭德怀自然是满口应承。为了安 全起见,彭德怀让从苏联归国的毛岸英担任自己的俄语翻译和秘书,留在志愿军总部。大人物们考虑事情一般都是很周密的,对主席大公子的安排看起来也十分妥当 ——留在总部,即安全又长见识,还高调的补上了所缺的军旅生涯。可惜天不遂人愿,百密中的一疏是美帝的飞机不分总部还是前线,一样往下丢炸弹。

由 于苏联人并没有往中国志愿军派驻顾问,所以在大榆洞的毛岸英其实没有什么翻译工作可做,很快这个性格开朗、高大英俊、貌如其父的悠闲青年的真实身份就被司 令部的人精们猜出来了。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司在总部召开了两次军事会议,总结战争经验并对后面的战斗进行战役部署,毛岸英都列席了会议还在一群不明真相 的军长们的狐疑眼光下,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发表了自己荒腔走板的军事意见。由于彭总和司令部其他高官沉默不语并作聆听状,底下的军长们也只好一边抽着烟喝着 茶,一边不明就里的听着。眼见得无人喝彩,聪明的毛岸英立即意识到自己还得找个军事老师补补功课,很快,司令部里新从西北调过来的作战参谋高瑞欣同志就成 了毛岸英的密友。

11月23日,司令部人员因为准备第二次战役的文件,都忙到深夜才睡觉,毛岸英也睡得很晚。24日凌晨5点,志司官兵起床吃早饭时,毛岸英起的稍晚没有吃 上早饭,随后也和大家一起于早上7点按照防空命令,进了离办公室不远的山坡上的大防空洞。进洞大约两个多小时后,防空哨鸣枪报警,只见四架B-26入侵者 式轰炸机,由西南过来呼啸着朝东北而去。随后警报解除,毛岸英同高瑞欣一起走出防空洞,返回山坡上的志司办公室。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 得慌,高参谋也和毛岸英一样误了早餐的饭点,此刻肚子里也在闹着饥荒。办公室有烤火的炉子、小铁锅、一些剩饭,还有金日成孝敬彭司令员的半篮子鸡蛋。虽然 说按防空命令是不能生火的,但是身份特殊的毛岸英显然不属于被命令管辖的人,于是,生火,蛋炒饭!成普同志被蛋炒饭的香味吸引而来,——来一个算一个,有 饭大家吃,毛岸英并不是个摆架子的人;杨迪处长路过办公室看见他们在做蛋炒饭,也只能偷偷训斥成普几句,并不敢伸手灭毛岸英的炉火。

11月24日这天出任务的美军飞行员的姓名已经不可考,我们只能说极有可能是从大田机场起飞的第三轰炸机联队的4架B-26入侵者式轰炸机。该联队共有3 个中队,第8、13、731中队,前两个中队是常备军,飞行员技术娴熟往往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第731中队刚从预备役转现役,飞行员技术不熟练,一般执行 昼间任务。24日白天的这趟巡逻任务,由731中队的一帮初哥来执行的可能性极大。
B-26入侵者式轰炸机机组成员4人,飞行员、导航员兼投弹 手、机头机枪手、炮塔机枪手;飞机可能携带的是2枚500磅高爆炸弹、4枚250磅M69型集束燃烧弹,每挺机枪标准配弹1600发,飞行任务应该是例行 战斗巡逻。早上9点半左右起飞后,编队迎着旭日飞行,由于金灿灿的阳光闪花了机组成员的钛合金狗眼,故而没有在往东飞行的航程中发现目标。回程由东北向西 南飞则是背光,视野很清晰,此时日上三杆,薄雾已被阳光消融,北朝鲜冬季的山野无遮无挡,建筑在南山坡上的炊烟袅袅的办公室,自然是一览无余。
轰 炸机带弹出任务,所携带炸弹的引信保险栓是拔掉了的,为了安全,美军一般不允许飞机带弹返场,这就意味着机组一定得找个地方将蛋蛋“下”了。在荒郊野外突 兀的出现一炊烟袅袅的大房子,没有受过聊斋熏陶的美国小伙不会想到狐仙之类的美女,只会猜测是个和军事有关的建筑,再考虑到机上的蛋蛋不能带回去,结局也 就呼之欲出了。

接下来的故事记载在很多回忆录里:俯冲、投弹,4枚250磅M69型集束燃烧弹凌空裂开,分成百多个6磅重的小弹头,组成一张银闪闪的弹网当头洒下,瞬间 就在地面形成一片火海;2枚500磅高爆炸弹开花后,是机头8挺12.7毫米机枪的扫射。这样的攻击要重复4次,这个4机战斗巡逻编组才算“下”完了它携 带的蛋蛋,一身轻松的离去。

当美军轰炸机开始俯冲时,奉彭总之命前来办公室察看情况的杨凤安正好出来,一见之下立刻撒腿就跑并大喊:“不好,快 跑!”成普同志身手灵巧反应快,一听到杨凤安喊不好就从开着的窗户跳了出来,虽被烧的灰头黑脸,总算捡回一条命。毛岸英和高瑞欣则来不及冲出屋子,情急之 下只好钻到桌子底下躲避,不料落下的是燃烧弹,眼看火势变大,意识到屋里更危险的两人才拼命往外冲,哪知道刚一起步就被倒塌的房梁砸倒,最后两人都被烧的 面目全非。

出事后第一个冲出大防空洞的是赵南起,他和警卫排的战士一起扑进火中,舍命抢出了两具焦黑的尸体。根据腕上的苏联手表和佩戴的手枪,志司分辨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遗体后,立即用白布分别包裹,装入薄板棺材。

闻 听毛岸英的死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脚步踉跄差点摔倒,接着有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嘴里不停念叨:怎么交代?怎么交代?作为中国人,他是知道毛岸英的死是不 能当普通军人的阵亡看的,但人死不能复生,自己也只能据实电告毛泽东。遂于次日安葬了毛岸英后亲自命笔,写就一百余字的报丧电文。彭总不善笔墨,后遭横 祸,所遗留于后世之文字并不多,然此电文之简短结句——“其他无损失”,和日后庐山之万言书却常被屁民一族提及,每思及此不禁唏嘘。

坊间对毛岸英死期的认定,就是源于该电报的落款时间,11月25日,然而据亲历者杨迪、成普和赵南起三人的回忆录,则一致确认轰炸发生在1950年11月 24日。人死之后才有电文,可以立即拍发,也可能是收殓安葬诸事完毕,稍稍稳定心神后才向后方报丧,所以将电文发出时间认定为死亡时间是有逻辑缺陷的。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几十万大军处于作战状态,负责指挥的彭总焉有一日一夜的时间来神情恍惚,独自忧伤?

亦有人抛出此次志司总部被炸是 有计划的“斩首行动”,此说虽能安慰一部分人严重受伤的心灵,却经不起推敲。首先,几十年间没见喜欢自夸的美军有一言半语提及此类事情;其次,仅仅出动4 架轻型轰炸机,不像是执行空袭重要指挥机构这样重大的任务;再次,轰炸发生在返航时,怎么看也不像是在遂行既定的轰炸任务,更像是偶尔碰到一个可轰炸目标 的巡逻队,所干的清空携带物的行为——这也正是此次轰炸,美方没有相关作战记录的原因。

所有跟帖: 

幸好死了,我们还有机会来美国。 -灌水员- 给 灌水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7/2013 postreply 11:34:00

你在说什么,清华和矿工,之间是什么关联词。 -灌水员- 给 灌水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7/2013 postreply 11:45:05

可以怀念老毛啊,只要你喜欢一个月吃一斤肉,一家住一间房的日子。大多数不喜欢。 -灌水员- 给 灌水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7/2013 postreply 14:20:54

理解吧:估计这些在毛身边工作过的人处竟也很难受地。不得已,随便说说。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68 bytes) () 06/17/2013 postreply 12:20: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